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读者问我,碰到孩子一言不合就撒泼胡闹的情况,究竟该怎么处理?要共情、妥协、坚持,还是大家常说的温柔坚定?
刚刚过去的周末我们出门玩了两天。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就近选了伊利湖上的一个小岛“Put-In-Bay”,租了民宿房和高尔夫球车,在岛上四处转一转,吃吃喝喝,还算悠闲自在。
不过今天我不是来聊游玩的,而是想聊聊读者的问题:
出门碰到孩子作天作地的情况要怎么办?
平常我们家出状况的通常是弟弟,这次倒是姐姐闹了好几次脾气。
这趟出门Mia好像整个开启了「自我中心」模式:凡事都得依她的,有一点不顺心如意就生气哭闹,分分钟甩脸子给你看。
首先是因为周六风太大不能下湖玩水而生气,对于这个,我们知道她确实有些失望,所以尽量安抚她,但是安全问题没法妥协。
吃完这块蛋糕才把下湖的事儿翻篇
到了下午我们原本计划去岛上的迷你高尔夫球场玩一局,可是开车经过游泳池的时候,Mia说想先去游泳,不要去玩高尔夫球,而且语气强硬,不容你有任何质疑反驳的意味。
我转过头去问了问弟弟的意见,弟弟也表示可以先去游泳,我们就应允了姐姐的要求,改道回去换游泳衣,涂防晒霜,领着大包小包去了游泳池。
俩人在游泳池里一泡就是2小时,我们催了好几次才把人捞上来,等到回家收拾干净已经快6点了,大家都饿了,自然是要出门吃饭。
没想到我们刚把车开到镇中心停好,姐姐就发起脾气来:我不要吃饭,我要先去高尔夫球场!
我说:
现在已经6点了,爸爸妈妈已经饿了,如果吃完饭还早,我们可以再去玩,或者明天上午去也可以呀!

姐姐一听当街就发作:
不行,我要先玩高尔夫球,我不要吃饭!说着就大哭起来。

爸爸说:Mia,你在做什么?我们是全家一起出来度假,我们照顾你的感受,你也要懂得别人的感受,现在到饭点了,我们都很饿,需要先吃饭。
Mia:
我不饿,我不想吃饭,我不会进去的!

爸爸恼火了,直接下最后通牒:要不我们进去吃饭,要不我们就回屋随便吃点,你要选哪个?
我们4个人在大街上僵持起来,爸爸气得掉头就走,Mia在后面冲着爸爸又喊又叫,急得直跺脚。

这下子场面可难看了,但我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Mia:我们现在要吃饭,如果你不想去餐馆吃,那我们就回去,你这样发作是没有用的,我可以等你冷静下来。我边说边走过去抱抱她。
后来她大概是觉得哭闹无用了,还是选择了妥协,进店吃饭。
第二天还是去玩了高尔夫球
可是进去还不算完,我们又因为坐里面还是坐外面的问题意见不一致。我对紫外线过敏,当时太阳还很大,想要坐里面,可是姐弟俩想坐在外面。
我提议大家一起想想看,有没有什么折衷的办法?

最后的决定是:我们坐在外面吃饭,但是把背对着太阳的椅子留给我。
你看,只要能心平气和地商讨,总归是有办法的。

我之所以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就是因为它很有代表性,下面会讲到。
美国心理学家、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一书中提到了「上脑」和「下脑」的概念,我觉得值得每个家长去了解,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情绪。
我帮大家把丹尼尔·西格尔在书中提到的一些要点做了一个总结和梳理。
01
上脑和下脑
我们垂直地看大脑结构时,有上脑(upstairs brain)和下脑(downstairs brain)两个部分。
下脑,顾名思义,就是大脑的下半部分,从脖子的最上端到鼻梁的区域,它包含了脑干和边缘区域。如果把人的大脑看作一个房子的话,下脑就像是房子的第一层。
图片来自:《全脑教养法》
下脑主要负责:

1、人体的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和眨眼。
2、人的各种本能反应与冲动。
3、愤怒,恐惧这些强烈的情绪。
再看上脑,它在位置、组成、功能上都和下脑完全不同。
上脑由大脑皮层和相关的零部件组成,它负责一些高级的活儿,比如思考、想象、计划等等,可以把上脑看成是房子的第二层和屋顶。
02
 上下脑的整合
上脑和下脑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上脑让我们「先思考再行动」,但是我们不希望上脑的思考过程完全不考虑我们的「本能、情绪和身体的物理感受」。
而且当我们身处危险的时候,不见得有时间「先思考后行动」,而是需要下脑马上指挥你做出本能的反应,比如当一块石头朝你飞过来时,你要做的就是马上躲开!
所以西格尔博士在书中提到:只有上下脑很好的整合在一起,需要谁时谁就站出来,这才是理想的状态。
03
 上脑和下脑的发育特点
人的下脑在新生儿时就已经发育的比较好了,而上脑大概要到20几岁时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和完整。
如果我们把这一点联系到育儿,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都是特别情绪化的生物,而且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卷入大的情绪冲击,这是人类大脑发育的特点决定的。
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要有合理的心理预期,要理解他们的「情绪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他们还住在一个连屋顶都没有修好的房子里。
而且,小朋友的上脑不止没有发育完整,上脑中那些仅有的可用资源也不是随时能用的,为什么呢?
我们的下脑中
有一个
「杏仁体」,
它专职
负责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和发泄情绪,尤其是和愤怒与恐惧有关的情绪。
它就像大脑的看门人,时刻出于警戒状态,一旦感觉到任何危险或者威胁,就会完全控制整个大脑,让上脑无用武之地。
如果我们把大脑看成是一个「拳头」,那么大拇指就代表下脑,其他四个手指头就代表上脑。
图片来自:《全脑教养法》
当我们握紧「拳头」的时候,上下脑是相连的,这时上脑可以监督和管理下脑,我们就有思考的能力。

