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
——唐, 张说
唐朝有两个张丞相,前有张说,后有张九龄。张九龄的诗写得好,张说相对而言就弱一些,但是也有一些好作品。这首《蜀道后期》就是一首风格别致的精巧小诗。
    先释题。蜀道,是指沟通关中与蜀地的山间通道。蜀道的历史非常悠久,现代考古学证据说明早在前史时代,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就有过交流。虽然我们不清楚这种交流的具体性质,但是秦岭、米仓山和大巴山一直就有人类踪迹。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盆地因为其地理位置偏离中心,四周环山,所以在历史上一直有着比较独特的地位,当过秦国统一天下的军备粮仓,容纳过刘备乱世称帝的野心,唐代曾经两次接纳流亡的皇帝,到了宋代,有非常惨烈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我心爱的两位诗人,李白和苏轼,都是出自蜀地。蜀地那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大多跟蜀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选择讲这首诗,也是因为其后一个月我们要讲李白的《蜀道难》,以此作为预热。
后期,其实是“后于期”,比预定的归期行程要落后了。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张说到蜀地,远离故乡,自然是“客”。这里的日月,不是天上星辰,而是“一日一月”的时间。来蜀地,回洛阳,都早已计划好了,“预期程”就是预先定下了归期和行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唐诗百话》里讲读绝句,应该特别注意第三句,看作者是怎么从前两句的直叙转到最后一句要表达的意义。这里,秋风不相待,就是本诗最高明处,将风拟人,心急而不愿意等待我——其实“我”的心里当然是更急的,因为更急,所以才说得出“秋风啊你怎么不等我”这样的话来。然而不说“我”急,只说“风”急,诗的意味就出来了。最后一句,先至洛阳城,落到实处,稳稳当当地结束全诗。
喜欢,请戳:
千里小诗词——代悲白头翁-刘希夷(唐)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