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在股票市场能够让你觉得超预期的,也就是说能够促使你的多巴胺大量分泌,让你特别快乐的是些什么事情?
①伦证一
追涨杀跌的本能其实是你长出的一个器官
背后是多巴胺算法
举个例子,你用10元的成本买入一只股票,本来预期它能涨到12块就不错了,结果遇上了某个突发题材,接连涨停板一下子涨到了20块,这个涨幅大大超出了你的预期。你会非常的爽,这个爽的背后就是你的多巴胺大量的分泌。
再举个例子,你在朋友的劝导下第1次进入股票市场,本来想着作为新人能够不赔钱就好了,结果你运气好一进来就遇到大牛市,不管买什么都涨,一年的时间,你的本金就翻了一倍。年终回顾的时候你觉得特别爽,因为这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我举的两个例子都是赔率超出预期的例子,事实上在投资中我们所遇到的超预期的事件,绝大部分都是赔率超预期带来的,而不是胜率超预期。
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是什么样的逻辑根据呢?
我们之所以很少遇到胜率超预期的投资事件,是因为在大部分时候,我们在作出投资决策的时候,内心都默认自己的胜率是比较高的。
很简单,你从市场的3000只股票中,精挑细选出了最爱的那一只,买入了,在买入的那一刻,你内心往往会假设自己这一次决策的胜率是非常高的,没有90%,估计你也认为有80%。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你内心自认为的这个胜率是一个主观胜率,并不是客观事实。
这就构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许从长期来看,你经过统计发现,自己投资决策的胜率其实只有50%。但是每一次做决策的时候,在主观上你都认为自己的胜率超过60%、70%,甚至更高。原因很简单,如果在决策的时候你就能认识到自己的胜率不高,你根本就不会做这个决策,你不会扣扳机。
这种主观胜率跟客观胜率之间的偏差是如此之大,如此普遍,几乎成了一个普世性的现象,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胜率幻觉。
因为胜率幻觉的存在,我们主观上大大高估了自己投资决策的胜率,这个预期已经很高了。所以在想要在现实中再实现胜率超预期就比较难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遭遇的超预期往往都是赔率带来的。
而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只有超预期的事件才能真正为我们带来多巴胺的大量分泌,我们带来快乐的奖励,而人的天性当然会追求快乐,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天然的去追求超预期的赔率。
说到这里也许你就能够恍然大悟,为什么在股票市场以及其他金融领域,很多人都倾向于去冒过高的风险,这背后就是多巴胺的生物算法驱动着他们去追求超预期的赔率。为了追求这个超预期的赔率,他们宁愿去冒过高的风险。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感叹一声,哪有什么自由意志,我们都不过是生物算法的驱使下的木偶而已。
然后我们再来看,在散户之间最普遍的一个现象——追涨杀跌。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追涨杀跌,哪怕亏损也乐此不疲呢?
