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粉红精神”中,正义通常是强大的牺牲品
做公众号整整四个月了。我在这短短时间内取得的进展,让很多其他号主惊叹“发展太快了”。我自感收获非常大,读者越来越多。但是,常常为文章的选题和构思费神烧脑,半夜经常醒来。

这半个多月来,我晚上睡眠总是不大好,白天身体软绵绵的。昨天,遵照医嘱,买了一瓶六味地黄丸。按照我以往的经验,这个药消除疲惫的效果还不错。
昨天傍晚,我发了一段朋友圈,诉说做公众号的苦和乐,还拍了药瓶的照片。

半个小时后,一位已经毕业的小粉红学生看到朋友圈后,在微信给我写了一段非常暖心的留言:
“老虱,注意身体哈!
你膝盖每天可以用温水帕捂热一下,舒服一些!至于其他疾病,还是不要在电脑旁边待太久。互联网时代,给了你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过命只有一条,还是得多加保重!
虽然我与你价值观不太吻合,但我佩服你做事的态度,以及写作的文笔。
公众号的私信没必要都回,你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建议你可以像b站上的up主一样,定期对一些问题,进行统一回复!你可以在下一篇文章中,对于上一篇文章的批评声音进行回应!(或者不回应,这取决于你)
感觉知乎上骂你的也不少,你内心是够强大的!不过,还是要保护好自己!这年头,学生都不是啥玩意儿!
不过在这个戾气很重的时代,你始终坚持做自己,确实令人敬佩!”
说起这位学生,我不得不提起我给他们上课期间课堂上的一个“笑话”。

