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文化的方式有千百种,但江宜宣宁愿用一锅滚烫的炉、一碟浸满灵气的“卤”,让你领略简单却走心的醍醐之味。围桌共聚,热锅暖食,食材在沸锅里的几起几落、于麻油蘸料碟中的一卷一收,人世百味,穿喉入腹。
一衣一口田,为“福”。
有衣服穿,有一口田,能吃饱饭,老祖宗对幸福的寄望质朴简单。江宜宣深谙此道,于是创立“福藏”,雅食传心,以衣载道,观心万物,最终渐近自然。
将就的饮食、敷衍的穿着,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的倦厌?从汤头到配菜、从器物到衣衫,江宜宣从未有丝毫怠慢,食物不动声色地熨帖着城市里的烦躁紧张,她则以衣食住行串联着天与地、人与物的关系。
福藏·伏藏
杂糅的东方气韵
如意福满、重器传家,既是传器,更是修心
 • 敞开空间格局的待客空间,被布置得像一个大大的客厅,室内的露台、走廊错落有致,形成通透开放的雅致格局。
从八千年前的陶鼎煨羹到唐朝暖锅,从清宫御膳的野味、生肉、菊花火锅,再到如今川系、粤系和北派火锅的三系并立,火锅历史由来已久,里头更包含着传承、秩序、包容、圆融的文化精髓,随着食材在煮沸的锅里起伏翻滚,天下滋味,随之沉浮。
创始人江宜宣的美学世界,也体现着火锅兼济天下的中和之美,“福藏”在佛界音同“伏藏”,倒过来写又是“藏福”,既有心意伏藏之意,又有圆满的意味。
 • 二层的室内露台处,有一个灵动小巧的茶榻,禅意十足。
推开孙河五十二号院里那道厚重的木门,眼前所见颇有几分淘翁笔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趣,午后光线从天窗中洒进来,方正的中式家具沉稳厚重,通透的三层空间里有松、有竹、有花、有茶室、有禅堂、还有厨房。
空间中的一切,围绕“饮食”铺展,重点却不在食物本身,而是与乡土亲情、与器物、传承有关。
 • 茶书房是整个空间里最舒适、安逸的区域,江宜宣常在此待客、饮茶、读书。
拾级而上,来到与“馋堂”遥遥相对的二层茶书房,乍看之下像一只船,源于江宜宣小时候与爷爷在乌江泛舟的记忆。书房内依照南北宋时期古人的生活情态布置,一边抬高地面铺竹席,还原北宋时期席地而坐的风格,另一边则在茶桌两端摆放5只矮禅凳,呼应禅风盛行的南宋时期。
 • 这是可以分门别类摆放《 二十四史 》的文人古典家具。
茶香袅袅,江宜宣一边煮茶一边向我们解释,“过去的人很会生活,矮坐的姿态,不需要很高的心脏动力,这样的垂足高度刚好是最舒服的。”伴着冬瓜馅茶食的软糯清甜、六宝黑茶拼配桂花的温润醇陈,氤氲在空气中的淡淡书墨香,窗外时不时传来三两声鸟鸣,糅合出温而不燥的情致韵味。

