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闷热的暑气让人食欲不振,这节气倒是很适合去喝茶。与印象中古朴严肃的茶馆不同,心斋习茶所的一切正对年轻人“胃口”。夏意正浓,不妨跟着《安邸AD》去喝杯茶,见一些可爱的人儿,聊一聊闲话家常。
两年前,创始人蓉蓉和贾俊将“心斋习茶所”安置在田子坊里头的弄堂深处,耐心地等待每一位茶客造访,来静下心来喝一杯茶,随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茶汤缓缓下肚,灵魂仿佛也得到舒展。
“心斋”是庄子的词,意为“把心放空”,而“习”则为“练习”,正如它的名字所表达:在喝一杯茶、写一页字的“练习”中,让放空的心吸饱疗愈的能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
坐在茶台边,穿堂风携来薄薄的清凉,院子里绿意盎然的植物微微震颤,本想与二人探讨茶道之美,怎知她们偏偏不谈茶道,只一句“咱们先喝茶。”便开始了这趟习茶之旅。
一杯好茶的背后
是两人相逢,三人相惜
来这里喝茶的人,大多有着相似的想法。
 • 客居上海的日本设计师代岛法子(左)来到沈蓉蓉(中)与贾俊(右)创办的心斋习茶所;堂里的枇杷树探进了种满植物的花园。
说起茶室背后的故事,也真是巧合。曾在“上下”担任品牌市场和公关工作的沈蓉蓉,曾经在一场商业活动上结识了当时的受邀嘉宾贾俊,一场谈话下来,居然发现彼此志趣爱好都相当合拍。

出生于盛产黑茶的湖南益阳,又曾作为茶艺系老师在高校任职,在茶领域拥有13年经验的贾俊对于茶文化,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而蓉蓉则一向对中医、书法和太极怀有热诚,多年的打坐冥想经验让她对茶有着比平常人更为细腻敏感的体悟。
 • 贾俊使用的茶器是陪伴她多年的老件。
一见如故的俩人开始结伴学书法、练太极,后面还发展到一起走茶山、访茶厂,她们一边追逐爱好,一边储蓄能量,并琢磨着如何发挥各自所长,在茶领域做出点什么,不久,“心斋习茶所”应运而生。

茶,不仅为两位姑娘的创业牵线搭桥,也成为她们与旅沪日本设计师代岛法子(Noriko Daishima)结缘的契机。一年前,Noriko随友人来心斋喝茶,一下子被这里质朴却能量满满的生活气息吸引,时不时便会骑车来心斋喝茶。
 • 看贾俊泡茶十分令人愉快,每一个动作都简洁利落,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优美,美感的来源是多年练习带来的准确和冲泡时专注的状态。
卸下无印良品的初代设计师身份的Noriko,成为了一个做器物的手艺人,生活也如茶般温润质朴:住梧桐树后安静的老房子,用的是自己设计的木头家具,喝水也用自己制作的土陶杯,不吹空调、不看电视、尽量远离网络信息的轰炸,减少创作中的浪费。

