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美国新冠测试是垃圾,这话不是我们说的,是比尔盖茨说的。
大家都知道美国新冠疫情早已经爆表,而且不知道爆了几回了。第一波疫情到达高峰的时候,大家都躲在家里不出门,商业活动也都关闭。好不容易熬过了高峰,每日新增数刚有所降低,不少地方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胜利,慢慢打开商业场所,于是毫无疑问地,案例数攀上了第二个高峰,于是再反过来推迟一些开放措施,等到第二个高峰稍微有所缓和之际,大家又觉得胜利了,而且憋得太久,加快了出门的频率和速度,新冠病例果然也不失所望,攀上了第三个高峰。
from NYTimes
此时生活在美国的小伙伴们都发现,日常的生活好像已经无异于新冠之前,除了大家每天带着一个口罩,朋友见面不再拥抱。人们并不是已经习惯了过山车般的案例数,而是已经麻木,只要案例不到自己身边,就好像新冠是另一个世界。对于已经很久不关注案例数目的小伊来说,看到上图时候也着实吓了一跳,因为照着小伊周边人的生活方式,还以为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了呢,这样看来,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这个第三次高峰在目前商业活动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到底能到达多高,多久。
在美国来说,新冠的最大问题,除了政策常常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就是饱受诟病的新冠检测效率。 
10月7日,微软联合创始人、大慈善家比尔·盖茨表示,美国仍然没有让新冠病毒检测变得更容易,并加快取得结果所需的时间,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
盖茨称,有些国家通过有效的封锁能够控制住新冠病毒的爆发,不过这样的封锁“在大多数国家将很难执行”。但他补充说,其他国家至少能够部署测试,以帮助控制疫情。他说:“其他国家在早期做了非常好的测试,他们激活了商业部门。然而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无法很快得到检测结果。我们没有组织测试,这真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
据美国官员称,虽然美国各地的新冠病毒检测时间比疫情早期有了很大改善,但盖茨一直批评商业实验室和美国政府没有进一步改善处理时间。许多公共卫生专家表示,将结果返回给潜在感染者的时间越长,检测的价值就越低。
很简单的理论,如果你测试新冠,像在中国那样立刻拿到结果是阳性,那么你会立刻被隔离,得到治疗,从而切断了你潜在感染别人的可能性。可是按照美国这种检测效率,你测试完成后,依靠的是自我隔离,而检测时间动辄几天,甚至1-2个星期,那又有多少人能乖乖地在家等着结果出来呢?尤其是那些症状较轻或者自我感觉已经恢复了的人。

那么美国新冠检测的效率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呢? 小伊的家人由于连续几个月出现干咳症状,想去约医生检查,但是医生一听说她的症状,就表示必须要有新冠检测阴性的报告才可以看,于是为了我们选择了可以不下车的Drive-through测试。
测试在网上预约,非常方便,预约了周三的早晨10点测试,收到一个地址。等到周三我们9点50分到达这个地址,发现是在一个房子的一楼的停车场。而工作人员还没有到。绕了一圈回来,发现还是只有我们。9点55分,才看到工作人员拖着箱子慢慢走来。然后花了10分钟搭好了这样一个临时的工作台。
对,显然大家都发现了,除了一位大叔,其他人都没有带口罩,却还聚集在了一起。于是小伊当时心里一惊,闪过一个念头就是怀疑这些医务人员要是有新冠岂不是要传给我们?

又过了大约5分钟,其中一位小哥,终于穿上了防护服,带上了手套,开始摆弄一些工具,可是小哥还是倔强的没有带上口罩。
此时,来了另一位医务人员,带着口罩,她才是采集的护士。过了不久就拿着采集器来给我们测试了。 显然她武装得更到位一些。问过了出生年月和姓名,小姐姐就开始了,毫不含糊直接一下子把棍子插到了鼻子底部,搅拌了几下拿出来,据说非常酸爽。

之后,我们就被告知可以走了,具体几天她也不知道。此时我们看了下,后面也排了不少的车,而直到我们离开,小哥依旧没有带上口罩。

回去之后,我们等啊等,等啊等,由于确定自己肯定不是新冠,之间该干嘛干嘛,吃饭,超市,周末出去玩耍照样的。终于在
6天
后,我们通过邮件等来了预期的阴性结果。

总结来说,这个过程并不繁琐,在采样的地方效率也可以。但是6天的等待,和国内比起来简直是龟速。这到底算不算盖茨所说的“垃圾检测”,造成了检测价值的降低和给与病毒足够的时间去传播,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11月3日快到了,God Bless America!
Pic from bioworld
关注小伊(曾用名“小e”),带你一起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