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和50位天才思想者的对话。
知名作家吴晓波,通过对50本经典书籍的全新解读,勾勒出200多年商业发展的脉络。
偌大的商业世界,都被他装在这份清晰易读的商业知识图谱里。如果你想由浅入深系统了解商业思想与商业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份绝佳的导读书单。
📝
这本书适合谁读?
初入财经领域,想要快速打造知识体系的职场白领;
喜欢商业历史的企业家、管理者以及普通爱好者;
对“中国高速增长模式”感到疑惑,想要寻找答案的人;
📝为什么推荐你读这本书?
信息泛滥的时代,懂得如何选择,往往会事半功倍。
现在,吴晓波老师已经替我们做完了最难的筛选部分。
更难得的是,在这本书中,他并不局限在推荐书这个层面,而是把书作为观点载体,呈现出一个个财经作家的全貌,构筑出一幅贯穿200多年的商界版图。
本书既有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大佬对商业基础文明的思考,也有杰克·韦尔奇、沃伦·巴菲特等企业家对商业更加微观的理解。
其中8本研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的书籍,更是和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
如果要在商业领域开一个书单,我首推这本。即便对财经商业领域没有深入研究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对《
影响商业的50本书
》感兴趣的“书米”

可以点下图购买
👇
📝本书目录
只有在阅读中,思想才能统治黑暗
第一部分  当商业开始改变世界
《国富论》:他发现了“看不见的手”
《资本论》:一本为革命而生的经济学宣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商业编织“意义之网”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新定义“看得见的手”
《通往奴役之路》:他什么都不相信,除了自由
《自由选择》:经济学界有个“矮巨人”
《经济学》:“我写教科书,其他人拟定法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个“旁观者”的创新
“竞争三部曲”:战略模型的设计大师
《乌合之众》:群众是如何被发动起来的
第二部分  成长的策略与秘密
《追求卓越》:第一本卖过千万册的商业图书
《基业长青》:伟大的创业者都是“造钟”人
《营销管理》:营销学最后的大师
《第五项修炼》:席卷全球的学习型组织热
《隐形冠军》:默默无闻的小巨人
《定位》:“有史以来对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创新者的窘境》:管理越好的公司越容易失败
《长尾理论》:尾巴决定商业的未来
《引爆流行》:如何找到那个引爆点
第三部分  动荡年代与潮汐的方向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最喜欢说“不”的经济学家
《非理性繁荣》:大股灾烧出的超级明星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为“守夜人”划定边界
《21 世纪资本论》:让公平重新回到辩论的中心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家庭主妇对城市的抗议
《第三次浪潮》:他把新世界的地图徐徐展开
《失控》:互联网世界的“预言帝”
《奇点临近》:机器什么时候战胜人类
《世界是平的》:一组动听的全球化赞歌
《未来简史》:99% 的人将成无用之人?
第四部分  无法终结的历史与思想
《旧制度与大革命》: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年代四部曲”:一位欧洲共产党员的历史书写
《巨人》:发明了“中美国”概念的英国人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一个走不出去的“福山困境”
《大国的兴衰》:500 年视野里的美国与中国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本有趣的文明进化简史
第五部分  企业家书写的传奇
《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为了到达顶峰,你不需要什么门票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一个做饼干的如何拯救“蓝色巨人”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穿越了死亡之谷
《杰克·韦尔奇自传》:“全球第一CEO”养成记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那个种植“时间的玫瑰”的人
《史蒂夫·乔布斯传》:生来只是为了改变世界
《活法》:“敬天爱人”的日本商业哲学
第六部分  谁来讲述中国事
《江村经济》:用脚写出来的中国模式
《美国与中国》:费正清的眼睛
《大分流》: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 年
《万历十五年》:一位少校军官的“大历史”
《论中国》:一位85 次访华的政治家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中国正在过大关
《中国的经济制度》:乱发狂生的错过与得到
《激荡三十年》:为当代中国企业立传
📝本书试读
 第三部分 动荡年代与潮汐的方向
《未来简史》
99%的人将成为无用之人? 
当社会发展到神圣的意志讲不下去的时候,现代宗教就是人文主义,而现在,人文主义也可能讲不下去了,因为未来是 AI 的时代。
——尤瓦尔·赫拉利
上一次,知识界以空前的雄心,全景式地重新叙述人类史,是在200年前的19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让一代学者抱持着对科技进步坚定不移的信念,用全新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断代方式,塑造自我,告别先人。
21世纪开始的这些年,我们重新看到了这一雄心的回归。它的诱因仍然是科技的突破,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基因革命所带来的要素突变,让人们有足够的空间想象未来,并重新叙述历史。
所不同的是,200 年前的那代人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而这一代人则被机器替代的恐惧所缠绕。
2014 年,法国的 70 后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出版《21 世纪资本论》,轰动知识界。在以色列,有一位比他更年轻的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 2012 年和 2016 年相继出版了《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和《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在更长的时空范畴内,对人类演化史进行了自成体系的叙述。
一、
宏大叙事中,对一位学者的挑战不是来自专科能力,而是跨学科的知识储备、独特的叙事视角及对长波段历史的天才洞察。
尤瓦尔·赫拉利是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他以极大的勇气把人类学、生物工程学、政治学和当代科技诸学科融汇一炉,从容地完成了别人不敢启动的巨大工程。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独家的史料披露,但却带给你“重新发现”的知识乐趣。
譬如关于人类的起源,在 30 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几支独立繁衍的种族——直立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他们的智力水平相当, 都学会了用火,其中,尼安德特人最为强壮和不怕寒冷。但是,到了 7 万年前,最终是智人脱颖而出,其他人种灭绝了。
赫拉利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智人征服地球的原因是什么?
