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北京飞往武汉的航班

疫情初起,有一篇公号文章传播较广,这篇文章提出:燃放鞭炮可以防治瘟疫。它的论据是“鞭炮燃放过程中产生酸性气体,可以杀灭病菌(病毒?)”。
很快,这篇文章引来了比较专业人士的嘲笑和批判,列入首批伪科学谣言之列。
其实此文倒不是完全空穴来风,而是有出处的,那就是100多年前东北防治鼠疫过程中确实发生过的一幕。
这次来势凶猛的武汉肺炎被定为乙类传染病,因为甲类传染病只有两种,霍乱和鼠疫。
1910年,东北鼠疫。短时间内横扫东北三省,人一家家的死,收尸都来不及。当时临近春节,数万感染瘟疫的东北务工人员过年回家,后果可怕到不敢想象。
当时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死亡率也高达40%,名盖京华的所谓四大国医,没有一个敢去疫区。
最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哲学博士、大清外交部右丞施肇基力荐一个叫伍连德的人主持疫情防治!
大清钟南山——伍连德
伍连德,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马来归国华侨,正宗的剑桥大学医学博士而且还是同期第一名。
伍连德抵达疫区后,不顾感染危险和世俗压力,偷偷解剖了死者尸体,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这是罕见的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肺鼠疫!
伍连德把之前所有愚蠢的(中医)防疫措施全数都推翻,把所有发生瘟疫的城市都划片,家家房屋消毒,出入都有军警检查,发现病人立刻就隔离,连出入东北的铁路,都是一个挨一个查,特别是春节时,能放回内地过年的劳工,必须是百分百健康人!
可是,在伍连德布置并实施的各种堪称科学的防疫措施后,疫情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
此时的伍连德忽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可能出在尸体掩埋这个环节。因为鼠疫杆菌可以在尸身上存活很久,只有两种办法可以阻断鼠疫通过尸体传播,一个是深埋,另一个便是“焚尸”。
中国人历来有入土为安的习俗,对待父母先人的遗体更加尊重备至。在传统观念下,“焚尸”简直不可想象。即便是生长在海外的伍连德,也不敢贸然挑战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伍连德只好上书朝廷,呈请圣上颁一道圣旨,准许火葬。三天以后,清廷准许伍医生之请。
宣统三年,大年初一。哈尔滨城北的公共坟地,200名工人把100个棺木或尸体堆成一堆,一共堆了22堆,浇上煤油,付之一炬。
时逢春节,为了能消弭人们悲伤的情绪,振作大家的精神,防疫部下发传单,号召大家燃放爆竹,冲冲晦气。
很明显,那篇文章提出“燃放鞭炮也许能够对控制疫情有益”,可能就与当年的这段历史有关。
说来蹊跷,从这一天开始,已经死亡四分之一人口的重灾区傅家甸,一直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竟然下跌了。
在伍连德的科学防疫政策下,鼠疫终于被有效控制,至1911年3月1日夜0时,傅家甸的新增死亡人数为零。随后,长春、奉天、铁岭……东北各个大城市纷纷传来捷报。新增死于鼠疫者:零。
回想起来,当时正是春节期间,燃放鞭炮是不违常情的正常之举,并且人们的情绪由于对瘟疫的恐惧而低落到极点,燃放鞭炮确实能提振士气、增强信心,对社会稳定也是有作用的。
本次疫情中也是“高人”辈出,有主张念“金刚铠甲心咒”免疫的,有主张“祷告悔改”脱灾的,这些东西主观力量当然很强大,在无奈时刻还是能到安定某些人心的作用的,但客观效果上……呵呵。这和当年燃放鞭炮是一个道理。

精彩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