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90后为山里孩子建爱心书屋#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阅读人数将近4000万,话题主持人是央视新闻。
在山上建一个公益性质的书屋,听上去难度系数好像并不高?

但对于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穷到初中毕业就差点失学的话题主人公——90后男孩甘文勇来说,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书屋需要有场地?
甘文勇和父母硬生生从自家住房里挤出了两间空房。
装修书屋需要资金?
他们就卖掉了家里养的3头牛。
另外,爱心书屋里超过1万本书,都是甘文勇通过各种渠道募捐来的,前后花了他3-4年的时间。
现如今,甘文勇已经成了村里的名人,村里至少有数百号人来书屋借过书。
01

幼时的心愿
拥有很多很多书
当地人将大山奉为神明,认为住得越高,越能得到神明的庇佑
甘文勇出生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这里是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是当年茶马古道的一个歇脚点。
因为山高水险交通不便,在2000年之前,贡山地区都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图为2018年秋那桶村内的标语;图源@骑行西藏
这里曾是出了名的贫困乡,当地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非常冷清。(现在在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和当地村民的努力下,这里已经实现了脱贫。)
十几年前游客去秋那桶村
总能看到很多像甘文勇一样淳朴又乖巧的孩子

图为2008年游客@秋天的故事 在秋那桶村给孩子们拍的照片
小时候的甘文勇,看到隔壁邻居的小孩在看书,他就羡慕得不行,下定了决心:
「以后我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的书。」
直到现在,甘文勇都很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拥有书,是在2005年夏天。
当时有一群游客很喜欢他,就在临走时送了他好几本书:
他们给我的几本书有《小王子》、《平凡的世界》,还有关于科技、天文类的书。
那时候的甘文勇还没上过学,不认识字的他缠着哥哥把那几本书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
上学以后,甘文勇想读的书也越来越多,经常村里村外到处找人借书看。周围的人都笑他,成了一个
书痴

可是,读完初中之后,家里就没有办法再继续供他读书了。
如果当时真的辍了学,那甘文勇很有可能会像当地很多和他同龄的孩子一样,到外地务工,或是帮着家里干农活;早早地结婚、生孩子,过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
好在,他遇到了愿意资助他继续读书的
「吴叔叔」
「吴叔叔」
答应甘文勇,只要他愿意好好读书,就会一直资助她。

上了高中后,每当有社会爱心人士问他,需不需要更多的衣服或是其他物品时,甘文勇的回答总是:「书!我想要一些书,一些课外书。」
在读高中的3年里,甘文勇累计拥有了400多本书。小时候想要拥有很多书的愿望,总算是实现了。
02

少年的报恩
建一座爱心书屋
村里的小朋友经常组队去甘文勇家看书
2016年,甘文勇如愿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总想要做点什么表示感谢,但大家都说:「只要你好好读书就行!」
可甘文勇还是觉得:
我必须做一点实质性的事情,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且把自己接受到的这些温暖传递下去。

他想起自己读高中时,每次带回家的课外书,都有很多村里的小朋友来借,像极了十几年前的自己。
于是,在村里建一个爱心书屋的想法便诞生了。
但当时他手里只有400多本书,对于一个书屋来说,这些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从大一开始,甘文勇就在学校为爱心书籍的募捐活动忙碌奔走。
可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筹集书籍的工作进行得比想象中更缓慢。

爱心书屋里的书籍大多是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
学校老师知道了甘文勇的想法,便帮他向校方提出申请,在学校里为秋那桶村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爱心书籍捐赠活动。
来自学校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募捐,让甘文勇募集到了几千本书籍。
丙中洛当地有个叫咔哇卡普联盟的古道坊老板,也听说了这个90后男孩的故事。
甘文勇亲切地称呼老板为
「赵阿姨」
。以前的赵阿姨跟甘文勇一样,也弄了一个小型的书房,专门给当地的学生看。

