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辣条,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垃圾食品”,是地沟油,是一门不起眼的小生意。
可最近有消息称,卫龙正在与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合作,计划明年在香港进行IPO,募资十个亿,美金
正当大家都在关注卫龙计划上市的消息时,我却注意到了一点——卫龙的老板刘卫平来自湖南岳阳平江县
这个县有多狠呢?它是“辣条之乡”,全国辣条年产值580亿,平江县能占200亿,全国有将近1000家辣条企业,90%都是湖南平江人开的。
 图源:网络
原本属于贫困县的平江,硬生生地靠着辣条脱贫了。辣条成了平江的支柱产业,安排了近七万人就业,一年工资能发20多个亿。
果真就“平江人,平江魂,卖辣条当人上人”了。
平江是怎么成为“辣条之都”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实,最初的辣条发明出来并不是只给小孩和年轻人吃的零食,而是主食的调味品。
平江县盛产酱干豆制品,据说在清代都是宫廷贡品。因为平江农耕稀缺,交通不便,酱干就成了当地人养家糊口的手艺。
 图源:网络
可在1998年,一场洪水影响了平江,酱干的原材料大豆价格飞涨,从7毛一斤飞涨到1.5元一斤,酱干行业举步维艰。
此时,三个决定做出一番事业的男人站了出来,想从这哀鸿遍野的行业中掘出一笔横财。
他们分别是在长沙做麻辣生意失败而返乡的邱平、做玻璃生意的钟庆元在广东打工返乡的李猛能
三人本来想在酱干行业大干一场,却没赶上好时候。李猛能没有气馁,他想试试能否挖出一线生机。
偶然间,一位做农副产品批发的老板告诉他:“虽然酱干行业现在不行了,但食品市场仍然有很大的需求,你要是能做出创新产品,我负责收购。”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尽管李猛能还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么新品,但机会摆在面前就一定要抓住。
李猛能一口答应下来,回头便拉着钟庆元和邱平琢磨这事。三人在农贸市场转了一圈后发现,量大且便宜的原材料就是面粉
可他们完全不懂食品加工,怎么办?
正巧,他们邻居是做米线的。看到做米线的机器后,敢想敢干的李猛能当即就买了台二手米线加工机回来,在自家院子里开始钻研。
老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个诸葛亮。
虽然他们对机械操作和面粉加工一窍不通,刚开始做的东西根本没法吃。可一起研究了几个月后,加上邱平做酱干的手艺,他们还真做出了一款类似面筋的熟食制品。
这,就是辣条。有着酱干的咸味和辣味的面筋制品,一经推出,大受欢迎。
而在2000年时,有经销商对邱平说,小孩都爱吃甜的。于是,“调味带师”邱平便开始在辣条中增加甜味,以此奠定了辣条的味道框架,咸、辣、甜
加了甜味的辣条,开始从小范围经营走向全国了。这一年,是2002年,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晚了一些。
这时,辣条也衍化出了南、北两大派系。北派的领头羊,便是卫龙。
卫龙的创始人叫刘卫平,1978年生人,一家人靠着母亲做酱干来维持生活小时候的刘卫平经常挑着母亲做的酱干走十几里山路去售卖。
1997年,高中毕业后的刘卫平决定外出打工。在广东的一家台资厂打工时,刘卫平看到别人能把两三千人的工厂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不禁想象,自己未来能不能也成就一番大事呢?
图源:食业家
就在辣条横空出世时,平江大多数酱干小作坊都开始生产辣条了,市场一片火热,刘卫平也注意到了这片商机。
因为辣条的制作方法简单,生产门槛非常低,这么多小作坊都在做辣条,面粉自然是不够用了。而平江县作为南方地区,不主产小麦,从外地运面粉到平江的运输成本又太大。
于是,很多人开始北上,前往小麦的主产地——河南,那里不仅有充足的原料,还有廉价的劳动力,做辣条再合适不过了。
刘卫平也细细地研究了一番。他注意到河南的漯河,铁路线交汇,交通发达,以后用于运输和开拓市场十分方便。
1999年,刘卫平带着打工多年攒下的钱,坐上了开往漯河的火车。考察了两天后,刘卫平的弟弟刘福平开始从老家带人来漯河创业。
一开始,他们只卖一些从老家带的豆皮和人造肉之类的辣条。
但有一次,刘卫平吃了一碗牛筋面后发现,这面的口感非常好。随即便买了一台生产牛筋面的简易膨化机,将焦糖和辣椒面往牛筋面里一加,取名“鱼条”,也就是后来的卫龙辣条。
牛筋面  图源:网络
起初,刘卫平每天从早到晚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辣条,既是老板也是打工人。
随着辣条越卖越好,刘卫平的辣条事业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2002年,辣条设备经过改进后产量暴增,刘卫平在2003年注册了“卫龙”商标,在2004年成立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
