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有话说
上一期我们在剖析自己的元情绪,找到自己的元情绪后,我们就要开始审视自己的在情绪到达时的行为。一妈的情绪管理课(3)·从认识自己入手
明明生气,却假装没生气?
也许说到情绪管理失败,我们第一印象会想到的是歇斯底里的咆哮、悲惨的哭闹、强烈的憎恨引发的行为。没错,这些都是由于情绪到达顶点后,行为失控的极端表现。
但是,是不是“明明生气,却假装没生气”,“明明想哭,却强行掩饰伤心”这样的刻意压抑行为就表示情绪管理成功了呢?
NO!恰恰不是!
这些行为要么是源于吝啬于情绪表达,要么是羞于承认自己的情绪。我们想给自己维护一个假装坚强的形象,那就戴上面具,把真实情绪藏起来。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情绪管理失败的表现。
因为当你不知道该如何合理的表达情绪时,你没有给情绪一个合理的出口,只是假装看不见自己的情绪,拒绝承认自己的情绪,说明你并不知道情绪来临后,该如何管理它,如何在行为上合理化表达。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虽然我们一直在说“情绪管理”,其实,情绪是无法管理的,情绪出自本能我们只能接纳,真正能管理的是行为。
这就好比我们内心都住着一个火山,情绪岩浆不可能因为你压抑着掩饰着就不存在,它迟早会流出来。
而情绪管理就是你如何让这些岩浆流出来,是直接爆发,溅伤身边人?
还是堵上火山口,积攒到一定程度,在莫名奇妙的时间点爆发?
亦或是温柔的有预告的缓缓释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情绪管理就是学会如何让我们的情绪岩浆有预告的通过某种渠道缓缓释放,让我们的行为危害性降到最低。
我们再来深入剖析一下上面的话,你会找到两个关键词:
  • 预告
  • 通过某种渠道缓缓释放
这其实就是情绪来临后的两个重要步骤:
  • 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并坦诚的向身边人表达。
  • 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合理发泄的出口,让岩浆安全地流出
再简单总结一下,情绪管理的重要两种出口选择:表达+发泄
先来说表达。
1
情绪的第一个出口选择:表达
表达往往是你的情绪有人接收,你需要对方能够理解你,或者避开争吵、好好沟通。
我们很多人在表达上存在两个常见问题:
1.表达情绪时语言既间接又粗暴,并非简单陈述。
2.积攒各种小情绪,越来越烦躁,直到某个导火索到来,突然全部倾泻。

第一步:以“我”开头,简单描述

其实情绪来了,需要的表达非常的简单:
“我现在很生气”
“我现在有些伤心”
“我感到有些失望”
“我很开心”
情绪是我们自己的,表达时,用“我”开头,描述出来让对方知道就可以了。这是表达的第一步,注意语言尺度,不要急着balabala描述的没完没了,就是最简单的描述,就可以戛然而止,留下一些回音,观察等待一下,发现气氛趋于平静,再进入表达的第二步。
而我们在情绪激动时,最容易用“你”开头,并且后面辅以一系列的指责或谩骂。这样的交流只会激化矛盾,同时也让对方失去理智,拒绝接受你的情绪。
比如,当我们对孩子不满时,如果你的思维定势是先不停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连这个也做不好”,那孩子肯定会立马封闭自己,并与你对抗,你后面要说的所有话都会被挡在门外。最后你的情绪会越来越失控,孩子也学到了你的思维定势,下次他有情绪时,第一时间也是指责“你”。
当我们这样简单明了且无攻击性地表达了情绪后,可以给对方和自己一些时间。
给对方时间:观察他是否此刻可以接受你的情绪。
给自己时间:使用30秒呼吸法,让自己趋于平静。
当对方做好准备,自己也趋于平静,可以不带粗暴词语的说话时,就可以进入表达的第二步:进一步描述。

第二步:扩展描述,让对方产生共情

这时,你可以有些技巧了。
因为如果对刚刚发生的事情直接描述,对方很有可能会再次被勾起对立的态度。招不在多,管用则灵。这里只推荐两个可以立马上手的方法:讲故事法、类比法。
01
讲故事法
比如,像你的孩子表达:“我很生气,因为我小时候经历过一件事......那件事导致了我真的无法忍受......”
这是不是和我们上一期讲的追溯元情绪很类似?其实追溯元情绪就是帮我们认识自己,同时给了我们合理表达自己情绪的素材故事。
孩子听到父母小时候的故事,注意力就会被故事转移,才能在这个故事里感同身受的理解到你的感受,也会主动思考刚才发生的事情。
同理,孩子生气时,作为父母最佳的表达也是:“你生气了,我很能理解你,因为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事......”这也是快速把孩子从消极事件中转移出来,并且在故事中找到解决方法的有效方法。
01
类比法
比如,你在向对方描述你的情绪,对方无法理解时,你就可以用到类比法。“我刚才的感受,就好比说......”一定要挑对方的痛点去类比,这样才会引发共鸣,让对方和你站在一个战线上继续讨论问题。
当你用这两种方法,进一步表达了情绪,引起了对方的共情,你就给情绪找到了最佳的出口:沟通。
2
情绪的第二个出口选择:发泄
当然,有时你的情绪无人可以表达,需要自己消化,那么此时,你需要的就是发泄。
发泄的方法很多,不同年龄段发泄的方式也各有特色。今天这一篇我们先来聊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可选择的发泄途径又分为三类:低级别的暴力冲突型、中级别的转移注意力型、高级别的自我开解型。

暴力冲突型

这一类型的发泄方法是最不提倡的发泄方法。父母如果长期惯用这些发泄手法,孩子也会学习这样的行为。
  • 争吵:最常见的一种,争吵本质是将自己情绪的责任归于他人,并更加激化情绪。
  • 谩骂:没有正面刚,那就在背后谩骂甚至于散播谣言报复对方。
  • 破坏物品:摔东西、烧东西、撕东西
  • 暴力倾向:打人、杀人、虐待动物,属于极端的行为失控行为。

转移注意力型

转移注意力可以让人暂时忘却当下的消极情绪。对于一些小情绪,这类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是比较激烈且长久的情绪,此类方法可能会有消极避世的负面影响。
  • 听音乐
  • 睡觉
  • 购物
  • 泡澡
  • 按摩

自我开解型

情绪我们无法评价,因为它出于本能,我们需要正面认识自己的情绪,找到情绪线索背后的自身需求,并且针对需求,或满足,或降低预期。这一类发泄方法才是情绪发泄的最佳方法。
  • 冥想:拔除内心的杂草,种下心间的小花。
  • 写作:写出自己的感受,分析感受背后的需求。
  • 倾诉:通过与他人倾诉的过程,梳理自己的情绪,在倾诉的过程中从第三人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倾诉结束后也许就能找到解决之策。
以上这些方法,是我们作为父母自身可选的发泄方法,我们尽量选择更为高级的发泄方法,孩子也会以我们为榜样,学习这样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引导孩子情绪管理的第一步:从自身出发,开始有意识的改变自我言行。
当然,孩子因为认知发展、情绪发展还未完善,他们对于情绪的认知、行为的管理还需要父母给予适量的引导。
接下来的几期,一妈将和大家一起讨论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我是一妈,教育学硕士,既是育儿漫画作者,又是婴幼儿规律作息实践者。
【一妞家的事】全宇宙最懂妈妈的育儿漫画。5毛钱绘画功底,画风鬼畜却轻松。
热门文章回顾:
点下“在看”↓↓↓
是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公民应有的素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