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探店之后,我们喜欢上一种"新"的出行方式——骑行。
骑行的"新"不在于形式,而是这个起源于 100 多年前的工具代表了慢节奏、轻松的生活方式。
我们探访了 RE 而意——一个以自行车为主线,打造延伸到餐饮、服装、花艺等领域的"第三空间"。他们目前最大的门店在朝阳大悦城启幕,我们前往探索也与创始人菅根史郎展开聊天。
——台长
编辑 - srrr
图片 - Andy、RE 而意
🚴
我曾经去过日本旅行很多次。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冬天,在东京的五天都住在新宿,距离最繁华的歌舞伎町一番街仅有 12 分钟的步行路程。
Koichi 是我的房东,在介绍完周边的生活设施后,他忍不住说:“楼下还停着一辆我的自行车,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骑着它去逛逛。”
他很贴心。接下来的几天,虽然我没有借用他的自行车,但开始观察起日本人是如何使用这种交通工具的:
年轻的男孩蹬着飞快的自行车到 711 便利店;妈妈推着自行车载刚放学的女儿,两个人在路上边走边聊天……
编辑拍摄于东京
自行车,好像在日本的居民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们习惯这种需要消耗自己体力,且不那么瞬时抵达的交通方式。
菅根史郎先生告诉我:“自行车在日本代表一种生活方式,是慢节奏的生活。”
菅根史郎,RE 而意创始人
菅根先生是东京人。2012 年,他在北京创立了自行车主题的"第三空间"品牌 RE 而意,展示并售卖来自全世界的十几个自行车品牌:
有来自上世纪的古董自行车,RE 自己设计的 RE Bike,还有英国折叠车 Brompton、意大利的老牌自行车品牌 Bianchi,以及一些日本工艺精湛的品牌等。
而这次有幸和菅根先生聊天,是因为 RE 而意新店在朝阳大悦城开幕,也是继建外 soho、嘉里中心、三里屯和北京文化产业园四家门店之后,目前最大的一间旗舰店。
这家新店占地 1500 平方,共有两层。除了 RE 而意零售的自行车品类,也注重建立与当地社区文化融合,把欧式小酒馆、咖啡厅、西餐厅、花店,甚至是自行车维修铺,都纳入到了空间中。
RE 而意把这称之为“第三空间”,是除了“第一空间”家和“第二空间”工作场所外,能愉快社交和休闲的地方。
用菅根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希望居住在周围的人们下班之后,知道我们这里有个小酒馆,可以随便约朋友来坐坐“。
于是,我们借与菅根先生聊天的机会,探访了 RE 而意位于朝阳大悦城的第五家门店。
一进门,先看到西式的用餐区域,这里还没有过多的骑行元素,你仿佛会以为自己只是进入了一间咖啡厅。整个空间被木质材料和暖色灯光包围,人们在座位上悠闲地享用咖啡和沙拉,度过下午。
接着,是 RE 而意专门为儿童打造的 Strider 俱乐部,这部分和植物、花艺的区域重叠,数盆植物盆栽,有橄榄树、琴叶榕等摆放在阶梯处。回归自然,很容易在其中找到一种放松感。
上到二层,主要是自行车品牌的陈列区。不同于刻板印象,自行车就等同于“运动”,RE 而意则是把“骑行”所能囊括到的东西都呈现了出来,有服装、背包、帆布鞋、文具,甚至开瓶器。
不像一般的门店陈列会感到“无聊”,RE 而意把每件产品又重新思考过,用“主题”的形式陈列,比如城市主题(City)、办公主题(Office),真正让“骑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能适配更多的场景。
每个品牌产品都会规整地集中展示,走到每个区域前,都像走进不同风格的摊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这才理解了他们喜欢的 Cycling Lifestyle 是什么意思,意为"多样场景的骑行生活"。他们用自行车营造出 City(城市休闲)、Commute(城市通勤)和 Field(户外活动)的生活氛围。
除此之外,当然有为专业的骑行人士准备的产品。从 RE 而意把自行车的部件拆分开陈列在墙上,就知道他们深知高阶的骑行玩家的乐趣——组装自己的自行车。
自行车的许多个部件都可以凭喜好和需要拆分、重新组装,对骑行爱好者来说,拥有独一无二的自行车是必不可少的。
在二层还有面包区,提供当日烘焙的面包和饼干,也有从精选而来的咖啡豆制作的手冲咖啡,和加纳可可豆制作的浓度极高的热巧克力饮品。
菅根先生已经在二层等候我们了。虽然他从小在东京长大,但是自 2001 年因为学术项目来到中国,之后 20 年他都留在北京做建筑设计师,并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工作室 SA。
在 2012 年创立起 RE 而意之后,他的工作、家庭和生活大部分重心更围绕在了北京。从他身上看到了这世界两座标志性的城市——东京和北京,生活各半人生的平衡感。
我们和他坐了下来,从他的生活开始,聊聊 RE 而意的故事。
01
RE - Lifestyle
城市里的骑行生活
今年九月,从日本往来中国的签证政策才有所调整,菅根先生从东京飞回北京。
他的身份是建筑设计师,承接过很多城市的商业项目,但是对他来说,能做"第三空间"——让人感到放松的地方,整个设计才算完整。我们先从东京生活,和他的自行车爱好聊了起来。
没有疫情之前,您常回东京吗,在北京与东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
有儿子之后,基本上每月会回去一次。两边生活完全不一样,日本可能会更人性化一点,但是北京的“尺度”更大,城市规划有特别传统、历史和规整的部分。对我这个东京人来说,是完全在不同国家待着的感觉。
您是自行车爱好者吗?
是爱好者,因为自行车是从小就开始骑。后来我三十多岁的时候工作很忙,胖到快 200 斤,状态很差,开始更努力地骑车,调整身体。
尤其在家人的建议下开始尝试起公路车,那种感觉特别感动,同样的力量可以让你体验更快的速度,到更远的地方。
那为什么想要做 RE 而意这个品牌,还是以自行车为主题,多少是受了经历的影响吧?
其实刚开始做 RE 而意还没有确定是“骑行生活”,只是确定了要给未来留下很有意义的第三空间。
我一直是做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也能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体量比较大。我想更重要的是“壳儿”里面的东西,对人们的生活和周边有关联的,带来放松和舒服的感觉。
另外,2012 年我的儿子出生了,我想为他的未来留下些什么,这种舒适的生活方式也是我期望他未来能生活的感觉。
加上后来我接触自行车越多,越感受到它的好,包括其中的文化。真正的自行车的历史虽然只有 100 多年,但是这 100 多年中基本没怎么改变,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也希望表达出这种可持续的,Long-life Design 的价值观。
在日本其实我觉得骑行文化或者生活方式还是很平常的,但是在中国的普及性并没有那么高,您觉得这几年有变化吗?
这是怎么看的问题。我 20 年前刚来北京的时候大家都骑自行车,后来因为有地铁、私家车,大家逐渐不骑了。不过前几年开始有共享单车,大家又回到骑行的状态,虽然是类似从公交车站到公司这种短途距离。
日本人生活中一直有自行车,去周边买东西、接送孩子都很便利,但是不代表中国生活是脱离自行车文化的。
中国人的生活形态很开放,骑行所代表的慢节奏生活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比如平时就可以骑车去逛胡同、去露营
您通常会在哪里骑车?
平时的话就通勤用,从我家到在望京的公司,大概有八公里。再从公司到不同的店里去,这样的话一天可以骑四五十公里。
之前我会五点半起床,六点多去机场那边练习骑公路车。在日本的时候,会去东京周边或者富士山骑车。
02 
A Relaxing Space

