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小炒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朝鲜战争是斯大林做的一个局。

1
苏联的远东核心利益
1945年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这一天,斯大林发表演说:“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9月6日,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率领官兵,前往旅游,拜谒在旅顺战死的俄国官兵公墓。

这就是俄国在远东的核心利益:不冻港口

从彼得大帝开始,一直到苏联、俄罗斯,俄国一直有个紧箍咒——没有好的出海口。
北冰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欧洲方向,需用经过波罗的海和黑海、地中海才能走向大洋,无法自由通行;亚洲方向,千辛万苦才找到个海参崴,可惜每年有半年都是冰冻期,而且离莫斯科太远,离日本太近。
我非常喜欢下面这张图,将俄国对出海口的不满和渴求,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只孤独的北极熊,对着海洋怒吼,再配上阴云密布、波涛汹涌的萧瑟环境,竟显出那么一丝悲凉。
直到1896年,恰逢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沙俄嗅到机会了。威逼利诱下,签订《中俄密约》,趁你病要你命,强占整个东北,修建铁路,获得大连的旅顺港,从而构成了俄国在华的核心利益。
俄国终于有了第一个可以直通大洋的不冻港,如获珍宝。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丧失出海口。
直到40年后,日本在二战中战败,苏联才重新收回港口。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就明确通过出兵东北赶走日本,收回沙俄在远东的一切权益,这个权益的核心就是东北铁路和旅顺港
当时中
国的执政党是国民党,苏联就表示可以出兵“帮助”中国打日本人,并承诺承认国民党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且不支持共产党,从而与国民党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将占领旅顺港合法化

当时国民党的谈判代表是蒋经国,蒋介石死活不愿意签订,但是斯大林就冷冷地发出威胁,你不签,我就让中共来接管东北,你毛都得不到。

蒋介石不得不签订,高兴的斯大林,公开宣称“蒋介石的无私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不是真正的共产党,苏联从来没有,今后也绝不会帮助中国共产党”。
这才会有文章开头斯大林和苏联官兵的庆贺。

从这里就能明白,斯大林与毛泽东就没有真正信任的基础,中共只是他谈判的一个砝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苏联对中共是很不爽的,除了拖后腿就没什么帮助,那些援助也都给了国民党。正因如此,斯大林一直将毛泽东看成是“中国的铁托”,将来会脱离苏联控制而自主行事。
并不是说有了“共产党”的旗号,就能跟苏联称兄道弟,一切都是以实际利益为准。

所以,在1944-1945年,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争取美国的支持。毛泽东在与美国赴延安观察组见面时,频频示好,“”我们不指望俄国人帮助,中共欢迎美国的民主制度,绝不会冒险采取反对美国的政策“,”美国是帮助中国发展经济的唯一最合适国家“。
蒋介石也不相信俄国人,而是积极争取美国的支持,对苏联享有的东北权益十分不爽。
国共两党主动靠拢美国,苏联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由于中共已经具备了与国民党争雄的实力,苏联十分担心中国内战会破坏已经签订的中苏条约,使自己在东北的权益面临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斯大林费尽心机,左右逢源,对国民党和共产党两边不得罪,通过扶持中共来牵制国民党,同时劝说毛泽东与蒋介石组成”联合政府“。
二战结束后,按照约定,苏联军队必须撤离东北。苏联让中共接管东北,还留下了大批军事装备,但是当国民党宣布接管东北时,苏联又命令中共撤出大城市,还督促中共尽快与国民党和解。
斯大林根本不在乎中国是谁执政,只在乎能不能将东北的铁路和港口控制在自己手中。
对于苏联的这种骑墙派作风,毛泽东感到十分不满和忧虑,当美国在1946年1月派马歇尔来调停国共内战时,中共再次拉拢美国。毛泽东说,如果自己身体不好,宁愿去美国,也不会去苏联。周恩来说,中国将走民主科学的道路,学习美国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中国。
但美国这个时候已经坚定了意识形态对抗的基本战略,随着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讲“,美国已经彻底转变到”扶蒋反共“。
斯大林很明白,现在如果国民党控制了东北,苏联的港口权益就打水漂了,于是开始了坚定的”扶共“,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但是,当中共取得全国的军事优势时,斯大林又郁闷了:中国太大,人口太多,苏联不一定能hold住,东北就有可能摆脱苏联的控制。毕竟,小弟的翅膀硬了,就不好管了。

所以,中共打到了长江边,苏联立马劝阻毛泽东:不要渡江,停止内战,接受和谈。毛泽东十分愤怒,什么面子也不给了,直接回一句”将革命进行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需要苏联的援助进行经济建设,苏联需要中国同意自己的东北权益,双方都清楚,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2
明争暗斗
斯大林和毛泽东
都是民族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一切以本国利益优先。

