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年有一个标志性事件,王兴在饭否上写:2019年,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2019年之前有多好,可能很多人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了,但2020年有多差,我想大家都看在眼里。
上半年开始到现在,一直传来坏消息:
西贝莜面村关了一大批门店;北京K歌之王集体裁员,甚至考虑直接破产清算;还有很多独立书店都在疫情中结束了长达数年的经营。
同时,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失业人数可能会增加近2500万,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要多300万。
难以想象有多少数据来自中国。
这很容易理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环境不够好的时候,没有哪一个个体可以置身事外。
总之,今年我的后台被很多读者当成树洞,倾诉的高频词,是焦虑,迷茫,痛苦,无力感。
我没办法一个个回复,但这种“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也经历过。
分享一点我自己的心得。
02
我本人的习惯是,越焦虑,就越想去学点东西,因为精进个人技能,本来就是增加竞争力,尽量不被淘汰的最好办法。
今年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套名为《马东的职场B计划》课程,主讲人马东是米未老板。
这套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它通篇都以老板的身份,掏心掏肺地说一些大部分团队leader不太容易直接对员工表达的真实想法。
举个例子,很多员工最不喜欢的,加班,还不给加班费。
其实“加班费”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体力劳动者,工人的工作量和产出都是固定的,多工作一个小时,就能多生产几个零件。
“加班费”本质上买的不是工人多在流水线上待几个小时,而是他额外生产出的产品。
但脑力劳动的产出很难用时间衡量,这一点我们新媒体行业尤其明显。
我经常在办公室坐一天都没什么思路,晚上突然看到热搜,立刻就可以写出爆款。
在家用休息时间写稿子,这的确是“加班”,但这个“加班费”怎么给?
如果晚上写稿子需要支付加班费,那么员工白天没有写出稿子,到底算不算在“上班”?
我做过员工,也做过老板,这些话在我做员工的时候听不进去,甚至有点反感,做老板之后才深有感触。
在公司,我从不鼓励任何一个员工加班,不鼓励他们以坐在办公桌前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对公司的贡献,相反,我最欣赏的员工,是两三个小时就能出一篇爆款,剩下的时间他完全可以坐在公司打游戏,或者直接回家。
老板更愿意支付绩效奖金,而不是加班费,因为老板更想要奖励效率和创意,而不是工时。
这也是马东本人给出的建议,如果你确实认为自己当下的工作量和薪酬不匹配,与其要加班费,不如在做出一点成绩之后,直接提加薪。
当然,这套课程绝不是站在资本家的角度讲职场厚黑学,相反,我在很多章节里都看到了当下内卷环境里,可贵的人文关怀。
比如,什么是“薪水”?
薪水不是每个月打进银行卡的那个数字,而是“在你心情好的时候,能剩下的钱”
如果你工作压力非常大,每个月都要去酒吧high两个晚上心情才能好。
那你真正的“薪水”,是打进银行卡的薪酬,减去这两个晚上的酒钱。
照这样算,可能还不如一份工资低一点,但没那么忙碌,压力也更小的工作“薪水”高。
我一直说996是不合理,不人性的,因为它几乎剥夺了一个年轻人所有的业余时间,让他无暇享受电影,音乐,运动这些不怎么花钱就能得到的快乐。
如果发展到极致,一个人的生命中只剩下工作,那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类似的话题这套课程里探讨了很多,都是当下年轻人最关心的:
KPI,同事关系,上下级沟通,升职加薪,跳槽……
我听了每一节课,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章节是注水的。
类似的课程还有很多。
比如专门用来提高沟通能力的蔡康永情商课,足足201堂;
以及樊登亲自授课讲“领导力”:
无论是社畜,领导或者创业者,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
03
第二个建议是,越是压力大的时候,越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完全集中在工作赚钱上。
有钱很重要,但明明大环境不好,还一心只想着赚钱,很容易让心态更加焦躁和挫败。
有时候,人需要一点精神层面的爱好和寄托,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保持情绪愉快。
高中和大学时我很喜欢看书,因为没什么事情打扰,看书也快,一晚上专注读完一本书,酣畅淋漓。