他属于典型的纯种小粉红。性格有点偏执,思维黑白对立,课上喜欢发言,但是屡屡由于常识缺失和逻辑漏洞,被我驳得抓耳饶腮。
有一次课上,我提出著名的“电车难题”,让学生讨论。
列车在行驶中,突然发现前方有十几个人在轨道上走路,刹车是来不及了,只能紧急改道。但是,另外一条路线上,也坐着人。但是,只有一个人。改道意味着被撞的将是这一个人。
怎么办?列车司机应该如何选择?是撞十几个人,还是撞一个人?
他第一个站起来不假思索地说:“如果我是司机,我当时会做什么决定,取决于这些人是做什么的。他们是科学家、工程师......还是农民工或普通人。如果他们当中有科学家,那肯定不能撞,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非常大,民族崛起离不开他们。”
班上五十多个学生懵懵懂懂,一时没反应过来。大家看看他,又看看我,坐等我的点评。我一下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他的这个回答,让我始料不及,但却非常经典。说它始料不及,是因为它冲出了道德题域,拐道进入了政治领域;说它经典,是因为一个原本与政治无甚相关的问题,却一不小心,生动尖锐地展露了小粉红们典型的认知结构:
第一、迷恋宏大叙事
在他们内心的价值排序中,整体的利益远远凌驾于个体的尊严之上。为了服务于宏大主题,人被当成了物件。他们的价值可以通过其职业的重要性进行简单换算。科学家的贡献大,所以,价值高,不应该死。言下之意,农民工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价值,可以牺牲掉。
第二、漠视公平正义
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导致他们眼里普遍没有中间地带,不求折中妥协,价值重心稳稳地落在强大,而不是落在公正上。粉红们天天在网上用口水反美反帝,几乎从不关心身边的弱势群体,不就是一大明证吗?
第三、逻辑严重缺失
我问他:“难道火车司机先把车停下来,问问双方‘你们是做什么的’,再决定撞谁吗?他驾驶的火车,如果停得下来,这个“到底该撞谁”的难题还存在吗?”  
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
由于他出人意料的回答,这场讨论完全背离了我的教学初衷,但它所引发的思考却同样富含教学意义。于是,我接着分析指出,通过这位同学的一席话,可以看得出,在“粉红精神”中,正义通常是强大的牺牲品。他们从不愿意认真思考和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家存在的最高目的是追求强大吗?
我不否认,如果内外条件允许,强大当然可以作为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是不应该是最高的目标,更不应该牺牲正义去追求强大。
二战导致英国大国地位严重衰落。然而,正是当英国人不再迷恋强大,工党上台,专注于工人福利的时候,英国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二战还导致欧洲和苏联的人才大量流入远离战场的美国。助力美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不刻意追求强大却一不小心成为强国的国家。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目标”为什么不仅只有“富强”这一项呢?那是因为“富强”这一目标,还需要民主、文明、和谐等元素的平衡。
第二、牺牲了公平正义,国家的强大还有多少意义呢?
第三、如果连自己国民的个体尊严都可以随意牺牲,如此这般强大的国家,它的崛起会不会引发周边国家的顾虑?
遵循这种失衡的发展逻辑,国家越发展,敌人必然越多。
那一次,他一时哑口无言,被同学笑得十分尴尬。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对我的态度。在我的课上,他仍然踊跃发言,尽管屡屡被我开涮、“嘲笑”。
他的政治理想是构建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在那里,人民安居乐业,不受外敌入侵,也不侵略其他国家。至于如何设计一套精妙的制度,平衡一个国家内部的权力结构?这个问题始终在他的脑海里缺席。也许是因为他确信,人性是可以被教化好的,不需要刻意制衡。
这绝不仅仅是他的理想,其他小粉红同样渴望分享民族强大带来的荣耀。受政治理想的浸染,在审美偏好上,他们普遍喜欢礼堂,排斥弄堂。崇尚宏伟,漠视细节。
在六年的大学教师生涯中,这样的小粉红学生,我总共遇到大约六七位。在为人处世上,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做人不是没有毛病,但是普遍不大玩心计,几乎没有城府。跟他们相处,你无须设防。
也许,他们仅仅只是小粉红群体中的率真派。有些藏得很深、从不在老师面前表露不同观点的小粉红,我无从发现,因为他们始终是一口一个“老师,我很喜欢你的思想。” 然而,分数一到手,见面便绕道走。
与这些率真的小粉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半个月前我写的一篇文章“五元钱,让我几乎看透你:致一位知行分裂的小公知”中的那个学生。尽管天天高谈公平正义,他的知与行却高度分裂,满肚子功利算计和自私自利。
我写那篇文章,不为揭发谁,毕竟,我和他虽然疏远了,但毫无个人恩怨。对于一些无关主旨的事实,文章做了一些技术处理,以免别人一下子猜出我写谁。我意在提醒读者:在公共讨论中,不要轻易把立场、思想与人品划等号。
公知阵营认同民主、自由、法治、公平,那只能说明他们思维正常,常识具备,但是这与一个人的人格没有多少必然联系。高度认同一套价值体系,却回避任何行动与付出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痛恨腐败,也许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腐败。他们唾骂特权,也许只是因为自己享受不到特权。
总而言之,公知和粉红阵营里面,都有伪君子,也都不乏真诚的人。
写到这里,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一堂课。
那一次,当同学们哈哈哈地“嘲笑”他幼稚可爱的时候,我却透过他的回答,在简单粗暴的认知下,触摸到一颗真诚的心。来自遵义山村农民家庭的他认为,对国家贡献大的科学家应该保住,火车应该撞向农民工等普通人。
你甚至可以笑他傻到可爱。然而,在这个私欲膨胀的后乌托邦时代,这种尽管粗暴粗糙却质朴真诚的集体主义精神还留存多少呢?他漠视权力制衡,是因为他确信人是可以被教化好的。他对人性之善的笃信不疑,不正是源自他的天真善良吗?
昨晚,聊天结束之前,他告诉我,他生病住院了。大中午在遵义山区的自家菜地,帮家里摘豆子,被太阳暴晒至晕倒。
愿这位政治思维同为人处世一样简单质朴的学生,早日康复。
(文章所有插图都来自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图。
转引自网文https://cul.qq.com/a/20151110/026247.htm)

作者相关主题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