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 击 青 年 大 院关 注 我 们 👆
中文互联网被知乎划分成了两个世界。
知乎外,大家敲着键盘,撕逼不断,都躲在屏幕背后指点江山。
知乎里,人均年入百万,利益相关,都是有头有脸的精英骨干。
这话放在十年前,确实没啥毛病。
2010年底,周源建立了知乎这个小而精的问答社区。
它有多小呢?
成立两年,知乎总用户不过才50万。
而当时,另一个专注问答领域的百度知道,已经突破1亿用户。
但相比百度知道,知乎最大的优势就是“精”。
新用户想注册知乎,必须得先从老用户那里拿到邀请码。
乍一听,开始有草榴社区那味儿了。
那老用户都有谁呢?
马化腾、李开复、王兴、徐小平......
那个时候,你说知乎用户人均年入百万,那都是侮辱。
知乎的转折,发生在2013年。
为了扩大用户规模,知乎决定取消邀请码,开放注册。
欲迎还拒无数次,他终究还是出了台。
一入世俗深似海,从此贞操是路人。
自此之后,知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以前,你问我对知乎的印象,那就是四个字:神仙打架。
2013年,是知乎开放注册的元年,也是我第一次用知乎。
说起来,我也算它出台后的第一批客人了。
那个时候,知乎社区遍地大佬。
留下的老用户不用说,不是这个CEO,就是那个创始人。
刚进来的新用户,也是个个顶着名校的头衔,有着烫金的履历。
而我呢?
一个不入流学校的小透明,哪敢随便插嘴啊。
只能给大佬们点点赞同,吹吹彩虹屁。
后来,我终于逮到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奉献了处女答。
我至今记得,那是我用了整整一天才写好的答案。
反复修改、逐字挑错后,才颤颤巍巍地按下了发送键。
2013年,我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这一点也不夸张。
要知道,当时连小马哥都来知乎,试图找到互联网未来十年升级的方向。
可想而知,知乎这得专业到什么程度。
所以看到有人给我点了“赞同”的那一刻,我开心到飞起。
从此,更死心塌地的在知乎燃烧自己。
那一年,我差不多在知乎写了15万字。
从一个小透明,写成了一个拥有几千粉丝的小V。
而在知乎,几乎所有的写作者都和我一样,与世界无私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
不图名,不图利,全凭为爱发电。
爱是纯粹的,但也是脆弱的。
如果一个网站维系用户与平台的手段,只是靠虚无缥缈的热爱。
那这个网站,就离倒闭不远了。
商业社会下,什么叫流氓?
就是我跟你谈钱,你给我谈感情;我跟你谈收益,你跟我讲情怀。
而知乎,把流氓做到了极致。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这句喊了二十年的口号,知乎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看看近年来,这些互联网的内容平台吧。
微博和微信造就了无数大V和KOL,抖音立誓要让创作者一年赚800亿。
就连叫穷的B站,都推出了激励计划,捧红了一个又一个UP主。
知乎呢?
开局攥着一手好牌,却打得稀巴烂。
2013年,在知乎面向大众开放的时候,他们拥有全网最优质的内容资源。
在上游,有李开复等骨灰级大佬们坐镇后方,是门面担当。
在中游,有张佳玮等优质内容作者持续输出,是中流砥柱。
在下游,有成百上千的小V们蠢蠢欲动,准备着时刻上位。
更不用说底层,还有无数像我一样,默默耕耘的廉价劳动力。
他老周这辈子,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但显然,幸福已经冲昏了知乎的头脑。
一开始,他们就把这些内容创作者,当作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知乎只想着自己如何纳新,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为创作者谋福利。
我有个朋友,阿佘。
她从2013年开始混知乎,连答带写了百万字,也算一个几万粉丝的KOL了。
但阿佘告诉我,她在知乎拿到的钱,买根口红都不够。
当然,她在知乎答题的初衷,也不是为了钱。
但看到其他朋友在公众号赚的盆丰钵满,阿佘心里还是会不平衡。
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来吃草。
可总有一天,爱是会消失的呀。
从2018年开始,阿佘有意无意的在回答里,给自己的公众号引流。
讽刺的是,转投公众号的第一个月,她赚到的广告费,比在知乎的四年都多。
而像阿佘一样,逃离知乎的优质创作者太多了。
他们要么彻底抛弃知乎,要么顺手复制粘贴,发一些二手货。
简介宣传“公众号”,再把文章复制过来,在知乎已经是常态
直到今天,知乎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作者激励计划。
只顾着自己打广告、卖会员、做财报......
