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蒂过去为人熟知的作品包括小说《迷惘》,自传三部曲《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等。1981年因其作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评论家认为他的思想与尼采、卡夫卡、本雅明、萧沆、阿多诺在同一队列。
埃利亚斯·卡内蒂,Horst Tappe摄
《人的疆域:卡内蒂笔记1942—1985》是卡内蒂的四部笔记合集,也是中文首次翻译出版,包含《人的疆域》《钟表的秘密心脏》《苍蝇的痛苦》和《汉普斯特德补遗》。
卡内蒂自1930年代初就有了写笔记的习惯。1973年第一部笔记《人的疆域》出版,每隔四五年出版一部笔记,每部都是作家本人仔细选定的内容和篇目,即便是在他去世后出版的《汉普斯特德补遗》也是后人根据整理好的稿件出版。
卡内蒂的笔记并非信笔随想,而是作为一种严肃的文学创作体裁加以实践。字里行间是对精神缺乏的愤怒、对死亡的恐惧与思考,对真理不可抗拒的渴望,对榜样作家的向往与雄心,以及“对仅仅是个人的东西不耐烦”。
《人的疆域》不应仅仅作为格言、金句集来阅读,这篇选摘仅提供进入卡内蒂思想的一个入口,借他之眼观看他如何“记录最崇高的斗争之一,那就是避免失去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盲目的世界中的人的视野”。
我们摘选了这本书中摘选了62条笔记。
1. 自由这个词,表达了一种执念,或许是人类最强烈的执念。人总有逃离的愿望,可是要去的远方未知而没有边界,我们称这种愿望为自由。空间层面的自由是冲出无形边界的愿望。飞翔,飞向太阳,是自由最古老和原始的形态。时间层面的自由,是超越死亡的愿望,单是慢慢延缓死亡就很让人满足了。
2. 当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还有哪怕还有一丁点自知,就会对某些话语和谚语感到不寒而栗,因为它们和毒药的效果相似。
3. 死人靠世人的评价而活,活人靠爱而活。
4. “干掉他”——这句话听上去多么伟大,多么开放、宽广和勇敢 :“掐死他”、撕碎他”、“烧死他”、“炸死他”,这些话听上去轻松极了,似乎他们不用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5. 他去参军了:他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想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6. 一个对不死的承诺,足以撑起一个宗教。一句简单的命令,足以消灭四分之三的人口。人究竟想要什么,生还是死?只要他们总想要兼得二者,他们就将永远沉醉于各种对永生的承诺。
7有一些陪伴我们二十年的书,从未被阅读过,我们却总是带着它们走南闯北,哪怕行李箱的空间很紧凑,也要把它们仔细地装好。偶尔,我们把它们从行李里拿出来,会随手翻一翻;读完一句后就又将它们小心地放回去。又过了二十年,有那么一瞬间,似乎某个强大的力量逼迫我们必须一口气将它读完:犹如上帝的启示。只有在这一瞬间,我们才明白之前带着它跋山涉水的意义。这本书必须要陪伴我们一路披星戴月、风尘仆仆,如今它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揭开自己的面纱,这一刻它照亮了之前那二十年的光阴,和那段默默的陪伴。如果没有这跨越几十年的沉默,它开口的一刻就不会如此有力,而有哪个傻瓜敢断定,这书里的东西始终一成不变?
8. 在思考这件事上,我做不到小心谨慎;太多让我心焦的事了;旧答案分崩离析;新的答案还没着落。我毫无头绪地开始,似乎未来的一百年都铺在我面前。可是,当我有限的生命结束后,会有人延续我锈迹斑斑的想法吗?我不能驻足在小事上:给予某件事特殊的关注会将自己框住,有种这就是全世界的错觉。我开始思考某个观点之前,总是先慢慢感受它。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让它先在我心里安家,然后再去做出评判。我要让这些观点在我的思想中结婚生子,绵延后代,之后再去检验它。一百年?简直就是白驹过隙!可对于一个严肃想法来说,一百年真的很久吗?
