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广雨
在广州公益界,提起“马丁堂”学社,许多人都会会心一笑。
这个以中大历史最悠久的建筑——马丁堂命名的学社,以“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社会关怀和行动能力的青年领导人”为己任,发起过不少大事情。早年,“乙肝斗士”雷闯、NGOCN创始人陆非等均是学社的常客。
周如南
中山大学青年学者周如南也是马丁堂学社一员,当他留校任教后,他很希望把学社的模式复制到大学城校区,但受限于各种因素,一直未能如愿。
所以他换了个思路:能否建个青年空间,为大学城的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公共话题讨论、关注公共事务的窗口?
但场地在哪,谁来管理,钱从哪来呢?直到去年夏天,一群学生找到他,说,周老师,我们可以把学院的一处闲置空间用起来。
周如南觉得,that’s a good idea。
1
闲置场地变身青年公共空间
因机缘巧合,这群学生在营销实践课上赚到了几千元,他们找到周如南,希望通过他争取学院支持,在学院一楼大厅的空地上搞个青年咖啡馆,支持学生创业。
周如南跟他们建议,能否突出空间的公益属性,打造一个可以让青年大学生交流、学习、成长的公共空间。
他的想法得到学生和学院的支持,学院不仅免费提供场地,还资助了一笔启动资金用于空间的前期装修和设备购买。
去年12月,空间建成使用,被命名为谷河南岸青年空间,定位为公益平台,在服务好学院师生的基础上,面向校内外公益、创新组织及个人,为青年学子提供公共交流和发展支持。

空间一角
在空间揭幕仪式上,周如南说,大学生应该要有参与公共话题和事务的热情,青年空间对于他们而言十分重要,为他们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提供了条件,“他们在思想碰撞过后,继而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2
内涵update,瞄准公益创业
空间成立后,周如南担任指导总监,日常运营由学生团队负责,早期活动多以文化沙龙、读书会和公益分享为主,学生社团气息明显。
彼时,国家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地也在鼓励青年创业,周如南觉得,可以将青年公益创业作为空间未来发展方向,为空间赋予更多的价值内涵。
他从管理学院、商业学院和创业学院找来专家为空间规划定位,2.0版本青年空间定位为“链接热心公益与创业的青年学生和政府、企业、基金会及高校各方公益创新资源的培养与孵化平台。
周如南计划打造一个青年公益创业孵化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创业培训和办公场地,链接创业导师和社会资源,支持青年大学生公益创业。
凭借着“青年+公益+创业”的创意,青年公益创业孵化平台项目先后获得了“智慧杯”大学生公益创新大赛“创新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广东省赛金奖、全国赛铜奖。
“创青春”由团中央、教育部、人社部、中国科协和全国学联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被看作国内最高规格的大学生创业大赛。
3
用一两年打磨运作模式
客观来说,青年空间成立不过大半年,其影响力并不高。最近,周如南希望策划一个品牌活动扩大空间的影响力。
他联动广州社会创新中心(筹)以及公益创新创业第一垂直自媒体“公益资本论”,计划三方联合发起广州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大赛,评选广州各大高校的优秀公益创新创业项目,并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项目发展壮大。
据说,已经有企业有意向资助大赛,如果顺利,大赛有望在下半年举行,届时,将有数场公益创业路演在谷河空间上演,优秀的项目将进入平台进行孵化。
青年空间位于广州大学城,周围有着10所高校近20万大学生,周如南看好青年公益创业孵化器的发展前景。
未来,周如南设想把谷河空间注册成一家民非,利用一两年的尝试,探索出可行的运作模式,和政府、基金会、企业甚至投资公司合作,成立投资基金,投资优秀的公益创业者或者项目。
他相信,这个主打“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项目,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
Q
&
A
公益资本论:做公益孵化器并不容易,更何况是以学生为主的团队,你当初怎么考虑的?
周如南:青年空间最开始定位为公益平台,为青年学子提供公共交流与发展支持。后来,各地都在鼓励青年创业,我们觉得,可以把支持青年公益创业作为发展方向,给空间赋予更多的内涵。做孵化器是很难,我们也在尝试,但我看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前景。
公益资本论:运营团队主要以学生为主,会对项目推进有影响吗?
周如南:目前核心的学生营运团队接近10人,1名研究生担任运营官,负责空间整体运营,能够满足日常举办公益沙龙、创业分享等活动的需求。但要打造公益孵化器,我觉得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未来我们可能会成立一家民非,聘请专业的全职团队对青年空间进行运营。
公益资本论:目前青年空间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哪些?
周如南:除了学院提供的启动资金外,还有最近几次参加公益大赛获得的奖金。目前空间运营成本不高,场地是学院免费提供,运营团队大部分是学生志愿者,除了举办活动的必要成本外,基本没有别的支出,现在还没资金压力。另外,青年空间还申请获得广州市民政局和广州社会组织联合会的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扶持专项资助。
公益资本论:打造公益孵化器,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怎么解决?
周如南:我们想了几种办法,一是在项目孵化过程中收取一定费用,如场地出租、课程培训等;二是参加各类公益创投或申请社会组织扶持资金,用公益创投的资金来解决项目的运营成本;三是与企业、投资机构合作,成立投资基金,直接投资优秀的公益创业者或者项目。
公益资本论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回复“转载”可见详情哦!
▲现可在各大资讯客户端搜索“公益资本论”订阅,包括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网易新闻、QQ公众号、新浪微博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