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所名为毛坦厂的学校,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位于安徽一处僻静小镇的普通中学,距离最近的城市有两小时的路程,却因为近2万名学生的存在,让当地房租甚至比北上广还贵。
超高房价的背后,有着无可比拟的高考神话——连续5年创造了一个高考奇迹——每年都超过了一万人本科达线,而且这一万人中,有很多人曾经连专科都考不上。
毛坦厂不生产毛毯,也见不到一台车床和一座冒着青烟的烟囱,但这里依然被称为工厂。每年8月,有数万名复读生被送到这里,像原材料一样在毛坦厂中学的高考车间里挤压、锻造、打磨成形,来年6月被制造成“高考考生”大量出品,向高考奋力地发起第二次冲刺。
升学率高,学生和家长趋之若鹜这里也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人将其作为改变命运的重要跳板,于是,中国的大地上出现各种以高考为重要目标的中学,它们大多以魔鬼式训练闻名,并在高考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进了毛中,时间就变成了压缩饼干,你得一点一点费力地啃。学生每天6点就开始早读,一直到晚上10点50下晚自习。11点多到家,再写上一两个小时的作业,通常凌晨一两点才能睡觉。
这所学校是如此著名,以至于《纽约时报》曾在2015年派记者驻扎,完成了一篇名为《毛坦厂中学,中国应试教育工厂》的深度报道。
晚上快11点时,结束了一天学习的学生走出毛坦厂中学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殊不知,在美国同样有几所自己的“毛坦厂中学”,而与中国原版的相比,有美国人概括那里的氛围是每天“4小时睡眠,4杯咖啡,4.0的成绩”在同样高强度的教育方式下,这些学校每年有多名学生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等顶尖名校录取。
在私立中学大行其道的美国,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毕业生的表现如此突出?让许多人无法理解的美版“毛坦厂中学”,又是如何成功的?
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学

到优等生挤破头的名校
十多年前,这所名为International Academy(以下简称IA)的学校,不过是底特律汽车城里一所不起眼的普通中学。
时间回到1996年,正赶上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底特律这座美国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逐渐发展为世界汽车中心,有着“美国的巴黎”和“世界汽车工业之都”的美誉。
底特律坐落于美加边境,曾为密歇根州首府(现首府兰辛),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的总部所在地,鼎盛暑期,全市人口达180万人。为了让汽车城内数量不断增长的孩子有书念、有学上,Lambert S. Okma校长临危受命,建立了IA这所为汽车城员工子女服务的公立高中。
但这里绝不是充满精英子女的贵族学校,更没有天赋异禀的天才少年,主要生源都来自于学校附近的几个社区,并通过多学区摇号的方式产生。
然而,就是这所不起眼的学校,在建校短短几年时间里,多次被 US News & World Report 、Business Insider 评为全美排名前三的金牌公立高中,是美国密歇根州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全美排名第一的IB高中,也是全球第三大IB学校,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高中“常青藤”。
那么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奇葩”校长,是怎么实现教育理想的呢?
强度太大,学生痛哭流涕 
坚持不下去?只能被淘汰
和国内对优等生的态度不同,比起刻苦学习、高GPA的“学霸”,美国人更青睐学习好、外形佳、社交强、运动棒的综合型学生。在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往往是体育比赛有亮眼表现的运动员,而一味用功读书的“好好学生”,只会被人称为“Nerd”或是“Geek”,以及遭到无情的冷落、嘲讽甚至排挤。
但校长Lambert S. Okma并不认同这种风气,在成为IA的校长前,他在另一所中学教授经济学课和历史课,已经极力希望一改这种作风。这次,校长Lambert S. Okma得以在IA实践他的教育理想——他另辟蹊径,坚持“倾其所有、只为学术”
在美国,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简称IB)更注重写作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被誉为含金量最高、也是难度最高的国际课程体系。
与AP学生每年自己选择科目学习并决定是否参加考试不同,入读IB学校的学生,要从IB提供的科目里选择至少6门课程学习,这6门课程均为两年周期。学生选择的课程必须依次从母语文学,外语,人文社科,科学,数学,艺术六大类里选择。可以说,IB课程需要学生面面俱到,注重学术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更加突出国际化。
在美国的的大部分IB学校,校方会同时开设AP课程,或普通美国高中课程供学生选择。但校长Lambert S. Okma专注于IB课程培养学术能力的特质,认为这更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要求学生不分文理,修满IB的六大课程体系中的8门全科校长的观点并没有错,获得IB证书,就意味着取得了直接进入英美大学及大多数其他国家大学学习的资格。
但“先苦后甜”的高标准,意味着年复一年的高强度学习。当大多数美国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文理特长程度“扬长避短”,选择放弃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时,这里的学生必须埋头苦学,全面发展。