放松的地方
在开始这次访谈之前,菅根先生先邀请尝试 RE 而意的手冲咖啡和热巧克力。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咖啡豆和可可果的来历竟也有着 RE 而意"可持续"的价值观
嗯,手冲咖啡和热巧克力都很不错,尤其是热巧克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口感很丰富、浓郁,还有些酸的味道。
是的。你这杯是我们用加纳可可果研磨 36 小时才有的高纯度巧克力,可可果从非洲过来,又在日本烘烤处理好才运到国内的。
里面有 70% 的可可碎,可可果需要研磨 24 小时后加入黄糖,再研磨 12 个小时才能好。
我们还有一款浓缩热巧克力(Strong Chocolate),更浓,需要用勺子舀着吃,如果喝不完可以带回家放进冰箱,第二天蘸面包吃。
说回到 RE 而意,"RE"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
"RE"是一个前缀,比如 Reuse、Recycle,这个词本身没有含义,但是加上其他词之后就有很多环保和可持续的意思。
其实,零售关系也是文化和价值观交流关系,我们希望把这些可持续的观念都传达给客人。
作为设计师,您和团队在做店内设计的时候有什么考虑?
我们喜欢干净的、能够可持续的。希望这个店在二十年、五十年之后还是一个这样的状态,成为未来当地社区的交流,或者活动场所。
设计理念是让你放松、不紧张,穿什么衣服都可以随便过来。有些店太时尚了,穿睡衣可能不能进去,当然了,我们也要有时尚感,哈哈。
店内的软装饰与环境搭配的很协调,也是特意选择的吗?
是的,很多都是我从日本带过来的。
像这件灯是“艺术品”,这个设计在日本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可以折叠起来,像这样(他拍手比划折起来的样子),在行李箱里放好几个都没有问题。东京的目黑附近有很多能收到这种东西的古董店。
店里的沙发和椅子有来自意大利的古董品牌,或者丹麦设计师的设计。
比如这把椅子是以前英国军队用的,可以适用于户外,背后的绑带可以折叠起来,如果是地形不平的地方,椅子的各个关节也都是灵活的,可以稳定。
在这家 RE 而意新店中,还把小酒馆、咖啡厅、花艺等不同的空间放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
我们想做的是“第三空间”,“第三空间”是让你更放松,当自己的家一样。居住在周围的人需要这样的地方,晚上如果家周围有酒吧,大家就会出来喝一杯。
所以增加了酒和餐的部分,RE 而意有特别研究这些吗?
酒和餐也体现了 RE 而意的理念。我会告诉主厨和咖啡师 RE 而意对"可持续"的重视,就像我也希望跟他们的合作关系是永久的。
和牛三角肉
我们的咖啡跟生态可持续性也非常有关联。最开始的咖啡是在森林里长大,但随着咖啡产量增加,很多森林被迫砍掉。我会说我们不要这样的咖啡豆,还是选择在森林里生长的咖啡豆,但咖啡豆的味道我会尊重咖啡师的意见。
菅根先生从日本带过来的书和杂志
03
Recommendation 
主理人的推荐
访谈过后,菅根先生带我们又去转了转 RE 而意。他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服装:
"拉下来这后边是透气的,这里面的口袋也可以放很多东西。骑自行车最好不带包,或者直接能架在自行车的前面。"
除此之外,在他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很多有年代感、复古的、流行的,和有工匠精神的自行车品牌
您自己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是这个老师给我做的,他像制作日本传统工艺品漆器一样制作自行车,比较独特。
他也做 bike-fitting(量身定制自行车),从无到有,根据你的身材、风格,你喜欢的样子、骑行的感觉定制自行车。
在定制自行车的时候,您有什么要求?
我会想自己在什么样的场景骑,如果是通勤用,就会考虑安全性、结实性和舒适性。
向我们介绍店里您喜欢的三件产品/品牌吧。

