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有意思教练
ID | MessageCoach
这两天,一条推文频频刷屏:
文章里揭露了一群上海伪名媛拼单、拼酒店、拼丝袜等等各种不可描述。
网友对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存疑,也对这些“名媛”们议论纷纷。
大家该扒的都扒了,所以今天不聊这件事,而从这件事中提取出的关键词:“虚荣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虚荣心也有好的一面
虚荣心一直以贬义词的形态出现在我们的脑海和观念里:
有的人拜金攀比,花钱大手大脚刷爆信用卡;
有的人为了面子,能硬撑着到死也不吭声;
有的人嫉妒作祟,嘴上尖酸刻薄,没几句好话;
......
没错,这些都是虚荣心给人们起来的负面影响。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但虚荣心真的只有负面影响吗?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相信我们都有过年被爸妈推到桌前给长辈们表演节目的经历。
这就是父母能从儿女身上得到的虚荣心,这种虚荣感还可能来是:
发你带着他们度假旅游的朋友圈;
显摆你给他们买的保养品和包包;
你给了他们别的子女做不到的陪伴和关心;
......
但它却让父母感受到了被重视、被牵挂着,在同龄人眼中倍有面子。
这些是属于父母的虚荣心,这时,虚荣心=高兴=欣慰=幸福
可见,虚荣心并非都是“坏人”。
而且,如果你的虚荣心处理和运用得当且合理合法,在一定程度上,虚荣心=事业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来到英国下议院,问坐在旁边的一个年轻议员:
“年轻人,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支撑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吗?”
这个年轻的议员用非常渴望得到这位伟大人物的教诲,便说:“我非常想知道。”
“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丘吉尔大声说道,随即哈哈大笑而去。
人性本虚荣。
哪个男生心中没有过英雄梦?哪个女生不想成为万众瞩目的女神?
也许,我们应该面对、承认自己的真实。
虚荣心并不是可怕的恶魔,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有了虚荣心,人们才去竞争、才去拼搏。
也就是说,只要不跑偏,虚荣心也可以是一种动力。
2002年,BBC“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调查:
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如何不让虚荣心“跑偏”?
说到“伪名媛”,相信最早的“伪名媛”应该是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蒂,其短篇小说《项链》的女主。