除了参加理论知识课程,校长还要求学生们完成4000字的独立研究论文,参加最少150小时的创意和服务活动等,这些都是常规课程之外的必修项目。这比一般美国高中的学习深度、强度都大了很多。 
毕竟想要被名校录取,光有一张出色的成绩单只是过了及格线,学生们必须在学术之外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特长,才是帮助他们被名校顺利录取的加分项。
在高强度的要求下,确实也有部分学生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他们失眠、患病、在心理咨询室大哭…连校长都承认,“几乎每个学生都忙得像个陀螺,虽然每天上午8点上课,下午2点半放学,但通常都要忙活到凌晨1、2点才能睡觉。”
一位IA学生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本身学习优秀,本以为适应IA完全没有问题,但没有想到,随着学习的日益紧张,孩子经常感到头痛,甚至因压力过大而哭泣。
但学生必须在这样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成绩,一旦成绩不佳,不仅只能拿到IB的单科文凭,还有极为残酷的“末尾淘汰制”在等待着他们——学生第一次出现C以下的成绩,学校就会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当第二次出现C以下的成绩时,就会对其进行劝退。
而更为“残忍”的是,IA作为一所预算有限的公立学校选择将拨款的80%用于师资力量的培养,通过与哈佛大学合作,在学校内部培养教师。这样就不得不在体育设施等方面极力缩减预算和支出。
AI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几所,体育成绩“不及格”的中学
这样操作的优点是师质力量得到了保障,但没有了体育课程,想要锻炼的学生,就只能回到自己学区的普通高中进行。虽然在美国学生中,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或课外活动非常普遍,但对于IA原本就缺乏睡眠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过奢侈。
在这所高中里,其高压学习的鸡血程度、申请美国名校的办学导向、末位淘汰机制,确实也有几分中国“毛坦厂中学”的影子。
“梦想的学校”:
4小时睡眠,4杯咖啡,4.0的成绩
另外一所美版“毛坦厂中学”,位于加州洛杉矶。

曾获得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的记者爱德华·休姆斯,花费了一学年的时间,在这座名为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公立学校“蹲点”。
他以《梦想的学校》一书,描述了这里的校园百态,记录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们面对的压力、怀抱的希望、心中的忧虑。
在他的笔下,爱德华·休姆斯写道: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这可一点没比国内高三考生轻松啊!
根据学校2016年的数据,这所加州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共有156名高中生毕业,共收到全美各类高校的822份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14份常春藤盟校的录取通知书和以及其他全美一流大学的250多份录取通知书。
由于学校享有极高的声誉,每一个望子成龙的家庭都无法抗拒它的“诱惑”,更是吸引来了大量来自亚洲的中产阶级家庭。成千上万中国和韩国移民为了孩子的教育,花高价购买当地小镇的学区房,这类中产阶级移民父母往往学历都不俗,他们放弃事业给孩子陪读,并在这里定居下来。
家长期望大,学生的压力也不小。过去10年来,每年春季加州标准测验后,学校会依据考试成绩招生,只有考分名列学区前四分之一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录取。为了顺利通过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在学校附近开设的各类课后辅导班越发火爆。
而一旦这些学生进入惠特尼中学,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即将迎来压力重重的6年中学生涯。很多人都把6年后的目标设定为全美知名大学,尤其是“HYP”——H指哈佛大学,Y指耶鲁大学,P指普林斯顿大学。
有人曾测算过,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约等于102斤。这与印象中的美国教育大相径庭。美国学生为了申请大学,同样需要“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努力
Kosha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作为惠特尼高中的模范学生和风云人物,Kosha是人人艳羡的啦啦队长,她的课表同课外活动一样,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Kosha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不算长,和大部分学生一样,4个小时就能完成基础的作业。不过,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她还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进行大量阅读和分析性写作,以此完成报告和研究类的作业。美国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能力,强调独立与批判思维。所以很多时候老师都不会为学生提前设定好条框,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为了完成作业,学生要自己泡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形成自成逻辑的独特见地。
