今天是美国大选投票日,S先生起了个大早去投票点排队了。美国大选历来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这次就更不用说了,我估计很多人都要在焦虑和不安中度过几天。
在美国,总统选谁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即便是家人朋友之间也不一定会轻易谈论。
上周六是万圣节,我们去邻居家讨完糖还进去略坐了坐,喝点小酒聊聊天。当时屋子里有3个家庭,有人问起大家投完票没(可以提前投票),女主人说我前几天已经去站点投完了,人还挺多的。
Mia一听忙不迭地问了一句:那你投给谁了呀?当时几个大人都在聊天,就只装作没听到她的问题... 好在Mia也没有穷追不舍,继续看球赛吃零食去了,不然我还得出来打个圆场。
跟往年相比,今年的大选确实更特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人们在公共场合谈到选举时也会更谨慎一点。

为什么说今年更特殊呢?因为支持川普的一方和支持拜登的一方,几乎要到水火不容、不共戴天的地步,朋友之间因为政见不合而一拍两散我想也是不奇怪的。
这种对抗到了什么地步?我可以说说我的所见所闻。

我的一个朋友,夫妻俩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家庭。上回去她家,我看见她家厨房里摆着一本书Hillbilly Elegy(中文意思是:乡下人的挽歌)
我听说过这本书 ,作者是J.D. Vance,他出身于底层白人家庭,在美国中西部的农村长大,后来毕业于耶鲁法学院。书中通过他的家族回忆录,描述了底层白人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探讨了这个阶层绝望和沮丧的原因。
按照时评人的说法,这本书畅销的原因,是它解释了川普选民的现状,他的基本盘狂热支持他的原因。
我问她怎么想起看这本书?她说,我感觉到我对身边支持川普的人越来越无法忍受,也许这本书可以给我一些视角去尝试着理解他们。
我当时听到她的用词确实有点惊讶,不是我不能理解(understand),而是我没法忍受(tolerate),我以前还从没听到过她用如此强烈地口吻表达观点。
那种感觉就是,如果我跟她说我支持川普,那就是分分钟没得朋友做了!有这种对川普讨厌到骨子里情绪的人,我想不止她一个。
而另一头支持川普的人有多狂热呢?
这只要看看新闻就知道了。川普感染新冠住院,他的追随者成群结队地去医院外面彻夜守候;前几天还有选民举着川普的大旗把新泽西的交通干道给堵了。

这些还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情景,那么社交媒体和网络上的舆论撕裂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我也参与过,大家往往各执一词,争论得很激烈,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有理,怎么其他人就是看不明白呢?
其实只要事后再想想,也就不难理解美国社会现在这种撕裂的现状。
说到底,大家争来争去 ,都是基于自己价值观的争论,自然怎么说都是自己有理的,而选总统这件事,本来就是在给价值观投票。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什么对你最重要?什么对你更重要?什么对你没那么重要?什么对你完全不重要?

这一届大选的议题挺多,我想不管是支持川普的人,还是支持拜登的人,都可以找到很多理由。

如果你来自美国的大都会地区,「多元化」对你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价值,你会支持拜登

如果「黑命贵」这类政治正确的口号让你觉得很受威胁,你会挺川普

如果你是失业的产业工人,认为「全球化」造成了铁锈带的破败,你会支持川普

如果「保护环境」和「绿色能源」对你而言非常重要,你会支持拜登
如果堕胎合法、同性婚姻这些是你绝对无法接受的价值,那你就不可能投票给民主党。
如果你觉得「做人诚实」、「尊重他人」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那你一定很讨厌川普。
如果美国的「民主政治」是你绝对要捍卫的理想,你也很难认同川普。
如果你只要一听到「大政府」这个词就反感,那自然不会支持民主党。
如果你觉得「当下的疫情」是很严重的危机,你可能无法认同川普的抗疫态度和交出的答卷。
这些议题在不同的人眼里,优先顺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我举个例子,我们这里平常进行垃圾分类时,普通的购物塑料袋并不在可回收类垃圾的列表中,我就是当作一般垃圾处理了。
但是我的一些朋友会把用过的塑料袋一个不落地攒起来,然后开车送到其他可以回收塑料袋的地方。
如果环保议题并不能提起你多大的兴趣,你看到一些整天喊着环保、绿色能源的人可能会觉得矫情得很,但是对人家来说,这是每天身体力行在支持的价值观,这就是决定我要投票给谁的压倒性理由。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或者相信,当今的社会就是一个价值观极度多元化的社会,而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在政治家手里自然都成了竞选的筹码。
如果普通人之间没有了基本的彼此尊重和求同存异,那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因为任何一种价值,一旦没有了对其他价值的基本包容,就会走向极端。任何事物,只要跟极端沾上边,就成了危险的东西。
比如在政治上,我觉得一个社会时而偏左一点,时而偏右一点,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演变成任何一个极端,就是大问题了。

事实上今年就让人有一些担忧,因为美国的新冠疫情,种族冲突,再加上川普的个人特质,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下子被大大激发了,两个阵营之间的对抗和分裂已经前所未有,所以才有人担心大选之后会不会发生暴乱?
我做为一个育儿博主,平常关心的都是和孩子有关的事情,「尊重」这个话题也是在育儿领域经常被提及的。

我发现在家庭生活里,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相处,「尊重」往往也是一件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的事情。
比如你和另一半可能有育儿理念不一致的时候,这对于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不一样的两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如果一方规矩比较多,另一方没那么多规矩,这往往就是实实在在的分歧,需要我们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去理解另一方的出发点,再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区域。
亲子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到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的审美,对兴趣班的喜好,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大到人生方向、人生伴侣的选择,当孩子表现出的特质与我们期待中的样子有偏差的时候,要做到心平气和地接受「我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是一件需要修炼的事情。
我记得我当时给姐姐停掉钢琴课的时候,就颇为纠结和拧巴了一番,我想类似这样的经历,做过父母的人大多都有过。

只有当我们碰到现实的分歧和不同时,才会发觉原来「尊重」并不是一件那么轻轻松松的事情,毕竟谁没有一份证明「自己是对,别人是错」的本能冲动呢?
正因为如此,「尊重」才显得更加重要,不是吗?

我码字码到这里,听到了S先生开门的声音,弟弟连忙说,爸爸投完票回来啦!
我们的价值观对我们很重要,别人的价值观对别人也很重要。

希望今天的大选能够顺利地选出一位总统,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合法的选举结果,不管那是不是你愿意看到的。
By超雄 2020.11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