9. 人们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所有的厌恶都是一种可怕的征兆。人们在未来的破镜中看到了一个人,但他们不知道,那就是自己。
10. 最恶毒的待人方式,就是完全无视他。
埃利亚斯·卡内蒂
11. 在爱情中,承诺听上去像是对自己的讽刺。
12. 如今,人类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被两个相互矛盾的判决所囊括:一,某人好到不至于判死刑。二, 某人好到刚好够判死刑。这两种意见水火不相容。总有一个会赢过对方。没办法知道哪个会赢。
13. 生活记得所有事情,并永远重复上演;可永远没人知道,下一次循环是什么时候。它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它有自己的脾气。但在内容上,几千年来这些循环上演的事情的本质从未改变,丝毫不受影响;如果你用力挤它,这脓包就会烂在你的脸上。
14.战争已经被扩大至全宇宙了,地球终于松了一口气。
15.和一个比自己弱的人搏斗是件很危险的事;这种轻浮、无用、虚假的征服感,在搏斗前,搏斗时,和之后,都不会消失:哈哈,看我把你揍成这样!这种情景让我感受到巨大的不适,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取得胜利,只要他们还愿意战斗,就能永远取得胜利。
16.我想看清一切,却依旧保持宽容;被所有人追随,却依旧保持独立;在不经意间变得更好;在忧郁中勇敢生活;在别人的快乐中感受自己的快乐;不从属于别人,却在别人那里生长;爱最好的,安慰最差的;永远不恨自己。
17. 现在让你震惊的东西,以后会变成最简单的事实。
18. 寻找自己!—说出这句话太简单了!可如果人们真的找到了自己,他们会吓坏的。
19. 禁令的危险:人们过于信任它,从未想过,什么时候可以改变它。
20. 在爱情中,人们会更带着更强烈的意愿去做本来就要做的事。人们会强烈地期望将一切都占为己有,使用伪装的伎俩。他们将对方占为己有的同时,似乎没有考虑到给对方带来的痛苦和负担。温柔的赞美和体贴的话语让人觉得像在云端一样幸福,但没有人会因此改变 :有谁会因为受到了赞美而变得更好呢。监狱,这个爱的真相,会慢慢暴露出来。当所有幻想的迷雾都散去,光秃秃的狱墙就露出来了,但没人能在爱情刚开始就看出来。
埃利亚斯·卡内蒂和他的妻子Veza在图书馆里
21.独处时要把自己分成两半,这样就可以用一半去塑造另一半了。
22.人们最好待在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里 ;人们会很快学会这门语言,首先是脏话。
23.只要自由还没能跟你搭上话,它对你而言就是个陌生人。自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哪怕你并不自知。自由是个拥挤的地方,但还没拥挤到让你窒息。只要你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你就是自由的。在没有人爱你的地方,你就是自由的。限制你自由的最大的阻碍就是你的名字。不知道你名字的人,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但是很多人会知道你的名字的,越来越多:抵抗他们所有人的力量来保持自由,这可能是你一生都完成不了的目标。
24.人们读卡夫卡时会变得更高尚,但不会引以为傲。
25.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要让人们知道他们的恶吗?或者说不告诉他们真相,让他们在无辜中继续做恶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的是,人们对恶的认知是否会让人有变好的可能性,或者,这种认知也正是他们无法从恶解脱的原因?有可能,恶注定一直存在,只要恶曾经被人们这样对待过:人们曾想要收敛自己的恶,可他们发现自己永远做不到。
26. 所有危险,都像煮熟的鱼一样,你可以随时挑出它的刺。
27.会不会活到现在的都是最差的物种?——逆向的达尔文主义。
28. 地球上能遇到的最诗意的事,应该就是被别人观察吧。
很有可能,我们被很多人观察着,他们之间可能对占领地球这件事有争议。
一个陌生星球的人监听一个地球人,但永不可能与他讲话。
设想地球的科技发展引起了外星人的注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们才将我们视作威胁;从那时起他们就预言了我们的灭亡,并且认为这用不了多久。
会有一些原始人,他们成为唯一无法区分我们和外星人的人,他们无法理解,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这最后一批自然的地球居民,原始、迷惑、纯洁。
当外来者第一次打开人类发臭的皮囊时,他感到惊恐和恶心。他们演示吃饭的过程,来解释消化系统。
假如说,他们要把人当作光,人和人之间的界限就像光线一样无缝连接,他们对脂肪感到恶心,他们只想要光。
如果他们想把地球变成他们的墓地呢?
29.在回家的路上总会迷路的人,每次都会发现一条新路。
30.不可否认的是,这世上有一种让人为难的痛苦的状态,即因为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所以什么都不做;打开书,是为了合上它;不和别人说话,因为别人都是负担,自己也在其之列。在这种状态中,人们之前苦心经营的事情,都失效了,目标、习惯、路线、安排、矛盾、心情、自知、时间。人们在黑暗中坚强地摸索,去探索之前毫不了解的事情;没人会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没人会在黑暗中指明方向。最后,当一切都明朗时,人们会感到惊讶;无法想象刚才还在承受着这一切,突然放松地舒了一口气,这个难以驯服的世界带给他们的焦虑已经压在他们心里很久了,他们从未表达出来过。
埃利亚斯·卡内蒂
31.在英格兰,人们不会当面夸奖别人,因此他们养狗。对于狗所做的一切,所有夸奖都是被允许的。
32.如果必须要我说一个历史里最恐怖的东西,我会说,榜样:恺撒临死前的波斯计划源于亚历山大。希特勒进军俄国,源于拿破仑。这种在大事上的模仿看上去像儿戏,可这种模仿永远不会停止,因为历史记载是不会消失的。能一直重复的,总是最荒谬的事。那么谁会效仿希特勒呢,谁是我们的新元首?谁的子孙会被这些效仿者杀害?