正如蓉蓉所说,来心斋喝茶的人大多志趣相投。不久前,心斋为Noriko打造的家具、食器、手工艺品开辟了一处展览空间,一杯、一碟、一碗,无不呈现出粗粝质朴的美,捧在手上有种亲近肌肤的踏实感。
 • Noriko所经营的家居品牌“小小”,一直秉承从自然的素材上传递出温暖的理念,作品不乏各种陶器、木质家具、蓝染布料等充满手工温度的器物。
Noriko 觉得事茶与做陶不无相似:“茶叶和陶土都是自然的馈赠,茶师和陶师在创作时恐怕也都处于放空状态,跟随直觉用双手感触、劳作,变换着自然之物的形态。”
喝茶是需要练习的,手工制作也是如此,惺惺相惜的三人一直在用最简单的方式,做需要花费时间相互理解才能产生的东西。
一间不谈茶道的茶室
去看,去喝,去感受吧!
一件东西能用很久,这反而将给人带来平静
 • 心斋习茶所一楼的主茶室空间。
造访心斋,难免有些初来乍到的拘谨,茶室里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茶的解说,喝茶期间,贾俊和蓉蓉也完全没有用力推荐自家的茶,或许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来客:去看、去喝、去感受吧!
事实上,“心斋习茶所”整个室内室外空间,都散发着一种自然简单的状态,弄堂深处的茶室与热闹的田子坊几乎一墙之隔,门口并无明显的招牌,而以一张手写的书法作品自示身份,淋湿了晒旧了重写一张便是。
 • 一楼主茶室有专业的茶师奉茶,每位茶客至少能品尝到两种不同风味的茶以及三款搭配的茶点。
一进门,眼前是嵌在主茶室墙中的大面积落地窗,围坐的三面茶台上方,是来自设计师刘知礼的吊灯作品——Sparrow,白天仿佛是一群小鸟在看着大家喝茶,伴随着窗外树上的鸟叫声格外灵巧趣致,傍晚时分,Sparrow 则倒映在玻璃上,又像枇杷树上结的果子。
 • 茶室外的小院种满了创始人从山林里采集的植株;图源心斋习茶所,摄影:顾青
这棵拥有60岁树龄的枇杷树长得茂盛,枝叶甚至探进了小院里,意外地为茶室辟了一方略与世相隔,却依然能聆听到生活气息的净土,小朋友跳绳、爷孙一起打羽毛球的嬉笑声,杂乱而不失分寸,大家在喝茶聊天,悠然自得。
 • 位于心斋习茶所一楼半的私密小茶室,满足不同来客的使用需要。
抬眼望去楼梯间,便可看到一楼半的小茶室,里头排放着混合着古朴传统和当代风格的器物:Fritz Hansen的不锈钢写字台、Balmuda热水壶、三把来自上世纪50至70年代生产的Thonet椅子、路边淘来的十几块钱的花器、自家设计的简单茶具……它们各自静置在空间一角,散发着微妙的气场。
即便初次拜访,也让人感到亲切熟悉,窗外邻楼新铺的砖红色屋顶,居然与茶室空间色调分外契合,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 不少家具是蓉蓉四处搜寻而来的中古货。
顺着楼梯走上去,进入的是二楼大房间,由于心斋不定期会对外举办活动和展览,这里也经常被用作茶事、花艺教室使用。
最近,这里是书法练习室,桌上铺着吸味的铁观音茶梗,“文房四宝”则来自Open Object,蓉蓉认为,这些看似与书法拉不上关系的器物,居然能够成为镇纸、笔洗,也正好呼应Open Object的用意。
•  二、三楼的大房间会根据不同主题用作展览、活动空间;图源心斋习茶所,摄影:Monika
左右滑动
再往上走就是三楼大房间,这里本是瑜伽和太极练习室,也可以用作其他用途,舒缓开阔的空间,里头陈列着Noriko的藤编桌凳、木质边柜作品,它们的功能没有固定的定义,陈列也无任何规则,隔段时间就会发生变化,从中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工作状态。
• 心斋习茶所内陈列的家具器物;图源心斋习茶所,摄影:北野
左右滑动
在贾俊和蓉蓉看来,茶、茶具乃至家具都沉淀着一方水土的悠久历史,它们的价值不在于观赏和珍藏,而在于使用和陪伴,为人们带来抚慰身心的能量。
造访茶室当天的天气并不算最佳,光线随着日落西沉逐渐铅灰厚重,我们却在光影中,看到一幅不被打扰的美妙情景:这里有城市,有房子,有茶香,有生活在这里的人。
夏日疗愈清单
原地深呼吸,好好喝一杯茶
茶的故事和能量都藏在口味里,喝了才知道。
 • 天然材质打造的茶具已跟随贾俊多年,手工打造的器物用起来舒适顺畅,让她安心、平静。
冬去春来、日升月落,是宇宙的法则,茶农循着自然的节奏采茶做茶,无论茶杯赋予了如何高深的内涵,最本真的,还是一切源于自然的给予。茶芽封存着积蓄已久的能量,最后经过数道工序来到杯中,以丰富的内质滋养人的五脏六腑,完成它的使命。
来心斋喝茶的人,大多对自然心怀敬畏之心,夏日的午后,手捧热茶放空自己,让身心得到净化,感受松弛与自由,这是大家喜欢待在这里的最大原因。
 • 冲泡前,茶师贾俊仔细地称量茶叶,并用茶针在叶片中拨开一个小口,以便让水线稳定地注入杯底。
左右滑动
今夏,心斋还向我们“传授”了独门夏日疗愈清单,从形、声、闻、味、触,为大家带来的盛夏时分的清新活力。
重头戏当然还是围绕着茶,蓉蓉推荐的是蒸青绿茶“素水兰香”。蒸青工艺极大地保存了茶叶本身的风味,热水冲泡后的茶汤虽清澈通透,内质却非常丰富,阵阵沁脾清香如同阳光和清风拨开沉闷凝重的空气。
•  冲泡时,水流匀速绕线上涨,温柔地交换出茶叶的能量,倒入公道杯的茶汤干净透亮,随后将被分享给各位茶客。
左右滑动
贾俊推荐的是“马头岩肉桂”,来自武夷山的茶叶经过浪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带来刚猛的后劲儿,“现代人在夏季老爱喝寒凉饮料,实际上最容易外热内虚,它刚好能够平衡夏季的潮闷湿热,补充能量。”趁热喝下去,鼻尖微微出汗,有种风热被疏散的神清气爽。
 • 杯中的清澈茶汤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茶香。
最为惊艳的是一款叫“逢春”的茶,据蓉蓉介绍,茶叶来自云南临沧无人区的一棵千年古树,2016年前它曾一度休眠,枯败数年后神奇地孕育了芽叶,泡出的茶味层次丰富,涩、苦、辣之后却是绵长的甘甜,这是古树在自我调节的生存智慧,我们喝下去的,不只是山野之气,更是大自然充盈的能量。

