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

1904篇文章
50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目前还封存着。同样,50年后,人们也许才可以知道今天发生在椭圆形办公室里的......
正文共:6966字
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撰文:和谈
尼克松总统和他的政治助手科尔森在椭圆形办公室。(图片来源:Nixon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1968年10月31日,星期四,离投票还有5天,美国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决定停止轰炸,同越南南、北双方恢复巴黎和平谈判。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Richard Nixon)按照预谋好的计划私下劝南越总统阮文绍(Nguyen Van Thieu)不要去参加谈判,条件是等尼克松赢了选举后,他将给南越以更优惠的条件去同北方媾和。由于尼克松插手导致谈判流产,越南战争又进行了四年。仅在那四年里,光美国军人就死亡了21,194人。
选举年的“十月惊奇”
1968年10月27日,从巴黎传回华盛顿的消息说,如果美军停止轰炸越南,北越政府将派人参加三方的和平谈判。约翰逊电召驻越美军司令艾布拉姆斯(Creighton W. Abrams)赶回华盛顿,参加由内阁主要成员、军方高级将领参加的会议。总统问艾布拉姆斯:如果我们同意停止轰炸,后果是什么?将军回答,“会让你陷落在极大的争议之中”。“这将会被认为是你个人的行为。但如果我是你,我会这么做的”。32年后,当年出席会议的助理国家安全顾问罗斯托(Walt Rostow)对着BBC专题节目的镜头如是说。
10月31日,约翰逊宣布了停止轰炸越南的决定,这消息立刻成了那年大选前的“十月惊奇”。在投票日之前5天白宫作出如此重大决定,约翰逊怎么都摆脱不了利用总统手中的权力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位副总统韩福瑞(Hubert Humphrey)增加竞选筹码的嫌疑。
尼克松这边对发生“十月惊奇”早有准备。当天晚上其竞选经理米切尔(John Mitchell)打电话找陈香梅(Anna Chennault),要她方便的时候立即打回电。陈香梅把米切尔留给她的那个号码(914-W07-0909)记在纸上,日后在自传里强调那是一个新号码,“米切尔怕被窃听,每天都换不同号码”。
“安娜,我现在是代表尼克松打这个电话,我们的越南朋友必须了解共和党的立场,我希望你能让他们知道这一点。”而在FBI档案里面则记录了陈香梅同越南大使馆的通话:“挺住,我们会赢的,等选举结束。”(Hold on. We are gonna win. … Please tell your boss to hold on.)
由于FBI早就开始窃听陈香梅的电话,知道尼克松在阻止南越参加巴黎谈判,约翰逊在电话里警告尼克松,说他们的行为都在FBI的监视底下。尼克松竭力否认,说我要比你的副总统更支持你的越南政策。尼克松知道,FBI只听到陈香梅在同越南人打电话,而无法证明他同陈香梅有任何关系。据新近解密的尼克松总统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H. R. Haldeman)笔记显示,在大选前的几周中,陈香梅与尼克松竞选团队保持不断联系。9月30日至10月31日,竞选顾问埃文斯(Thomas Evans)与陈香梅联系了八次;投票前最后几天里,米切尔每天都要同陈香梅通电话。
11月2日,阮文绍通知美国政府,南越决定不参加这次巴黎谈判。这就使得自五月份以来美国和平代表团在巴黎的努力失败了。
11月4日,约翰逊与罗斯托,国务卿拉斯克(Dean Rusk)和国防部长克利福德(Clark Clifford)举行了电话会议,商量是否应将尼克松的行为公布于众。罗斯托支持这样做,但承认这意味着白宫对盟友和国内政治反对派实施非法窃听的手段将会曝光成为丑闻。另外,约翰逊当时手里没有后来解密的霍尔德曼的笔记,也没有其他能够证明尼克松直接参与陈香梅电话的证据,在考虑了个人和国家利益之后约翰逊没有公开尼克松的行径。
11月5日,星期二,1968年大选如期举行,尼克松赢得了43.4%的绝对票和301张选举人票,副总统韩福瑞得了42.7%、191张选举人票。绝对选票只相差百分之零点七。一般认为,如果美越巴黎和平谈判能够如愿顺利进行,而且能够签署停战协议,那么韩福瑞很可能接替约翰逊成为美国第37任总统。
加州第一个台阶
尼克松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面临国会弹劾时辞去总统职务的人;1972年发生在水门大楼里的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孤立的窃听事件,它是尼克松因无法掩盖而被公诸于世的极端行为之一。