但工作之后的几年,我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打散,想要拥有一个心无旁骛看完一本书的晚上,非常奢侈。
我就在喜马拉雅上订阅了另一张专辑,精读豆瓣9分好书100本。
书单从经典名著类的《百年孤独》,《傲慢与偏见》,到中外流行文学里的《三体》,《白夜行》,再到历史类,人文社科类的书,以及名家诗集,种类非常齐全。
这类书籍讲解并不好做,有些小说或者散文类读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笔动人,如果只是把主要内容复述一遍,往往会丢失精华,但通篇重新朗读又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课程的设计者采用的方式是,归纳主要内容+经典段落重现,确保读者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和重要的剧情,甚至还加入了几句设计者自己的心得感悟,给读者一定的启迪。
同时,大部分的书又都被压缩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上班族完全可以在通勤时听完一本。
我专门试了一下,朗读内容的主播普通话都非常标准,即使是早高峰拥挤嘈杂的地铁上,也能清晰地听见每一个字。
此外,对文艺方面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喜马拉雅上找到马瑞芳品读《红楼梦》,余秋雨讲解中国文化,以及古典音乐的入门教程。
这样的内容听得多了,整个人心都会慢慢静下来。
04
第三个建议结合了我这几年的亲身体验——尽量保持身体健康。
从前年开始,我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小毛病越来越多,直到今年体检差一点查出动脉瘤,发现虚惊一场的时候,我空前地感受到,当代社畜,最怕的不是断网断电,也不是客户半夜打电话,而是看体检报告。
说是这么说,但我也能理解,大多数年轻人想坚持早睡早起,饮食规律,定期锻炼身体,就已经很难了。
尤其是早睡,有时候真不是不想睡,是睡不着。
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近四成,其中3亿人有严重的睡眠障碍——以前我就是3亿人当中的一个。
而且我还特别排斥吃安眠类的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睡前都是找一些自然界的白噪音来听。
喜马拉雅上有很多类似的音频,有自然界的声音,也有舒缓的轻音乐,或者人声引导调整呼吸,放空思绪。
助眠效果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能也会偏好不同的音频。
我喜欢更安静一点,只播放白噪音,但也有朋友喜欢听人声催眠引导,觉得有人在耳边轻声细语地说话很治愈,他买了台湾著名催眠导师廖阅鹏的催眠专辑,说是不仅能睡得更好,整个人都变得有活力了。
至少我觉得,总比吃药更放心一点。
另外,如果有喜欢健康饮食或者健身运动的朋友,也可以看看相关的专辑。
像是我看到刘畊宏的减肥私教课,这是一位上过不少综艺节目的健身教练,想想健身房请私教的钱,再看看这套课程,加上视频和社群管理也就几十块,真的很划得来。
05
我上面讲的所有内容,都是自己亲测过后,觉得有效的,而所有提到的课程和专辑,也都是一节不落地听过了,才分享出来。
可能听着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就是这些看起来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下去才是最有用的。
真的可以试试,放宽心态,给自己充充电,加加油。
加油这个词,在今年的大环境下面出现了很多很多次,我们每次说加油的时候,往往都是遇到了眼前的困境,像是跑马拉松,最后两公里精疲力尽的时候,最需要听到这样的鼓励。
加油,是为了竭尽所能冲出困境,走得更远。
喜马拉雅,就是我的加油站。
我一直用喜马拉雅,是因为上面可以尝试的课程类型很多,不管是生活,职场,考试,甚至两性关系和育儿话题,都能找到最专业和权威的老师,一站式解决。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想要精进和提升的部分。
另外,喜马拉雅每年也会举办一次类似于双十一的大型折扣,被称为「123狂欢节」,在此期间,所有内容产品——包括精品专辑,有声书,经典大课和会员年卡,都能享受到全年最低的折扣,至少是平时价格的一半。
长按扫码,去123狂欢节主会场逛逛↓
11月24日到12月5日,就是今年的「123狂欢节」,喜马拉雅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在2020年的末尾,为每一个用户加油。
不管今年是不是有很多焦虑,无助或者不如意,都希望大家能够在最后一个月,平缓一下思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提升,再去迎接未来的一年。
也更希望,即将到来的2021年,至少不要更坏。
点击阅读原文,123,一起加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