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上海,在宴会上遇见一个熟人。她看到我很意外,说:得有一年没见过你了!

我说,是啊,这还是我今年第一次出差、参加社交。

她很认真地问我:那你怎么受得了?天天呆在家里不会疯么?
她说,她今年就濒临崩溃好几回。她是一个热爱社交的人,倒并不完全是喜欢社交场上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她只是喜欢和人打交道——有趣的人、有钱的人、有见地的人、有身份的人、有学问的人……“无论什么人,只要碰上了,总能给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信息、意想不到的启发。”
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至少有七个月的时间,不能社交,不能出行,甚至不能去公司上班,那么长的时间呆在家里,她第一次正视自己的孤单、与自己的空虚短兵相接。她说,有一段时间她天天胡思乱想,觉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不是因为疫情,总有一天她也会彻底没有工作、没有社交身份、没有一场接一场的酒会与派对。
“活着活着,突然觉得真是没意思。”

我特别明白她这种感受,哪怕我是一个不喜社交的人,却也在今年许多时刻感到过绝望。曾经,生活里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靠旅行、购物、见朋友消解,而今年某一时期的严峻形势,导致我们必须完全依靠自己,把自己从害怕、惶恐、担忧、无聊、消极、低落……中解救出来。可是,当每天打开手机刷到的都是坏消息、电视里又全是不知所云的偶像剧,那些时候,我们还能怎么办?
我遭遇过,我尝试了,我现在知道,在所有伤心绝望的时候,要多去看看美的东西。
今年蛰伏在家的漫长时光里,我看了很多纪录片。其中最治愈人的,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不用听旁白,只是看画面,在一朵花一棵树一株草缓慢生长的广阔时空记录里,自然之美被无限放大。
从冰雪覆盖的高原丛林,到春光明媚的溪流山谷;从一朵花的开放到一颗种子的旅行,色彩斑斓的影像传递了植物世界静默无言的大美。
莫名地想起卢梭,这个伟大的哲学家从不吝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他甚至出版了一本有关植物学的书籍——《植物学通信》。而这本书的最美好之处,其实是书中的插画。绘制书中65幅精美植物插图的画师,名叫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作为一名植物绘画家,雷杜德一生痴迷于花卉植物,尤其热爱百合与玫瑰,人生的最后时刻,他还在拿着画笔在观察一朵百合的形态。而在约瑟芬皇后那座种植了3万株珍贵玫瑰的传奇花园里,雷杜德一画便是20年。169株珍奇动人的玫瑰在他笔下楚楚而生,汇成了传世至今的《玫瑰之书》。
这本书也叫做《玫瑰圣经》,是这些年安慰我最多的一本书。
很多人赞美《玫瑰之书》是世间“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是自然科学与绘画艺术的互辉互映。同样一株玫瑰,叶蔓的疏密与走势、枝干上倒刺的形态、花瓣的色泽与盛开的方向,都不一样,区别微妙而极致。
在那个没有摄影技术的时代,一双细致入微的眼,一颗热爱万物之美的心,一支不世出的天才之笔,让玫瑰的温柔娇美,在纸上盛开不败。
雷杜德一生传奇,经历了无数战争与政治风暴,但那些连天的炮火与政权的翻覆,于他而言,不过浮光掠影——他自始自终只是一位长居花园里、专注描画一朵花的匠人。
我们看到的,是18世纪的玫瑰穿越时空徐徐绽放的美,而在这一页一页凝固的美丽背后,是孤单的匠人安静沉默地耕耘,是不凡的匠心始终滚烫的热忱,是世人对美永恒无畏的追逐。
这本书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文字,只是如百科全书般介绍每一种玫瑰的生长习性。但很莫名的,每次翻阅这本书,总能令我心安。我时常盯着其中随意一朵玫瑰发呆,细细观察它叶子的脉络、花瓣的色泽、盛放的形态,不是想要学习什么,只是眼睛本能地离不开——它那么美,美得令人留恋这人间。
一花一世界,一花也是一生。
《玫瑰圣经》中的插画
美,是有治愈力的。

