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米爸来啦,关注我们
欢迎围观米爸米妈的教育小窝
作者:叶如风(米妈)
伴读10年的绘本妈妈
资深媒体人、作家
心理学、社会学研究者
青少年社会情商教练
‍‍‍‍‍‍‍‍‍‍‍‍‍‍如今的父母深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从小给孩子报绘画班、轮滑班、思维班等各种培训班。孩子收获了好多朋友,但是他们这样就不孤独了吗?
对于孩子来说,在父母的指挥下,他们成了“学习机器”,每天早出晚归,行色匆匆地奔波在学校、校外培训班和家之间,忙的时候甚至连午餐和晚餐都得在路上解决。
想出去踏青、抓虫子玩?免了!想自己洗碗、切菜?免了!想找小伙伴玩耍?大家都在培训班里,还不“快快快”地学本领去……
但是,踏青、抓虫子,是和真实的自然打交道啊;洗碗、切菜,是和真实的生活打交道啊;找小伙伴玩,是和真实的人打交道啊……
在“以快为美”的教养环境的裹挟中,孩子丧失了对真实环境的感知能力,严重缺乏现实感和真实感,这是“孤独病”的源头之一。
在他们眼里,钱不是纸质的,而是妈妈手机里不断跳动的二维码;
游戏不是在现实生活中和小伙伴一起玩的,而是手机里的打打杀杀;
故事不是由爸爸妈妈讲的,而是智能语音机器人讲的……
稍大一点儿的孩子,能在网上和同学甚至陌生人畅聊,但一回到现实就不会沟通了。
家长希望孩子心无旁骛地快速成长甚至成功,恨不得孩子一夜之间达到人生巅峰。
与此同时,很多孩子用拖延、叛逆、出逃、钻到虚拟世界等方式来寻求心理满足。
很多孩子看不清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仿佛只有在虚拟世界,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
这无疑会加剧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如何消除孤独感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鼓励他交友的同时,多帮助别人,用正向的价值感来消除其孤独感。
说起这个话题,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个经历。
我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某天偶然得知我家附近有个和我同龄的小女孩因为得了乙型脑炎,后遗症比较严重,长期卧床在家,十分孤独。
我那时第一次听说乙型脑炎这种病,觉得她很可怜。
那天吃晚饭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他们建议我在班级里号召一下,让大家轮流去女孩家里陪她玩。
父母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我发出倡议后,得到很多同学的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立即成立了一个红领巾小分队,并做好了行动计划,每周末轮流到女孩家里陪她玩。
我们会带上课本和玩具,有时给她读课文里的文章,有时陪她一起玩玩具、做游戏。
这个小分队里有二十来个同学。我们这个活动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之后把“接力棒”交给了下一届学生。
我作为发起人,也因此获得了“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大队干部”的称号。
当时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但是时隔多年之后,有时回想起这件事,我真的非常感激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的建议和鼓励,我和我的同学体验到了一个人去帮助另外一个人的价值感。
这种价值感,为我的社会化发展打开了一扇门。
原来,同伴之间不单有笃定的友情和说不完的悄悄话,还可以带来“助人者自助”的巨大喜悦。
我们的行为,填补了生病女孩的孤独,同时又治愈了我们成长中的孤独感,升华了我们的情操。我们因此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自我肯定。
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一次来到一个小城讲学。一位同僚请他顺道看看自己的姑母。
这个同僚的姑母终日把自己关在老屋内,十分孤单。
艾瑞克森发现她种了几盆非洲紫罗兰,就建议她多种一些,城里哪户人家有喜事就送一些过去。
她真的照做了,然后她很快变成了城里最受欢迎的人。在她去世后,当地报纸这样报道:我们痛失了我们的“非洲紫罗兰皇后”。
与此同时,几乎全城的人都走出家门,为她送葬。
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非常简单:
一个人一旦找到了自我价值感,
他就有了抵御孤独的勇气和智慧。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孩子找到了被需要、被肯定、被重视的价值感,他就会成长为自信、健康的人,肯定将和自我否定、自卑、出走、自残、甚至厌世绝缘。
今天是重阳节,昨天我和米爸带着米奇,还有其他几个小朋友,来到嘉定区一所福利院,为老人们送上才艺表演。我特地做了一个小视频,供大家观赏。
这个小活动的教育意义是:
孩子们能用自己的小才艺,让孤独的老人们感受快乐,这个价值感是非常珍贵的。

