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半佛仙人的第416篇原创
1
去年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传奇成功学大师陈安之有两名学员为了购买陈老师的课程,不惜变卖房产,卖掉生意,婚姻破裂,花费上百万买下陈老师亲手题字的牌匾,成为了陈老师的终极弟子,梦想成为陈老师口中的成功人士,千万项目唾手可得。
在经历多次培训和无数次刷卡付款后,两名学员不仅同时离成功越来越远,同时负债累累,债主整日上门讨债,不得已走上维权之路。
看到这两个学员的智慧操作,我觉得他们不适合成为大师的弟子。
再看最近,同样被尊称为大师的马保国老师靠着接化发、闪电五连鞭的绝技破圈成功,电音、鬼畜、rap,无处不在,无所不精,无视武德。
然后号称要弘扬武术,去拍电影。
然后被人民日报点名,光速陨落。

不知道之前掏钱请他的那些平台和电影,有没有亏。
看到这个大师的操作,我觉得他还是适合上拳台,让对手跪在面前求他别死。
两个年代,两位大师,两种魔幻。
2
很多人以为各种花里胡哨的大师是国产毒药,其实不然。
最正宗的割韭菜大师,源自神奇的欧美大地,割韭菜,还是资本主义更在行。
成功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普及,始自戴尔卡耐基,就是《人性的弱点》那位。
而要讲到成功学如何传入国内,有一个人的名字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潜能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
安东尼·罗宾,17岁离家,开始打工,换了十几份工作,摆过地摊,洗过厕所,吃住都在一辆破烂的甲壳虫汽车里,极度落魄之际意外听了成功学大师吉米·罗恩的演讲,人生逆袭。
这段话现在读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安东尼·罗宾的成功学跟卡耐基有着本质的不同,安东尼老师的成功学和卡耐基讲究自我信念、奋斗不同,安东尼老师的课程更强调潜能激励,要唤醒自己心中的巨人,其本人也因此被称为潜能激发大师。
具体来说,卡耐基就是告诉你要学会尊重别人,交朋友,奋斗,而安东尼则设计了一堆课程教你去激发自己的潜能,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些课程不便宜。
为了让课程显得更有性价比,他甚至将经语言程式学、埃里克森催眠学乃至光脚走火路纳入自己的潜能激发课程中,可以说,安东尼·罗宾在成功学商业化上做得更彻底。
也更接近于国内一度兴盛的成功学,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为安东尼·罗宾有一个学生,叫陈安之。
当然,这个学生到底可以被定义为亲传弟子,还是韭菜棒子,就说不好了。
3
1967年,陈安之生于胡建,12岁那年陈安之便随亲戚到美国,边读书边工作边读书。
只不过书并没有读完,仅仅中学毕业之后,他就开始工作。
卖菜刀,卖汽车,卖巧克力,当餐厅服务员,短短4年间,陈老师换了18份工作,直到21岁那一年,他加入了一个演讲培训机构,在那里遇到了他的人生导师安东尼·罗宾。
年仅20出头的陈老师在遇到成功学之后,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演讲水平飞速提升,迅速成为机构内仅次于安东尼·罗宾的第二讲师。
这充分说明陈老师是聪明人,因为他聪明的发现成功学的成功之道就是卖课给想要成功的人。
但这时他却遇到了瓶颈,一个萝卜一个坑,美国虽好,但这里成功学早已是门成熟的商业,对上,他干不过自己的老师和一众早已成名的大师,对下他还要跟机构内的一众讲师抢生意。
通俗的说,就是太卷了。
他思索许久,将目光投向了祖国。
韭菜要找新鲜的割。

那时正值90年代,此时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下海经商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国际的大门缓缓敞开,未来近在眼前。
人人眼中渴望着暴富,成功。
而成功学却还尚无根基,那是一片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
90年代,陈安之回到中国,许下誓愿:要依靠他所学的成功学知识,让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求求他放过大家吧。
在那个网络尚不发达的90年代,陈老师就已经深刻的参悟了“流量”的作用,并学会了蹭当时最大的流量——名人。
陈安之开始像集邮一般的跟各路名人明星合影,从以前到现在跟他合影过的明星从小布什、奥巴马,到乔丹、施瓦辛格、黄晓明等各界当红明星无所不有。
不管这些合影是P的也好,是陈老师在某些宴会上强行蹭的也罢,但在大众眼中,那些名人明星就是权威的象征,而陈安之就成了那个明星的朋友,成功人士陈大师。
利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不发达以及大众对明星的盲从,陈安之成功的获取到了那个时代的流量——“名气”。
时至今日,他在自己的宣传文案中仍然频繁提到,亚洲音乐天王王力宏正式通过他的指导,才在2012年成功举办了《火力全开》世界巡回演唱会,并获得绝好的效果。
王力宏老师听到估计都要笑了。
获取流量之后,下一步就是变现。
变现分为三步,门票+课程产品+版权费。
一边用名人合照的“辉煌历史”作为背书,一边用各种动辄上千万收入项目承诺进行利诱,只要饼画得足够大,总能意志不坚定的人会上钩,一旦有人参与,这些高昂的入场券就是第一波的收割。
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陈老师的讲座一般会选在装修豪华的顶级酒店举办,用环境作为二次背书,然后快速进入洗脑演讲的二次收割环节。
在演讲方面,陈老师一般都有固定的模板:
音箱里放出轰鸣般的掌声、尖叫声,伴随当时最流行的各种劲爆动感音乐下,陈老师身着西装、打着鲜艳的领带,甩着屁股跳着舞入场。
一边入场,一边嘶吼:
你们想不想成功?想成功的尖叫!
