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天书
2012年11月6日,美国第57届总统选举,奥巴马+拜登对阵罗姆尼+保罗莱恩,最终奥巴马以选举人票332票对206票击败罗姆尼,毫无悬念的成功连任。
投票当天太平洋对岸的中国,有大量青年网民追踪围观了竞选全过程,不过其中一部分人并不是单纯的吃瓜群众,而是将自己的希望和情感极大的投入到这场大选中。在当时的人人网上,有一个叫北斗的组织尤其有代表性。这个组织当时位于人人网键政圈生态顶端,政治光谱大多处于右翼,成员普遍家境较好,名校出身或海外留学,有不少是经济学本科出身,也有一些据说的“官二代”,“红三代”。
这样一个自带光环,又敢于发声并形成组织的群体,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人人时代意见领袖的代表。在后来的各种人人怀旧文章里,这个组织及其成员们被打上了很多美好的标签,学生意见领袖,启蒙,公共表达,社会批评,自由主义等等。不过这些标签当时大概都可以笼统的指向对美国的绝对肯定和向往。
12年美国大选是中国互联网社交平台第一次大规模同步关注,也可以算是人人网以泛右翼为主的键政圈最后一次集体狂欢,在那之后人人网迅速衰落。奥巴马的连任让北斗众们欢欣鼓舞,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08年在各种事件中促使一大批青年觉醒反西方倾向的同时,也由于奥巴马的上台让很多人开始或更坚定的信仰美国。
奥巴马的上台使人遗忘统二代小布什带给世人的负面印象,黑人血统,家境一般,靠着努力获得法律博士学位,进入政坛并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有黑人血统的总统,简直是美国梦的完美代表,灯塔的象征。在这座灯塔的光芒下,08年金融危机变得不值一提,即使11年参加华尔街运动的人打出了“我们是99%”的口号,那些人也未曾动摇。
可以想见奥巴马的连任对于信仰者们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事实上谁都知道12年奥巴马连任毫无悬念,然而因为感情的过于投入让他们在看到少数摇摆州出现选情胶着时都大呼刺激。胜选之后人人网上那场最后的狂欢大概会成为他们在此后多年不断怀念又不断叹息的记忆。
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北斗众们不会想到,如果12年摇摆州的选情都可以称得上刺激的话,那么16年的战况就会让他们血管爆炸。事实上直到这几天还有不少人试图将特朗普四年前的胜利描绘成一种侥幸,一个选举人制度下的漏洞。
他们忘了特朗普为什么会成为侯选人?美国的社会割裂难道是16年才出现的吗?显然不是。历史进程的种子早已在久远之前就埋下,从16年到如今,我们已经从很多方面分析过这个问题。当年那些天之骄子为什么无法看清呢?
意识形态的偏执和迷信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北斗创始人之一,T大某系学生会主席,日常言论以哈耶克为圭臬,极端推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相信设立最低工资保障是恶政。在这样的人眼里,08金融危机和华尔街运动之类的自然只是历史终结过程中不需要多在意的事情,无法阻挡山巅之城的天命昭昭。
虽然当年笔者对这些人的观点言论嗤之以鼻,但也理解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当年自媒体生态还处于雏形,第一代接触SNS的大学生们大部分还是单纯的,怀揣某种冲动和理想的表达而发声,并没有掺杂多少利益驱动。有些人是真觉得自己应该致力于让中国学的和美国一样,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北斗的主要成员们后来不少在国内创业,虽然有的人是以割韭菜的形式创业,不过毕竟也没有靠爱美国来吃饭。
很多事情总是一蟹不如一蟹,16年特朗普胜选,无数人被打脸,键政圈中上一代的右翼自由主义者们有的开始反思,有的默默等待着心中美国民主制度的纠错能力在四年后起作用。在以知乎为代表的键政平台上,被称为“高华”(高等华人)的群体开始崛起,这部分群体由一些在西方工作,以及相应产业链中的留学移民中介机构等,或者人在国内随时准备肉身出国或精神出国的人构成。(并非所有在美国的人都如此,只占一部分,主要指那些在中文互联网中经常居高临下,优越感爆棚群体)
