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elm Reyle的作品是绚丽而引人深思的,这一次,他不仅做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还将个展首次带来中国阿那亚艺术中心,这位“冒险家”试图通过其二十余年的创作,确认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带有装饰性观感的艺术创作,亦是永恒。
将圣诞市集的风铃
融入天圆地方的永恒
《风铃》装置在中庭。
我10年前在柏林一个圣诞市集上买到了一个小风铃玩具,它的光影反射迷住了我……
秋日的微凉海风吹拂着,秦皇岛北戴河畔的阿那亚艺术中心里,一座直径9米的大型风铃悄然现身……
它悬挂在如恩建筑事务所操刀的阿那亚艺术中心的中庭 ,这件名为《风铃》的作品来自德国艺术家安塞姆·雷尔为该中庭的度身定制,它无疑在纵向维度上拓宽了建筑的生生不息的循环感。
工作中的安塞姆·雷尔(Anselm Reyle)。
安塞姆·雷尔说:“我10年前在柏林一个圣诞市集上买到了一个小风铃玩具,它对光影的反射迷住了我,我想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动态艺术(Kinetic Art)。”他着迷于,艺术与设计之间无限循环的永恒,风铃——无疑是一个合适的载体。
《风铃》装置在中庭。
他继续说道:“我联想到来自现代主义的元素和形状,如何慢慢变成了装饰物,又经艺术家之手变回了艺术作品…….” 
雷尔曾创作过不同体量的“风铃”装置,呈现于过往不同的展览中。
大风铃无穷尽地旋转,灵动地投射出不同光影形态到建筑表面及每位观者身上,这与阿那亚艺术中心本身的“天圆地方”微妙互补,也与2020年的境况下大家倍加思索“永恒”的心态一致。
工业材料的永恒
当我们谈论永恒时
展览现场。
呈现近20年的24件作品,以小型回顾展的方式,探究艺术创作中何为永恒、何为不灭。
这是出生于1970年的安塞姆·雷尔在中国的首次大型美术馆个展。他以极具张力的大型抽象绘画及在现成品基础上完成的雕塑而知名。
《无题(78991)》,2018,混合媒介、亚克力玻璃
140 x 121 x 24 cm
一直以来,他频繁使用锡箔纸、高度反光的材料及工业废料来创作,他的组合霓虹及LED装置极具辨识度,也使他享誉国际,在全球各大美术馆及个人居所中,均能见到他的作品。

《无题(96662)》,2019,粗麻布混合媒介、霓虹灯管,242 x 191 x 8 cm
雷尔同样具有反叛性,他深晓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界限和地位之争:近期,他坦言“我的创作冒着使自己的艺术作品显得太装饰性的风险。”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英文题目“After Forever”来自艺术家本人,它诗意、浪漫却也是对每个人的一则灵魂拷问。雷尔希望对“永恒”的命题发出回应 ——
他选择呈现了自己近20年创作中的24件作品,以小型回顾展的方式,探究艺术创作中何为永恒、何为不灭。
《喜忧参半》2017,釉面陶瓷
高:166 cm,直径:75 cm;
《车轮》 2007,现成品、漆
直径:90 cm
一个展厅以“沙龙”形式策展:墙面上布满了如马车轮、铁蹄等现成品,一旁置有挂毯及瓶状雕塑。
雷尔将这些现成品与鲜艳夺目的染料、类似绘画中滴流的涂料及霓虹灯相结合,古老农业时代的物品形态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试图进入“永恒”的序列。
《无题(88935)》2020  混合媒介、霓虹灯管、电线、亚克力玻璃,96 x 81 x 17 cm  
《无题(12478)》2019  混合媒介、霓虹灯管、电线、亚克力玻璃,142 x 130 x 21ß cm
另一展厅则集中展示了霓虹装置作品,它们与锡箔纸绘画中的亮闪银光互相映照,工业时代的废料焕发出了摩登,不和谐与冲突并置后,形成了一派经过审视的、自洽的色彩材料综合体。雷尔对材料的地位及其“永恒”属性提出的质疑,在此不言而喻。
展览现场图。
该展览的策展人来梦馨在现场为霓虹灯装置布展。
来梦馨为展览取的中文标题《当我们谈论永恒时》则显得更开放,一如与阿那亚艺术中心建筑空间充分相呼应的布展方式。观者徜徉当中,思索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究竟可以有多少个永恒的面向。
永恒的许多切面
各个领域的精彩跨界
安塞姆·雷尔过往的展览作品。
左右滑动
他强烈的艺术语言与合作者、合作品牌的核心彼此增辉,单独成立。
安塞姆·雷尔有着丰富的合作履历,除了常见的品牌邀请合作以外,更不乏直接与艺术家进行联合创作。
安塞姆·雷尔与Dior联手打造的包袋作品
左右滑动
他曾受Dior之邀,为一款产品设计一个图样,结果最终雷尔创作了两个不同的图样,应用到了Dior的60款产品上;也曾与拥有300年历史的德国瓷器品牌梅森(Meissen)共同打造艺术作品,说得上是艺术时尚跨界的一把好手!