有价值感的孩子不会孤独,也会特别珍惜自己,也容易建立自信。所以,请多为孩子创造“增加价值感”的机会。

点击观看↓↓↓

其实,孤独感人人都有。相比孩子来说,成人比较容易化解孤独感。但成长中的孩子缺乏自己化解孤独感的能力。
如果大人没有察觉,不加以引导,孩子长期处于孤独状态,容易导致缺乏自信、安全感低、自我评价低、社交能力弱等结果,从而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甚至引发厌世、自杀等极端行为。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孩子面临的最初的社交关系。
我们要正视孩子的孤独感,帮助孩子降低孤独感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帮助孩子塑造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
这个话题的展开,收录在我的新书《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里,我给出了4个切实可行的教养工具: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47个教养工具提升孩子的社会竞争力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新书细节——
这本书一共有15个章节,分别是:
孩子的自信勇气、自控力、抗压能力、生命教育、沟通能力、克服孤独、处理同伴压力、正向竞争、处理校园欺凌、接受恰当的性教育、和人相处立界限、学会拒绝、金钱观、诚信素养、责任感教育。
作者叶如风归纳了15个教养重点,总结47个切实可行的教养工具,全面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提升孩子的现实感和真实感,以期让他们更好地拥抱社会,获取竞争力
看完本书,你将获得
15个 教养时机的深度分析
47个 科学实用的教养工具
150个 真实采访案例
25万字 深度养育经验总结
系统习得  完整社会情商 养育法
构建孩子全面的 社会竞争力 
实现 人生价值 ,获取 幸福感
新书目录
点击下图可放大
新书内页
作者介绍
叶如风(米妈,本名李玮)
1
资深媒体人
曾经多年担任沪上知名媒体——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的记者、编辑,获得过中国新闻奖、上海新闻奖;
采访工作照
2
青少年教练
在报社创立了“小记者学校”,担任校长和总教练,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的小记者;发起上海市“青少年人才蓄水池计划”,为近百所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青少年综合人才;
3
畅销书主编
主编畅销书籍《名校幼升小必知必会》(文汇出版社出版),因为内容专业、详实、权威,受到了广大家长的肯定和追捧。
4
爆款育儿文作者
采写多篇10万+爆款亲子养育稿件,全网阅读量1000万+。
5
独创“完整社会情商养育法”
20年职业生涯,潜心研究青少年人格养成,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体系,独创“完整社会情商养育法”,经过大量读者妈妈实践,证实有效。
6
15岁男孩的母亲
15岁男孩米奇是“完整社会情商养育法”最好的实践对象,他的经历多次出现在新书里!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47个教养工具提升孩子的社会竞争力
名家推荐
刘润先生:
润米咨询创始人、著名商业咨询顾问
翟墨先生:
航海家、艺术家,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刘芳女士:
新民晚报高级编辑、副刊部主任 
适合谁看
1
3-16岁孩子的父母(也欢迎低龄宝贝爸妈阅读,越早越好~)
2
幼儿园、小学、中学老师
3
儿童培训机构老师
4
对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感兴趣的朋友
5
准备从事青少年教育事业的朋友
6
在孩子养育方面有困惑的家长
ATTENTION
划重点啦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
将来游刃有余地和人打交道,
在社会上有无限的竞争力
充满人生的价值感幸福感
这本书是你不二的选择
购书方式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
——47个教养工具提升孩子的社会竞争力
叶如风 著
(2020年10月最新出版)
戳“阅读原文”也可以购买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