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一家公司的大堂里等朋友,原本很安静的下午三点,突然被一声尖利的声音打碎。我回头望过去,看见一个年轻女孩对着一个中年男人,大声斥责,语气措辞都是强悍上司对不得力下属的种种“恨铁不成钢”。
一半出于礼貌,一半出于同情,我转过身不再围观。恰好此时朋友下楼来,我起身和他一起离开。走过两人身边的时候,听到那位年轻女孩正换了一种语重心长、但依然是不依不饶的口气,对中年男人说:你怎么能这么不努力?你好歹也是一个父亲,你至少也应该给你孩子做个榜样吧!活这么一大把年纪,还不竭尽全力,简直是白活了!
这句话在当时当下,立即引发了我的强烈反感,比单纯指责工作问题要刺耳得多。我立即转过头去,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女孩,能如此趾高气扬。
大概是看到我的反应,朋友心领神会地“介绍”:我们公司的电商女主播,才25岁,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那个中年人是她的商务,明年40岁,做事绝对没问题,只不过年纪大了,没那么拼罢了。
原来如此。
春风得意的20岁,顺风顺水的视角里,所谓“竭尽全力”就是要把工作当成人生的理想、生活的核心,恨不得将一天24小时榨出48小时的长度和效率。信奉自己做得到,于是别人也必须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就在前不久,也是一个20多岁、靠拍小视频挣到人生第一桶金的男生意气风发地对我说:如果一个男人,到了40岁还是个只能挣八千一万的普通员工,也不知道活个什么劲儿?女人弱一点没什么,男人混得这么弱,实在寒酸。说罢,他还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我,对我说:你多大了?30几?哦,那你还行。
记得当时听完这番志得意满的言论,我对那个男生很诚恳地说:年轻真好。
是的,年轻真好,年轻就是好。站在20岁的山腰上,目测到自己40岁时必须、应该攀上的巅峰。一切都很理所当然。
只是,命运怎么可能如你所愿,平铺直叙、一目了然?
张爱玲是说过:出名要趁早。
我也一度陷入这种名人名言的蛊惑当中。十几岁时,尤其觉得时间紧迫,甚至认为若不在30岁之前出名、发财,人生就不再有机会了。
相应的,抱持着这种看法,我看周围的大人,总是带着几分莫名其妙的优越以及嫌恶——他们都3、40岁了,一辈子只能生活在小城市里,天天除了打麻将就是大吃大喝,很没劲啊。
很多很多年后,回头看这段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当然觉得好笑,但同时也很庆幸——庆幸自己后来很快就发现,这些名人名言不过是文字游戏。你可以赞它字字珠玑,但它们对你自己的真实人生并无卵用。
由成功者总结出的金句、名言、大道理,并没有任何神力——因为你终将明白,这世上绝大多数的成功,都没有办法复制。
曾经在微博上一个讨论职场成功学的话题下,看到一则留言,应该是个刚从大学毕业并且混得不错的年轻人,他说:今天见了小时候最崇拜的舅舅,英气全无,成了一个混工资的老社畜。如果我到了35岁是这样的状态,我就去自杀。
希望他在35岁的时候能够功成名就,如愿以偿;也希望他届时若没能获得想要的成就,但却在其间逐渐看到了人生的真相,然后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凡、好好生活。
与我同龄的人们,只有极少数在35岁之前,实现了物质自由(精神是否自由,很难界定)。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年近40岁,并没有大红大紫、成名成腕,我们很平凡很大众,过着中等偏上或偏下的生活,焦虑着孩子的学习、父母的健康、房价和股市的波动,没人对自己的生活特别满意,但也没人对生活失去信心。
每一个绝望的深夜过去,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所有压力、失意、不得志,总会找到出口。
作为成年人,我们拥有随时补充信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不随便定义成败的达观,是面对错误与遗憾的勇气,也是接受人生需要随时做出取舍的坦然。
这是努力活着就会习得的智慧:我对生的眷念大于一切世俗之耻,于是我拥抱我的平凡。
诚然,这是一个媚青的时代。互联网的崛起、和社会生活的泛娱乐化,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迅速接触到真实的财富,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习惯了商业资本、社交网络和消费主义的不断讨好后,变得异常骄傲。