与德国老牌瓷器品牌Meissen的合作。
而提及与奥地利知名艺术家 Franz West生前最后三年(2009-2012)的深入合作,雷尔说:“我们共同创作了大约30件作品,包括雕塑、绘画及家具。这项合作对我的个人及艺术创作发展至关重要。”
雷尔与Franz West 合作的部分作品。
左右滑动
他以无界的崭新心态对待每次合作,强烈的艺术语言与合作者的核心彼此增辉,单独成立,方能缔造“永恒”的不同切面。
艺术在家
创造自然而然的永恒
他们的家在艺术作品的隽永气质之上,叠加了大自然的气息,——再永恒也不过自然。
Anselm Reyle 与建筑师Tanja Lincke在柏林郊外的家中。
安塞姆·雷尔与他的建筑师妻子 Tanja Lincke于柏林的滨水之家将屋子融入了柏林Spree河畔永续的自然景观。
Anselm Reyle和Tanja Lincke位于柏林郊外的家,紧挨着Spree河,房子犹如在漂流的流水之上。
在这座位于柏林的“水上之家”里,充满了艺术家雷尔的创作,而建筑本身是妻子的作品。“艺术在家”的永恒,是爱与创意的交融。

在面向Spree河的用餐区,夫妇二人一起设计的橡木餐桌配搭雷尔设计的椅子;吊灯是回收的旧家具,来自民主德国时期的柏林共和国宫。后侧的纸浆雕塑是Franz West的作品。
Tanja构想出玻璃外立面的结构,用6根混凝土圆柱托起房屋主体,底层架空,风格介于未来主义与复古怀旧之间。紧挨着Spree河的房子犹如漂浮在流水之上。
客厅中,Tanja设计的置物柜将空间减缩至适合生活舒适性的尺度,Anselm本人的作品与Uwe Henneken及Katja Strunz的艺术创作一起摆在其中。他将自己制作的一个丙烯酸盒子用作桌子,沙发均购自eBay。地毯和靠垫是他为Henzel Studio设计的Untitled系列,窗帘来自 Kvadrat。
雷尔在家中颇为频繁地使用自己合作的各类作品,似乎对他而言,无论艺术永恒的命题走向何处,“家”才是那个永恒迭代、永久赋能的栖息之地。
室内的空间布置也同样亲近自然,雪松木的色调为空间添加了层次感,户外原本种着3棵树,改造时遗憾地移除,但夫妇俩用它们的树干制作了家具。
左右滑动
他的家在艺术作品的隽永气质之上,叠加了这层大自然的气息,可谓再永恒也不过自然 —— 一睹雷尔家中的这般光景,便也理解了他对“After Forever” 的艺术信仰来自何处。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德国艺术家,不妨前去阿那亚艺术中心,看一看Anselm Reyle在中国的第一场展览吧!
《当我们谈论永恒时》
安塞姆·雷尔在中国的首个美术馆个展
阿那亚艺术中心
展期自即日起至2021年1月10日。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你对展览中的哪一件艺术品,
印象最为深刻?
文末留言聊聊。
部分图片由“SPURS画廊(Anita Zheng)”所提供
部分作品图来自Anselm Reyle工作室
撰文、编辑 | 白雪
视觉设计 | Linke
部分内容于《安邸AD》6月刊呈现
摄影 | Noshe
撰文 | Itziar Narro
翻译 | Eva Peng
编辑 | 雯婷、Yingying Chen
推荐阅读
J Balvin:住进日式“庙宇”的雷鬼天才
迷恋鲜花的六旬“少年”
五十年前,这群建筑师已经预见未来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10月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