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编辑:卫民、梦佳
【新智元导读】最新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集团的估值提升至3800亿至4610亿美元,再创新高!近年来,蚂蚁金服一路开启「技术进化」,2017年起累计研发投入超280亿元,研发人员占六成。这只超级独角兽究竟是如何撑起超高估值的呢?
路透社旗下IFR报道称,投行提高了蚂蚁集团的估值预期,认为其将达到3800亿美元至4610亿美元。 
就在一周前,报道还称,蚂蚁集团将其IPO估值进一步上调至2800亿美元。
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超级独角兽,蚂蚁从上市之路伊始就注定了这是一次不平凡的IPO。
技术驱动的蚂蚁,四年累计研发投入超280亿,研发人员占六成
提起蚂蚁集团,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其旗下2004年推出的产品支付宝。
招股书显示,支付宝目前连接中国超10亿用户和超过8000万商家,已发展为中国最大的数字支付和数字金融科技平台。
马云曾这样评价,「八年前,蚂蚁还叫支付宝;八年后的今天,蚂蚁带着已经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支付宝,以及其他各种深入人心的服务,承载着全球消费者的期盼。」
当然,蚂蚁集团不仅仅是支付宝,经过2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长为一个集支付、理财、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庞大的金融科技公司。
从2000年开始,蚂蚁集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4-2012年,专注支付业务;2013至2016年,尝试支付以外金融领域数字金融业务——微贷、理财、保险等;2016年至今,开始大力布局金融科技和创新业务。
在上个月举行的上海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CEO胡晓明称,蚂蚁的基因不是金融,而是科技,科技是推动蚂蚁业务每一次进化的最核心动力。
根据方正证券的分析报告显示,蚂蚁集团是一家典型以技术为驱动的金融科技公司。
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89亿。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有16,660名员工,包括10,646名技术人员,占到64%的比重。
蚂蚁在招股书中,非常详细地披露了重点科技投入方向,主要可分为:人工智能、风险管理、安全、区块链、计算及技术基础设施。
创新科技产品包括始创于2010年自主研发的企业级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至今已成功应用于支付宝及阿里巴巴全部核心业务。
近来的一些动作也更说明了这一点。6月,OceanBase成立公司独立商业化运作,由胡晓明亲自任董事长。
6月底,蚂蚁集团完成更名,从蚂蚁金服变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其科技公司的定位;7月,又推出了「蚂蚁链」,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价值网络。
4600亿美元背后,小「蚂蚁」凭何撑起高估值?
从2000亿美元、2800亿美元到3800亿美元再到4600亿美元,估值不断提高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思考,这只小「蚂蚁」凭何撑起如此高的估值?
实际上,从蚂蚁招股书中披露的一些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这个问题。
尽管能上科创板的企业估值普遍都比较高,但与科创板上市不久的中芯国际和寒武纪不同,蚂蚁集团的营业数据十分亮眼。
根据公告,蚂蚁集团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81.91亿元,同比增长42.56%。毛利润 695.49 亿元,较 2019 年同期的 399.07 亿元同比增长 74.28%。
另外,从营收的结构来看,2019年,蚂蚁数金科技平台营收规模为677.84亿元,占蚂蚁集团总营收的56.2%。2020上半年,占比已提升至63.4%。创新业务及其他收入的占比也稳步提升。
这说明,蚂蚁集团已经不依赖于支付宝上的C端业务,更具潜力的to B业务,已经成为蚂蚁集团的主要营收来源。
而从蚂蚁集团近几年的营收情况来看,也在实现了良好盈利的同时保持了持续增长。
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和725.28亿元。
2019年,全年营收超千亿,其中技术服务部分带来的营收占到了总营收的一半以上。蚂蚁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规划2021年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将达到65%。
这或许可以解释蚂蚁集团的估值为何不断上升。但很多分析人士也指出,4600亿美元的估值会不会有些虚高?在许多社交平台和股市论坛上,一些人表示了质疑,并担心在正式蚂蚁上市后会迎来「雪崩」。

荣耀和挑战并存,这只「蚂蚁」将走向何方?

估值4600亿美元,即将在科创板上市蚂蚁集团无疑正处在自己的高光时刻。但荣耀是过去的,放眼未来,蚂蚁集团也并非没有挑战。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相融和的数字金融已经是大势所趋。除了蚂蚁集团外,京东、百度、腾讯、美团等大的科技公司都在加速在金融科技上的布局。
事实上,就在蚂蚁集团紧锣密鼓的筹备科创板上市的同时,其「老对手」京东数科也紧随其后发起了IPO的冲刺。
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加和快速成长无疑将使蚂蚁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在C端还是B端,他们都将和蚂蚁抢夺市场。
随着数字支付市场的增长,近年来也遭遇「天花板」。
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支付宝交易规模的增速正在逐渐收缩,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里,支付宝总支付规模为118万亿,相较于2019年一年的总支付规模111万亿,增长仅为6.2%。
分析称,抛开疫情的影响,中国网民规模大约10亿,而支付宝活跃用户已经达到7亿。从用户量来看,支付宝还有30%到40%的增长空间。当用户量逼近天花板之后,就需要更多的创新业务来补足。
另外,央行的DC/EP也在加速落地中,有分析称,DC/EP的大规模使用将会给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数字支付工具带来不小的冲击。
面临这些挑战,这只「蚂蚁」将走向何方?
10月21日,证监会同意蚂蚁集团科创板IPO注册。随后,蚂蚁集团更新了招股书,董事长井贤栋致投资者的公开信也曝光。
在这封题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公开信中,井贤栋表示,蚂蚁坚信数字普惠的未来,选择和合作伙伴共同做大蛋糕,而不是零和游戏分存量蛋糕。
「我们相信,只要通过科技创新去不断解决问题,一定会创造出更大的市场和机会。」
参考链接: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20-10-22/doc-iiznctkc7022000.shtm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