你们为谁尖叫?为我尖叫的请举手!
音箱里的欢呼声加底下花钱请来的托,营造出极其热烈的现场。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蹦迪舞者见面大会。
而这,只是开场。
接下来就是他那“洗脑式”演讲的正式开始。
在一个接近两个小时的授课视频里,他的节奏常常是:每一条成功法则后面,紧跟一个师父安东尼和师公吉米·罗恩的励志故事,将简单的鸡汤,套进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不同名人的事迹里。
用各种不间断用简单的问题跟观众互动:那么我们是不是该为他鼓掌?你想不想成功?YES OR NO?
依靠简单问题调动全场气氛,让所有人不停的欢呼、鼓掌、举手,沉浸在一种亢奋情绪中。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那种极端狂热的环境中,许多人都会被周遭的气氛所感染,其中就会有不少人在狂热的氛围中跟着那些托一起刷卡买单,生怕自己刷的晚吃了亏。
而这还不是结束,饥饿营销”是陈安之最后的杀手锏,当气氛被炒到最高的时候,他会适时的抛出杀招。
“如果想成为我的弟子,赶紧上台,终极弟子我今天只会收两三个。” “这个终极弟子”就是陈老师手上的最强镰刀。
两种弟子,费用20万起步,上百万也是常有的事。
台下除去托和一部分还保持理智的之外,剩下的也就那么两三个,刚好符合他两三个的提议,需求跟供给完美对接。
由此完成他的第二波的变现,从门票到课程到拜师,层层筛选层层收割,将学员价值压榨到极致。
除了演讲培训收徒之外,陈安之的另一个收入是图书版税的收入。
据陈安之机构2012年提供的数据, 他的成功学系列书籍在亚洲销量达到百万之多,带来的收益是难以想象的,陈老师当年的影响力在此可见一斑。
于是,凭借将西方的“企业管理”、“自我管理”包装而成的成功学,以及迎合当时国人对成功的渴望,而提出的“不发财,不成功,不成功,不成人”的励志口号,陈老师一时风头无两,成为了国民激励大师。
名气越大,他在电视登台表演、和明星同台合影的机会就越多,背书就越强,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他的“名气”,流量在他身上实现了病毒性的增长,被收割的人也越来越多,钱越多他就越“成功”。
他像一个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陈老师所定义的成功方法异常简单,就是喊出来,告诉自己:“我要成功、我要成功……”,当你对天天自己讲了不少于20遍,甚至更多时,离成功就不远了。
也就是说,你觉得能成功就能成功。
陈安之的成功,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他这种简单粗暴的成功学通过设定了一个“成功”的结果,用个例来代替比例,加上一种幸存者偏差,共同构建出一个看似完美的成功理论。
这种在现在看来经不起推敲的理论,在当时,很多人没有见识过。
当然,现在这套东西我们在很多微商那边都见烂了,甚至埋怨微商写的不够刺激。
信息越普及,大师就越生气。
2008年,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应自己的中国徒弟、“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之邀,第一次来华演讲,现场的翻译正是李阳,成功学三代人物在此会面。
世界的荒诞在此刻展露无遗。
而陈老师自己个人的高光,则被定格在了一档商业评论节目里。
在那个节目里,陈老师面对一个做互联网电商创业的年轻人时,以“成功学专家”的身份教导他“做人要谦虚”。
如果当时他内心有OS,他可能会说:

我不知道你们人生中最辉煌的是什么时候,我的话,就是现在了。
随后,互联网的崛起,逐渐替代了电视报纸的位置,传统流量退位,新流量上台,陈老师的理论在大量的数据、现实案例冲刷下开始被击破。
说到底,相信成功学,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能成功。
这是贪,而贪,必然会被人惦记。
史诗在信息面前经不起推敲,一代大师缓缓退位。
4
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大众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创造了一批新世代的富豪。
神话还在延续,传奇依旧继续。
当迷雾退去,人们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