当我们把「拳头」松开时,西格尔博士把
这种情况叫做
「Flip the lid」
,也就是
「掀开脑盖」
这时我们的上脑就“失联”了,理智就不存在了。
图片来自:《全脑教养法》
上面说到的「杏仁体」就专门干这个「掀开脑盖」的事情,当我们真的身处危险时,这是没问题的。
可是小朋友在很多并不真正危险和紧急的时候,也会「Flip the lid」,导致上下脑失联,完全被情绪吞噬。
当我们面对的孩子时候,一方面应该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真的期望他们的行为能像一个理智的成年人一样。
04
 孩子撒泼时,到底该怎么办?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要判断孩子的这一行为是来自「上脑的驱动」,还是「下脑的本能」?这两者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是来自上脑的驱动,那么,不管他看上去有多么的撕心裂肺,他的行为其实是受理智控制的,他知道他这么做是在「无理取闹」,只要他想停下来,他就可以停下来。
比如,我前面提到了姐姐以哭闹要挟,不要进饭店吃饭的事情,这就是典型的「上脑驱动」的例子。
这种时候场面可能很难看,但其实是孩子在试探大人的底线,只要她认清楚「要挟无用」,通常就会自己妥协。
当然,哪怕是「上脑驱动」,一旦双方进入了「权力之争」,小朋友愤怒和挫败的情绪也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冷漠,还是要去表达爱,给予情感支持。
所以我的处理方法通常是:态度明确坚定的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我不能满足,而且你的这种行为也是不对的,但是你哭得这么伤心,我还是可以抱抱你。
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的情绪是来自「下脑的本能」,这个时候他的行为背后往往有着实实在在的需求。那么此时去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训斥就更火上浇油了,这是孩子需要被接纳、被听到、被看到的信号。
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判断「上脑行为」和「下脑行为」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而非自己的角度去看。
我相信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最了解的,只要我们有了一个关于「上下脑」的梳理和框架,在面对孩子的情绪宣泄时心里就更有底了。
第一次坐高尔夫小车很开心
05
 长期应该怎么做?
刚刚讲的是临场应对,但我们都知道,育儿的功夫都是在平常,我们能做的是少去激怒孩子的「下脑」,多去开启孩子的「上脑」。
比如我在前面提到了,主动邀请孩子一起「商讨」折衷的方法,或者鼓励孩子跟你「谈判」,这些都是「开启和锻炼上脑」的好方法。
因为商讨和谈判都是高级的思维活动,需要上脑的参与才能完成,而人的大脑皮层就像是肌肉,如果我们经常去开启孩子的上脑进行思考,它自然就越来越强壮。
其实大脑一旦进入了「思考模式」,就会自然地平复大的情绪。
西格尔也在书中提到:当孩子有大的情绪冲击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和共情孩子,然后可以引导孩子进入某种「思考模式」,比如说让孩子讲一讲刚刚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这个回忆和用语言表达的过程本身就是思考了,有了思考,上脑和下脑就是相连的,情绪怪兽也就能慢慢冷静下来。
最后总结一下,面对孩子的撒泼胡闹,我们可以:
1、判断孩子的行为是上脑驱动,还是下脑本能?
2、
如果是上脑驱动,那么在给予情感支持的情况下,必须坚守原则。

3、如果是下脑本能,那么接纳和共情孩子,在情绪缓和之后再作讨论。
4、平常少一点对下脑的「激怒」,多一些对 上脑的「开启」。
希望今天的梳理会对你们有所启发,也欢迎你们到留言区聊聊自己的经验或者困惑,我们可以多一些交流和讨论。
超雄
最后想提醒一下,零基础入门的英语分级读物《红火箭》、小达人点读笔、以及积木条返场只剩一天就截团了,需要的朋友要抓紧最后的时间了。
还要统一回复一下,这次团的小达人点读笔是已经预装了全套红火箭的,大家拿到笔和书就可以直接点读。
红火箭《字母探索》系列后面的童谣也可以点读,需要点空白处。

用点读笔点击空白处即可
另外,购买了红火箭的朋友别忘了问客服领取配套练习纸。
扫码下方二维码进入店铺
👇👇👇
如果你需要详细了解团品,可以移步次条去看看。
By超雄 2020.9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