不同于北斗那批人,对美国的信仰是建立在整个由制度,经济理论,哲学观点等构建的世界观上,高华群体们对美国的热爱表现出一种庸俗实用主义,即有奶就是娘,谁有钱谁棒子粗就有道理,有钱棒子又粗就是他们热爱美国的最大理由。在国内工作创业不存在的,当个湾区码农年薪百万刀他不香吗?所以他们实际上并不管美国的底层逻辑如何,因为有钱,逻辑就是合理的,也没有理念之分,谁在白宫就支持谁,非常善于粉饰美国的各种问题。年初高华们言之凿凿美国绝对不可能发生疫情,后来就当无事发生。特朗普在台上他们能吹,回头拜登如果上台了他们也会继续吹下去。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键政离不开撕逼和站队,但这并不可怕》中说到,高华群体的行为动机之一是优越感,这些人从中国到美国,本质的社会阶层往往并没有提升,但他们通常认为通过简单的皈依行为就能马上获得一种阶层提升,这种认知带来的优越感经常反应在与国内网友的交流讨论中。他们喜欢反复跟国内网友炫耀他们在美国能得到的一切,比如大HOUSE,大牛排,一美元炸鸡,甚至一些不存在的东西。
由于他们真实的相信靠着皈依就可以实现阶级跃升,以至于在互联网上日常的言行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精致利己主义和投机气质,比如在三四月纽约疫情爆炸时某知乎著名的中美关系斡旋家表示他人在西海岸,纽约爆炸与他无关,然后继续在知乎上表达他对美国的感恩之情。
这类人投机性的表现还在于,他们虽然选择皈依美国,但还不忘从中国的现实和互联网上攫取利益,他们积极参与国内热点话题,挑动情绪,有时候甚至会伪装一下自己是个推崇公平和正义的人,然而只要实际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就能明白这不过是为了吸引流量营造人设的投机行为罢了。
所以与人人那一代右翼青年们不同,知乎高华群体们普遍让网友们产生了对其人格上的鄙视反感,高华们的经典言论也不断被网友们解构戏仿,成为一种小圈子模因现象。
理想主义者的沉寂,精致利己主义者大行其道,这可以看作一种世界范围内右翼理想崩塌的过程。从16年到新冠,不管个人的主观思维愿不愿意承认,潜意识都会告诉他们美国实际上给不出理想,能做的只有及时行乐及早享受。
当然,高华们的斡旋只是供人消遣的行为艺术,我们来说点真正的斡旋。这几个月从美国防部长埃斯珀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美国政界那些现实主义精英们也在努力斡旋中美关系,防止中美间产生战略误判,造成如16年南海对峙那样的重大冲突。只是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斡旋是很别扭的,一方面认为中美应该寻求共识,打开交流渠道,降低冲突风险,另一方面本质上还是美国优先,防止中国崛起威胁美国的霸权思维。
特朗普上台四年,由于他并不擅长民主党过往的意识形态输出操作,以及其本身强硬的对华政策,中美之间从建制层面到民间的各种斡旋家们这四年并不太好过,如果没发生新冠疫情的话,斡旋家们对特朗普是否能下台本不会抱多大期望,结果疫情以来特朗普的各种操作让斡旋家们又看到了希望。过几天美国大选就要出结果了,由于目前各种数据显示拜登优势非常大,不少人又开始嘲讽目前官方到民间掀起纪念抗美援朝热的现状,鼓吹拜登上台后中国应该停止挑衅,将中美关系恢复到从前等等。
这些人可能故意忘了,民主党对中国的强硬从来都不会比共和党差,手段往往还要更厉害。从美国整个历史来看,民主党和共和党一样也非常热衷于发动战争和冲突。重返亚太和TPP也是奥巴马时期围堵中国的战略。
其实斡旋这个事本来很正常。国家之间只要非战时状态总要有外交,总要做生意,除了建制层面,美国那些历史深厚的政治家族不少也有自己的对华沟通渠道。大选当前,特朗普和拜登也在用自己的渠道和方式为了胜选向中国斡旋。同样的,国内从官方到学界,再到各种社会经济体,在中美关系中各种各样的斡旋活动是现实必然需求。
从革命史上看,斡旋很多时候也是必要的策略。从导师列宁到我国的革命先辈们也从来不是机械唯物主义者。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善于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妥协:一种是革命的妥协,这是为客观条件所迫而作的妥协,是为更好的前进而后退,这种妥协丝毫不会动摇革命者对革命的忠诚和继续斗争的决心;另一种是叛徒的妥协,他们把一切都推到客观的原因上,而实际上却是贪图实利,为了一碗红豆汤而放弃自己的长子权,或屈服于资本家的威胁,或迷惑于资本家的收买,甘愿背叛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但是斡旋这种事,多了难免会形成路径和利益依赖,就好像某对台部门一样,最后斡旋不再是一种策略和手段,而变成了目的本身,衣食所系。纵观历史,斡旋这件事终归要符合历史的进程,否则就要像当年民国那些斡旋家一样,最后沦为历史的笑柄。当前中美关系的根本问题到底在哪?到底是谁的问题?不想清楚这些的斡旋家,终究只是谋利的掮客。