追涨意味着什么?追涨意味着人们偏好那些近期涨幅巨大的股票。近期涨幅巨大意味着历史的赔率高,也就是说,人们喜欢那些历史赔率高的股票,为什么呢?基于简单的惯性外推,人们会倾向于认为历史赔率高的股票在未来的赔率也高,所以追涨杀跌的本质依然是,人类的多巴胺生物算法决定了,他想去追求未来的超预期的高赔率。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逻辑链条中有一个巨大的bug——历史的高赔率并不能线性外推,成为未来的高赔率,这个逻辑链条之间是断裂的。当人们追涨杀跌的时候,买入的那些历史赔率高的股票,但是很可能这样的股票在未来的频率会变低,甚至变成负数,这就是很多人在追涨杀跌中亏损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人脑中的多巴胺算法的驱使,第二个原因是这个链条中一个巨大的bug。
事实上,在市场的很多阶段,未来赔率高的股票往往不是过去赔率高的股票。而恰恰是过去经过了充分下跌,风险充分释放之后的股票,未来的赔率会显著地提高。但这一点是反直觉的,甚至也是有点反人性的,很多人并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解析了人脑中的多巴胺算法,由此推导出了在投资领域,人总是会不由自主的追求超预期的高赔率,由此宁愿去冒不必要的风险,以及做出种种非理性的行为。那么这一点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②伦证二
对股价下跌的担忧源于恐惧
而恐惧往往又来源于未知
在股市强劲的上涨行情中往往会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情形,想必大家都深有感触,越不敢买入的股票就越往上涨。这些股票没有套牢盘,投资者情绪高涨,庄家推高股价相对轻松。而在这个过程中追涨往往就能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很多股票连续涨停五六天还涨停,很多敢于在第一个涨停后追入的投资者比因保守而买入长期弱势盘整股票的投资者更能取得超额收益。
高收益对应高风险,很多追涨的投资者都有过短期快速获大利,但又快速地被市场抹平利润然后再次出现亏损。所以对于追涨杀跌的投资者,建议就是不能贪,赚了就要走。尽早杀跌则可以让投资者避免深套。凡炒股者必有被套经历,被套不是我们不知道还会跌,只是我们不愿割肉,这种不认错的顽固化性格使得我们不能够悬崖勒马结果浅套变深套。而若能股价刚刚出现下跌时就杀跌认错出局,则能回避被深套的风险。但如果割肉太频繁,多次割肉累加的亏损加起来也跟深套差不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成功率,操作10次有6次以上的成功率,才适合追涨杀跌。
在实战中,股市出现单边上涨行情的机会毕竟不多,特别是在中国股指期货时代已于2010年正式来临之后,股市将更多的会震荡运行。易说难做的“高抛低吸”又总是做不到,大量投资者便形成了追涨杀跌的惯性思维,往往一追进去就开始跌,套住;刚刚卖出马上涨,踏空。看见涨就买入,不管价格有多高,风险有多大;碰上跌就卖,不管跌得有多惨,机会是否已出现。为什么股票涨得很高了,大家还要去追买入?为什么股价已经很跌了,大家还比赛割肉?有必要解析一下。
先看追涨。我认为这是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人性使然。
人是贪婪的,即使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只有10元钱,但这只股票涨到15元依然有人愿意接手买入,大家都认为还有更多钱可赚,相信自己以15元接手之后依然能够以20元再易手,而只要存在着比自己还要贪婪的人来接手,就还有利可图。正是因为大量的投资者存在着共同的利己心理及对别人更加劣根性的臆想,才使得股价一涨再涨,超出了合理的价格区间。当投资变为一个纯碎的击鼓传花游戏之时,泡沫必然在这个游戏中滋长、壮大,然后等待破灭。而在泡沫还没有破灭之前,大家都享受着泡泡浴的美好感觉。追涨,只不过是在泡泡浴里面再加上肥皂而已,结果是谁都愿意往里面加肥皂哪怕会制造出更多的泡沫。
即便是投资者已经预见到了可能出现的风险,依然心甘情愿去追涨,就是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到花的人,也不会是泡沫散去最后一个全身赤裸被人一览无遗躺在浴缸里面的人。因为他们相信市场仍会编织出很多动人的故事,辟如上市公司通过外延式资产整合弥补内生性业绩增长放缓压力等等鬼话来诱骗更多人进场接盘。
第二是外部表现使然。