1949年12月21日,斯大林70岁大寿,苏联给予首次出国的毛泽东极大的礼遇,他就坐于斯大林身边,第一个发表演讲,但是回到自己的住处,毛泽东闷闷不乐、心神不宁。
这都来了5天了,但关于重新签订中苏条约和收回东北权益,还一点眉目也没有。

斯大林希望维持现状,压根就不想推翻与国民党签订的中苏条约,根本就不想归还东北的铁路和港口,但自知理亏,就一直在逃避该问题,还对毛泽东避而不见。

但毛泽东坚决要收回东北的铁路和港口,拒不承认苏联与国民党签订的条约,
必须另立新约
,这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没得商量。

就在双方闹得比较僵的时候,”搅屎棍“美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直在重新评估国共的重要性,杜鲁门政府认为,中苏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未必能走长远,中共是马克思主义者,更是民族主义者,他们以前给美国抛过橄榄枝,现在该美国抛了。

至于台湾,国民党无力阻止中共的武统,台湾的重要性并不足以让美国采取军事行动。

这都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美国关于亚洲的立场》的内容,1949年12月30日公布,当时毛泽东正在莫斯科。

很显然,
美国打算牺牲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来拉拢中国,防止中苏结盟。
到了1950年1月5日,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宣布,美国不会使用武力干涉台湾局势。随后,国务卿艾奇逊发表长篇演说,民族主义与美国的传统政策一致,历史上侵害中国主权的是俄国而不是美国,台湾和朝鲜都不在美国的军事防御圈之内。

这种赤裸裸的”求爱“,斯大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950年1月28日,新的中苏条约得以签订,苏联在东北的权益全部无偿移交给中国。消息传回中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大小媒体都称赞苏联是”好大哥“。
客观上说,新约的如愿落地,有美国隔空“帮忙”的一份功劳。

但是,斯大林十分不高兴,他要把失去的东西再夺回来。失去了东北港口,他把眼光瞄向了朝鲜半岛。中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也为朝鲜战争埋下了伏笔。
大国博弈就是这么诡异,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就是人算不如天算。
3
利益博弈
1950年1月30日,中苏条约签订完才两天
,斯大林就密电金日成:
同意他的武统计划并愿意提供帮助

幸福来得太突然,激动不已的金日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为金日成睡觉都在想武力统一朝鲜半岛,但“老大哥”苏联一直不同意。

由于掌握了苏联提供的大量现代化装备和中国提供的训练有素作战部队,在朝鲜战争之前,朝鲜的军事实力是明显优于韩国的。早在1949年8月12日,金日成就向斯大林明确提出了“准备向南方发动进攻”的想法。斯大林的意思很明确:不同意,除非韩国先进攻,你才能采取军事行动

但金日成按不住那颗躁动的心,实在抵挡不住统一全国的诱惑,三番五次给斯大林发电报,
斯大林的意思就没变过
。以至于斯大林对苏联驻朝鲜大使都厌烦了,以后别再给我发这种重复性电报,你自己去跟金日成说。

苏联的战略重心一直在欧洲,这个时候还要抓紧时间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压根就不想因为朝鲜的事去招惹美国,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美国的战略重心也在欧洲,在亚洲也是日本、菲律宾优先,朝鲜半岛排在后面,美国也不会支持韩国去打破现状。

所以,维持三八线为界的现状,你好我好大家好,除了金日成外。

中国非常理解金日成统一心切的心情,两国命运相似,又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毛泽东早在1949年5月就答应金日成,等中国统一的事情解决后,就帮助朝鲜实现统一
。还告诫金日成,持久战对你们不利,要速战速决,我们会悄悄派兵过去,都是黑发黄皮肤,帝国主义也分不清谁是谁。

毛泽东在访苏期间,也跟斯大林说过,
支持小金同志的统一想法,但要在中国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后
。而早在1949年7月刘少奇访苏,就向斯大林说明了中共1950年进攻台湾的设想,并希望得到苏联的飞机援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金日成备受鼓舞。先向斯大林请示,中国已经统一了,该轮到我大朝鲜了吧。金日成自然碰了钉子,又去找毛泽东,中国正在全力解决台湾问题,不希望朝鲜来添乱,也是不同意。
毛泽东还几次专门给斯大林发电报,中国不同意朝鲜的军事计划,
反对朝鲜主动进攻

