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新闻习惯的朋友一定知道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RCEP正式签订了。RCEP全称是Regino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中文叫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谈判谈了好多年,今年终于签了。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包括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

如果你看到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的五眼联盟国家,顶住美国的压力,也还是要加入RCEP,就有足够的理由对它寄予厚望。

中国对这件事情倒是挺低调,一直都说这是东盟主导的,我们只是参与。名义上确实如此,不过这15个国家的GDP加总,中国就占了百分之五十几,谁是真正的主导很明显。

我想我们都相信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国际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我聊起这个,跟教育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和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在说,看来中文和英文都要学好呀!

我自己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一路应试长大的。我的孩子出生在美国,接受的是美式教育,我平常对他们的教育参与度也很高,所以我对中美教育都有相当的了解。

哪怕一刀切的应试体制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但还是不能否认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尤其是在数理化这些科目上。

但是有一个方面,我来美国这些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美之间的差距,那就是大家在「母语教育」上的差距。
也就是说,中国孩子接受的「语文教育」和美国孩子接受的「英文教育」,不在同一个水平上。

我们大概也意识到了语文教育方面的不足,所以这两年我听到一句特别响亮的口号,就是「大语文」。

我还和国内的闺蜜聊起过「大语文」,我问她大语文到底是干些什么?
她说现在有很多大语文方面的线上课,就是让孩子学些古诗、成语故事、历史知识等等,还有不少「口才班」,专门培养孩子口才的。
我听了这些,还是对大语文的概念很模糊,于是又上网查了一下,在知乎上看到一条比较全面的解读,大语文的「大」体现在哪里?
1语文学习的目标变大。不再是单一的听、说、读、写应试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2、语文课所用的教学材料范围变大。大语文跳出教材的束缚,真正地去启发孩子思考。
3、学习语文的意义变大。语文教育要让孩子终身受益,比如提升孩子的沟通、交流、审美情趣、幸福感受等。
这样看来,我认为大语文的方向还是对了。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我在美国从来没有听过大语文这样的说法,但是美国的教育名副其实是大语文。
美国学校里的英文课不叫「English」,叫做「English Language Arts」,简称ELA,从字面上翻译,就是「英语语言艺术」,听着就很高大上吧?大概跟我们讲的大语文是一个意思。
姐姐现在上1年级,我从她的课表安排上就能看出来学校对「母语教育」的重视。
她平常除了有「英语语言艺术课」,还有专门的「阅读课」和「图书馆课」,这几门功课的时间加起来就占去了整个课表的半壁江山!
哪怕在数学课、科学课这些课堂上,也有很多提问、讨论、表达自己想法的环节,这实际上还是在训练「母语素养」。
从我平日里的观察来看,阅读、写作、演说表达、思辨,这些就是码起「英语语言艺术」的砖块。
「阅读」是重点中的重点,是「母语教育」的基础,所以美国老师对阅读都是出了名的看重。
这种重视表现在哪些方面?

01
保证自主阅读时间
今年一整年Mia都是远程学习,她的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强调了:每天至少15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选择家里一个安静的地方和一本喜欢的书,这15分钟时间里你需要完全地专注,不能上厕所、不能吃零食、不能东摸西摸,就好像你的屁股被粘在了椅子上一样!
随着学年的推进,老师已经把自主阅读时间提高到了20分钟,等到1年级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每天都要自己读书至少半个小时。

02 
要求家长参与
老师不但对孩子们的自主阅读时间有明确的要求,家长对阅读的参与也不能少。

前阵子老师就发给每个家庭一本章节小说,要求家长每天给孩子读一章,第二天她会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讨论。

这本书适合3年级以上的孩子自主阅读,不过Mia的阅读能力算比较超前,所以基本上可以自己读下来。她因为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后来还央求着我给她买了续集,现在正读着。
03
 强调阅读材料的多样性
上一周我们和老师开了一个「云家长会」,在谈到阅读的时候,老师特别提到了「阅读素材的多样性」,要保证孩子平常除了阅读虚构类书籍,还要有足够的非虚构类阅读。