玛蒂尔蒂是一个家境贫穷却爱慕虚荣的女人,为了在舞会上引起他人的注意,她向一位朋友借了一条价值不菲的项链。
结果乐极生悲,项链丢了。

为了还回同价值的项链,她负债破产,付出了自己十年的青春,来偿还自己的这份虚荣。
最讽刺的是,归还时朋友却说那条项链是假的,不值钱。
刚开始读这篇小说的时候,真的是害怕了虚荣心这个东西。
它能让你平白无故苦役十年,大好青春都为了还债。
但现在想一想,恰恰是当初那点虚荣心让玛蒂尔蒂脚踏实地的奋斗了十年。
现在刨去归还的钱,剩下的大部分钱都可以用作接下来的生活和投资。
这么看,《项链》并非是一个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所以,如何不让虚荣心“跑偏”呢?
首先,要接受自己有虚荣心的事实。
与其自欺欺人告诉自己没有任何虚荣心,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这个事实。
都0202了,谁还没点虚荣心啊。
适当的虚荣心代表你有竞争意识,过度的虚心就是虚伪。
托尔斯泰说过:“没有虚荣心的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
通俗化来讲,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我们的认知之所以总在虚荣心面前总处于欠费状态,是因为人类的一种天性:比较。
通过比较,我们能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通过扬长避短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行为组织学教授托马斯·穆斯维勒说过:
“和别人比较,是认识自己的最基本方式。而且比较并不是刻意为之,只要我们面对对方时,比较就会自动进行。”
所以自我认知就会随着比较的对象,左右摇摆,上下浮动。
就像一个千万富翁进入亿万富翁的圈子后会无地自容,如坐针毡一样。
但自我认知不稳定的人,心理极容易因为差距极大的比较而失去平衡。
认为自己的幸福感并不来自于自身的实力,而是来自于周围的人都不如他们。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这时,“跑偏”的虚荣心不再只是将就精神上的褒奖,而更加偏向于物质上的自我满足。
前者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和灯塔,而后者只会让你在沉迷物质的深渊里越陷越深,觉得拥有了物质,就拥有了相当的身份。
你有的我也要有,你没有的我也要有,得不到的就谎称有。
有的人谎言说久了,自己都信。
就像今天说的“伪名媛”们。
每天被自己所谓的努力感动,觉得自己太励志了——“你自己买得起香奈儿,才会有人送你爱马仕。”
然而,瞧不起BBA(宝马奔驰奥迪)的她们靠自己真的买得起吗?
但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是一生的事业,所谓的稳定也是阶段性的。
随着人一步步成长,自我认知能力也在不断进化。
每一阶段,你都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认知和设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一旦清楚自己的能力与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就要将目标拆解,先去努力达成那个踮踮脚就能实现的目标。
这样,小步向前挪,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虚荣“跑偏”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如何正确利用虚荣心?
虚荣心不“跑偏”,妈妈再也不担心你乱花钱啦!
那不如利用虚荣心赚点钱?
当然不是那种违法犯罪的不可描述,而是合理利用虚荣心,让它带动我们到更高的层次。
这个层次未必一定是金钱或者阶级圈层,更希望是自我内在的升级和迭代以及感情的增值与融合。
那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虚荣心呢?
第一种方法:适当的表扬和赞美。
这个方法建议当面、当时,适用于父母、老师、高管等管理者们。
因为你一定会遇到:
领导不认可我,我就不好好干;
父母总是批评我,那我叛逆给他们看;
老师总表扬同桌,我是不是很差;
......
这些情况导致的结果一般都是负面的:员工离职、孩子叛逆、学生成绩下滑。
他们就是缺少来自“强者”的赞扬和肯定,来满足自己在内心的虚荣心。
所以,尽量在合理范围内,时常对他们进行正面反馈,这样可以促使他们进步和点燃积极性。
有不少领导/老板/老师/父母,觉得因表扬所产生虚荣心活让人骄傲,骄傲就容易忘形,于是一味的降维打击。
其实,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认同感的伴生兽。
有虚荣心的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想要取得荣誉,从而获取其他人的认同感和赞美。
只要他们价值观正确、三观不毁,,恰到好处的虚荣心可以给他们一颗不服输的心!
他们会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不断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第二个方法:给予特殊身份。
这个方法可以用微博举例。
微博我们经常用,你会发现微博用的就是“虚荣心经营体系”。
微博等级、粉丝数量、加V、成为会员......都清晰可见的挂在你的主页上。
这些都是给予你身份的象征,微博等级越高,享有的特权越多。
粉丝数量越多,转发的越多,你要提供的内容质量就要越高,吸引的粉丝越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大V、达人等知名身份的特殊性可以引导着网上的言论和话题,往往他们一转发就会使一条微博迅速火起来。
既能满足用户的虚荣心,也满足了粉丝的。
同理:
升职加薪=等级升级+加V
给爱的人起专属昵称=认证达人+成为会员
学习/纪律委员=等级升级+增加粉丝量(小跟班儿)
......
不要小瞧这些“小特权”,正是它们,成功地满足了人们的优越感。
不管我们有多宣扬平等,潜意识里,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自己是多数人中的少数人。
与众不同的、拥有特权,是在社会阶层中位列更高等级的一小撮人。
尤其是在恋人之间,这种虚荣心是一种无形的特别。
当你感受到了虚荣心,就知道在对方眼里,你是特别的,被特别对待(in a good way)的那个。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第三种方法:投其所好。
比较高级的虚荣心是一种被动的炫耀。
直接的炫耀八成会让人反感,但强加给你的那种炫耀,会让人羡慕和嫉妒,但不至于恨。
而且,那一瞬间的虚荣心一定是爆棚的。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决定不买衣服不买鞋,结果到了商场,店员一句:“你穿这个裙子比某明星还漂亮”,就让你乖乖把钱包递了上去。
店员就是利用了我们对自身美缺乏自信、却总是想比得别人的心理,投其所好,顺应我们的心思,给予了更多的赞美和鼓励。
是他们说美的,可不是我自夸;后来是钱包先动手,不是我要买的。
虚荣心更是一种感情的加值。

恕我直言,光靠感情这种虚无的东西来维系的关系,还是不是有点太空洞了。
如果有人过来跟你说“交个朋友”、“我们交往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你过生日,他没有任何表示,连“生日快乐”都懒得说;
除了说“我爱你”,他什么都不做,连个花都没有;
......
所以有时候,虚荣心关乎到的是用心,花钱只是途径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最后
说到虚荣心,大多都会用女人做例子。

这次“伪名媛”最先爆出来的也是女的,殊不知,后来居上的“男版名媛”其可笑程度不亚于女名媛。
但论虚荣心,男人比女人过犹不及,更甚。
沈叔叔的电影《夏洛特烦恼》里夏洛在婚礼上对老婆说:“我不要面子啊!”
这句话是不是你爸、男上司和男朋友老公,甚至是你,在“打脸充胖子”的时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就让我莫名想起了鲁迅笔下的中国式面子:
“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过去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这话是鲁迅在1934年说的,用在如今,却还是那么得恰当,那么得令人细思极恐。
*作者:Chloe,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教练(messagecoach)。
你怎么看待虚荣心?

点击阅读原文
收听更多优质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