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爆发前,姐姐刚进入Kindergarten(美国小学第一年),弟弟在幼儿园。这边的幼儿园学术学习不多,最多学些简单的字母和数字,而Kindergarten的学习任务也不重。
所以那个时候我做得最多的是陪玩,带孩子们捣鼓些有意思的事情,至于学习上的事儿,就主要交给学校了。
可是3月份学校停课,小神兽们都宅家里了,生活的常规被打乱,我也不能光做岁月静好的陪玩妈妈了,而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来,到现在已然是半个家校妈妈(国外有一些家庭是home school,就是在家上学,叫做“家校”)

「辅导学习」应该是每个家长早晚都要做的事情,所以我想把这半年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心得分享你,这样以后气出心梗的概率也许小一些
1
学习是条漫长的路,开头不妨慢一些,基础最重要
如果我们从孩子6岁入学算起,一直到18岁高中毕业,这中间有长达12年的学习生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在这10几年里会有很多变化,包括大脑的发育,身心的发展等等。
我觉得开头最重要的是「走稳走好」,而不是「快」。
从长远来看,思维基础和学习习惯才是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

打好基础,这是大家都在讲的道理,但是基础到底是指什么,好像搞不太明白?我以数学为例来讲讲吧。
我带Mia学数学的过程中遇到过这个类型的问题:
一个人爬楼梯,从12层走到了35层 ,他一共上了多少层楼?或者一个人读书,从第15页读到第26页,她一共读了多少页?
难度再大一点:
一个人读了12页书,最后一页是第32页,他是从哪一页开始读的?
Mia虽然已经会算100以内加减法,但是刚开始碰到这种题目时却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还是要回到数学的基本思维上去。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孩子可能知道「2+3=5」,但是你问他「5-2=?」,他就不一定能顺势推导出来,而是会按照算减法的方法从头来算。
这个问题从成年人的认知来看,好像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既然2+3=5,那5-2不就等于3吗,怎么孩子就转不过这个弯来呢?

「加减法」背后的本质其实是「部分与整体」,小朋友算数可能算得溜溜的,但并不一定完全get到了这个实质关系。
比如「2+3=5」,2和3是部分,5是整体,这是部分合成整体;「5-2=3」,这是整体拆成部分。

所以当我帮姐姐画个简图,清晰的展示出「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时,她一下子就明白了。顺便说一句,要辅导好孩子的数学,家长会画关系图真的太重要了!
从12层走到35层,一共走了几层楼?
部分与整体的概念说到底是数学的底层逻辑,我们完全可以从小多给孩子一些浸润。
这里不得不提到我这次给大家开团的几款数学桌游了,
说起美国孩子的数学成绩,可能不如咱们拔尖儿,但是美国人设计的数学游戏却是真好。
比如Math for Love的这款圆点卡
(适合2-6岁孩子)
,它是
西雅图一对数学家夫妻设计的数学启蒙产品
,由6组不同形式的点数卡片组成,每一组的设计都独具匠心,其中有几组就巧妙地融入了整体与部分的心思。

6组卡片

红色组的卡片由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点组成,直观地展现了数量的构成与拆解,「5」是整体,「2」和「3」是部分。
3个蓝点,2个绿点,构成整体「5」
蓝色组是由排列规则的两行圆点组成,把「10」做为一个「整体」的不同构成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来。

「8」和「2」是部分,「10」是整体

这盒小卡片的设计理念特别好,能玩出许多数学游戏,我在实际辅导过孩子的数学之后,更加对设计者佩服不已。
还有ThinkFun的眼明手快123(适合3岁+),其实就是宾果游戏。
它除了特别好玩,题卡的设计同样也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尤其是红色这一面,你看,非常直观。

这两款游戏目前都还在团购中,非常好的数学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小店看看。

好了,插播完毕,我们继续讲为什么基本概念和底层逻辑很重要。

上面的另一道题,关于读书的,从第15页读到第26页,一共读了多少页?

搞明白了爬楼梯的问题之后,其实读书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部分与整体」,但是有一个小小的不同,光算出「26-15=11」是不对的,应该是读了12页,「26-15+1=12」。
我让姐姐拿着书一页一页去数,她知道确实是12页,但是等式里面为什么要加上1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她就不理解。

后来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其实还是没有把「减法的含义」吃透,减法说通俗点就是「拿走」。
「26-15」的意思是从26个里面拿走15个,那么第15个是被拿走的,放到读书的问题里,就是第15页被拿掉了,而事实上这一页是要算进去的,所以加上1个。
「26-15」的含义,
第15页是被拿掉的所以要加回来
我帮她画出上面这个减法的含义图以后,她就弄明白了。

你看,基础是不是真的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看上去是会了,其实还没有把基本概念和底层逻辑吃透。

所以我才说慢一点不要紧,多在基础的东西上花点时间是值得的。
2

最看重效率,而非时间长短、刷题多少
除了「基础要牢固」,我的另外一点经验就是,学习最重要的是「效率」,坐下来学一分钟要算一分钟。

做到了这一点,其实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不用很长。
别看孩子们一天在学校呆了6个小时,真正在学习的时间能有2个小时就不错了。

现在姐弟俩在家里,每天都会安排时间给数学和阅读,只要讲究效率,拢共1个小时,最多1个半小时就足够了。

所以我可以给孩子们很大的自由度,他们想上午学习,或者下午学习,或者先看动画片再学习,都没有问题,因为我们需要的只有1个多小时而已。
时间长短和刷题多少并不是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尺,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能够举一反三,才算数,是不是?
也许你跟我一样,是个需要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希望我的这些心得能够缓解你的些许焦虑,或者带给你一些实在的帮助;也许你的孩子还小,离上学还有几年,那么早早地建立起「基础牢固」和「学习效率」这样的认知,以后也会更从容,少心梗。
最后还想啰嗦一句,已经有读者朋友告诉我,
从我这里团的「圆点卡」和「眼明手快123」都拿到手玩上了,小朋友很是喜欢!这是最让我开心的时刻了!
有这两套桌游搭配着用,学龄前的数学启蒙和浸润就有趣太多啦!
By超雄 2020.8 于克利夫兰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店铺购买
点击查看团购详情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