以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为首的互联网创业名人成为了新世代的偶像。
和过去模糊的案例不同,互联网的偶像是一个个实际成功的案例。
在这些案例下,“成功”有了具体的行为模式支撑。
他们发现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些人尽管性格不同,做的事情不同,但最后都成为了人生赢家,他们依旧相信成功,但他们需要一个相对具体的方法论来缩短自己跟偶像之间的距离。
偶像是图腾,图腾祭司来解读。
而这个祭司,就是新的成功学大师。
当用户开始提出具体需求的时候,大师们也不得不认真的分析其成功路径,商业思维,讲起商业逻辑,开始谈起了具体的成功学理论。
乔帮主的黑色套头衫一时间成为大师标配。
在这种现实基础下诞生了的是以刘一秒、徐鹤宁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师。
刘一秒,陈安之门徒,企业经营管理大师;
徐鹤宁,陈安之关门弟子,亚洲销售女神。
这些人起名字真的太直接了。
和其他收费的关门弟子不同,徐鹤宁、刘一秒这些正牌弟子是真的在陈安之的团队工作过的,是名正言顺的陈安之的“自己人”。
出师之后的徐鹤宁、刘一秒等人也在陈安之的成功学基础上针对大众对成功学的认知做出了改良。
徐鹤宁以“亚洲销售女神”的照片将自己包装成亚洲销售奇才,将目标瞄准了那些销售和让卖不出去产品的中小老板们,其核心套路依旧是公开课转化拜师的模式。
尽管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位亚洲销售女神到底卖出过什么东西。
但她却成为了“销售”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
企业经营大师刘一秒则开始主打B端,将受众细化到企业人员上。
尽管讲的依然是热血鸡汤+万能理论,比如乔布斯辍学,扎克伯格辍学,所以学历不重要,辍学必成大器,这种简单的归因法。
甚至这种归因都是错的,因为人家辍学的前提,是先能考上。
考上不上,和考不上,是两个概念。
但很多听众意识不到里面的奥秘。
大师们开始将这些理论更加具体的融入到演讲对象可以感知的范围内,也就是众多小老板的关心的企业实操中。
同时刘老师也在变现上进行了二次创新,建立了一套强大的分销体系,让学员成为其分销员,课程利润中的70%返给分销学员,通过这种传销式的变现模式,刘大师的课程销售数据一下子膨胀百倍之多。
万物基于传销。
两人都对成功学进行了二次创新,除了将理论进行细致化以外,开始明确筛选用户人群,主打细分市场而不像他们的师父那样不限受众。
而是开始讲起具体的方法论,开始明确不同的领域。
有趣的是,徐鹤宁的丈夫正是陈老师的另一名关门弟子,徐老师自称自己取得成功的两大要素:一是选对了人生教练,二是嫁对了老公。
也可以说是,学得好,嫁得好。
而这位她口中与恩师并重的老公正是“中国走火式培训第一人”的徐嘉庆。
2012年,国内一单位组织员工接受“拓展训练”,在走“火道”环节中,7名训练的员工脚底被严重烧伤,不得不在烧伤整形科接受治疗。
普通人还是不要轻易走火,容易上火。
这些后成功学时代的大师,是在陈安之之后的一次市场上的降级,但却是一次技术上的升级。
受众变窄了,但相对的收割技术却精准了很多。
但好日子不长久,互联网比起颠覆传统行业,更在行的,是颠覆自己。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得促进了成功学的转型,但同时人人上网的便利也让受害者的声音得以被人听见,信息传播的便利也让更多人得以识破骗局;
另一方面的线上课程和知识付费的崛起,也让这种大师们这种片中传统线下的模式日益艰难。
成也互联网,败也互联网。
成功学的2.0匆匆数年便迎来下线。
时代抛弃你的速度,比渣男还快。
不对,渣男好歹还会说声爱。
5
时代还在向前,而大师们也仍在继续。
图文和知识付费的到来埋葬了一批大师,带来了“丧”、“佛”和“焦虑”并存的低欲望时代,也带来了另一批新的大师。
新的时代,房价高企,996成为福报,年轻人发现创业不如打工,成功遥不可及之后,认清了现实,不再迷恋成功,传统成功学日渐式微。
而图文的过度发达,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却又给割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这个大环境下,成功学开始以现代互联网的方式秽土转生。
他们开始精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推出相应的课程和KOL来做精准收割。
由此成功学迎来了3.0版本,百花齐放。
小老板还在追求成功?