年轻人当然要有自己的骄傲,但这个“傲”字,是不卑不亢,是勇而无畏,绝非傲慢。
傲慢有很多种,比如对成功的定义是拥有多少资产,比如很轻易地鄙视看上去不如自己聪明、光鲜的人群,又或者,对长辈们的平庸表现出强烈的失望。
傲慢太容易了,只要你年轻,即使你一无所有,也可以对任何成年人嗤之以鼻:老哔。
最近还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北大学生举报公司克扣饭补,公司HR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劝说道:凡事不要太较真,你经历的还是太少了。
这话同样刺耳,是所谓经验者的傲慢。而这位北大学生的回复则代表了年轻人真正的骄傲——不较真就是对不公平不公正的纵容。我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勇敢对这样的行为进行抗争。如果我现在不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后我会鄙视我自己。
每个人的起点各不相同,也决定了他一生命运高低起伏的节奏——有人高开高走,生来优越;有人低开高走,冲破圈层;当然,也有人起伏不大,一生碌碌。
所谓命运,既依赖于自身的天赋与后天的努力,也依赖于出身、环境、以及一个又一个重要节点的选择。
事实是,年轻的时候越傲慢,年长之后就会越平庸、甚至无能。因为傲慢的人没有学习的能力。
年轻时,可以自负地认为,自己是被上天选中的人,世间一切事,只要竭尽全力,就一定能做到。
但一个十年过去,又一个十年过去,种种鸡毛蒜皮、风刀霜剑,会令你学会许多关于“竭尽全力”的意义。
如今正当40岁的这一代,成长在传统的社会环境中,接受最正统的教育、人生经验来自身边长辈,既懂得努力、又懂得现实。于是一路稳扎稳打、正常工作、升迁、到了40岁也许有家庭有房子,但绝大多数就是很正常的平凡中年;
而如今20岁的年轻人们,周遭充斥着一夜成名、突然暴富的神话,尤其社交网络让每个人都能近距离围观别人的成功,看起来都那么随意、轻松。许多人已然厘不清时代巨变所呈现出来的繁华、资本硬生生造就的风口,其实与个人天分并无强烈相关。于是,年轻人们只会在“他那样的都可以,我肯定也可以!”的信念加持下,更加相信:这是一个造就英雄与神话的时代,而我,就是那个神话。
他们会因此竭尽全力,他们也会因此认为40岁的平庸中年们,之所以平庸,一定是因为没有“竭尽全力”。
须知,20岁的竭尽全力,和40岁的竭尽全力,并不是同一个语义。
20岁的成功是鱼跃龙门、是日进斗金、是高朋满座;而40岁的成功,可能已经变成遇到急事难事不必找人借钱、能挂上一个医术精湛的专家号、每个周末都能陪孩子在大自然里奔跑。
不是越成长越没出息,是越成长越知道该如何学会放弃。
从平庸的中年,到骄傲的青年,再到天真的少年,逆流回想,多少次都输在了不知如何用力的“竭尽全力”之上。
年轻时的自负与骄矜,其实很脆薄。尤其是,若这种情绪里始终强调着对失意者的偏见与不屑——仿佛自己身骑高马、手握真理,而站在尘土里的那些庸常中年人,怎么看都活得“好像狗一样”。
一旦自己最终成为了曾经万般瞧不上的平庸之辈,心底会有很多东西破碎成渣,倾圮覆灭。
人活一辈子,最难的是“接受”二字。
北野武有句著名的黑鸡汤,放在这里,恰到好处: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我们不要再对孩子说这种假惺惺的话啦。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认清现实。人不是平等的,你是没有那种才能的。这是爹娘应该告诉孩子的现实。不管怎样努力,做不到的事就是做不到,这是爹娘必须教会孩子的。
如果你觉得这么说实在受不了,那就应该去帮助孩子获得能够在这世上安身立命的某种才能。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任何才能,那至少你应该培养他有一颗坚韧的心,这样在他今后走上社会时哪怕被现实整得一塌糊涂、遍体鳞伤,他照样还能活下去。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为人父母后,能够真诚地教孩子一些真相,不要随便夹带自己的希冀;更希望更多更多的人,在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能够被善意提醒:人生,到底该如何用力。
只有认清一切,才能接受一切。也能在接受之后,努力改变能改变的一切。而不是凭着被惯出来的傲慢和错觉,就以为自己已经改变了一切。
插图来自艺术家Eiko Ojala
你错过了这篇文章
不妨读一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