知乎错就错在,他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本以为仗着自己平台逼格高的优势,就能随便白嫖内容。
却不知道开放注册后,大量用户的涌入,早就让知乎祛魅了。
用户多、流量大,这是好事。
可它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知乎在享受完出圈的红利期后,终究要翻开那不堪入目的另一面。
今天,你再在问我对知乎的印象,还是四个字:声名狼藉。
知乎以前最大的优势,是专业、开放和兼容。
但现在屁都不剩了。
以知乎的商业领域为例,大家人均股神和老板。
张口闭口财务自由,欲比巴菲特试比高。
动不动就一副过来人的姿态,教你如何月入十万。
聪明点的,还会循循渐进,养熟后一步步割韭菜。
粗暴点的,直接丢个鱼饵,让你加微信领大礼包。
就差把“骗钱”贴在脑门上了。
而那些勤恳分享商业金融知识的答主,却没有人理会。
这样的现象不只出现在商业领域。
历史、政治、文化等等领域,干货都越来越少。
一眼望去,抖机灵和晒照片占了大半个屏幕。
好好的知识网站,不是晒胸就是晒屁股。
这下可真成草榴社区了。
内容的迅速衰落,已经让越来越多人得不到增量信息。
反正只要故事编得好,粉丝赞同少不了。
谁还会用心创作啊。

说白了,它早就变成了一个吹牛逼的论坛。
而不是一个专业的问答社区。
在今天知乎的网站简介上,仍保留着这么一句话:
拥有专业和友善的社区氛围。
“专业”我是看不到了,“友善”呢?
更是不见踪影。
我们以前爱知乎,爱的就是区别于微博和贴吧的和谐氛围。
但现在,兼容性早就被戾气取代。
看见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同,恨不得一棍子打死。
他们打死了「葛巾」,打死了「佐藤谦一」......
也打死了知乎的未来。
而现在,就连知乎官方也沦陷了。
工作人员带头删帖,凡是不符合自己的“意志”,见一个删一个。
就在几天前,一个大V离开知乎时,说了这么两段话:
知乎早就不是倡导“发现更大世界”的知乎了,他自我阉割、不断融资,沦为了各个大资本集团的肉便器。
知乎不关心你的体验,你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些DAU的数据罢了。
可是,这资本集团的肉便器,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提到知乎,总绕不过问答社区的祖师爷,Quora。
如果铺开时间线,你会发现2018年前,Quora和知乎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进程。
同样从邀请制到开放制,同样经历了用户迅速扩张,也同样面临盈利困难的窘境。
但在2018年后,他们却选择了两条不一样的路。
面对资本入侵,Quora的态度是拥抱但不迎合。
CEO亚当的原则永远是内容至上。
哪怕在Quora的用户突破3亿后,亚当也绝不放松对内容质量的审核。
宁愿盈利少一点,上市慢一点。
但知乎不是。
他们的目标简单粗暴:老子就是要搞钱。
所以盐选会员、Live、广告营销、社交平台......
凡是有机会赚钱的玩意儿,统统给老子上。
不管吃相如何,反正财报数字好看了很多。
数字好看了,上市也就不远了。
知乎好意思说初心吗?

2019年8月,知乎获得了百度和快手参与的F轮融资。
总额高达4.34亿美元,也是他们目前最大的一笔融资。
与其说资本看好知乎,不如说是看好知识付费。
据估算,中国2020年知识付费将突破4亿人。
你说说,这么大一块韭菜地,资本他能放过吗?
知乎前庭与资本聊得如火如荼,却不料后院早就失了火。
我在写B站的文章里,说过一句话:
对于内容平台来说,保证内容质量是万源之本。
但显然,知乎是反着来的。
内容越来越劣质、水军随处可见、营销遍地横行......
没有微博的命,却得了微博的病。
当然,那都是资本家的事儿。
咱们小老百姓,守着知乎编编故事、吹吹牛逼、看看小黄图也挺好。
反正牛逼吹大了,只需要在结尾加上一句话:
圈内人士太多,利益相关,匿了匿了。
侵删,以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