1942年尼克松加入海军参加了太平洋战争。战争结束后回到美国,在海军马里兰基地等候办理退役手续。其时南加州共和党成立一个委员会来招募挑战本地十二选区联邦众议员沃里斯(Jerry Voorhis)的合适对象。委员会联系了包括州教育厅长、仍在欧洲的巴顿将军(George Patton)、UC伯克利的一个球星等。尼克松获知这一消息时表现出很大热情,他赶回加州参加了面试,三分之二的委员支持尼克松。这样,1946年初尼克松开始竞选联邦众议员。在研究沃里斯的经历时,一份“政治行动委员会”(PAC)的传单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一个多世纪劳工联盟历史上,美国的“劳工联合会”(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AFL)和“产业工会联合会”(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CIO)是规模最大的工会组织。在美国,工会主要作用是保护雇员的权益,这就天然地站在了“资本”的对面,所以就同“共产主义”有不解之缘。
1940年代南加州活跃着两个政治行动委员会,一个是“产联”的下属组织叫(CIO-PAC),它被认为是美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而另一个是“全国公民政治行动委员会”(NCPAC),它受产联的“间接领导”。由于后者不具有明显政治立场,所以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参加成为会员,其中最著名的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Ronald Reagan)。就是这个NCPAC在46年4月宣布支持沃里斯连任。尼克松捕捉到了这个机会,他把NCPAC同CIO-PAC混为一谈,大力渲染那个背书(endorsment),以达到将对手同“共产主义劳工联盟组织”联系在一起的目的,再给众议员贴上了一个“通共”的标签。
沃里斯从45年夏天回华盛顿,一去就是一年,直到46年8月底才回到选区参加竞选。他并不知道NCPAC对他的背书,他常驻加州的助手也忘了告诉他。辩论时尼克松要沃里斯解释他同这个共产主义组织的关系,沃里斯说有两个PAC,它们不是同一回事。尼克松从口袋里掏出那两个PAC董事名单对照着读了一遍,强调其中有人身兼二职,以此来证明NCPAC就是CIO-PAC。这给了沃里斯一个致命打击,最后输掉了选举。尼克松因此也获得了一个"tricky dicky"(狡猾的迪克)的政治绰号。那一年尼克松才33岁。
其实用“狡猾”两个字并没有反应出他使用那种手法的恶性程度。因为那场胜利既是尼克松个人政治生涯崛起过程中通过指责对手和共产党有关联而胜出的第一个例子,也为后来共和党竞选创立了一个榜样,民主党“通共”的手法后来被共和党广泛使用,直到今天。
华盛顿再下一城
得益于战后美苏冷战在欧洲、亚洲全面升温,1946年共和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自1928年以来首次夺取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51/45;245/187)。尼克松正好顺风搭上了那班车。
1947年进入国会后,尼克松被分配在当时炙手可热、声誉日隆的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那两年非美委员会的日程排得满满的,48年8月调查前政府高级官员希斯(Alger Hiss)“共产党案”。
议员发言的顺序由个人的资历来决定,所以尼克松被排在最后一个向证人希斯发问。那时早过了午饭时间,不少资深同事也已经离开了听证会,因为谁也没有指望尼克松的最后一问会问出什么戏剧性的结果。
“谁把你从纽约的律师事务所介绍到华盛顿政府机构来工作的?”尼克松问道。该问的问题在尼克松之前都已经被问遍了,他只能从无关紧要的事情开始。“联邦大法官弗兰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希斯回答。“那是在他担任联邦大法官之前、还在哈佛当教授的时候?”下面的对话、情节不在国会记录文本里面。根据纽约律师、前乔治梅森大学副教授贝雷斯福德(John Berresford)在他《南瓜补丁、打字机和尼克松》(A Pumpkin Patch, A Typewriter, and Nixon: The Hiss-Chambers Espionage Case)的研究文章里说,希斯回答:是的,那时他在哈佛教书,是我的老师。“尼克松先生,在我的印象中,你毕业于加州的惠蒂尔学院?”(Whittier Colloge)希斯随口反问了一句。据在场其他人事后回忆,当时尼克松的脖子都红了起来。