33.把悲伤当作武器——将它扔到别人的头上。
34.阐释者的自大:他觉得自己的阐释比作品本身更丰富。
35.表做得越来越精巧了,时间也越来越危险了。
36.每个人都要像老子或赫拉克利特那样用简练的句子说话,如果不能,那么就没必要开口。
37.“我只能在底层呼吸。” 罗伯特·瓦尔泽似乎要用这句话揭秘作家的密码。但是宫廷朝臣们从不说这句话,为了赢得名声,他们连想都不敢想。“您能不能至少不要总想着出名?”他对霍夫曼斯塔尔说,没有人可以像他这样有力地将上层令人羞耻的一面展现出来了。
38.我敌人的敌人不是我的朋友。
39.未被阅读的书会复仇吗?这些被忽视的书,会拒绝跟着它的主人走到最后吗?它们会攻击那些心满意足的、被反复阅读的书吗,会撕碎它们吗?
40.不会有人回来的,从来没有人回来过,你恨过的人已腐烂,你爱过的人也已腐烂。
会有可能做到更多的爱吗?用更多的爱来唤回死者,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爱得足够多吗?
还是一个谎言就足矣,一个像创世那么大的谎言?
埃里亚斯·卡内蒂在花园里工作
41.对于生存,我做了足够多的思考了吗?我是否太过于局限在权力的本质问题上了,是否由于我的一味热衷而忽略掉了其他的、或许并非次要的问题?究竟要怎样思考才能不至于遗漏掉大多数的事情?难道一切的发明与发现的实现都是以忽视最要紧之事的为前提的?
42.他将自己抽成丝,编成牢笼。
43.拓宽想法,擀宽面团。
44.有一种历史书写,失败者总是站在正义的一方。
45.我们要活得好像人类即将不复存在一般,而倘若你无法阻止它的发生,那也至少不要垂头丧气的。
46.还有五分钟,地球就要沦为一片荒漠了,而你却还是放不下手中的书。
47.旧时的残忍刑罚。如今的大屠杀。
那极富魅力的“大众”的“大”就是“大屠杀”的“大”。
48.受尼采影响的人 :极其伟大的人物,比如穆齐尔 ;还有不为尼采所动的 :卡夫卡。这种区分在我看来很重要 :这里有尼采。这里没有尼采。
49.在某一个社会里,所有说出的话语都被封存起来,不对外开放。
偶尔,在未知情况下,它们会敞开自己的壳,以不可阻挡之势倾泻向说话之人。
50.你用种种真相出卖自己,就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个谎言一样。
如果人人都信,那么,过不了多久,它便不再真实了。
坐在书架前的卡内蒂
51.我所知道的最卑劣的感受,是对被压迫者的厌恶,仿佛是在用被压迫者们的特性来为他们受到的蹂躏正名。即使是极为高尚且公正的哲学家也不能免于这种感受。
52.他需要比自己伟大的人,为了吹嘘他们。
53.你需要一大群白蚁,它们将你所有的关联和习惯从内部挖空。
54.重新学习说话,在五十五岁的时候,不是学一门新的语言,而是学习说话。把偏见抛开,即使这样做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再次阅读伟大的书籍,不管自己是否真正地阅读过它们。去倾听而不对他人进行说教,尤其是那些没什么可教的人。不再把恐惧当作满足的手段。与死亡作斗争,而不持续地将其宣之于口。一言以蔽之:勇气和正直。
55.和权力打交道的人会不自觉地被它传染。他忘不了权力,除非他能做到将自己忘记。
56.一个总等着别人发表意见的人。突然之间别人没有什么想法,他便瓦解在那些老的观点中。
57.过去,我不过是一个意志,现在我是一个声音。
58.每个关于那被计划、被管理、被记录的人生的消息都让你充满罪过,你觉得好像是自己浪费了整个人生去盯着时钟看。
59.爱:一条两头蛇,它们永不停歇地互相监视。
60.在这样一个国度,所有人都倒退着走,为了永远能够看到自己。
在这样一个国度,所有人都互相背过身去:因为惧怕目光。
61.“I know what you mean”——“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这个心理分析时的关键句子,它其实意味着,在我们听别人说什么之前,就已放弃去理解他的努力了。因为在他要说什么之前我们就已经理解他了。
62.结构让我觉得无聊,它们是硬塞过来的。
63.通过记录下反感情绪来找到自己。
卡内蒂并不传授真理,他只是在求索真理的路上不断记录自己的发现。一个人要活得清醒,应从拥有自己的视角开始。如果对生活尚有许多迷思,不妨阅读《人的疆域》,试试从卡内蒂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本文由理想国imaginist授权转载
参考资料:《人的疆域》
图片来源:Open Library
👇点击购买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