他的答案是:认知革命。智人并不是最强壮的,但是他们率先拥有了语言,从而学会了团队作战,此外,他们还形成了“讨论虚构事物”的能力,进而诞生了信仰和宗教,增强了认同感和凝聚力。
赫拉利的解释,在历史学界肯定不是一个创见,但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却充满了现代感,甚至可以用其来解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再譬如,在 1775 年,亚洲经济总额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额的八成,中国和印度的生产总量占到全球的 2/3,同时还拥有辽阔的疆域和最多的人口,但是,为什么在后来的竞争中,反倒是“处在世界偏远角落、气候还冻得让人手指僵硬”的欧洲成了最终的胜出者?
赫拉利的答案,仍然是认知革命。欧洲形成了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以及与之配套的司法系统和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科学精神,机器和枪炮是竞争力的体现,而不是原因。
二、
在《未来简史》一书中,赫拉利由 7 万年前的智人出发,提出了一个新的人种概念:“神人”。
他认为,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面临三大重要生存课题——饥荒、瘟疫和战争,而这些课题在 21 世纪都呈现消失的趋势。随之而发生的新事实是,人类为解决这些危机提出的很多概念其实已经或者正在消亡,比如宗教和国家观念。
今天的人类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巨变的前夜:“从地球上诞生生命直到今天,生命的演化都遵循着最基本的自然进化法则,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在有机领域内变动。但是现在,人类第一次有可能改变这一生命模式,进入智能制造和设计的无机领域。”
那么,新出现的人类共同议题是什么呢?赫拉利将之总结为三项: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人”。
作为一个年轻的历史学家,赫拉利的答案几乎完全来自于凯文·凯利和库兹韦尔等人对新科技的描述:
“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全新的议题。生命本身就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生物本身就是算法;计算机和大数据,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更进一步的是,赫拉利对于新科技对人类职业现状的挑战给出了更为惊悚的预言。
他在书中描述道:“随着大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未来人类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将自身的决策权让位给无意识的算法,让算法替自己决定该买什么东西,应该接受什么治疗以及应该和谁结婚。人工智能将比绝大多数人更擅长察觉人类的情绪波动,也更会创造艺术。他们可能自身没有任何情感,但却在分析,甚至掌控人类情绪上更胜人类一筹。”
在这一大变革中,除了那些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劳动者之外,甚至律师、教育、咨询、医生这些行业人群的工作也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挤走。
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未来,只有1%的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升级成新物种——“神人”,而剩下99%的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级。
三、
没有一个历史学家是乐观主义者,年轻的赫拉利也不例外。
他认为,人类的两难困境是自己造成的,而且迄今未找到解药。
“一方面,我们也想打破那些限制金钱和商业流动的社会大坝;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筑起新的大坝,希望保护社会、宗教和环境免受市场力量的奴役。”
在《人类简史》的最后,他不无悲观地写道:“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尽管对新科技革命深信不疑并充满了巨大的期待,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赫拉利竟从来不用智能手机。在中国的一次公开演讲中, 有读者问他:“面对这些挑战和惨淡的未来时,我们,这些普通的民众,到底应该做什么?”
他回答说:“你应当少接收一些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赫拉利坚持每天花两小时冥想,在他看来:“智能用于解决问题,意识用于感知事物,如痛苦、快乐、爱与恨,这两者并存于哺乳动物。而无意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赫拉利的著作广受全球年轻读者的欢迎,他在中国北京 XWorld的演讲有 120 万人在线收看。但是也有严肃的媒体不以为然,《经济学人》杂志就公开嘲讽他的书肤浅而耸人听闻。
不过,赫拉利刚刚四十出头——这对于一位历史学家而言,实在是太年轻了,他似乎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他写道:“人工智能的技术毫无疑问会改变我们的世界,但是我们未来的社会究竟怎样, 有很多选择,但不是完全由技术来决定的,一切都悬而未决。”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喜欢他预想的这个世界,那么,就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改造它。
编辑|笔下长青
影响商业的50本书
感兴趣的“书米”

可以点下图购买
👇
👇点击这里
购买更多书单君推荐的好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