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1月过半,北半球的大部分地方都入冬了。没有了光线这个"大敌",小娃早起的问题通常在冬天有很大的缓解。
不过冬天也有新的烦恼,最常见的就是纠结睡觉时到底给宝宝穿什么了:穿多厚的睡袋,里面穿不穿内衣,要不要穿袜子等等。有的家长甚至夜里得去摸好几次,冷不冷要不要换睡袋,简直操碎了心。

(图片来自网络)
温度其实是个非常personal的感受,不仅个体差异大,各个地区的情况也很不相同,所以官方机构并没有对适宜婴幼儿睡眠的温度作出具体的建议。下面这些考量大家在纠结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
根据室温选择睡袋 
给宝宝穿睡袋,不要盖被子。对于没有活动能力的婴儿,床上的厚被子会带来窒息的风险;如果是活动自如的大宝宝,被子肯定是盖不住的,晚上反而容易着凉。
一般来说最适合睡觉的室温是21-23摄氏度,穿中等偏薄厚度的睡袋,不冷不热。如果没有办法保持刚刚好的室温,妈妈们在为宝宝选睡袋注意看标注厚度“TOG"。不同厚度的睡袋适合的室内温度,由高到底分别是:
0.5 TOG (24-27摄氏度)
1.0 TOG (21-23摄氏度)
2.5 TOG (16-20摄氏度)
3.5 TOG (12-15摄氏度)
根据宝宝体感加减内衣
选择好睡袋后,家长又开始纠结是要“裸穿”,还是在睡袋下面需要加一件包屁衣,或者长袖内衣呢?因为每个宝宝的感受都不同,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体感来决定。
而判断宝宝当前穿着厚度是否舒适的标准,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过很多次了:
不要因为宝宝的手脚凉而认为他/她冷,摸摸脖子后方或者胸口是不是温热就可以。如果宝宝手脚都很热,头发湿漉漉,小脸红通通,那很可能是过热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还遇到非常多妈妈提问:宝宝脚露在外面会冷吗?其实在室温适宜的(21-23度)时候,脚露在外面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家长实在担心脚凉,或者室内温度偏低时,可以买包脚的睡袋,或者给宝宝穿个小袜子。

宝宝怕热不怕凉
当你处于“多一件嫌热、少一件嫌冷“的纠结状态时,建议宁愿稍微凉一些,不要热着宝宝。过热对于婴儿来说比着凉要更危险。
好动的、年轻的人血液流动快没那么怕冷;年纪长的、久坐的人比较怕冷。而且因为婴儿特有的“棕色脂肪”,更加决定了他们怕热不怕冷。所以在判断宝宝冷不冷的时候,最好不要以家里老人的体感为标准,参考孩子爸爸或者家里“火力旺盛的人“的感受可能更为合适。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是没有活动能力的小宝宝,睡觉时和爸爸穿的厚度差不多或者稍微多一层就可以了。如果是已经能灵活运动的幼儿,和大人一样甚至再少一些都可以。
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
另一个和冬天低温相关的,影响宝宝睡眠的重要因素是湿度。湿度低会带来湿疹和鼻腔不适这两个问题。
湿疹痒得宝宝睡不着,使劲挠破了之后又会疼,是冬天婴儿睡眠的最大“杀手”之一。婴幼儿的皮肤屏障脆弱,湿度下降后很容易就会有干性湿疹,除了保持皮肤凉爽干燥、厚涂保湿、必要时就诊,其实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等宝宝慢慢长大,皮肤变得更强悍。
而同样脆弱的还有宝宝的鼻黏膜,冬季干燥的空气会引起鼻塞,让宝宝睡得不安稳,严重时娃可能还会流鼻血。如果是鼻子容易出问题的宝宝,鼻腔的清洁(用盐水冲洗)+保湿(涂抹凡士林)可以作为每天睡前程序的一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
北方的冬天本来就湿度低,更别提开着暖气的地方。所以入冬后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开上强劲的加湿器,提高室内湿度到50%左右,尽量给宝宝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前面提到的温度不合适、湿疹、鼻腔不适带来的睡眠问题,一般表现为宝宝夜里睡得不踏实,睡一会儿醒来哭一下。
如果爸爸妈妈观察到宝宝夜里醒来玩很久才肯睡,也就是我们说的夜high,可能的原因是白天活动量不足。
大人可能觉得冬季白天短、气温低,正是好睡觉的时候。但对于精力旺盛的小娃来说,如果白天没有得到足够的活动,夜里很有可能会起来high,玩累了再睡。
所以在户外活动受限制时,创造条件带娃在室内放电,也需要爸爸妈妈开动脑筋想想办法。比如我们今年就在家里装了一个室内的活动架,放电+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当然如果温度、湿度等等其他都没有问题,宝宝的睡眠仍然让你十分困扰,也许还是需要从宝宝的「睡眠能力」去着手调整。

更多精彩内容
婴儿睡眠引导(IMPI国际母婴睡眠咨询师专栏)
北美育儿火书系列
侧尔倾听(美国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专栏)
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