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的情绪管理课(3)·从认识自己入手


一妈有话说
情绪管理型父母
重视夫妻关系,重视家庭关系。 对自己情绪管理恰当。 将孩子的负面情绪与负面行为区分开,包容情绪,设定行为界限。 透过孩子的负面行为看到背后系统的负面情绪线索。
可以看到,想要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我们应该先从自己身上入手。

自我情绪管理如何入手呢?
首先我们要坦诚接受自己的情绪,任何人都有忍无可忍的极限值。不仅仅是忍耐值,不同人的爆发点也是不同的。
以我自己和我妈为例:
当一妞吊儿郎当,比如坐在凳子上不安定,晃来晃去,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认真看着别人,眼睛乱飘,我妈就觉得无所谓,甚至觉得她扮鬼脸扭来扭去的挺可爱机灵的。 但是这种行为就会点燃我。在我教育几次后,她还一直持续这样的行为,我就会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所以吼她基本都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看到:我和我妈的爆发点是不同的。
而这些让我们情绪失控的爆发点,就是我们自身的“元情绪”。
“元情绪”也是有时我们觉得不被人理解的原因,因为每个人的爆发点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同。
有时,我们会觉得某个人真“能忍”。其实有时并非他能忍,而是这个情景触发了你的元情绪,并未触发他的元情绪,所以你的情绪野马已经开始奔腾,他还在那慢慢悠悠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你觉得他能忍,他还觉得你沉不住气呢!
反思一下:你与老公、长辈争吵时,是不是基本都源于“元情绪”?而想要化解掉矛盾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深挖“元情绪”,找到其背后产生的原因,你才能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你的心态才能做到真正的包容。

“元情绪”就是自我情绪管理的关键秘诀
“元情绪”往往来源于幼年时的记忆,以无意识的形态出现。
回到前面的两个例子:
剩饭
对于我妈而言,她小时候还处于饥荒年代,每一粒粮食都格外珍贵。因为小时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她不允许任何“剩饭”的行为,包括对她自己。相信这也是我们上一代人的集体烙印。 因此,只要看到有人剩一点点饭,她就会特别抓狂,特别较真。这就是她的“元情绪”。 对于我,这种对于粮食的执着“元情绪”就不存在,再加上我自己从小到大吃饭总喜欢剩一口,所以“剩饭”这个场景对我而言,完全无所谓。
吊儿郎当
对于我妈而言,她的妈妈在她七岁时就去世了,虽然她是家里最小的,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但是她要负责管家。尤其她的爸爸在她十几岁就半瘫了,她照顾她的爸爸二十多年,操持家里大小事项,费心劳力,也没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所以她看到一妞晃来晃去、东张西望,不仅不觉得是个问题,还觉得小孩子就是这么机灵可爱,很是羡慕。 对于我,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我妈对我要求极高,“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别人说话必须有礼貌,不能东张西望”。为一些礼貌上的小细节,我也没少挨打。这些记忆让我对于教养的细节问题格外敏感,看到一妞有一点点吊儿郎当的表现就会陷入抓狂的境地。虽然事后觉得自己反应过度,但在那个情境下就很难控制住自己。
当然,这样的“元情绪”还有很多,比如我不能忍受老公的拖延症、不能忍受集体生活里偏见与抱团行为等,这些都是根源于我自己幼年一些不愉快且印象深刻的记忆,当这些情景出现后,我会像刺猬一样,本能的炸起身上的刺,进入攻击模式。
而这样的反应,导致事后反思时,发现有些时候是防卫过度,反应过度,很多行为在别人眼里无关痛痒,只要刺激到“元情绪”就像加了膨大剂一般迅速放大。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绿巨人,情绪管理其实就是对自己心里的绿巨人进行管理,避免他过于敏感、过于不合时宜。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找到自己的“元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如何找呢?
我们可以对自己进行3-7天的观察记录,对于自己明显感受到的激烈情感爆发点进行记录。根据自己的记录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情绪记录表:
1.愤怒
- 本周让我愤怒的事情有哪些?
- 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 当我愤怒时,我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
2.伤心
- 本周让我伤心的事情有哪些?
- 伤心的原因是什么?
- 当我伤心时,我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
3.不安
- 本周让我不安的事情有哪些?
- 不安的原因是什么?
- 当我不安时,我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
4.幸福
- 本周让我感觉很幸福的事情有哪些?
- 为什么感觉到幸福?
- 当我幸福的时候,我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
以上4种情绪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情绪。记录很重要,这份数据将为我们后续准确复盘留下依据。

记录爆发点后,如何分析找出元情绪?
当你握着这份记录时,坐下来静静的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从大体上看:
如果这份记录表前三项篇幅较短,最后一项则相对较多,那你已经是一个情绪管理很棒的人了。 如果这份记录表前三项篇幅较长,最后一项也不少,那你是一个情绪感知力较强的人,情绪丰富,急需情绪管理。 如果这份记录表前三项篇幅较长,最后一项没什么可写的,那就要好好挖掘一下元情绪,并剖析现有生活。你需要的除了情绪管理,可能还有时间管理、关系处理等问题。 如果这份记录表每一项都没写什么,你对于自身情绪感知力较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的体味一下自己的情绪,更好的了解一下自己。
接着我们来细化:
对令你愤怒、伤心、不安的事情依次进行分类归纳,找到你的爆发点和对应情景。如下:
愤怒爆发点:
- 拖延症
- 做事不认真
- 偏见与抱团
不安爆发点:
接着我们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拖延症为例:
小时候是否因为“拖延”经历过印象深刻的事情? 当时你经历了什么样的情绪? 当你产生这种情绪时,你的父母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
当你这样分析后,你为你的“元情绪”找到了一个来源故事。这时再回过头看前面的“情绪记录表”,复盘一下他人行为引起的情绪失控,哪些是因为“元情绪”被放大?哪些是确实很过分需要对方改变的?
这时我们才真正的完成了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接纳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
我们总结一下吧:
- 记录爆发点。
- 归纳爆发点,找到元情绪。
- 深挖元情绪的起源。
- 复盘情绪记录表,找出元情绪导致的情绪过激行为。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分析我们的爆发行为,进而管理自己的行为。
我们下期将进一步深入讨论分析。


我是一妈,教育学硕士,既是育儿漫画作者,又是婴幼儿规律作息实践者。
【一妞家的事】全宇宙最懂妈妈的育儿漫画。5毛钱绘画功底,画风鬼畜却轻松。

热门文章回顾:
点下“在看”↓↓↓
是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公民应有的素质
阅读原文 关键词
孩子
时候
剩饭
行为
问题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