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看过印象最深的一场落日是在哪里?
今年秋天,我们和 20 位读者一起,在可能是"全北京最好看的"室外景观露台上,用画笔,找到答案。
——台长
编辑 - srrr,吕夏
图片 - xixi,八月,Andy
🎨

落日,在白昼与黑夜之间做交接仪式。当太阳跳下地平线的那一刻,光线在视野所及之处收缩起来,白昼转辗。这场仪式有时浩大,有时低沉,人们的心里开始跳动:夜晚要开始了。
上周二,据气象台观测显示,北京当天的落日时间是 17 时 18 分。
我们预先标记好这个的“跳动”时刻,并以此为契机举办了一场城市落日观测活动「一次特殊的气象播报」
在北京城中心的璞瑄酒店九层露台上,我们特别邀请艺术家龙荻与 20 位读者一起完成了这次气象播报。在完整地欣赏了一场城市落日的同时,把那场落日定格,方式是——画下来
那天的落日时分,我们以难得的方式观看了自然和城市。绘画时,所有人都没有太多的交流,画板、蜡笔、iPad 或者是手机、远处的日落景观,组成了那个极有意义的写生时间。
在一个小时里,大家安静地看着暮日下的城市,直到乌云遮住太阳的轮廓,橙黄色的落日余晖在西山背后。
最后,我们得到了这些作品(更多的作品展示在文章末段):
@龙荻
@Chiara 小姐
@Bobø
@Sia
@JIE
@yvn
@ShanShan
「一次特殊的气象播报」,也是荒野气象台一年一度的读者见面会,我们与到场的读者分享过去的一年的成长与"新气象",也接受了他们的现场提问。
荒野气象台每年都会举办与读者的线下见面会,恰逢每一年都错开在不同的季节。今年的荒野有了很多不同,组成了新团队,开拓了新版块。甚至在没办法出行的 2020 年,依然没有停止脚步,把目光投向为我们喜欢的城市。
除此之外,特别邀请艺术家龙荻与我们展开对谈:关于落日、城市、绘画,在几个关键词中间,寻找到她的理解。
01
为什么会有「一次特殊的气象播报」?
一切都来源于荒野编辑部的日常会议。

能观赏一场完整的落日仪式被赋予很多幻想:在海边、在荒原、在山谷,好像就是没有人想象它出现在城市。自然感在城市的高楼林立间被隐蔽起来。
当我们在一次会议中讨论"落日"的时候,所有人聊到的画面都与那些令我们永不会疲于听到的旅行故事交织在一起,却对日常生活里的城市落日没有印象。
实际上,我们不该忽略城市,带给居住者心情愉悦的时刻是城市的职责所在。于是,我们希望和更多读者分享城市的美好,从日暮到傍晚,像荒野气象台一直关心的事物:风雷雨雪,自然与气象,旅行与前方。
为了让这场线下活动更加具有纪念意义,我们决定拿起画板和蜡笔,把眼前所见记录在纸上。
绘画结束后,还请每个人分享了创造的过程与灵感。
恰逢秋天的尾巴,一次特殊的气象观测,一次户外写生,一场久违的见面会,都聚集在了那个无法确定会看到什么、会画出什么作品的日落时分
02
故事的地点:璞瑄酒店
我们与龙荻和 20 位读者的日落故事,发生在璞瑄酒店九层的户外露台上。向对面远眺,二环之内的北京一览无余:
紫禁城、景山公园、北海公园的白塔、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北京电视台电视塔……
璞瑄酒店坐落于商业及艺术融合的王府井大街与五四大街交汇处,紧邻翠花胡同。在传统寓意的地理位置下,璞瑄酒店的主体建筑现代而简约,是由设计了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知名建筑师奥雷·舍人(Ole Scheeren)设计建造,酒店内部设计由设计工作室 MQ Studio 完成。
璞瑄酒店用艺术化的空间方式对城市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奢华的客房与套房,两家具有特色的高品质餐厅,休闲的水疗吧,而九层的露台是我们难得一见的看向城市的窗口。
在那天晴好的天气里,一切与落日有关的美好都在那里发生。

在露台绘画时,我们都没有向读者提供任何座椅,目的是"走向户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坐在地上、站立着、倚在栏杆上,甚至躺着,都可以。
03
与艺术家龙荻对谈:落日、城市、绘画
龙荻是此次活动的特邀嘉宾,抛去"艺术家"的滤镜,她也是同读者们一样的落日创作者。在活动之前,我们和龙荻坐下来聊了聊,她印象深刻的落日景象、城市生活与艺术创作
@龙荻
Q:你最近一次看到的美丽日落是在哪里?
去年四月份,在夏威夷出差,一个暴雨的下午,和朋友们开着敞篷车到火山顶上看了日落。那是一种不太真实的观感,好像置身火星,感觉和现实世界隔绝开了一样。
还有我之前住在纽约的时候,会远眺自由女神像和华尔街,隔着河看日落。
Q:为什么想要接受邀请来参加这次活动呢,你对此有什么期待?
因为是乌云邀请的我,欣然接受,答应得很痛快。我不确定活动当天有没有“日落”,这是唯一的担心。
Q:你对北京的城市感觉是怎样的?
18 岁的时候从重庆搬到北京来,后来又去天津读大学,在京津两地频繁往返。后来出国又回国,感觉北京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对距离的接受度提高了,因为北京很大,通勤时间很长。像在上海走路是一种常态,在北京却是很难想象的。
Q:有哪些周末好去处推荐?
自由职业其实没有周末的概念,每天都在工作。我住在三里屯,所以空下来就在附近健身,回家之前会去 Jetlag Books 逛一下。远一点会去爸爸昌平的工作室看一看。现在秋天,十三陵、红螺寺这些地方都挺漂亮的,大家可以去逛逛。
Q:推荐几位描绘自然的艺术家吧。
没有特别关注的画自然的艺术家,像安迪·沃霍尔画过日落,亨利·卢梭画了很多热带雨林。