阅读时虚构类与非虚构类(有的时候又说故事类与科普类,或者故事类与知识类)的均衡摄入的确很重要。
虚构类的书籍语言风格各不相同,能够滋养孩子的语言素养,丰富想象;非虚构类的书籍让孩子了解大千世界,古今中外,极大的扩充知识面。

这是Mia近期读过的一些非虚构类书籍,有名人传记,比如海伦·凯勒和华特·迪士尼的故事;有历史事件,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还有自然科学读物,比如有关水、流星、动物的科普知识。
我还欠大家一篇有关科普读物的文章,最近会把这个坑填上。

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美国教育中对「母语教育」的极度重视。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母语的发展直接影响一个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一个人可以精通多种语言,但是母语对我们的影响是伴随一生,并且根深蒂固的。一个思辨能力强的人,往往有着深厚的母语功底。
我们的教育开始往「母语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倾注更多的心血,这是完全正确的。
我希望这样的努力会真正的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口号。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首先要下功夫的就是「阅读」,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根基。
不论哪种语言,支撑起「儿童阅读」的东西都必须有这两样:一个是「观念上的重视」,这个可以引申到文化层面;另一个就是数量足、质量高、成体系的「阅读材料」。
说到「重视」,我看到这几年社会的观念是一直在进步的。
目前国内孩子的「母语阅读量」跟欧美国家相比,也许还有一些差距,但我想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我们不重视」,而是「母语阅读材料」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开始学习自主阅读,一直到可以流利地胜任母语阅读,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过程。
系统的分级读物 - 桥梁书 - 初章书 - 中章书 - 大长篇,
要确保孩子在每个阶段,每一小步,都有好书可以读。

英美国家实实在在做到了这一点。首先市面上优秀的英文分级读物很多,比如《红火箭》、《牛津树》、《尤斯伯恩》等等,只要认真读下来一套,阅读进步一定相当可观。
读完了分级读物就可以开始读像《神奇树屋》这样的初级章节书,再进一步到中章书,可以选择的范围就更广了,等到读完《哈利波特》这样的长篇小说,英语阅读能力算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上面提到的还只是虚构类读物,如果再算上各种非虚构类素材,选择就更加丰富了。
让孩子有足够多、成体系的优秀原创中文读物,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姐弟俩的英文自主阅读都是我通过一两套系统的英文分级读物,手把手教会的。我也尝试过教俩人阅读中文,但是第一关就卡住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苦于找不到一套中文分级读物,我用过《四五快读》和《迪士尼我会自己读》这样的认字书,无奈这些书的内容都太枯燥乏味,甚至幼稚得很,对孩子的中文阅读兴趣和热情没有任何滋养,所以走走停停,一直没有大的进展。

直到前些时候我终于找到一套中文分级教材《一亩宝盒》,当时看到就眼前一亮,自用过一段时间之后觉得真心好,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给大家开团。
很多看了我文章的朋友跟我说,超雄,看到你推荐的一亩宝盒很是心动,
但是价格真不便宜呀,心里有些纠结,值不值得入这样一套书呢?毕竟孩子在中文环境下生活,有很多渠道可以识字。
这也是促使我今天想写一写大语文这个话题的原因,我们得在认知上理清楚识字和阅读的关系。

识字不等于阅读,更不等于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后者才是决定我们母语功底深不深厚的最重要因素。
一亩宝盒不是认字书,而是一套中文分级读物,
专门编写来给中文是母语的孩子学习自主阅读的,就像红火箭、牛津树是英美国家的孩子用来学习英文自主阅读的书一样。

只有真正的分级读物,才能让孩子在阅读中识字,然后通过识字量的增加去阅读更高阶的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对阅读的热情,初步养成阅读习惯。
更重要的是,好的分级读物,不仅仅是让小朋友「学习阅读」,也让她们「在阅读中学习」。按照英语中的说法,就是「learn to read」和「read to learn」。
怎么在阅读中学习?举个例子,一亩宝盒中有一半的非虚构类读物,通过一阶一阶的阅读,小朋友可以了解许多科学知识、历史故事、文化传统,以及 社会运转的规律。