在茶具的选择上,蓉蓉则是由心斋出品的一套让人毫无压力的茶具——盖碗和茶杯,纯白外观没有任何花哨的设计,材料轻薄小巧却密度高,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茶香和内质,极尽简单,却绝不辜负好茶。
• 心斋用香也一如它的茶品一样追求自然纯粹;图源心斋习茶所,摄影:冉祥飞、蓉蓉
左右滑动
喝茶用的是简单纯粹的茶和器物,室内用香也只选用天然材料,平日里就用烘焙的茶梗,心斋出品的“正觉”线香,又或是由贾俊的艾灸老师定制的三年陈艾条,祛湿除霉还能培补正气,在烦躁的夏季最适合用来凝神静气。
本想向专家“偷师”,询问关于如何挑选音乐来营造喝茶的氛围,在喝完一轮茶后已觉得没有必要,傍晚的微风吹拂,烘焙后的茶梗暗香浮动,小院植株摇动的窸窸窣窣声,弄堂里的烟火气,此刻再多刻意营造的氛围,也实在是画蛇添足。
那么现在,请原地做个深呼吸,好好喝一杯茶吧!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你最期待喝到心斋习茶所的哪一款茶?
文末留言聊聊。
部分内容来自《安邸AD》7月刊

部分图片由心斋习茶所提供
摄影 | 张伟豪
造型 | 朱隽
撰文|陈三月
编辑 | Karen,李君,陈桑雨
视觉设计 | Linke
推荐阅读
石头大亨的小院
一个208平米的游乐园,属于俩成年人
逃离大都市,她将乡村废墟改造成“日光天堂”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7月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