说完斡旋家,最后再说回对美国还抱有信仰的那些人。我们昨天的文章《特朗普或拜登不是美国的十字路口,他们都通向同一条路》中说到,拜登目前的优势,只是过去几十年知识界统治美国的回光返照,川普的当选,才是传统美国社会意识想要自救的真实写照。目前就连国内互联网上,也有不少人认为拜登的胜选将是美国民主制度的纠错机制,将拯救新冠于水火之中。
其实设想一下,如果今年台上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民主党其他人,美国的新冠就能有效被控制住,甚至像高华们信誓旦旦的那样根本不会发生么?我们看看纽约州州长科莫的表现就可以推测一二。这位民主党的州长在美国疫情爆发初期表现非常抢眼,博得无数好感,然而实际上分析他的行为会发现他对于抗疫采取的行动大多停留在作秀和说漂亮话的表面,再呛声特朗普也无法掩盖纽约当时是疫情最严重地区,并且始终也没被控制住的事实。
从美国历史上看,从发源于美国的西班牙大流感,到艾滋病,到09年的N1N1,再到新冠,美国就没能控制好哪一次大型的病毒扩散,反而次次都是甩锅一流。这里并不想探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是揭示对美国的迷信完全没有现实依据。我们再看看这次整个西方世界,从欧洲领头羊英法德,到二三梯队的巴西土耳其印度等,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控制住了疫情,算算感染比例,这些国家也没比美国轻多少。如果说美国疫情失控是因为特朗普,那其他国家呢,难道他们的领导人也都是特朗普吗?这不是美国一家的问题,这是整个西方体系的问题。只不过特朗普为了讨好铁票仓所做的各种下限操作让美国人民有了个合适的出气桶。
所以说到底,拜登目前的优势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并不是特朗普。如果他真是什么救世主,也不用以往次次陪跑,等到78的高龄才有机会问鼎宝座了。民主党推出这样的候选人,而不是更能胜任,更有民意的那些,本身就说明这套机制的失效,或者民主党寄希望于卡马拉·哈里斯能接替拜登?
从美国社会整体看,不同族群,不同意识形态的群体之间已经没有一个整体的美国共识,整个社会已经处于广泛的撕裂状态。亨廷顿在《谁是美国人》中的担忧终究变成现实。两党之间如今也已没有什么良性竞争的空间,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只能以更极端的意识形态巩固基本盘,并试图将对方赶尽杀绝。就像我们之前的文章《美国制度在共识的崩溃中走向黄昏》中所说:
美国这种极化最为恐怖的地方,在于它使得绝大多数激进分子丧失了对于事件真相的基本判断能力。他们只想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对于意识形态的共情超越了对于共识的坚持。他们不再是为了维护共同的美利坚,而是将对方作为不可调和和必须逐步消灭的敌人。
之前在写到北斗众的时候顺便看了下这些人的近况,发现当年那位创始人目前还在知乎上偶尔发东西。我惊讶的发现他这回看好的竟然是特朗普,有些想笑,又有些感慨。看来,人总是要从梦境中成长呢。
相关阅读:
今天是当当网店庆,海量图书5折封顶,同时沉思录获得了当当网一百张满200减40优惠券提供给大家,可与折扣叠加使用。我们推荐了一些和抗美援朝有关的图书。
《朝鲜战争》王树增
《决战朝鲜》李峰
《割裂世纪的战争:朝鲜1950-1953》王湘穗,乔良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聂济峰 
《抗美援朝战争纪实》江拥辉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孟昭瑞
《围猎美军“王牌师”——抗美援朝长津湖战记》邵志勇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贝文·亚历山大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大卫·哈伯斯塔姆 
《最寒冷的冬天2: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白善烨
《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
对以上推荐的图书和沉思录往期推荐图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沉思录专属链接,使用我们的优惠码购买,可与其他优惠叠加使用,先抢先得。在当当网购买其他图书也可以通过我们的链接和优惠码,为我们的运营提供支持。
购买方法:识别下面的小程序码或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都可以。
200-40优惠码:GQDQ83   数量:100张  有效期:11.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