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涂鸦艺术家Banksy的画作
小水母、鸽子/主播
Sonia/声音编辑
鸽子/文字编辑
英国涂鸦艺术家Banksy的画作
说起迪士尼,你一定会想到美丽的公主、英俊的王子,还有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走进迪士尼乐园,你也一定会被城堡、烟花雨童话般的欢乐氛围所打动。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迪士尼的造梦故事也曾有暗黑的一面:1933年的《三只小猪》大灰狼长着犹太人的大鼻子,还操着一口犹太式英语;1946年的《南方之歌》黑人叔叔仍然以奴隶身份出现。这些被指种族歧视的“黑历史”,折射着暗流涌动的美国社会的本来面貌。
除此之外,“迪士尼化”本身也成为了一个专有概念,在形容城市化扩张与消费体验模式的同时,引起了学者的警惕和思考。
《三只小猪》中的犹太人形象
《疯狂动物城》中的树懒
去年年底之前,鸽子去上海的迪士尼游乐园玩了一趟。碰巧,早前小水母曾去过位于美国加州和佛罗里达州的两个迪士尼乐园。节目录制时,恰逢2018年冬至夜晚,小水母和鸽子从各自的迪士尼乐园的游玩体验讲起,聊了聊与迪士尼有关的文化作品与消费模式。
你会听到:
-香港、上海与美国的迪士尼有什么不同?
-迪士尼游玩体验:巡游、烟花与游客
-迪士尼文化中曾经也有种族歧视的映射?
-从《冰雪奇缘》到《疯狂动物城》,近两年的迪士尼的动画观念上有什么更新?
-什么是“迪士尼化”?城市的“迪士尼化(Disneyization)”是什么意思?
-迪士尼的体验型消费模式
-《佛罗里达乐园》与迪士尼化的另外一面
P.s 对了,我们在播客中没提到的一件事,是英国涂鸦艺术家Banksy联合50名艺术家,把英国一个废弃的主题乐园打造成酷似迪士尼乐园的「反乌托邦乐园」。这个暗黑版迪士尼的名字叫做 “Dismaland Bemusement Park”——它的宣传语是,英国最让人失望的新游乐区。讽刺的是,这里展现的童话反面,全部取材于社会现实。
Dismaland宣传海报
相关链接:
-《从〈南方之歌〉到〈疯狂动物城〉,迪士尼经历了什么?》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80750.html
-《八十年后,王子终于露出了真实嘴脸——从迪士尼公主电影看女权主义的发展》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6525192/
-《警惕中国城市建设中的迪士尼化现象》
 http://www.globalview.cn/html/culture/info_11580.html
- The Disneyization of Society  -by Alan Bryman 
https://www.amazon.com/Disneyization-Society-Alan-Bryman/dp/0761967656

-《佛罗里达乐园》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778790/
-暗黑版迪士尼樂園開張!塗鴉大師Banksy打造全新反烏托邦社會
https://www.gq.com.tw/life/travel/content-23609.html
欢迎收听本期针尖多味听觉馆。我们的节目由针尖MIG播客组出品,主播是小水母、鸽子和Sonia。本期声音制作是Sonia。你可以在网易云音乐、podcast和豆瓣上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添加微信号sound commune,加入针尖听众群和我们一起戳破泡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网易云音乐收听,或在豆瓣搜索名为“针尖”的用户,或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针尖”或手动添加
https://cnpolitics.github.io/radio/mig/feed.xml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