后来学校有了图书室,赵阿姨就把自己书店6000多本书全部送给了甘文勇。
最初的爱心书屋非常简陋
爱心书籍有了,但书屋却还没有成型。甘文勇希望村里的爱心书屋,能像城里的图书馆一样,有专门的陈列书籍的大书架,还有供读者在现场阅读的座椅。
可这些,都需要钱。对于还在念书的甘文勇来说,无疑有些困难。
可谁能想到,在书屋的筹备过程中,前期最大的反对者到最后却成了最得力的助推者。

一开始,甘文勇往家里带书,甘文勇的父母很不理解,觉得他就应该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
但看到来家里借书的人越来越多,老俩口不仅不再说闲话,还主动把家里的两间房腾了出来,作为爱心书屋的基地;书屋的简单装修所需要的费用,也是通过卖掉家里的3头牛解决的。
现在的爱心书屋,就像图书馆一样分门别类地陈列书籍
2019年暑假期间,甘文勇的爱心书屋终于落成,并免费对村里人开放。书屋位于半山腰上,甘文勇就给它取名为「半山花语」
除了基础的书架、座椅,甘文勇还利用松果、玉米、灯带给书屋做了简单的装饰。
爱心书屋的故事越传越广:
当地的政府工作人员来了,除了专程来看望他之外,还带着一批募集来的爱心书籍;
怒江当地的媒体人来了,纷纷记录下这个大学生为家乡建书屋的故事;
就连外来的科考队到村里考察,也不忘在文章里专门给他的爱心书屋留出一个章节。
当然,最有影响力的还是央视新闻的报道,直接带甘文勇和他的家乡上了一回热搜。
不过,最让甘文勇自豪的不是这些外在的名声,而是书屋的书籍借阅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借阅信息。
秋那桶村初岗小组一共只有40多户人家,累计来借书的人已经有好百个人;说是带动了当地全民读书的氛围,一点也不为过。

村里年纪大一些的村民也喜欢来书屋看书
目前,书屋里的书籍大部分都是适合青少年的读本;甘文勇计划再添置一批生产类、农业技术类的书籍。
这样当地年纪更大的村民们,就能趁着农闲的空档,在书屋里学一些农业相关的知识,让书屋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觉得这是目前以我的能力,能对家乡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了。」
说完这句话,这个皮肤黝黑的少年腼腆地笑了起来,露出的牙齿有些不整齐,但倒添了几分憨厚可爱。
03
走出大山是为了
更好地回馈大山
书架的横梁上,用蓝色的圆珠笔涂写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标语
「小妹妹,你要看什么书?」
我想看《鲁滨逊漂流记》!
今年年初疫情期间,学校一直没开学;甘文勇就待在半山花语里,当起了图书管理员,等着一个又一个来借书的人。
图源@丙中洛镇人民政府
来书屋的小朋友们时常自发组织一场读书会,一人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你一句我一句地朗读。

对甘文勇来说,见证这些场景,大概就是他办书屋最具幸福感的时刻。
以前的秋那桶村,经常会有读完小学或是初中就辍学的孩子,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适龄的孩子们都会去镇上念书。
现如今,村里已经有了7个大学生。
甘文勇(左一)和大学同学
图源甘文勇大学所在学院@法学院新闻中心
甘文勇今年大学毕业,准备考取研究生。他说希望等以后自己有了经济实力,再回村里设立一笔爱心基金,把爱心书屋修建得更好。
图源@丙中洛镇人民政府
15年前,从游客手里接下那几本课外书的小男孩,变成今天办藏书超过一万册的爱心书屋主理人。
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说的大抵就是如此了。
参考资料:
大山知事:“半山花语”秋那桶 山村大学生的儿时梦
贡山发布:自办爱心书屋的大学生甘文勇
爱在怒江:在世外桃源秋那桶,看《鲁滨逊漂流记》
怒江传媒:世界读书日:书香在怒江
海源正和号:法学院专访第一期,爱心书屋现温情,四处征集把梦寻
丙中洛镇人民政府:半山花雨 书香四溢——读一本好书
PS: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