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刚刚喝多了,在江边陪朋友吃火锅,不小心又喝多,一个人喝了足足两瓶多啤酒,晕乎乎,来不及回办公室了,就近到朋友的房间把东西写完。
金庸是写武侠小说的,也叫侠义小说。平时采访,我作为一个金庸迷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侠义”:磊磊你好,你说一下现代社会怎么弘扬“侠义精神”?很多都是这一种。
一般我都很认真的回答:侠义就是要见义勇为,就是要帮助别人,就是要blablabla……
其实那是面子话,不完全是真心话。今天说一点自己的想法,作为对老爷子独特的纪念。
“侠义精神”这个东西,不能吹得太过。
它当然很好,听上去很热血,很让人向往和振奋,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去提倡侠义精神,这个是要考量下的。侠义精神它只是一种“二级精神”,它不是“一级精神”,不是最基础的精神。
什么叫一级精神?我现在脑子晕,解释不完全准确。就好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这个地基就是一级精神,是人的底层逻辑,是你一切行为和思考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往上继续盖二级、三级的建筑物,比如侠义,比如忠诚,比如勇敢,比如无畏,比如团结,这些都是二级、三级的精神。
如此这般逐级地往上盖,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宏伟的大厦。好比练《九阴真经》,必须得先练心法内功,这是一级的,是一切的基础。之后你才能练九阴神爪,这是二级的。倘若闷头只练二级就会出事,就会变形走样,会异变成鬼模鬼样的九阴白骨爪。
哪些才是一级的精神?比如学习精神。
这个比侠义精神更为基础。你得先学习,先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谈得上其它。现代社会极其复杂,你不掌握充分的资讯,没有足够的知识,没有鉴别真伪的能力,没有先进的思想工具,你就根本分不清楚是非善恶,根本无从去行侠仗义,你会轻易地就被人拐骗着跑,你所谓的正邪之分就很有可能只是乡愿,是偏见,是反智。
举个最近的例子,有一位老太太,一直投身于乡村教育,很值得敬佩。可是她的学生后来走出乡村,受了高等教育,成了家,当了全职太太,回到家乡来捐款,她却生气地让人家滚蛋,她以为当了全职太太就是社会的“寄生虫”,就辜负了她的教育。
这位老太太以为自己在仗义执言,或者说以为自己在行侠仗义,完全意识不到这是偏见。一些网民也以为“全职太太”就是寄生虫,也以为自己在仗义执言,殊不知这只是狭隘的偏见。
否则灭绝师太要打死纪晓芙,说自己侠义,张无忌反对打死纪晓芙,也说自己侠义,到底谁是真侠义?
金庸是怎么倡导侠义的,是金庸先有了丰富的知识、有了鉴别的能力、有了认识社会的能力和阅历。金庸从小好学不倦,从浙江到重庆到香港,当翻译,当记者,当编剧,游历广阔,见闻渊博,手不释卷,他是在这个基础上才去倡导的侠义。人家首先是有知识、好学。
除了学习的精神,还有一些也是比“侠义”更为基石性质的精神。比如宽容的精神,比如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都更接近于一级的精神。金庸的武侠小说倡导宽容,他写《笑傲江湖》,反对“灭门”,反对嵩山派去衡山搞屠杀,为什么?因为他倡导宽容,反对非黑即白、党同伐异。
他还倡导独立思考。令狐冲偏不听岳不群的,哪怕他再尊重岳不群,但也不可能完全听岳不群的,为什么?因为令狐冲学会了独立思考,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岳不群说气宗就是好、剑宗就是坏,令狐冲偏偏要问一个为什么;岳不群说看见魔教的就该杀,令狐冲也偏偏要问一个为什么。这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
有了这些基础,才能一层一层往上盖房子,才谈得上侠义、忠诚、团结、无畏以及其它。
二级精神绝不能当成一级来使用,绝不能变成行为的基本准则。那是谬之大矣。一个人光懂得要侠义,那是要坏事的。要说无畏,二战的日军作战也很无畏;要说侠义,那些报复社会、杀害无辜孩子的暴徒也以为自己在行侠仗义;那些制造恐怖的家伙,也以为自己在行侠仗义。人类历史上,武侠小说里,多少坏人都以为自己在行侠仗义?多少人干坏事的初衷都是“行侠仗义”?
成昆以为自己在行侠仗义,灭绝师太以为自己在行侠仗义,嵩山派的费彬屠杀刘正风满门,也说自己在行侠仗义,旁边还有那么多人坐视围观,甚至鼓掌叫好,他们每个人也都以为自己在行侠仗义。实际上他们行了个卵?
现实生活中,假如一个人好端端地去砸同胞的车,把无辜的同胞打伤,让别人的家庭蒙受不幸,让妻子失去丈夫,让孩子失去父亲,他还以为自己在行侠仗义,实际上他行了个卵?
再追问一句,行侠仗义的本质是什么?是拔刀吗,是除恶吗?这都不是根本。我觉得是同情。一切的行侠仗义本质上都是因为同情,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否则何必去拔刀相助呢。如果忘记了“同情”这个关键,行侠仗义就会变成借口,变成暴力的借口。
之前文章说过,金庸小说十五部,最灵魂的有两句话,一句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另一句是“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家国,第二句讲的是悲悯,也就是同情。第一句话奠定的是金庸的底色,第二句话奠定的是金庸的深度。
你看金庸小说,公认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乔峰,乔峰却不曾见有什么“行侠仗义”。小说里有直接写乔峰很多行侠仗义、路见不平的事迹吗?并没有。
乔峰的伟大,是因为同情。辽帝要发动战争,他不允许,因为他同情无辜的生命,包括辽人的和宋人的生命。他认为这些远比大辽的辉煌、比耶律洪基的功业更为重要。能写出这一步,是我们武侠文学的巨大进步,是从《水浒》以来的一大精神飞跃。行侠仗义很好,但是能分清楚什么是侠、什么是义,更加重要。
怀金庸。
往期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