读者提问环节

Q:很爱龙荻,震惊于龙荻的才华和思想深度,想问龙荻老师经历过什么,达到了现在的状态?
谢谢。我本身学习历史的时间很长,读了本科和硕士,但是毕业之后去到纽约,是帮朋友开餐厅。虽然做得还可以,但当时很不被理解,不过我觉得值得做、能做好的事情,我就会去做。从小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Q:如果不画画的话会做什么?
大概会跟朋友做一个公关公司,还会帮朋友的餐厅拓展美国市场。
Q: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不要太忙,要给自己的创作留出时间。不可避免的有很多临时性的工作,所幸总还是能拥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较之于我更忙的一些朋友,我自由很多了。
04
读者们的落日绘画分享会
在 17 点 18 分日落时刻的前后半小时,是观测的最佳时机。这一个小时里,读者们被带向户外,开始拿起手中的绘画工具,面对落日。
活动前最大的担心,也是最惊喜的部分,就是当天的天气:没有人可以预知那天到底能不能看到落日。好在一切恰到好处,当 20 位读者、艺术家龙荻与荒野的编辑们都站到露台上,知道一场别开生面的写生被按下了开始键。
天色渐暗时,几乎所有人都完成了作品。现场气氛变得自由而活泼起来,每位读者都被邀请介绍自己,并讲述创作思路。

前来的读者身份各异,有设计师、摄影师、造型师和美术学院的学生等,而他们创作的每一幅画都让那个时刻有了更多的意义:

@Natalie:我超级不会画画,应该也是全场唯一没有直接画景色的。我在外面看风景没有太大的感觉,我想如果身边有一个人和你一起,分享眼前的景色,那一定很美好。所以我画了两个人,男生从女生的眼里看到了夕阳。
@Dali&yy:我是北京人,对北京的秋天和景山很熟悉,主体画了景山。画完之后发现夕阳没有了,所以我觉得表达夕阳最好的方式就是,太阳照到哪里我们就认真地观看哪里。这次活动是男朋友帮我报名,我们一起来参加,我们俩的两幅画拼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tes:我主要描绘夕阳和楼底下胡同的景色,胡同里生活气息很浓。最近在看《犬夜叉》,很喜欢日漫的风格,如果有时间的话会把作品做得丰满一点。
@_uan:用手机画的,画得很糙(但全场惊呼好美),用手机里的备忘录画完之后,加一点模糊的效果。虽然在央美读书,但很久没有专门画画了。今天的天色整个偏蓝,但心里没有很低沉,所以给它加了一些暖色调。
@一棵树:刚才大家都非常谦虚,说自己不会画画,但画的都很好。而我是真的不会画画,像小孩画的一样。今天从西二旗翘班过来参加活动,很开心!
@一位读者:我出去的时候站的位置视野很好,我就把眼前最近的一栋白色的楼画了下来。先画好色块,再勾勒一些零碎的东西,这是我上学的时候最爱用的方式。
@武艺:感觉平时都没有时间观看自然风景。这次选用了潘通年度色蓝色,用偏素描的形式把日落画下来,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Sunnie:我是站在外面的时候,把日落画成了粉色。因为这次活动的海报主色调是粉色的,荒野的里斯本包也有粉色系,我都很喜欢。
「一次特殊的气象播报」在那个落日时分结束了,这场会面却让那一次的太阳西沉没有以往的普通、平常
同时,这也是荒野气象台第三年的线下活动,每年一次的见面恰巧赶在不同的季节。2018 年的春天,2019 年的夏天,在 2020 年距离立冬前的十几天,我们赶在秋天的尾巴,举办了这场见面会。
一年过去,我们都有了新的成长。今年,"落日"成为了我们的共同记忆,当画笔停止的一刻,也是那一天被记住的时候。
感谢你们的到来,期待下次见面。
在上篇推送《见鬼!万圣节“坏物”推荐中,获得《梦幻丽莎发廊》专辑的读者共 2 位:@(«*ℓ*»)噗嘎嘎的紫紫、@Y与X(请对照下图头像):
请以上获奖读者于  11 月 4 日中午 12 点前在后台回复收货地址及手机号码。

记得星标我们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