中国的意思很明确,小弟先稍安勿躁,等大哥我收复台湾,必将助你一臂之力。

两位大哥都反对,金日成也没辙,只得天天望着南方发呆。
可想而知,当斯大林完全转变态度后,金日成是何种心情!
金日成未必知道斯大林的谋划,但他一定认为,自己没跟错人,大哥还是挺向着自己的。即便是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后,金日成也只相信斯大林,凡是都请示斯大林,对大哥言听计从,而对中国充满了戒备。当中朝有争执时,斯大林一个电报,金日成立刻就耷拉个脑袋不说话了。
斯大林同意作战后,金日成马上又收到了大哥的第二封电报,
这件事要保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人不知,包括中国同志

4
先斩后奏
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打得飞起,挑起战争,金日成赢了,苏联完全可以在朝鲜半岛新建港口;金日成
战事不利,中国必然要求苏联军队留在旅顺,镇住局势。
无论结果如何,苏联都能获得远东的出海港口,稳赚不赔

果不其然,1952年9月,朝鲜战争陷入僵持,
中国主动要求苏联军队推迟撤离,旅顺港推迟归还。
斯大林的确老谋深算!

而且,斯大林一再阻止中国参战
。美国在1950年6月宣布介入战争后,毛泽东就主张立即派中国军队入朝,速战速决,但斯大林默不作声。9月份中国再次要求出兵,斯大林依然不予回应。直到10月份局势逆转,金日成政权岌岌可危,斯大林才同意中国出兵。

这说明,斯大林压根就不在乎战争结果,无论胜负如何,他只在乎出海港口。如果中国几十万军队开进朝鲜,帮助金日成完成统一,那么苏联就不一定能控制朝鲜,重建不冻港将变得复杂。
而当美国打到鸭绿江时,斯大林居然放弃了朝鲜,让金日成撤回东北境内。因为即使美国占领了朝鲜全境,苏联也能使用东北的旅顺港,中国需要苏联军队来平衡美国的威胁。
真的太阴了!

1949年3月30日,金日成等人秘密访问了莫斯科。这次访问一直持续到4月25日才结束。斯大林开门见山,这个计划以前行不通,现在是可行的。到底行不行,全凭一张嘴。
金日成获得了1.38亿卢布的武器弹药。由于朝鲜不会开飞机、军舰,苏联还配备了许多作战专家
为了不让中国知道,所有的苏联武器,
都是走海路
,而没有使用常规的东北铁路。

5月1日,苏联就收到了朝鲜的作战计划,苏联专家一看,什么乱七八糟的,直接烧了,苏联自己重新拟定了一个。并给朝鲜每个作战部队配备苏联的指导员。

朝鲜出人,苏联出武器,并负责指挥
。所以,初期的朝鲜战争,实际上苏联在打韩国,难怪会势如破竹,直接就打到了釜山海边。

事已至此,中国还被蒙在鼓里
,啥都不知道,还在认真筹备9-10月份的攻台计划。

毛泽东计划1950年9月攻台,粟裕任总指挥官
金日成启程离开莫斯科时,斯大林叮嘱金日成,一定要将事情通报给毛泽东。斯大林不放心,担心金日成擅自主张,5月3日电告毛泽东,金日成来过一趟,他会把会谈结果告诉您。

直到5月13日,金日成才到达北京,
此时一切木已成舟

毛泽东在3月底会见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时,还在强调不赞成金日成主动进攻。但当发现苏联和朝鲜已经做出了决定时,毛泽东明白自己反对也没有用了。
5月15日,毛泽东告诉金日成:“原来考虑的是应当首先解放台湾,在些之后再解决朝鲜问题,那样中国将会更充分地援助朝鲜。但既然统一朝鲜的问题已经在莫斯科得到批准,他同意首先统一朝鲜。”
1956年毛泽东与米高扬谈到此事时,说:“他们一再说,斯大林同意了,只要中国同意,他们不要任何帮助,我们也就只好同意了。

毫无疑问,
金日成和斯大林绑架了毛泽东,也耽搁了统一台湾。
毛泽东还提醒金日成,一定要考虑到美国干涉的可能性,但信心满满的金日成,始终天真地认为美国不会干涉。毛泽东又问需不需要中国帮助,金日成自负地说不需要,一切都准备好了。
毛泽东点头同意后,朝鲜立马回去准备发动全面战争,
但是对中国封锁了一切战前准备消息

进攻日期定在6月25日,这个时间是苏联定的,因为那是一个星期天,希特勒突然进攻苏联就是在星期天(1941年6月30日)。
毛泽东则很是惊讶,他完全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之快。
小结
如果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于斯大林是一个意外,那么,朝鲜战争的爆发,则是斯大林的预谋。
一场给中朝两国带来无穷灾难的战争,在一个恶魔的手中,被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END
版权所有,转载请后台联系
中国  | 艰难的决策,果断的出兵
中美  | 美国剪羊毛与中美决裂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小炒和他的朋友们知识星球。长文在公号,精华在星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