👟 01. Asahi

这个品牌是我们从小学入校就会穿的,属于日本的国民品牌。当时他们能够把布和底压在一起的工艺没有人能达到,他们就给耐克、阿迪达斯代工做运动鞋。
而且鞋的底部很防滑,尤其适合给船员用,踩着水都没有问题。

✂️ 02. Craft Design Technology 剪刀

这个品牌的剪刀师傅是做武士刀的,在日本的剑乡 Gifu 由剑匠打造。他们生产了很多办公文具用品。这款剪刀的特点在于左右手都可以使用,且非常注重产品的美观,设计上选取"黄金分割比"。

🚴 03. Bianchi

这个品牌很复古,有很多木头自行车,他们的工艺做的很好。但是因为是木头,弹性比较大,它会吸引你的力量,骑长距离比较好。
Bianchi 是现在自行车品牌里,历史最长的了,有 120 年。
RE 而意总是开 pop-up 或者慢闪店,而不是永久性的店铺,这是有什么考虑吗?
是有原因的。其实每一家店铺的选择都考虑了所在社区周边的商业性。
喜欢骑行的群体年纪在 30-40 岁,所以比如我们的三里屯店就考虑了当地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能不能接受在骑行上花钱。
当时正好有个临时空间,就设置了慢闪店,后来我们发现三里屯年轻人的消费冲动比预期高,我们也在选品上更符合他们一些,会更年轻、潮流。
RE 而意还有自己的俱乐部,会出城市周边路线的报刊 RE MAP,线下都有哪些活动?
我们的俱乐部里什么职业、年龄和经验值的人都有,从能轻松骑 100 公里的,到享受放松骑行的、初级选手。
基本上每周六都会组织线下活动,北京其实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北边有山,喜欢骑车的人喜欢去爬坡。
在聊天的过程中,菅根先生反复向我提起“放松”这个词。对他来说,骑行是爱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他想让更多人享受这种生活的时候,就把它变成了 RE 而意。
明年,RE 而意计划在门头沟创建城市骑行公园,从 RE 而意朝阳大悦城门店骑行过去约 40 公里。届时骑行公园会建立配套的骑行设施、露营地、音乐活动场地,成为新·城市休闲目的地。
当我们在谈论让生活慢下来,永续生活中的消费行为、设计和观念的时候,骑行,这种简单的出行方式,可能是让一切从简的开始之一
RE 而意定制款帆布包,希望可以成为:The Happy Rider。
 你最喜欢骑着自行车去哪里?
我们将在本期推送的留言区选取 2 位读者,送出 RE 定制款帆布包 。本期获奖名单将在下篇推送中公布,敬请留意。
在上篇推送《月球没有四季,但北京始终有秋天|音乐人愚月FoolMoon中,获得的读者共 2 位:@小脑斧觉得开星🌟、@-有暖气(请对照下图头像):
请以上获奖读者于 11 月 19 日中午 12 点前在后台回复收货地址及手机号码。


记得星标我们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