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抗疫不力、种族冲突横行,国际上坚持“美国优先”、退出多边协议框架、上任以来在经贸问题方面与中国、欧盟及邻国摩擦不断......风波四起的特朗普的总统任期目前看来即将迎来尾声。但是否伴随着他的下台,中美经贸往来就能恢复常态?今年的两本新书分析了中美关系紧张的根源,以及它可能在新总统任内持续出现的原因。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后,点击右上角“…”并在浏览器打开,即可直接以优惠价订阅《经济学人·商论》阅读原文。
《经济学人·商论》七月刊
《死磕豆大的事情》(A hill of beans to die on)
贸易与地缘政治
死磕豆大的事情
两本书分析中美关系紧张的根源,以及它势必持续的原因【《超级大国的对决、《贸易战是阶级战》书评】
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在加入特朗普政府之前就一直在抨击中国。他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早年做律师时针对中国钢铁企业对美出口的争议发起贸易诉讼而一战成名,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他大加抨击,随后又指责美国政府面对中国崛起无所作为。2017年起他担任美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自此找到了拨乱反正的机会。


两本新书讲述了莱特希泽涉入的这场经济冲突。在《超级大国的对决》(Superpower Showdown)一书中,鲍勃·戴维斯(Bob Davis)和魏玲灵记录了莱特希泽试图与中国达成协议,这些谈判有时极为混乱,以至于中方都搞不清楚究竟是谁在主导。马修·克莱因(Matthew Klein)和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合著的《贸易战是阶级战》(Trade Wars are Class Wars)对问题的根源做了更深入的探讨。两位作者认为,真正的“战事”正在中国国内上演,发生在劳动阶层与精英之间。


两本书都指出问题已经积累了几十年,但克莱因和佩蒂斯指出,形势的恶化过了一段时间才显露出来。当一个国家努力走向富裕时,保持低消费并把资源引向投资可能是有用的。但在中国,这种策略持续太久了。利率受抑打击了储蓄者的消费力,并助长了浪费性投资;国内的人口迁移限制抑制了工资水平;疲软的汇率补贴了出口商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结果就是中国厂商生产出的大量商品超出了普通人的消费能力。
《超级大国的对决》则通过中美两国的故事说明了这些大趋势。

… …
… …
↑扫码下载《经济学人》中英双语App↑
订阅解锁完整书评及图表


《超级大国的对决》
Superpower Showdown
鲍勃·戴维斯与魏玲灵 著
By Bob Davis and Lingling Wei
《贸易战是阶级战》
Trade Wars are Class Wars
马修·克莱因与迈克尔·佩蒂斯 著
By Matthew Klein and Michael Pettis
下方扫码直接订阅即可阅读完整文章《经济学人·商论》七月刊《死磕豆大的事情》(A hill of beans to die on)。
双11限时特惠活动进行中作为拥有177年历史的《经济学人》的首款官方双语App,《经济学人·商论》精选《经济学人》最新文章,同步介绍全球热点议题。长按识别下方海报中的专属二维码,点击右上角“…”并在浏览器打开,即可以388元的优惠价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限新订户)。每天仅需1.06元,就能同步解锁发刊至今的3000多篇往期文章,包括2000余篇文章的英文原声音频,全年不间断阅读最新《经济学人》原文+官方中译版本,并免费加入官方译者主理的商论英语学习社区。


快人一步,投资你的2021

下方扫码立享双11限时特惠
特价订阅《经济学人·商论》(进入“阅读原文”后点右上角在浏览器中打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