就像再简陋的屋子,再孤单的人,只要到了夜里,有一盏台灯温柔点亮,就能拯救这一室清冷。
没有人不想抓住这光线,那不是简单的视觉意象上的温暖与美,更是对好好生活的一种投射。
有了审美的眼睛,就拥有被治愈的可能。
从此,看到一棵树,不会再呆呆地想着这是多少价值的木材,而是认真欣赏它苍翠的枝叶、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下雨天的泥泞不再是出行困扰,反倒更愿意躲在屋檐下听池塘蛙鸣、听梧桐滴沥、听远山低吟。
从此,生活的失意里不再只堆积着怨天尤人的愤懑,我们终将懂得放下无关的负累,去欣赏一幅山水画的辽远、一首钢琴曲的静谧、一部古老书籍的智慧——或者,哪怕只是站在一处自然面前,闻花开、等风来。
追逐美,不是追逐精致与奢靡,卖弄品味与腔调,而是去打开一个美好的、温和的世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至少明白了,所谓那一句: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朱光潜在《谈美》中写道: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在金钱、名利、欲望之上,美的范畴,宽广无界。它让一切寻常的变得非凡,一切无生命的从此鲜活,一切没有语言的、找到静默之力直抵人心。
也想起有一年,我在一个展览上,看到的一件Cindy Chao艺术珠宝——那是用了近千颗不同色泽的黄钻镶嵌而成的凤羽胸针。光是收集如此之多、并能准确排列出真实羽毛晕染效果的钻石已是难事,但,它只有36克重,轻巧而逼真,仿佛一阵风来,便会盈盈飞起。
日光之下,光芒万丈,仿佛凤凰涅槃,落下的火羽。
看到这件珠宝作品的时候,我根本没有去想“多少钱”、“在哪儿买”,我只是目不转睛地在它面前驻足了许久,从未想过一件人手做出来的物件能如此贴近自然、又如此超越自然。尤其是再一想到它的寓意——即使生命轻如鸿毛、但它也可以迸发光芒。
那一刻,我被感动得眼有泪意。
讨论Cindy Chao艺术珠宝的价格是没有意义的,她两三年才能做成一件,最长的时候,甚至八年出一件。她采用最费时的传统手工蜡雕和整个珠宝界难以望其项背的钛金属工艺及显微镜下的360度微镶嵌,使得她出品的珠宝,不是随意买卖的寻常商品,而是被世界各大顶尖博物馆争相收藏的艺术品。

Cindy Chao(赵心绮),一个低调的女性珠宝艺术家。国际顶尖博物馆——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创建以来,她是唯一一位被典藏作品的华人女性珠宝艺术家,而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的珠宝馆藏里,她也是唯一的华人女性珠宝创作者。
在珠宝艺术这个完全由男性垄断的世界里,赵心绮的成就,是华人的首次,也是女性的首次,她是不折不扣的破局者。
对美的认知,决定了对美的感受力与创造力。
赵心绮出身艺术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佛像精修,耳濡目染,使她的作品满怀一种超凡脱俗的灵净、如菩提叶、彼岸花、清净果。
在她眼里,世所罕见的宝石、价值连城的金玉,都是她用来实现设计的材料。就如同她的建筑师祖父用钢筋石块建造庙宇、雕塑家父亲用木材泥料塑造佛像一样,都是以艺术之力赋予自然之物美的价值。
她偏爱羽毛,近些年连续发布了好几件羽毛作品。而一年又一年,她总能让最沉重的宝石也脱胎换骨、化羽飞升。因此,每每看到她的作品,你真的会超越世俗价值的计算,感受到金石珠玉被艺术家点睛之后,那种超凡、恒久、极致的美,给予人的治愈力。
2019年-Cindy Chao大师系列 皇家蓝羽饰胸针
2020年的无惧羽毛胸针,羽毛上的14片羽片全由祖母绿镶嵌而成,最大一颗重达30克拉。即使宝石如此之重,但羽轴之下的隐藏机关却可以让羽毛如真羽一般轻微晃动。

