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之前,我还心存疑虑,本是抱着读读看的心情开始读这本书,没想到一开始读竟然就有种放不下的感觉,用了一整天的碎片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了。
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善良有时候真的是可以救命的。
我们都知道李玫瑾老师是专门研究心理学的,而在这本书当中,李老师也和大家分享了很多曾经广受社会关注的犯罪案例。那么为什么读完会觉得善良是可以救命的呢?这里给大家简单列举几个书中的案例。
2003年,黄某某用自制的“木马床”,先后杀害了十几名青少年,却唯独放过了一个男孩。为什么呢?因为那个男孩在濒死的时候跟黄某说,“我是独生子,我还有爸爸妈妈和一个没有胳膊和腿的大爹,我要是死了他们可怎么办啊?你也有妈妈,要是你妈妈找不到你,她会怎么样啊?”结果黄某却说,“我妈才不管我死活呢!”没想到男孩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要是不嫌弃,你把我认作干儿子,我把你接过来,我为你养老。”后来,黄某就把这个男孩放了。

讲到另外一个连续杀人案,犯罪者总是在楼道尾随女性,并用锤子敲击脑后致死。后来采访时问他,“你通常会选择什么样的受害人,什么样的人你不会杀?犯人说,“通常那些会跟我说,下班啦,你回来了或者辛苦了什么的人就下不去手。”也许那些说过这些话的女性都不曾意识到,正是她们这样一句无意的温暖,会救了自己一条命。

再说一个女孩子被绑架的案子,一个女孩被三个男性绑架,女孩子问,“叔叔,您也成家了吧?您有女儿吗?您女儿也长得很可爱吧?”后来其中一个有孩子的人就动了恻隐之心,把这个女孩放了。

因为犯人也是人,很多人也都是因为童年的亲情缺失才走上了犯罪道路,也许一句发自内心的关心,就可以温暖一颗被冰冻的心,从而救自己一命。
当然,我们让孩子去做个善良的人难道就只为了救命吗?毕竟这样的事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善意其实是可以循环的。也许我们的无心之举就能改变一个人,甚至影响很多人。
记得我有一次去街边摊吃早点,一个农民工打扮的大叔刚点了小菜,结果还没来得及乘,放桌上的小菜碟就被其他服务员给收走了,可能误以为他没付钱。结果大叔破口大骂,说服务员目中无人,说现在的人都狗眼看人低,凭什么看他穿得不好就瞧不起他。服务员开始还解释两句,结果后来就对骂开了。
眼看事态要升级,可能再往下就要动手了,旁边坐着的另一个吃早点的大哥居然点了一瓶雪花给大叔拿过去了。因为大叔刚刚点餐的时候问过雪花的价钱,但可能觉得4块钱有点贵就没买。大哥跟农民工大叔说,“老哥,咱俩一起喝点,听你口音像安徽的呢,我也是安徽的,早上人多,服务员估计忙忘了,你别跟他们计较。”农民工一听是同乡马上就很激动,俩人开始用方言聊起来,聊得特别热闹。当时旁边吃早点的人们,就和刚才看吵架的时候一样的安静,但在那个早上,我却莫名地被这两个大早上喝老雪的大哥温暖到了。
其实我相信那个大叔不是个不讲理的人,他嘴里的每一句谩骂或许都不只是针对那个拿错碟子的服务员,而是因为他曾经承受过的种种不公正。而只是一瓶雪花,一份尊重,就化解了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暴力事件。
前几天看到朋友发圈子,说她因为一些事情在火车站失声痛哭,后来邻座的大哥给她递了一张纸巾,她打开纸巾看到上面还写了字,她当时就觉得特别特别温暖。

李玫瑾老师很强调孩子的0-6岁父母一定要尽量陪在孩子身边,李老师也说,不要太担心孩子会变坏,因为只要父母相亲相爱,孩子大概率都不会变坏。
当孩子在生命早期感受到充分的家庭温暖,孩子才会感受到人性的温度,成为一个性格健全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就好像我一直推广亲子阅读,我很想跟家长们说的也是,或许读什么都不重要,是你读才重要,你的声音和你的怀抱要比任何经典都更重要。

李老师讲,在父母成为父母之前要先问自己这些问题。
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完全不知道,有无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或没时间,建议最好不要当父母。
如果认为孩子出生后会自然长大,会自然懂事,那人们一定失望,因为只要心里抚育不到位,那么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这是因为心理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父母终于明白心理抚育的道理,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所以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应该作为欲为人父母者的必备知识。有条件者一定要阅读《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各社区或医院在进行孕期教育的时候,要增加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抚慰的同步教育。
而只有孩子在童年阶段感受到了足够多的爱和尊重,孩子以后才会真正具备爱的能力,也才明白如何去尊重别人。

就好像我为什么一直都致力于无障碍设施的优化,有人可能会觉得矫情,会觉得为什么别人都没觉得有问题,但就你觉得有问题,还打电话,还投诉,但我想说的是。很多感受是会传递的,如果一个妈妈推着孩子从火车站出来,但是好容易找到了直梯却是坏的,或者好容易找到了无障碍缓坡但是却被各种障碍物给挡住的时候,那种无奈感,很多时候真的足以摧毁一个人。
我们都在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身边每个努力打拼的大人都是为了孩子才会这么拼命,但如今的社会对于孩子真的看见的太少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商场公共卫生间的纸抽明明设计了一高一低两个盒子,低的应该是给孩子用的,但是低的那个盒子里却从来不会装纸,这其实就是对孩子的无视。
如今很多人只会觉得孩子太吵了,孩子太闹了,我们把孩子逼到垃圾桶边上去吃冰淇淋,竟然还会说,你有教养的样子真的太可爱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指责一个发飙的妈妈,说这个社会开始变坏就是从文明人变成泼妇开始的。但我想说的是,这个社会变坏一定不是从妈妈变成泼妇开始的,而是这个社会本身把文明人逼成了泼妇。因为文明人要在女厕所里给孩子吸奶,因为文明人要蹲在水泥地上给孩子换尿布,然后文明人就一点点被逼成了泼妇。
记得曾经有一次我带孩子等直梯,等了几趟都上不去,好容易上去了还有个人没好气地说,你带个孩子着什么急,我们这都赶时间的。当时我真的也很想骂人。
情绪其实一定是会传递的,当一个妈妈每天都感觉很无奈的时候,孩子也一定会感受到这种无力,而如果一个妈妈每次带孩子出门都感觉很舒服,很方便,这种喜悦也一定会传递给孩子的,所以虽然女儿现在早已经不坐手推车了,但遇到哪里无障碍设计的有问题,我还是会写邮件提建议。
但是说社会如何,我们本身又是社会的一部分,也许我们改变一点点,社会就会好一点点,很多人会觉得改变世界是大人物的事情,和我们这些小人物无关,但哪怕你只是一个商场保洁阿姨,如果你给下面的纸抽盒也放上了纸,这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好一点。

如果我们可以试着对身边的人,甚至是身边的动物都好一点,也许这个社会真的就会变得不太一样。
因为善良可以传递,因为善意可以循环。所以为什么要做个善良的人,因为善良可以救命,不仅是自己的命,有时候还能救很多人的命。

写了很多,不过也只写出这本书的皮毛,推荐大家有空一定认真读一下这本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