那我就用各种扭曲,不说人话的逻辑殴打小老板本就不够强壮的思维。
聂枭枭哥那一句“背叛我的人我都给他一百万,将来效忠我的不就是几个亿了吗?”让小老板们感动落泪。
枭哥我现在就想背叛你,你能不能给我100万。
在公园里摆棺材,让小老板躺进去感受生死,了解一下什么叫真死亡硬核。
老年人怕病痛?
大师用神功护体定向收割对死亡和病痛充满焦虑的老年人。
一个隔空打飞十几人,一掌推你五万米的闫大师,一个三个小伙掰不动他一根手指,闪电五连鞭专打三体人的马大师。
两个成为当代武林双子星,将气功从体内散到网络。
接,化,发!
父母焦虑子女成功?
于是5岁开飞机、7岁出自传、9岁小学考大学,手敲基因,日书万字的神童开始批量生产。
每一个神童都是一把刀,刀刀都割在学生背后的父母头上。
裸跑弟背后操盘的是他父亲鹰爸何烈胜,一天写2000首诗的少女岑某某,背后操盘的则是她的老师姬剑晶,姬剑晶的老师是徐鹤宁,而徐鹤宁的老师是陈安之。
世界是个圆,兜兜转转又一圈。
年轻人焦虑收入?
那我就教你增收,教你升职加薪,半年当经理,一年年当总监,两年之内收入翻倍,三年之后月入五万。
对普通人来说成功已经非常虚妄,能升职加薪就已经不错了,更不会有人再去追求所谓动辄上千万的收入。
所以大师们的口号也从“年入千万”变成“三年收入翻倍,五年月入十万”,弹性不是一般的大。
物价都在膨胀,但大师们反而在紧缩。
大师的不断降级,背后是信息时代的不断升级。
当人的欲望开始降低,大师的操作空间便不断收缩。
现在年轻人都开始不奢望成功了,能升职加薪就不错了,大师还能怎么办?
大师只能教你升职加薪。
当所有人都是去欲望的时候,大师就只能开始教你和自己和解,寻找内心的平静了。
无欲则刚,当我没有欲望的时候,谁都割不到我。
6
图文的时代渐渐逝去,网络的颠覆再一次降临,这一次来的,叫短视频。
短视频在图文时代的末期赶来,接了个班。
但带来的却是更胜于图文的疯狂流量。
这一代的大师,叫周文强。
网上随便搜一下周老师的简介,你可以发现大量雷同的个人介绍:
“他14岁为偿还家庭债务辍学,5年间,进工厂、做销售,换了26份工作。19岁,他被《富爸爸穷爸爸》一句话点醒——“穷人在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他们工作”,开始系统学习财商知识。
27岁,他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财商知识体系,并以此实践,创立3家公司,实现财务自由。”
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从戴尔卡耐基到安东尼罗宾,到陈安之,再到周文强,一样的坎坷的出身,一样逆天的成绩,成功学之魂正因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
和师祖陈老师看准流量一样,周老师的目的,依然是流量,只不过这一次是平台流量。
周文强老师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建立了多个视频账号,具体有多少我没数,粗略估计上百个是有的,不止会秽土转生,还会多重影分身。
你再在网上搜一下周老师的个人介绍,在百度、知乎、搜狗等各种不同的平台上,都能搜到不同账号发的一样的个人简介,用心之足,可谓良苦。
那么周老师到底水平如何呢?