与其他只顾埋头赚钱的辣条厂不同,刘卫平不想以小作坊的形式一直走下去。在那时,他就意识到了将辣条普及出去的重要性。
图源:中国搜索
于是,他开始找人做地推,把卫龙的小广告和海报贴满大街小巷,通过报纸的软文和讲座等形式让人们知晓辣条。
这招很管用,卫龙啪的一下打开了漯河市场,很快便从漯河开始向河南乃至全国扩张。
刘卫平把赚到的钱继续投入辣条生意中。他在2004年就花费几百万从欧洲购入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同时设立了专业的质检团队。
2005年,新闻曝光了的辣条黑作坊的内幕,让辣条市场的境遇急转直下,大批的辣条企业开始倒闭。
 卫龙的生产车间
刘卫平却逆势而行,建立了驻马店生产基地,不断地扩大产能。
直到2010年,辣条市场依然萎靡,“五毛辣条”仍然是人们眼中廉价的“垃圾食品”形象。在其他厂商纷纷缩减成本求存活的时候,卫龙却斥资5000万开始进军豆制品市场,我们熟知的“亲嘴烧”等产品就在这一年诞生。
图源:前瞻网
不仅如此,卫龙还请来了赵薇和杨幂等明星代言,誓要为辣条正名。卫龙一边提升自身实力,采用全自动化无菌生产车间,一边大力搞宣传,让外界看到卫龙辣条的干净卫生。
而现在,说到辣条,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卫龙的辣条做得干净正规。
提到卫龙,人们还会想到另一个词——“营销鬼才”。
因为市场定位就是年轻人的零食,所以卫龙要与年轻人玩在一起,把无厘头精神发挥到底。于是,“一根辣条压压惊”横空出世。
比如模仿苹果风格的Hotstrip系列
而魔性土味的营销和更加高端的包装,让卫龙把“五毛辣条”卖出了十几倍的价格和几十亿的销量。
图源:前瞻网
辣条的平均毛利率接近50%。2018年,卫龙营收35亿元,2019年,卫龙整体营收49.09亿元,增速近43%。而刘卫平的目标是让卫龙在2020年的营收达到72亿元,然后在2022年达到百亿营收。
2000年时,河南有4000多家调味面制品企业,而在2017年只剩下了236家。走出平江的刘卫平带着卫龙走上了“辣条北派巨头”的位置,也让卫龙辣条卖到了海外,成了“奢侈品”。
而辣条南派也有一个领头羊,那就是平江的麻辣王子
2000年,退伍军人张玉东看到了平江的“辣条热”,创办了玉峰食品,当时估计他也没想到自己的辣条厂能成为如今的“辣条南派扛把子”
彼时,张玉东身上还背负着之前做生意亏欠的一百万元。
张玉东,图源:掌上岳阳
辣条,让平江这个贫困县变得火热了起来。每到春节和开学季,平江的辣条供不应求,每家辣条厂都有四五辆全国各地的货车等待拿货,有的一等就是半个月,辣条经营者们可以说是“闭着眼睛躺着赚钱”。
而劳动力成了稀缺资源,辣条厂招工甚至需要靠“抢人”。
那时的张玉东会在过完春节后派员工进村“抢工人”。为了招到工人,辣条厂除了开出高额工资,还会给介绍新员工进厂的老员工一笔“茶水费”。
可随着曝光辣条的新闻播出,整个行业陷入了衰弱。辣条厂家也支棱不起来了,出门遇到有人问“做什么生意呢”,也只敢说自己是做熟食的。
央视3.15晚会中曝光的小作坊辣条
张玉东也一筹莫展,他在市场调研时发现,因为对辣条“脏”的印象太深,家长平时都不让孩子买辣条吃,学校的小卖部也是遇到检查就把辣条藏起来,孩子们买个辣条都像街头交易一样偷偷摸摸。
张玉东看到了辣条行业的漏洞所在,新兴产业太年轻,门槛太低,连个统一的标准都没有。于是,他和其他几位辣条从业者牵头制定了辣条行业第一份地方标准。
行业重新洗牌,把黑作坊踢出局,优胜劣汰。
打铁还需自身硬,2008年,玉峰食品的第六家生产基地建成,张玉东还在2013年投资3000万建立了制药级的生产车间。
麻辣王子的制药级车间
决心突破的张玉东,咬牙砍掉了厂里卖得最好的“一块钱辣条”,当时厂里一年6个亿的销售额,“一块钱辣条”占了3个亿。
这种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只有张玉东清楚,辣条行业想挺直腰杆,就得自己找回尊严。
随着原料升级,取消防腐剂,麻辣王子也逐渐从小卖部廉价辣条升级为各大商超里的正规军。主要消费群体也不仅限于小学生了。
今年,麻辣王子也是动作频频,先是与平江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了“辣条专业班”,让学生们学习从研发辣条到上市销售辣条的各个环节。
后来,麻辣王子又参加了“辣条博物馆”,和众多辣条品牌一起踏入风口,搞起了直播带货。
如今,麻辣王子主攻南方市场,是长沙人心中最火的辣条。而卫龙则主攻北方市场,远销海外。江湖人称——“南玉峰,北平平”。
所以兄弟们,勿以钱小而不赚。当年哥伦比亚人通过可卡因打造了他们的财富帝国,如今平江人靠着辣条也创造出了他们的财富帝国。
设计/视觉:小李老师

打工人每天早上的幸福秘籍,价值100个亿
网红螺蛳粉,现已加入开封菜豪华午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