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本文版权属于休斯顿生活365,转载请先联系授权。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诺贝尔文学奖如今已走到第120个年头10月4日,诺贝尔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了各奖项的公布时间,今年备受关注的文学奖将于8日公布结果。今年谁将取得诺奖桂冠,又成为文学爱好者热议的话题。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笼罩全球的当下,诺贝尔文学奖将会走向何方?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2019年,历经泄密丑闻事件之后的诺贝尔文学奖一次性颁出2018年、2019年两个年度的诺奖得主。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编剧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2019年诺奖文学奖评审团主席Anders Olsson在开奖前揭示了评奖规则的变化,声称当年的奖项将会“开拓我们的视野”,扭转这个奖项长久以来的“欧洲中心主义”与“男性主导”的颁奖倾向。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动摇性别垄断方面,2019年公布的两位得主也许象征着一些进步;但在改变欧洲中心主义方面,文学奖并没有做得更好——汉德克与托卡尔丘克两位作者,无论是从国籍、书写语言还是文化认同来看,都很难说不属于欧洲文学共同体——欧洲中心主义的变化可能只是将中心从西向东移动了一点儿。
我们都知道,诺贝尔文学奖有50年的保密期,诺贝尔文学奖只公开每一届最终的一位获奖作家,其他所谓的入围名单、入围短名单、候选名单都是猜测,没有任何依据。按照诺贝文学奖的颁奖风格,很难预测每年的奖项会花落谁家,但每年这个时间积极、科学地预测诺奖得主也是大众的一项娱乐。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截至目前,在英国博彩公司Nicer Odds公布的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常年上榜的作家依旧上榜领跑。虽然这个赔率表排位前几位作家拿到诺奖的可能性很低,但它每年都将诺奖热门作家们一网打尽
据报道称,去年在“MeToo”事件的影响下,诺贝尔文学奖同时选出两位获奖人。今年最有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出生于法属瓜德鲁普的玛丽斯·孔戴(Maryse Condé)。此外,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Ludmila Ulitskaya)、村上春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恩古吉·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安妮·卡森(Anne Carson)、哈维尔·马里亚斯(Javier Marías)、高银泰、阎连科、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残雪、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唐·德里罗(Don DeLillo)、玛里琳·鲁宾逊(Marilynne Robinson)、牙买加·琴凯德(Jamaica Kincaid)、余华等人都有望获奖。有消息说,香港等地中文媒体还猜炒中国作家北岛。
在业内书业大咖的预测中,中国作家阎连科被提及2次。阎连科1958年8月出生于河南洛阳。代表作《受活》《日光流年》,曾三次被提名国际布克文学奖;2014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
截止到10月4日,赔率榜上共有三位中国作家残雪、阎连科、余华上榜,阎连科和余华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作家,而残雪似乎大家会稍微有些陌生,实际上,相比起已经获得诺奖的莫言,残雪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超于他。就连莫言本人在获得诺奖前的记者采访中,也曾表示自己希望会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获奖。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残雪,本名邓小华,是新潮小说的先锋作家,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蜚声中国文坛,但因为她的文风特别,作品也很小众化,所以在中国文坛上一直备受争议和冷落。然而在国外,残雪却是作品被翻译出版最多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有《黄泥街》、《山上的小屋》、《突围表演》等。美国知名作家苏珊·桑塔格曾对她做出这样的评价:“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
残雪去年就已登上赔率榜,对于今年再次登上赔率榜,残雪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2019年其作品国际影响在逐步铺开,再登赔率榜“没那么觉得奇怪了”。令人遗憾的是,2019年10月瑞典文学院唯一可以直接阅读中文的评委马悦然溘然长逝,中国作家日后获奖可谓难上加难。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由于新冠病毒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预计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与诺贝尔和平奖等非科学领域的奖项也会受到这一大事件的影响。
新冠疫情会对今年的文学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处所指并非影响文学奖的具体操作和颁发流程,而是如何影响评审对文学作品的评度。
文学书写瘟疫的传统由来已久。古有荷马的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薄伽丘的《十日谈》,前者书写瘟疫席卷古希腊人的营地,后者讲述黑死病爆发时期的别墅隔离故事;18世纪有笛福的《瘟疫年纪事》以“纪实”方式回忆17世纪的伦敦大瘟疫,20世纪亦有加缪的《鼠疫》至今脍炙人口,今年在世界各国都引发了新的阅读和讨论高潮。
如果说疫情造成了文化界的动荡与审美的分裂,那么文学奖应当回应这场全球性危机吗?又应当以何种方式回应呢?在今年普利策奖公布前的致辞中,普利策评委会主席娜·卡内迪也表示,新冠疫情展现了艰难时期文学艺术在人类精神领域的力量,鼓舞我们度过这恐惧与不安的时刻。
END
扫码关注~
查看每天发生在你身边的新闻资讯
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赞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