为此,Kosha每天必须保持至少80页的阅读量。这些学术类内容深刻难懂,若要完全弄明白这些,每天还要额外花费5-6个小时进行资料查阅
在高中最后一年里,除了原有的8门课外,Kosha还选修了5门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class,简称AP),包括经济学、西班牙语、英国文学、物理、高等微积分。
为了提高录取率, 惠特尼中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成绩好,在课后活动中也要十分活跃。学校组织了艺术表演、摄影展览、奥林比克数学竞赛、辩论赛、足球运动等不同形式的赛事和活动,如此种种,都为学生被名校录取增添了筹码。
例如Kosha在每天5小时的学校课程之外,还要加上2个小时的啦啦队训练1小时的历史课助教工作、学生会策划、模拟联合国的活动、课外及周末补习班、大学申请准备,以及她对“加州高中小姐”比赛的积极参与
在文章的最后,记者休姆斯也在在书中总结,惠特尼中学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学校应该学会信任并接纳每一名学生,帮助他们找准自己今后的目标,并燃起学习的热情。”
田田的故事
华裔女孩田田是一个小小钢琴家,才10岁出头就已三次在上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很多人觉得她肯定想进茱莉亚音乐学院,然而,她的志愿却是“考综合性大学,主修应用数学和音乐双专业。”
她还是纽约威郡青年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校数学队队长,获得全美英语教师作文大奖、伦斯勒大学数学和科技奖、大纽约地区英文拼字比赛第一名……
她就读的是斯卡斯代尔Scarsdale High School中学高中部。令她惊讶的是,进校第一天就是分班考试。全部按学生的能力等级来,光数学就有五个等级的班。她数学好,被分在了最高班。
田田的妈妈感慨:“我们总认为美国教育很轻松。老实说,美国的小学教育几乎是让孩子在玩乐中度过的,但到了中学,压力一下子变大。从分班的办法看得出,竞争其实早在孩子上高中前就开始了。”
课业要求也严。有一次,田田花了整整3天完成一份17页纸的小论文。起因是历史老师在课上播放了关于“奴隶制”的三部电影,作业就是一篇论文:“这三部电影是如何反映美国奴隶制这段历史的?”
有同学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交上去,结果被老师痛批:“没有自己的观点,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为了完成主科和选科的功课,学生往往要做大量的阅读。比如作业是要写一篇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分析,那学生至少要精读600多页。这还只是众多科目中的一项作业。
所以田田的书包总是很重,教科书外,还有太多必读和选读书目。有人曾测算,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约104斤重。有时老师甚至不上课,让学生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
在田田的高中,几乎90%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周末,孩子们流连在各大家教培训班。而家教价格不菲,一节课,一小时,得好几百美金。
从这方面看,美国家长在教育上的投入一点都不输给中国家长。而且中美的教育体制不同,在中国是一考定终身,聪明一点的临时抱佛脚考个高分也不无可能,但在北美,你的每一个课堂小测试、每一次作业就要计入最终成绩,环环相扣,一次也不能随便应付。
此外,报考名校,光成绩远远不够,必须要有自己的亮点。田田每天完成功课后,除了练琴,课余时间被各种活动填满:办校报,采访、写稿;参加网球训练;和同学创建社团,去社区为植树筹款。她每周都有一两次集中的数学训练,做各种怪题难题,还要外出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
田田的同学,几乎人人都过着这样的忙碌生活。

诚然,无论是惠特尼高中,还是Scarsdale High School或International Academy,都无法代表美国高中体系的全貌,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哪里都是稀缺的。无论在哪里,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成绩,都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在美国,没有中国“一考定乾坤”的高考制度,对于出身平凡的普通家庭孩子来说,想要上一个好大学,就必须从进入公立高中的第一天开始,全力做到最好。
美国也有学术补习中心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优异的学习成绩,积极活跃的课后活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藤校”宠儿的共同标签。
一位来自IA的学生家长说,如果再来一次,她不一定会愿意做出同样的选择,但她也相信对孩子来说,“在这样的中学念书会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学术氛围、高强度学习、对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为了上大学,对自己整体的提升都具有非常好的价值。”
而了解这些美版“毛坦厂”的教学方式,也将为世人了解美国教育打开一扇窗,或许会让我们对教育产生更多维度的理解。
如需留学答疑、背景提升、夏校游学、获取学分
请联系挚拓留学小助手
挚拓留学咨询热线:400-6238882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