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翻了翻公号近段时间的推文,看到之前写的关于全职妈妈的文章下面有一条高赞留言。我在文章中提到,疫情期间我每天的学习和写作时间都被压缩到了姐弟俩睡觉之后。
这位读者朋友问:
两个月之前的留言,现在再看到它却有些扎心,因为最近我也深感每天的时间精力不够用。
有时候看到乱糟糟的屋子,两个作天作地的娃,还有一大堆没有完成的工作,也会很挫败,甚至焦虑不安。
姐弟俩从3月份开始停课到现在已经在家里整整5个月,每天除去睡觉后有十几个小时的密集相处。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表示:一家子窝在一起的时光虽然忙乱,但也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也是难能可贵的。
但工作和生活互相交集毫无边界的5个月实在太长了。
从姐姐开始上网课,每天还要花时间辅导姐弟俩的学习,我已经成为半个家校老师。
一家人宅在一起,光一日三餐就是个不小的挑战,围绕着做饭还有采购、刷碗、收拾厨房等等。
有时候一看快到饭点了,我走进厨房卷起袖子准备做饭,却发现上两顿的脏盘子脏碗还原封不动地躺在案台上呢,这真是最让人崩溃的时刻之一!
更何况孩子们在家,对妈妈的需求也很多,「陪玩」和「断案」都是每天的必做事项。现在入夏了,虽然美国的疫情势头还很猛,但我也得想法子把小神兽们拉出去溜溜,只要一出门,肯定半天就搭进去了。
如此一天折腾下来,到了晚上孩子们沉沉地睡去以后,我也常常累得不想动弹,也难怪这位读者有这样的困惑。
图片来自网络
01
 有没有精力取决于「有多重要」
我不止一次地和朋友聊到过「自我成长」的话题,因为对此有着美好的意愿,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妈妈。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似乎就有多骨感。
不管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在工作带娃干家务活之余,还要腾出精力来「学习成长」,真的是需要意志力的。
每天9点以后再打开电脑查资料、写文章或者看书读报,其实并不见得是我的「意志力」有多强,很多时候我也犯难 犯懒,就想直接躺床上刷个剧再睡觉。
但是写公号推文是我的「工作」,查阅资料文献和看书读报是我重要的写作素材和灵感来源,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就是我能坚持学习和写作的原因,因为我把它们列在了「必须要做」这一栏里,不给自己留下「找借口」的空间。

而对很多朋友来说,尽管有「每天学习英语30分钟」这样的愿望,但终究没有从认知上把它的「重要性」提到足够高的位置,说到底这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要做」,执行起来肯定要打折扣。
学习本身就是需要付出辛苦的一件事,尤其是成年以后的刻意学习和技能练习,
有时候是不得不对自己狠一点儿。
写作是一个自由职业,在没有早九晚五的纪律约束之下 ,如果我不给自己一定的输出压力(比如更新频率),就很容易散漫,只有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才会慢慢地形成习惯和自律。
所以这段时间哪怕因为孩子们在家而格外忙乱,我还是坚持着原本的更文频率,有的时候不可避免会熬夜,这的确会影响我第二天的精神和状态。
当我发现熬夜得不偿失的时候,就要去反向思考,做出行为上的改变。
比如提高工作效率,更快速地思考,写作时更加集中注意力;
把文章写得更紧凑,放弃了以前动辄5000字大长文的风格;
养成在手机里随时记录灵感、想法、写作主题的习惯;
还有生活中其他行为方式的改变。
我知道每个人自我成长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我在学习和写作上的经验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你,是有一点是共通的:
当我们给自己做规划的时候,可能会面对很多的「点」,我们得摁住一到两个点不动,然后去调整其他的点,以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如果每个点都在动的话,那就很难理清楚了。
对我来说,我把公号正常更文放在了「必须要做」的一栏里,这就是摁住了那个点。
如果你把「每天学英语30分钟」也放在必做清单里,自然就会去调整其他的点来适应这个点。
02
 对孩子适当地放手
疫情期间的生活也让我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养育孩子是一个慢慢放手的过程。
我提到过姐弟俩都是妥妥的睡渣娃,以前我和爸爸都没少为陪睡哄睡的事情伤脑筋,常常等到把俩人放倒了,自己的精力也到了极限。

现在我们把睡觉这件事情完全地移交给了孩子们自己,到点就把俩人赶上楼,走完刷牙洗脸读书这个程序后就不管了。任他们自己决定要不要睡觉,什么时候睡觉。
姐弟俩半夜还在玩的证据
这样的结果就是姐弟俩有时会完全地自我放飞,到11点了房间里还有打闹说笑的声音,但我却因此有了更多晚上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
事实上,俩人过了刚开始那阵新鲜劲儿以后,闹不了多久也就自己睡了。
这可能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负责的好处了。
03 
不能兼顾时,就要取舍
上一周我和好朋友一起去农场遛娃,回程的路上孩子们嚷着还要去家里一起玩。我提议去朋友家,因为我家太乱。
几个孩子却一致决定要来我家,拗不过他们,便开车到我家集中了。
一进家门孩子们便去疯了,我赶紧收拾,朋友也过来给我搭把手,她一边捡起地上的娃娃,一边跟我说:我还当你家真有多乱呢,这不是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很正常的样子吗?
后来我想起这句话,觉得也挺有道理。可能我们总会把别人家的生活想象得太美好,毕竟朋友圈里看到的尽是乖巧可爱的孩子、美味可口的食物、井井有条地小家,难免就会对自己苛刻起来。
可是别忘了大家都是肉体凡胎,谁也没真的有三头六臂呀,工作、带娃、家务、学习成长,这哪是可以轻轻松松都拿下的?
龙卷风过境后的样子
那么做取舍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我们家肯定就舍弃了「整洁有序」这一条了,周末大家一起收拾一通,周中就真是挺乱的。
孩子们一整天都在家,那么多时间要打发,想要屋子保持整齐干净简直是痴人说梦。如果跟在孩子们屁股后头叨叨,难免就要吹胡子瞪眼睛,如果自己收拾,那就得任劳任怨了。

哪个我都不喜欢,不如随它去。等到实在下不去脚了,再动员大家一起整理,这也是个方法嘛,虽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
可是生活哪里能时时都是最理想的状态呢?没有必要事事追求完美,一味的苛求。
舍弃了一点整洁干净,我得到了更多自己的时间,也营造了一个表面上其乐融融的亲子氛围不是吗?哈哈哈~
这段时间我为了保证每天有时间学习和工作,在行为上确实做出了改变和调整。
不过行为上的改变只是「果」,认知上的指导才是「因」。
有没有精力去做一件事,说到底还是取决于这件事情在你认知上的「重要性」,只要它足够重要了,你总要想办法腾出些精力来做它。

实在腾不出多余的精力,你还可以「创造」一些精力,所谓开源节流嘛,别忘了还可以「开源」。

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这些都是让你精力更充沛的法子,但是它们本身跟「学习」一样,是需要坚持的,彼此之间都会相互促进。
我自己也还在朝着这样一种良性循环而努力,你们有什么经验,也来分享一些吧!
By超雄 2020.8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