尼克松出生贫寒,“走读”完成了大学后进了杜克法学院。毕业后他没能找到在纽约、华盛顿的工作,最后回到老家在镇上一条“主街”(main street)上发展。而比尼克松大几岁的希斯本科在霍普金斯读的,毕业后进了哈佛,是教授弗兰克福特的高足。经过教授的推荐,毕业后在最高法院给大法官当助手。然后在波士顿和纽约律师事务所工作。接着再进入罗斯福政府,45年出席联合国旧金山筹备会议后。他那手抱《联合国宪章》原始文本走下飞机、送给杜鲁门签字的场面上了《时代》,好不风光。
可是希斯违反了在国会宣誓作证“少说为妙”的规律。而且还哪壶不开提哪壶,偏偏要扯尼克松不是常青藤毕业的背景。再说,人家问你法学院的事情,你希斯要问,也应该问尼克松杜克法学院的事情,哪里就挑人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母校呢?另外也有一种解释,说希斯只是为了调剂一下听证会的空气,或者可能大半天下来他疲惫而词不达意。但不管怎么说,那个回答一点都不合时宜。它不仅给尼克松搭了一个晋升的台阶,而且还给自己带去牢狱、声名之灾难。 
听证会后议员们关起门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对希斯的调查可以告一段落,但尼克松不同意。他认为希斯有说谎的嫌疑,调查应该继续下去。他建议其他议员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由他一个人来负责所有具体的调查工作。到那时为止,尼克松坚持调查下去不是因为他“反共”,因为共产党在美国是合法组织。他坚持的原因是希斯这个人,因为希斯冒犯了他,他手里正好有国会调查的权利,他继续调查下去是寻找报复希斯的可能性。
尼克松的执着没有浪费,事情确实朝有利他的方向发展。后来大陪审团裁定,希斯在国会宣誓后做了伪证,被判了5年徒刑。尼克松也因此成了共和党“反共”的政治明星。他当了四年众议员后竞选参议员成功,两年成为副总统。六年里他跨了三大步,接下来目标就是白宫。
不计代价只为赢
二战胜利后不久,世界上信奉民主、人权及自由主义价值的国家立即面临来自苏联等共产主义政权的挑战。美国的道义底线和实际能力的限度亦开始经受考验。
1954年法国人撤离印支半岛,日内瓦会议以北纬17度为界将越南一分为二,从那时开始,美国承担起向南越政府提供武器装备和技术援助以帮助用来抵抗北越共产党政权渗透的任务。1964年8月发生了“北部湾事件”,约翰逊政府开始派遣地面部队,从而改变了美国在越南冲突中的实际地位。自那以后到决定谈判、商谈停火的三年半的时间里,美国向北越投掷了100万吨炸弹,造成约52,000平民死亡。至1967年底,美军在越南战场一共死亡了19,857名军人。进入1968年后一年内又死亡了16,899名。显而易见,越战是那年大选最重要的议题。
初选开始后,共和党内尼克松一路领先对手里根(Ronald Reagan)和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8月2日获得党内提名。而民主党内“抛弃约翰逊”(Dump Johnson)阵营在物色愿意挑战约翰逊的候选人。3月份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约翰逊只以微弱几票取胜以反战为平台的明尼苏达州参议员尤金·麦卡锡(Eugene McCarthy)。自感争取连任的希望渺茫,约翰逊宣布退出竞选。他准备集中精力解决越南问题,给后代留下一点正面的遗产。
在经过一段时间私下接触后,1968年5月10日美越双方决定在巴黎开始举行不定期的正式和平谈判,美方首席谈判代表是哈里曼(William Harriman)。由于在谁先停火,谁先撤退的问题上相持不下,谈判很快就陷入僵局。7月19日,约翰逊飞到夏威夷同阮文绍会谈,但没有说服阮回到谈判桌上去。
尼克松对总统一举一动非常关心。考虑到1966年中期选举前约翰逊专门到马尼拉召集亚洲国家领导人来开一个和平会议以图转移国内选民视线,尼克松担心约翰逊会重操故伎、在选举前突然宣布在越南停火来增加民主党候选人的机会,所以他手里准备了两张牌。一是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另外一个是陈香梅。
上世纪60年代,纽约州长洛克菲勒曾经三次竞选总统,而基辛格一直是他身边的外交政策顾问。同时,基辛格还以非正式外交官的身份参与美国政府结束越南战争的努力。就在那时,1967年基辛格在巴黎结识了一个法国生物学家马可维奇(Herbert Marcovich)。法国人告诉基辛格,他的朋友奥勃拉克(Raymond Aubrac)40年代胡志明流落法国时曾经接济过他,两人现在还一直在通信。奥勃拉克愿意带着“和平使命”到河内去见胡志明。
虽然那两个法国人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基辛格因此接洽国务院而与驻美国巴黎谈判代表哈里曼建立了直接联系。