所谓外部表现,是说投资者根据自己观察所得确定了股市当前哪怕再高都不算高的看法,进而让自己相信“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曾经不有观点认为:“一只好的股票无论其价格有多高,总是一种好的投资品”。而这一观点则被投资大师由格雷顾姆在1934评击为“这种所谓的新时期学说信仅就是将类似于赌博的一种狂热在投资的名义下使之合理化的手段。”
股市正是出现了看上去能够确保让所有投资者都能够获利的情况,使得市场中的风险已经几乎被当成零来看待,只要出现哪怕一次下跌,都会被专家、学者、大中小户哪怕是场外不参与的个体户都认为是再次建仓的良机,那么这种普遍看涨的预期就使得市场没有机会出现真正的回调,而不回调又让更多的投资者认为自己将会错过大好的时机,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场,以最快的速度满仓。极度的狂热,让追涨即获利成为一种共识,而认为市场有风险则往往被认为是愚蠢的、胆小的或者说是反人类进步的事,那么市场的资金必然就会全力追涨。
看一看中国股市的下跌情况:2001年A股持续4年的熊市,而自2007年6000点见顶以来的调整至今未结束。再早时候,92年、93年都出现过幅度超过60%的下跌,充分的说明了市场不会永远确保所有的多头都能够获利。股市之中,一赢二平七亏的定律即便是让中国股市再继续成长三十年,依然不会改变,但每次疯狂之中,都不乏出现幻想股市涨上天之徒,就是被暂时持续上涨出现的“看上去能够确保所有人都获利”的假象所蒙蔽。
再看杀跌,同样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个做空出于应势。
2010年末,国内上映了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里面有一幕很经典:姜文饰演的张麻子发钱给老百姓,老百姓收了,恶霸出来收钱,老百姓害怕,又缴了钱;张麻子给老百姓发了枪,老百姓也收了枪。当张麻子他们哥几个骑着马拿着枪喊着杀恶霸时,却没有一个老百姓跟出来。他说:“我算是明白了,谁赢,他们跟谁”。
这个故事,其实股市里正在反复上演。投资者就像老百姓,对股票价值的判断其实没有什么把握,对于涨跌的预测更没有什么把握。预测股票的涨跌就像预测张麻子杀恶霸的输赢一样,他赢了跟着他杀进黄四爷家分财产,他若是输了呢?怕也只有落个赔葬的下场。所以投资者喜欢看,看多空双方的争夺,谁赢他们跟谁。股市形成了明显的下跌趋势,空方完全掌握大局,投资者往往就会加入看空做空的一方,他们相信谁主导市场,市场就按谁的想法走,所以哪怕是股票的格价已经跌破其价值甚至是跌破了每股净资产,投资者也相信多方没有力量反攻,做空能让自己更安全。
第二是杀跌源于恐惧。
举个纯属虚构的例子,虚构到你和我。我和你同住一屋子,突然你发现桌子上的水杯在摇动,而此时我说:“恐怕在地震?!”。我们两个人可能都会凭经验一路狂奔下楼。到了楼下还会继续跑,跑到空旷的地方,因为我们相信发生了地震,只有到空旷的地方才安全。最后确认没地震回屋才发现原来是邻居家正在装修屋子,震动了自家的桌子。这就和股市下跌一样,有时候即便股票下跌只不过是因为上市公司关联方在出了点问题正在打官司,牵连到了上市公司引起调整,投资者害怕这是股票主力出逃,担心引发崩盘,恐惧会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出逃,就像屋子里面的你我一样。
投资者对股价下跌的担忧源于恐惧,而恐惧往往又来源于未知。人类对于未知的东西往往都是很恐惧的,比如鬼,没有人见过鬼,大家都怕鬼。要是真的大家都见过鬼,鬼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市场中会出现利“利空出尽是利好”的现象。当大家担心的东西都成为明确的、众所周知的事情,对投资者造成的恐惧感就会打折。大家都无法看到未来,未来就成为一个未知数。市场参与各方对未来的猜测总是使得投资者感到无所适从,当某一个利空出现后,投资者不知道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时候从自卫的角度出发一定会采取防守性的抛售行为,即便股价已经下跌,但对未知的局面产生的担忧仍会使得投资者继续保守和谨慎,从而选择卖出以致股价一跌再跌。
要改变追涨杀跌的习惯,就要对股票有客观的认识和对投资足够的理性,克制自己的贪婪和恐惧。要知道再美好的宴会也会有曲终人散时,再糟糕的事情也不会使得世界末日到来。盛极而衰和否极泰来都是大自然的规律,亘古不变。
。END 。
来源:RIH读书会、睿文财说
阅读规则变了,不再按时间推送…
各位老板点下“赞”和“在看”
不然看不到小编了~
↓↓最新资讯戳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