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译自 Robert Wilson, The Master of Experimental Theater
(原文地址:https://www.theatreartlife.com/artistic/robert-wilson-the-master-of-experimental-theater/)
美国舞台导演罗伯特·威尔逊无疑是最受瞩目的当代剧场艺术家之一,其艺术风格亦是备受争议,显然与传统剧场格格不入,却在音乐剧场打开了一片天。在他的创造下,歌剧舞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样貌。
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罗伯特·威尔逊在学校的专业是工商管理。22岁时,威尔逊移居纽约,他在那里学习了建筑学,并开始对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
1976年,35岁的威尔逊
“我从来没有学过戏剧,如果我进过戏剧学校,我就不会做我现在做的东西了。”
在成长过程中,威尔逊接触艺术的机会并不多,唯一一位向他揭开了艺术世界一角的,是一位舞蹈老师,也是一位芭蕾舞者,她的教导对威尔逊的作品产生了持续至今的重要影响。
“我第一次见到伯德·霍夫曼(Byrd Hoffman)时,她已经七十多岁了。她教我舞蹈,她以一种非凡的方式理解身体。她让我认识我的身体所具有的能量,教我放松,教我如何让身体的能量循环起来。” 在教授肢体表达的同时,伯德·霍夫曼还帮助了年轻的罗伯特·威尔逊进行语言表达:在她的帮助下,威尔逊克服了口吃的毛病。
《聋人一瞥》(1970)
威尔逊为Byrd Hoffman School of Byrds的演员们创作
1968年,威尔逊为了纪念他的老师,成立了一个实验性的表演团体——拜德·霍夫曼学校(Byrd Hoffman School of Byrds)。这所“学校”一方面践行着戏剧疗愈与艺术教育,为那些有缺陷与残疾的青少年提供戏剧工作坊、咨询、顾问以及治疗,一方面也帮助威尔逊进入了舞台导演领域。他早期的几部重要作品都是诞生于此:
从1969年的《西班牙国王》(The King of Spain)和《弗洛伊德的一生》(The Life of Sigmund Freud)开始,到70年代初进入歌剧创作领域,与极简主义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和编舞家露辛达·查尔兹共同创作了《海滩上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1976)。后者让这三位艺术家享誉全球。
《海滩上的爱因斯坦》复排剧照
当年的威尔逊(右)和格拉斯(左)
继《海滩上的爱因斯坦》之后,威尔逊与欧洲各大歌剧院的合作越来越多。当然,也不是所有重要歌剧院都全力支持他的作品——威尔逊首次在纽约亮相时,大都会歌剧院允许他在一个没有演出的星期日租用一天剧场,但歌剧院本身并不想要参与到这部作品的制作里。
这并没有减缓威尔逊不断增长的成功,也没有让他的创作减慢。罗伯特·威尔逊继续生产着高度创造性的作品,而且不断质疑自己的表演艺术方法(就像他质疑传统剧场艺术一样)。
威尔逊以挑战剧场艺术的边界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以严谨的风格、缓慢的动作、以及经常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拥有的极端规模而闻名。The Life and Times of Joseph Stalin是一场持续12小时的演出;KA MOUNTAIN and GUARDENIA Terrace的演出在伊朗的一个山顶上举行,持续七天。
The Life and Times of Joseph Stalin (1973)
KA MOUNTAIN and GUARDENIA Terrace (1972)
威尔逊一直认为,一个戏剧作品在结构上、程序上、情感上和视觉上控制得越多,就越有空间让真正的真相(而不是营造的真相)在作品存留的开放性中凝结和显现。
“我更喜欢用形式主义来表现作品,因为它能创造更多的距离,更多的精神空间。我常常觉得我在舞台上看到的东西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你知道,一个演员认为他在舞台上很自然,但其实他不是,他是在表演‘自然’,这是一种人为的状态。但是,我认为,通过完全人为的表演,演员可以更了解自己,可以更接近于一种真实的状态。”
所以,威尔逊作品中表演者的动作通常都按照精确的、缓慢的节奏进行,他们的台词与语言甚至也经过了人为的控制。威尔逊指导他的演员们用规定的单音念诵台词,虽然不是机械的,但也不是动态的。
《哈姆雷特机器》(1995)威尔逊主演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009)片段
在表演之外,威尔逊关注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布景和灯光的设计,也是他非常重视而且喜欢亲自钻研一番的部分。威尔逊对于光的处理非同寻常,他往往要求所有元素的互相分离、独立控制——地板是一个整体,要用一种颜色来涂抹;背景是另一个整体,或许可以用一种颜色浸染另一种颜色从而形成第三个颜色;舞台上的角色们要用不同的光束分别勾勒,然后还要再用另外的光,将演员的头部或者鼻子分别照亮……
《诺尔玛》(2011)
《奥赛罗》(2019)
罗伯特·威尔逊的舞台作品实在是太独特了。他对所有既定的戏剧的基本元素都提出了质疑:观众、表演者、剧作家、舞台、故事。他的作品里充满许多美学的悖论——缓慢冗长,却又高度凝练和控制;虽是极简主义,却又填充满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
随着创作生命的前进,罗伯特·威尔逊开始将他的舞台形式应用到更多样化的作品中。威尔逊后期的所有作品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即便他根据自己的审美对原有的剧本和配乐进行了解构,但呈现出的结果却一次又一次地保持了原作艺术家最初的理念。
《三分钱歌剧》(2007)
LUTHER dancing with the gods (2017)
与威尔逊有过多次合作的导演安·克里斯汀·罗曼评价道:“鲍勃总是会尽量保持口语的开放性并且削弱表现力,他不希望演员过多地表达情绪,他希望把它开放给观众去体验,由观众自己去听,自己去想。”
耄耋之年,罗伯特·威尔逊依然活跃在世界舞台上,并且充满一如既往的创造性和实验性。他新近的作品包括为马德里皇家歌剧院执导的《图兰朵》,2019年维也纳艺术节上与伊莎贝尔·于佩尔合作的《玛丽如是说》,还有2020年上演的《弥赛亚》。
《图兰朵》“在东边的山上”选段(“茉莉花”)
《玛丽如是说》(2019)
以这位大师本人的自述为这篇简短的传记小文作结——
“我的戏剧,从某些方面上讲更接近于动物的行为:当一只狗要跟踪一只鸟的时候,它的整个身体都在聆听……它不是在用耳朵听,而是用整个身体,它的眼睛也在听。”
希望观众们也可以获得「聆听」威尔逊的方式。
罗伯特·威尔逊《图兰朵》近期排期
11月26日  昆明百老汇影城
12月5日 武汉中南剧场

12月20日 天津百丽宫影城嘉里汇店(即将开票)
12月27日 天津百丽宫影城陆家嘴店(即将开票)
“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于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通过与包括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特拉法加发行公司、环球映画、影院现场、环球影业、百老汇高清、法国百代现场、西班牙数字影像在内的多个品牌合作,“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目前发行推广来自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歌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法兰西喜剧院等多个机构的世界顶级戏剧、歌剧、舞蹈、展览影像。截至2020年6月,“新现场”放映剧目已达152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香港等37地,放映超过4500场,观影人次超过50万人。放映由阿里大麦旗下的现场演出品牌Mailive联合运营推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