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馆接受艺术教育的小朋友 ©Kate Warren
近日,“上海名媛”霸占了各大社交媒体,根据一位真上海名媛的自述:“富二代”尤其喜欢选择与艺术相关的工作,鉴于“艺术是对商业的降维打击”,搞艺术能让他们既有面子又不庸俗。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与你一同探讨学艺术的当真都是“富二代”吗?
人们对学艺术的人有两个刻板印象:以前学艺术的都是凄凄惨惨的“穷鬼”;现在学艺术的都是“富二代”。但其实以前也有很多家境殷实的艺术家;现如今也有靠艰苦奋斗取得成就的艺术从业者。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但较好的家庭条件和物质基础是否更有利于艺术创作?
01
温饱到创作自由之路有多远?
罗中立《父亲》,布面油画,216×152cm,1980年
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Marie-Antoinette with the Rose》,布面油画,130×87cm,1783年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才会开始追求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自我实现。虽然也存在特例,但艺术和温饱的议题同样适用于这一理论:人们只有满足温饱后才真正有能力欣赏并创造艺术。
让·弗朗索瓦·米勒《拾穗者》,布面油画,1100×830cm,1857年
塞尚《Still Life with Bread and Eggs》,布面油画,59×76cm,1865年
艺术不仅需要天赋,更是勤奋与努力的结果。不管是艺术家还是学艺术的人,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在创作上,有些艺术大师甚至每天花十多个小时泡在工作室。而普通人和“富二代”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是迫不得已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糊口、讨生活。如果说温饱到创作自由之路有100公里,那么“富二代”的起跑线可能就是距离终点50公里的地方。

毕加索在工作室

Rah Fizelle《Cliffs at Newport》,布面油画,37.5×45.1cm,1932年

02
艺术的职业传承性
根据《纽约时报》的分析报告,父亲是艺术家、女儿也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八倍。抛开遗传原因,影响职业传承性的还有两大重要因素:人脉和家庭影响。
大卫·霍克尼《我的父母》,布面油画,182.9×182.9cm,1977年
毕加索《艺术家的父亲》,纸上水彩,25.5×17.8cm,1896年,毕加索的父亲同样也是一名画家。
首先,从事相同职业的父母能为孩子提供人脉,不论是继承家业、父母公司内的实习岗位,还是父母在同事前的一句美言都能起到不小作用。另外,孩子通常会因“早餐桌效应”而选择与父母相同的职业。这些餐桌谈话会让孩子对该职业产生兴趣,并较早了解到特定的职业要求。
贾科梅蒂的父亲为其创作的肖像,著名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父亲乔万尼·贾科梅蒂是著名的印象派画家。
贾科梅蒂《父亲头像》,青铜,1927-1930年
“反艺术”的杜尚(Marcel Duchamp)实际上出生在一个殷实的艺术世家。父亲是当地的公证人,母亲热爱绘画,外祖父是版画家。家里孩子们大多从事艺术工作,杜尚的大哥和二哥也都是艺术家。在这样没有束缚的家庭氛围中,杜尚的艺术追求也更加自由奔放。
杜尚三兄弟(左一为杜尚)
马塞尔·杜尚《艺术家父亲肖像》,1910年
杜尚和哥哥们早年学习绘画,在巴黎混迹艺术圈。父亲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一生都给予他们经济支持。不过聪明的父亲还是会把这些资助从他们未来的遗产中扣除。
马塞尔·杜尚《喷泉》,陶瓷,63×48×35cm,1917年
塞尔·杜尚《L.H.O.O.Q.》,30.3×23cm,1919年
03
艺术熏陶与试错成本
艺术除了专业的学习,还需要氛围和熏陶,很多艺术家都是在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大师启发下走上了艺术之路。普通人与“富二代”的差别可能是家庭提供的艺术氛围,家庭条件优渥的孩子从小可以到美术馆领略大师真迹,也更有机会接受系统的艺术教育。
泰特美术馆
另外还有一个巨大差别就是试错成本,肩负着家庭生活重担的一般人在职业道路选择上会更加谨慎,因为一旦失败,可能要付出比“富二代”更多的代价。这可能也是很多普通家庭不太赞同孩子走艺术道路的原因。
马奈(Édouard Manet)出生于一个富裕且有名望的家庭。他的母亲是外交官的女儿,也是瑞典王储查尔斯·伯纳多特(Jean-Baptiste Bernadotte)的教女。他的父亲是一名法官,他希望儿子从事法律职业。但马奈的叔叔鼓励他从事艺术,并把年少的他带到卢浮宫接受艺术熏陶。
马奈《父母肖像》,布面油画,110×90cm,1860年 
在成为艺术家之前,马奈也有几次“试错”经历。在其父建议下,1848年,马奈乘坐训练船去了巴西里约热内卢。两次参加海军考试失败后,父亲终于同意他接受艺术教育。1850-1856年,马奈师从学院派画家托马斯·库卓(Thomas Couture),并且在业余时间马奈还通过临摹卢浮宫名画提升绘画技巧。
爱德华‧马奈《铁路》,布面油画,93×114cm,1873年
爱德华·马奈《Le Printemps》,布面油画,74×51.5cm,1881年
和马奈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塞尚(Paul Cézanne)。塞尚的父亲是一位精明的生意人,和同时代中产家庭的孩子一样,塞尚被父亲要求学习法律。赛尚起初顺从了父亲,考上了艾克斯大学(Aix-Marseille University)法律系,但赛尚难以抑制对绘画的热爱,想要放弃读书,父亲坚决反对他从事艺术。多亏好友左拉说服了塞尚的父亲,赛尚才得以在1861年去巴黎追逐艺术梦想。
保罗·塞尚《艺术家的父亲》,布面油画,167×114cm,1865年
电影《我与塞尚》剧照,左拉是塞尚家的常客,曾多次说服塞尚父亲支持其艺术事业。
保罗·塞尚《苹果篮》,布面油画,62×79cm,1895年
很多人认为当代艺术早已不是课本中的理论,更多是富人们玩的游戏,是一个日益固化的狭小圈子。虽然不排除上述诸多因素对艺术创作和收藏的影响,但我们讨论的不是对各阶层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是希望在鼓吹“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意识到城乡艺术教育的不平等,并给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提供欣赏、学习艺术的机会和途径。

监制 齐超
编辑、文 刘晓钰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