2020年-Cindy Chao大师系列 无惧的羽毛胸针
这两年,在翻阅《玫瑰圣经》的时候,我也会同时想起Cindy Chao的牡丹和大马士革玫瑰。
那是一朵由总重220克拉的红宝石精镶而成的红色牡丹花。简直难以想象,明明是坚硬的、冰冷的宝石,在神奇的排列镶嵌之下,竟然能塑造出如真实花瓣般的丝绒感。
花中之王在宝石的世界里,依然开得浓郁丰腴、雍容华美。
而在夺目光芒背后,是更令人称赞的伯牙子期式的友情。这枚胸针是赵心绮受好友余湘所托,为其祖传的红宝石套链所做的翻新,而这一翻就是八年,委托人从未催促,承接人也并不心急。在无数次设计与修改、推翻与重建之后,牡丹花开,惊艳世人。
纵览Cindy Chao所设计的作品,不论项间耳畔,还是腕上胸前,最惊艳的永远不是钻石宝玉的奢华,而是匠心独运的设计所创造出的美与力、光与影。
至于大马士革玫瑰,则是一朵由超过3500颗的刚玉和钻石,镶嵌而成的稀世奇花。栩栩如生的五色花蕊和全情绽放的八片花瓣,简直能令人闻到大马士革玫瑰那驰名的高贵芬芳。
同样是宝石,商人把它变成高不可攀的商品,艺术家让它成为巧夺天工的永恒。
日剧《编舟记》里有句台词如是说:
在很年轻的时候,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是件很幸福的事。剩下的,只要埋头前进就好。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找到兴趣所在,也不是每一个找到兴趣所在的人都能坚持恒久地追寻。唯有真正热爱,且愿意付出一生去修行钻研的人,才能得到极致的回馈——但在被回馈之前,孤独的跋涉是常态。
而世间一切艺术的创造,大概都难逃孤独的命运。
雷杜德如此,赵心绮亦然。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孤立绝缘的意向,抛掷一切的勇气,坚持到底的自信,是得以追寻完美极致的正面力量;而它的背面,是无可倾诉的崩溃、逆流而上的艰难,以及一次又一次行到水穷处的试炼。
仿佛蝴蝶,总会破茧重生。
赵心绮每年都会做一只蝴蝶,2009年的皇家蝴蝶、2012年的重生蝴蝶、2013年的芭蕾蝴蝶、2019年的极光蝴蝶……每一只都是一价难求的艺术珍品,而每一只也都凝练了她每一年的心得体悟。
我个人最爱的,是2019年的极光蝴蝶,这是赵心绮画在外祖父手绘建筑图上的一只蝴蝶,在汉式宫殿缜密而宏观的建筑手稿上,一只色彩夺目、振翅欲飞的蝴蝶,仿佛蓝与白与红的极光,穿越岁月亘古、宇宙洪荒,与爱长流。
真正的美,指向永恒。
从默默无闻的珠宝翻新工作室,到代表完美主义和至高工艺的艺术之星,赵心绮的蝶变之路,让人肃然起敬。

赵心绮曾回忆某个人生至暗时刻,她在父亲面前无言痛泣,少言寡语的父亲对她说:我不懂做生意,无法给你什么意见。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你在艺术上的成就已经大大超越了我。不管你今天碰到什么困境,明天又有什么难题,我要你永远记住,我以你为荣。
这个从未奢求过的肯定,抵消了成长时父女之间沉默无言的万千遗憾。
不管是植物画师,还是珠宝匠人,都是世间大美的追逐者。在各自的行业里做着枯燥孤独的求索,奉上全部意志与身心,才能无限接近美的极致。
而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身为普通人的你我,才能看到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里,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不能放弃的、不会辜负我们的,美。
世间之美,在眼、在心、在时间的淬炼,也在于恒久如一的热爱。
就像画在纸上的玫瑰、嵌入金属间的玉石,承载着穿透时光的生命力,美得生生不息,永不消逝。
愿你看到现实,更看得到美。

插图来自艺术家Helena Pérez Garcia
为了持续看到推送
请您顺手点在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