1968年8月初选结束后基辛格决定投靠尼克松,他知道他必须交“投名状”才能获得尼克松的信任。于是,基辛格给哈里曼写信,告诉他“我同共和党的关系已经结束了。这个党没有希望也不适合执政”。不久,他以“美国代表团非正式顾问”的头衔来到巴黎,直接在哈里曼身边工作。而当他离开巴黎回国时,则在纽约街头公共电话亭把美越和平谈判进程通报给尼克松竞选团队。基辛格警告他们,如果现在白宫做出某种让步,那么河内接受停火建议的可能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
10月12日,基辛格报告说,哈里曼已经说服总统停止轰炸北越。竞选经理米切尔赞叹地说,就凭这条消息,尼克松政府将会给基辛格提供一个重要的职位。11月27日,基辛格接受尼克松的邀请出任国家安全顾问,他是同当选总统唯一没有任何历史纠葛、个人情谊的高级官员,可见巴黎的情报对尼克松有多么重要。
陈香梅1949年后随夫君陈纳德(Claire L. Chennault)航空公司业务移居台湾。1953年尼克松访台,陈氏夫妇应蒋介石之邀作陪而结缘。1957年陈纳德去世,尼克松寄去一封吊唁信。1965年尼克松以百事可乐形象代表再到台湾,陈女士开车为尼克松送行。
1968年初陈香梅公开的身份是“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委员会主席”。7月,尼克松秘密约见了陈香梅。据她在自传里说,尼克松要她私下传递信息给南越领导人。尼克松还特别关照,我们做事情都讲究对外保密。7月12日,经陈香梅安排,南越驻美大使(Bui Diem)、尼克松及米切尔在华盛顿酒店见面,约定同南越方面来回信息统统经过陈香梅。从这一安排显示了尼克松的谋略,让他逃过了1968年那一劫。不过,躲过初一、还有十五,他最终没有逃出面临弹劾而被迫辞职的下场。
冰山只露出一角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开始登载《国防部文件》作者之一艾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泄露出来的文件。尼克松最初认为这揭露的是民主党政府如何将美国带入越战的泥淖,基辛格指出,这些文件内容也将会对总统的信誉带来直接危害,所以司法部长米切尔立即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
“国防部文件”泄露也引起尼克松对他1968年同南越私下交易所留下文件材料的下落感到担忧。白宫录音带录下了他命令手下人进入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大楼的对话。
1971年6月17日,尼克松,基辛格和霍尔德曼:
基辛格:我一点都不怀疑布鲁金斯有那些材料。
霍尔德曼:我觉得材料应该在同一个档案里,或者在同一个人的手里。
尼克松:我们有吗?我已经问过了,你说你没有。
基辛格:总统先生,我们这里什么也没有。
尼克松:该死的!我提过,因为我需要它,他妈的。......,去,想办法进去搞到那些材料。
1971年7月1日,距上次谈话两个星期后,尼克松说,我们要使用一切手段,这一点清楚吗?昨天晚上他们进到布鲁金斯大楼里面了吗?还没有?马上去办,我要你们立即把那事办完!我要布鲁金斯那里不留下任何痕迹。
虽然尼克松手下人没有进入布鲁金斯学会大楼,但却组成了一个“管子工”。9月3日深夜进入艾尔斯伯格私人医生的诊所,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任何可以证明艾尔斯伯格人格、精神方面的疾病从而可以羞辱、诋毁他,防止他泄露更多的秘密材料。那次行动被警方认为是一般的入室行窃,所以没有引起舆论的注意。正因为屡次得手而全身而退,所以1972年6月这原班人马又两次进入水门大楼。
在德州奥斯汀总统图书馆里,还有很多约翰逊任内通过电话窃听得来的、其中包括尼克松暗中策划阻止南越参加巴黎谈判的重要证据。1973年1月22日,约翰逊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要求这些材料50年之后(2023年)才能公布于众。
同样,50年后,人们也许才可以知道今天发生在椭圆形办公室里的黑暗勾当。

撰文:和谈
编辑:Jing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推荐阅读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美国华人
客观、理性、包容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微博:@华传媒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email protected]
电报频道:https://t.m/ChineseAmericans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内容
点赞+点在看=鼓励一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