 •毛笔写就的“馋堂”,带着点骨子里认真生活的风雅,图源“福藏”
正如火锅中各类食材经时间的慢慢厮磨,最后完成口感上的丰富和升华,“福藏”内的各种收藏也带领着食客过了一把筷意江湖瘾。
四川人重滋味、好辛香,于是靠墙的柜子里陈列着湖南小米椒、云贵子弹头、江西灯笼椒、四川二荆条......长桌上则摆放着丰富的食材与器具,墨染的白瓷碗里盛着木姜油调制的酱料,江宜宣幽默自嘲: “我很爱吃啊,我就是这个‘馋堂’的‘馋师’!” 。
 • “福藏”陈列的“墨染”传统服装,仅仅悬挂着,亦能透出宽厚、端庄的气韵。 
“福藏”内随处可见植物染就的手工织物,墙上悬挂的罗衣素袍、立在木架上的弓箭,既有几分文人墨客的风雅,又彰显战箭天下的英勇气节。
空间与生活在其中的器物,仿佛有了贯穿四肢百骸的生命气象,由内及外,合目舒心。
“馋师”的饮食人生
从茶家、美食家到杂家
水煮人生也正好,依然有本味
 • 江宜宣身着“福藏”设计定制的染织服装。
自称“馋师”的江宜宣是四川达州人,说话干净利落脆,眼神格外明亮通彻,一身轻盈恬淡的蓝染百衲布夏衣,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随心所欲、松弛自在的状态。
作为福藏文化创始人、东方美学生活家、中式燕饮文化传播者,近几年她一直在涉足不同的领域,服装、美食、美器、空间设计方面均有涉足,她打趣道:“可能有人觉得我从茶家、美食家渐渐过渡成了一个杂家。”
 • 生于四川达州的江宜宣拥有一手好厨艺,图源“福藏”。
虽杂而不乱,拥有一手好厨艺的江宜宣一直在仔细“烹煮”自己的人生,懂美食之人也最懂把握火候,懂分寸,知进退,江宜宣一直在顺势而为,跟着感觉边发掘、边学习。
她本科学习西方哲学,2000年来到北京做起了服装定制和时装买手,早些年一直被贴上“服装设计师”标签,却没有被框定的印象所桎梏,五年后,她做了一个让人惊诧的决定——在生意最红火之际将公司卖给合伙人,自己去北大哲学系上起了国学班。
• 墨染素袍取家用手织古布,以松烟墨为染,彰显文人温润风雅,图源“福藏”。
左右滑动
从打理一盘生意的商人,到儒释道世界里的“富贵闲人”,江宜宣认为那是一段可贵的沉淀期,也是孕育“福藏”的摇篮期。随后,她学以致用、旅居各处,在宋时期的禅院、唐时期的街道遗风中,感悟中华上下几千年深厚文化中的能量,直到2011年,“福藏”作为她内心世界外化的产物诞生。
2016年,她再次出发,徒步敦煌,行走于诞生于数千年前的能量场,拜访无数游人未曾至的佛窟……从一个线索串联起一系列史书资料,再定向做设计,无论是二层回廊里展示的“墨香”系列男装,还是2017年的太阳鸟图腾、以古时僧人衲衣为灵感的蓝染夏衣,无一不是她思考有关生死、天地、万物、轮回等终极命题的“过程”。
• “福藏”以“百衲”为衣,深浅相间的蓝拼补在夏衣上,既符合时令,也入目沁心,图源“福藏”。
左右滑动
江宜宣懂得“水煮人生”的精髓,在于保持“本味”,本味源于本心,不管是食衣住行、茶文化还是摄影,说到底还是对心的训练,有真心,方能触类旁通。
她说:“其实我在做事情的当下,并没有多宏大的志向,专注于自己喜欢的,而不是自己‘应该做的’。蓦然回首,发现我的梦想都已经做出来了。” 她清楚地知道,衣食不过是载体,道才是自己一直要找寻的。
一页食单,

向食者长情告白
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
 • 古法银锅内是健康的素火锅,夏季尝来极具治愈感。
古往今来,含蓄的中国文人爱在话里头兜兜转转,却唯独对食物的爱不藏不掖,西晋时期的《时蔬》、隋代的《食经》、清代才子袁枚自撰《随园食单》、沈从文醉心湘行美味,杜月笙好一口草头圈子、张爱玲绘美食地图……爱恨情仇,最后化为一碗软糯香甜的赤豆糖粥。
同样,江宜宣也用美食来直白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九宫格火锅、市井卤煮、经年老茶......人饥而食,渴而饮,食单则反映着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追求。
 • 一页食单,凝聚着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玄妙非常,图源“福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她用一张薄薄的食单,避免了当下被滥用的文化符号堆砌。“我不用文化符号讲道理, 我不做束之高阁的收藏品,我做实用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 在活生生的状态中找寻生命价值的延续性,就像一座桥梁。”江宜宣说道。
• “福藏”食单,图源“福藏”。
多数人对“食单”印象停留在“菜谱”,然而它并不仅是荤素搭配、五味调和如此简单。它蕴含着顺应节令物候而协调身体与自然的大智慧,以食材的寒热温凉平衡身体的阴阳变化,甚至凝聚着物贱者器宜小的食器搭配美学、妥帖有礼的待客之道等。
煎熬爆煮、炸溜煲蒸,人们用代代积累的智慧,来改善今日的餐桌,食单既是承袭味觉记忆,也意味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其照本宣科地啃史书,不如用吃饭、穿衣这些最稀疏平常的方式,体悟一代代人对生活的挚爱。
• 锅里的热气腾腾、万千烟火,皆是对吃的执着,图源“福藏”
左右滑动
最后,我们在一顿酣畅淋漓的火锅中,结束与江宜宣的对话。银制火锅之上雾气氤氲,符合时令的新鲜时蔬山货起伏翻滚,最后再以百合、菠萝蜜制成的甜汤收尾,夏日的燥热瞬间消解。
有人说,但凡要走心,总跳不过走胃,真心诚意同桌共食的“火伴”难寻,这一天,有幸与“馋师”在饭桌上知味、共情,也称得上是生命里相当完满的一天。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只顾吃喝是俗,
懂吃会喝是雅,
那么今晚的你打算吃啥?
文末留言聊聊。
部分内容来自《安邸AD》7月刊

部分图片由“福藏”所提供
摄影 | 李松鼠
造型 | 马子谦
撰文|王雪
编辑 | Karen,余雯婷
视觉设计 | Linke
推荐阅读
石头大亨的小院
一个208平米的游乐园,属于俩成年人
逃离大都市,她将乡村废墟改造成“日光天堂”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7月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