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料到,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会成为一只黑天鹅,其翅尖卷起的漩涡,不仅裹挟了资产升值受挫的股东,也使蚂蚁集团的商业模式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蚂蚁集团拿着银行的钱放贷,风险由银行承担,收益被蚂蚁切走一块,妥妥的躺赚模式,简单说,国内的银行在为马云打工。
从《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以下简称《招股意向书》)看,确实如此。数据显示,蚂蚁的主要利润管道是“数字金融科技平台”,这其中又包含微贷科技、理财科技和保险科技。微贷科技针对的是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贷款,理财科技和保险科技分别针对个人理财、保险需求。相对于理财和保险,微贷科技业务才是大头,在数字金融科技中占比超过62%,是蚂蚁集团最重要的利润增长极,也是区别于其它金融机构的重要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争议最大之处。
争议的焦点是,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获得的贷款资金不是来自蚂蚁,而是银行的口袋,相当于贷款资金从银行流向贷款方时,只是经过了蚂蚁的手,然后蚂蚁就获得了利润,说白了蚂蚁就是在躺赚。
而且蚂蚁躺在那儿,还有越赚越多的趋势。
《招股意向书》显示,从2017年—2019年底、20206月底,微贷科技业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比重为:24.8%26.2%34.7%39.4%,呈逐年上升之势,2019年以来开启加速模式,2020年上半年的成长速度就超过了2019年全年,同比增长59%。余额这个指标增长也达到55%,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和小微企业选择蚂蚁平台贷款。
自动让马云“薅羊毛”的银行也越来越多,截至2020630日,蚂蚁与约100家银行合作开展信贷业务。考虑到银行正在大规模缩减线下营业场所,加上疫情侵袭,零售贷款业务势必将加速向线上搬家,而蚂蚁拥有全球数一数二的支付宝平台,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将有更多的银行选择给马云打工。
稳赚加躺赚,世上的好事都被蚂蚁占全了,难怪有人要替银行鸣不平,乐看蚂蚁上市变最肥黑天鹅。
吃过瓜后,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事实,银行给马云打工完全只能怪自己
2011年121日的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说,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亮丽,尤其今年(2011年),企业资金需求经营压力都很大,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都不好意思公布。
洪崎的无心之言石破天惊,原来银行赚钱如此轻松。也是从那一年开始,“银行利润太高不好意思”成为一个梗,在网络上风传过一阵子,百度一下能得到超过400万条结果。
一般来说,凭本事赚的钱,再多也不会感到不好意思,除非不是凭本事赚的,中国的银行正好就是如此
国内银行的商业模式简单说就是吃利差,由于特殊原因,国内的存款利率超低,贷款利率较高,中间差出的4个左右百分点就是银行的利润空间。笔者在一四大行的一个朋友就说,现在开银行(2010年前)赚钱太简单了,拉到存款再贷出去,然后等着数钱就是了。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房地产长牛的趋势更放大了国内银行业通过利差赚钱的能力,土地财政、银行、房地产企业形成铁三角关系,使中国的房子成为全球数一数二昂贵的商品。银行也因此长期霸榜A股最赚钱公司排行榜,在2017A股净利润前12公司排行中,银行占了10个席位。
靠垄断赚钱舒服惯了,自然看不上利润不高的针对小微企业的小微贷。2011年,银行最滋润的时候,全国小微企业在1200万家左右,获得银行贷款服务的仅约100万家。为此,国内银行一度流行“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的看法,足见银行对小微企业轻视,随之而来的就是支持不足。很多小微企业都有这样的感受,向银行贷款,没有熟人引路的话,担保手续复杂,放款时间漫长,贷款不多,折腾不少。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出台不少,银行却是说多做少。国家审计署抽查的数据表明,截至2019年3月底,18家银行中,民营企业的信用贷款不足20%,小微企业比例更低,大量低成本的信贷资金流向有政府信用背书的非民营企业。
在银行轻视微贷市场蛋糕的情况下,2015年蚂蚁的借呗、花呗相继正式上线,仅仅5年时间就席卷八荒。蚂蚁靠的就是AI加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使得“小微企业不用求人也能贷款”。
可以说,没有蚂蚁这种民间借贷机构的支持,很多民营企业将因为资金问题关门。对银行而言,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但没有好好去珍惜,现在时代变了,去给马云打工,这能怪谁呢?
蚂蚁如果因为监管问题暂停上市,该打多少板子就打多少板子,不冤;但如果因为银行给蚂蚁打工而暂停上市,同时为其定制监管笼子,舆论还一边倒地支持、看热闹,那么这就是对创新的一种羞辱
如果喜欢本文,请点击关注。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