这么说吧,周老师最出名的一句话是。
“有一个人,姓科,叫科比”。
我都分不清他说的是NBA,还是海贼王。

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幸亏他没有听说过焦耳定律。
周老师收割的既不是城市中产,也不是焦虑的父母,而是那些刚刚入场的互联网边缘用户。
智能机的普及,4G网络的便利,使得许多原本接触不到互联网的7、8、9线小县城的中年人,乡村里的大爷大妈,不会用电脑的老年人都有了上网的自由。
人多了,不理智的人就会同比例的增加。
而这个理智的线是以大多数了解互联网的年轻人作为标准的,那些智商不在线的人,他们不是蠢,而是不了解这个他们以前不熟悉的世界。
短视频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娱乐模式,在这种娱乐模式下,触达用户变得异常简单,一个不小心的下滑,一次不小心的点击,都可能让一个对互联网、成功学没有了解的老人入了坑。
“和靳东找你谈恋爱”的骗局一样,周老师的成功学收割的,依然是那些缺乏互联网尝试的中老年边缘用户。
时间到了2020年,迎接这位成功学大师的,不再是90年代那种人人欢呼的疯狂盛况,而是一次次无情的嘲讽。
周老师,聂大师,闫老师,马大师,这些昔日的大师,在一路降级,企图持续收割的时候却在2020年不幸的遇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解构”的时代。
到了现在,搜索“成功学”,你看到的是陈安之骗局拆解;
搜索“聂枭”,你看到的是鬼畜语录;
搜索“马保国”,你看到的是鬼畜电音合集。
在这个时代里,迎接这些大师的,是无情的嘲讽。
我们玩弄大师。
7
从陈安之被点名批评,沦为微商卖课的一员;
徐嘉庆走火失败销声匿迹;
神童骗局被人层层扒开,露出背后贩卖焦虑的父母;
到现在武林大师沦为网络笑柄,变成电音鬼畜的素材。
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崛起,大众对现实认知的提升,年轻人欲望的降低,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师从苍穹之上飞速坠落,一路降级。
降到最后,不幸的遇到一个解构的时代,从昔日触不可及的明星变成现在全网共嘲的网络笑柄。
解构的大潮之下,我们再不需要大师,我们只需要一个靶子。
一个用来承载我们情绪的靶子。
看一个一本正经用着略带方言口音的老年人,说着各种谁都不信的胡话,发挥我们的解构的精神把他P成叶问,P成巨石强森,让他在夜店、商场配上鬼畜的音乐,营造一种荒诞的感觉,这就是我们需要的靶子。
面对一群无欲无求一心搞笑的年轻人,大师们被玩得死死的。
8
但,大师割不到人,你以为是因为人变聪明了吗?
不,作为个体的人确实有“聪明”一说,但作为群体的人,从来没有。
大师没有受害者,是因为时代变了,他们不是割不到人,只是换了个方式割。
你以为马老师真的被网络狂欢击倒了吗?
不,稍微看一下网上的言论,你就会发现,他作为一个破圈的流量IP,正在崛起。
一个专访,说几句“我不赚亏心钱”之类的话,就成为了观众眼中正能量的代表,成为了“一代宗师”这四个字的最好代言人,好评不断。
没有人在意他的骗子行径,没有人在意他颠倒黑白,没有人在意他把传统武学宣扬成了玄学。
我们只看到了他的鬼畜,他的电音,他在镜头前的表演。
他察觉到了流量的好处而已。
我们知道他是骗子,他知道我们知道他是骗子,我们知道他知道我们知道他是骗子。
我们各取所需。
他要好处,我们要快乐。
在用传统武学当财富密码未果之后,他发现自己成了财富密码。
既然时代需要一个小丑,那我就来当你们喜欢的那个小丑。
该配合我们演出的他,全力表演。
只要流量不退场,马保国依然会在镜头前一次一次的接化发,一次一次的闪电五连鞭。
他没有割在镜头前的任何一个人,因为他试图割的是镜头前的所有人。
如果不是官方出手,他已经成功了。

在他之前,阿Giao,药水哥,太多人也是一样的路数。
我装疯卖傻,你们也知道我装疯卖傻。
他们只是时代狂欢下的一个具象人格。
不是马保国,也会是其他人。
事情是假的,发泄是真的。
9
大师成了小丑,不是因为我们不需要大师了,而是因为我们更需要小丑。
“当大师”从来不是大师们的目的,赚钱才是。
当大师能赚钱时,他们是大师,当小丑能赚钱时,他们是小丑。
钱,才是大师。
相信成功的时代,就有人用成功赚钱,迷恋解构的时代,就用人用解构赚钱。
任何一个时代,都逃不过流量,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人在利用流量。
区别只是如何利用。
世界一直在改变,但有些事情从来没有变。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感谢你的阅读,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12月9日晚上19点开奖,一共1888元,666个红包,感谢大家的支持。
【郁郁寡欢,所以消费狂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