学习跟图书馆有关的知识

我无法替你们回答值不值得的问题,但是这套书为什么好,为什么我要强烈种草,这个我可以讲一讲。

如果功利一点讲,有了一亩宝盒目前的4个级别 ,小朋友3-7岁这个阶段的中文识字和自主阅读,就不需要再花其他钱了。
一亩宝盒1-4级,共80本书
跟着这套书,以及配套的App课程和字卡套装,一直坚持,小步前进就可以了。
这套书让我觉得物有所值的主要原因有3个:
01
 唯一一套中文分级读物
没错,如果你想找一套像红火箭、牛津树这样水准的分级读物,但是是用中文写的,一亩宝盒就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市面上其他的中文幼儿读物,比如四五快读、迪士尼我会自己读、学前600等等,都只是认字书,内容营养价值很低。

一亩宝盒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中文分级书,目前已经出了4个级别,每个级别20本书。
这4个级别可以帮助孩子从「眼、耳、口、鼻 」开始学习自主阅读,一直到1000+识字量的阅读水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各科知识,得到全面的认知发展。
第1级第1本书
我给大家看看每个级别的阅读难度,你就知道一亩宝盒在语言编排上是坡度缓和地进阶,非常科学。
第1级《比一比》👇
第1级《小野去旅行》👇
第2级《草莓日记》👇
第3级:《巨人的花园》👇
第4级《奥林匹斯山上的阳光》👇

02 
 配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字卡游戏
一亩宝盒不只是一套书,而是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有自主开发的App课程和量身打造的字卡游戏。

一亩中的每一本书,都配了3-4节相关课程,每节课15分钟左右,帮助孩子理解、消化和吸收书中的每个汉字。
课堂中的「一亩说字」环节
随堂小游戏

另外字卡套装也设计得很用心,不仅有汉字字卡,还有偏旁卡和标点符号卡,加上这样一个挂起来的收纳袋,随时有视觉输入,可以玩各种组词造句的游戏。

03
 一套名副其实的通识教育书
每一本书都是精心编排,涵盖的主题和内容说得上是包罗万象,从古到今,西学东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通识知识体系」
这是一亩宝盒种的一颗大树,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个体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这几个分支。
比如这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包括传统食物、年俗文化、制作风筝、母亲河等等。
一亩宝盒 - 中国传统文化
这是关于自然科学、经济学的一些主题,有水的三态变化、草莓的成长过程、太阳能、身体内的血液循环等等。
一亩宝盒 - 科学类主题
放个具体的例子,这是第3级中的一本书《买一头牛》讲的是货币的职能和演变过程,用非常简练的语言把复杂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我个人很喜欢。
还有这一本《白熊的冰屋》来自第4级,讲的是北极熊在极地制作淡水冰的故事,让我实在佩服作者的脑洞,原来水的三态变化也可以用这么有趣的故事来写。
对于这套书,我是有些夸不完的,因为像弟弟这样大字不识一个的顽童也能捧起书来读得津津有味呀!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弟弟读《跳舞兔》

还可以边读边做手工,我打算带姐弟俩学过这本《下雨了》之后,一起试试这个食物拼盘,应该很有趣。
超雄的建议:
有些朋友问我购买建议,以及如何挑选级别。挑选初始级别主要看孩子目前的识字量和自主阅读意识(拿起书会自己主动读?还是让家长读?),大家可以参照下面这张表格。
至于购买建议,因为购买1-4级合辑可以赠送字卡套装(价值299元)和第5级(以后单买得花528元),这个赠品的力度确实非常大了,所以如果你预算不紧张的话,入手4个级别合辑是最值得的。
扫码购买👇
详情请戳👇
By超雄 2020.11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点击👇👇
【阅读原文】
立即下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