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96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25秒
睁眼看到身边呼啸而过的车,深圳女子珍姐脑子还有点蒙,自己不是在家里睡午觉吗?怎么瞬移到大马路上了!
这次午睡梦游的奇幻经历,让她意识到事情越来越严重了,珍姐下定决心,这次怎么着也要找到原因……
女子睡了个午觉
醒来却发现自己在大街上
一查竟是这种病
今年52岁的珍姐在深圳已经工作很多年了。这么多年来,珍姐从不觉得自己身体有啥大问题,就是有个耳鸣的老毛病。不过岁数大了,谁身上没点小病呢,珍姐一开始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最近几年,耳鸣这事越来越严重了,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她的右耳边都会有轰隆隆的声音。
珍姐也去看过医生,还做了几次耳内镜检查,都没发现什么问题,吃过不少药都没有改善,这事渐渐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今年4月的一天中午,珍姐家睡了个午觉,醒来后却突然发现自己“瞬移”到了大马路上!
这里离自家小区隔了好几条街。最可怕的是,中途她竟然还穿过了一座高架桥。
这次惊险遭遇后,全家人都坐不住了。女儿赶紧带着她去家附近的医院检查,才知道这些都是癫痫的症状。医生做了头颅CT发现,这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的变异。
脑子出事了可不是小问题,珍姐一家来到深大总医院找到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杜世伟求助。杜世伟进一步检查后确诊是右侧颞叶动静脉畸形,病变部位的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形成动静脉之间的短路。
通俗点来说就是,“脑子短路了,所以不灵光了。”珍姐多年来耳鸣、癫痫发作、梦游大街的行为就是这个畸形造成的“短路”症状。
想要让脑子重新畅通起来,医生就得切除这个畸形团。而珍姐脑子里的畸形团直径达到4cm,个头跟个“大核桃”差不多。
在脑子里切掉一个“核桃”可不是一件简单事。这里血管错综复杂、血流量大,未成熟的软膜血管丰富,随时有破裂出血的风险。
杜世伟判断,珍姐需要多次手术治疗,前期需要至少2次介入栓塞打好基础,之后才能评估是否可以切除这个“核桃”。
6月3日和7月11日,在电生理监测下,杜世伟团队为珍姐做了两次右侧颞叶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
手术过程顺利,第二次手术后,珍姐多年的老耳鸣终于明显缓解了。
在第二次栓塞术后的第二天,杜世伟按照预定计划,为珍姐做了切除动静脉畸形的开颅手术。找到脑子里的畸形部位后,医生用皮层电极术中测试异常放电范围,准确划定范围后,把异常放电的病灶一并切除,手术时间长达19个小时。
术后,珍姐恢复得很好,耳鸣再也没有出现过,复查脑电图,也没有了异常癫痫放电。目前珍姐已经康复出院。
医生: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了
据介绍,脑/脊髓动静脉畸形最多见于年轻人,发病年龄最多见10-40岁,平均年龄27岁动静脉畸形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也是血管畸形中最常见最复杂的类型。
脑动静脉畸形更为常见,常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和出血耳鸣症状较少,但是如果长期耳鸣而找不到原因,需要考虑脑动静脉畸形的可能性。
如果畸形团较大且结构复杂、级别较高时,治疗风险也极高。由于畸形血管是没有发育完全的血管,破裂风险较高;如果发生破裂出血,往往会导致灾难性后果甚至死亡。
如果大家身体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梦游别不当回事,
去年辽宁大连一姑娘也遇到了类似情况:
夜里在家里本已睡下的她,
天亮时却发现,
自己竟然一路翻山越岭来到了山上,
衣服上都是草……
↓↓↓
姑娘凌晨突然从家里消失
找到她时身上竟都是草
2019年9月21日,在大连中山区秀月街一居民小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事件。凌晨,家里的门开着,27岁的女子不见了。家人怀疑,女子应该是在梦游。期间,她曾翻越护栏、穿过马路,万幸的是没有受伤。当家人在居民楼的楼道里找到她时,她还在睡着……
去年9月20日晚,27岁的女子艾佳(化名)像平常一样上床休息了。
次日凌晨5点,家人范先生发现,原本睡在家里的艾佳不见了,房门没有关闭,留着一条缝。她的手机还在家里,人去哪了呢?
当即,范先生等家人在小区周边展开寻找,并试图通过公共视频找到线索。不过,寻找了大半天,始终没有发现艾佳的踪影。接到求助后,大连中山蓝天救援队部署力量,展开搜寻作业。
21日下午4点钟左右,家人在小区居民楼的楼道里搜寻时,发现了艾佳的下落。此时,她正在楼道里睡觉。艾佳是一个精神正常的姑娘,她为何会睡在这里呢?
天亮时她发现自己在山上
艾佳的一番话,让家人吃惊不已。她是怎么走出家门的,自己也讲不清楚。她只记得,天亮的时候,她发现自己位于一处山上。当时,她身上都是草,显然是翻山越岭才到达此处。她意识到情况不对,便准备往山下走,想回到家里。
下山后,她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直到被家人找到。整个过程中,她只记得自己在山上那一段。期间,艾佳曾经翻越护栏、穿过马路。万幸的是,她没有摔落在沟坎里,或是被车辆撞伤。
范先生说,当日清晨和中午,家人已经搜寻过楼道。平时,小区居民都是乘坐电梯出行,很少有人会爬楼梯。从时间上看,艾佳从山上返回居民楼的时间,应该是在下午。
家人:“应该是在梦游”
家人判断,艾佳的行为应该是梦游。2018年,艾佳在陕西工作的时候,就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艾佳曾在夜里莫名失联,而后她自行返回了居住的地点。
此次,由于艾佳对沿途的事物没有记忆,因此她究竟梦游到了哪里,暂时还是个迷。范先生说,接下来会带着艾佳到医院进行检查,查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以便对症进行治疗。
梦游是一种睡眠障碍
医生表示,梦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被称之为“睡行”,在神经学上被解释为睡眠障碍。
一般人体大脑的细胞在熟睡时是处于抑制的状态,如果此时支配人体运动的神经处于异常的兴奋状态,那么就会使人产生梦游现象,通常表现为在熟睡状态中突然起身活动,待动作完成又会重新睡下,并且次日醒来对夜间的梦游行为一无所知。梦游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
有研究发现,梦游有遗传性。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患有梦游症,自己发生梦游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许多。除了遗传因素,梦游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睡眠不足、睡眠不规律、心理压力大、经常醉酒。
另外,服用某些镇静催眠药、神经松弛剂、神经兴奋剂或抗组胺药物等,或患有一些疾病也有可能导致梦游,比如心律失常、发烧、胃食管反流、哮喘发作、癫痫发作等。
遇见梦游者
应引导其回床上睡觉
“不要叫醒梦游者,否则他可能会猝死!”民间常有这样的传言。
那么,这种说法科学吗?
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专业医生。医生表示,唤醒梦游者,其实并不会使其发疯、痴呆或猝死。
但当梦游者被强制唤醒时,很可能会导致意识出现短暂的错乱。比如,他们会表现得迷茫、困惑、恐惧;被强制唤醒后,他们处于迷迷糊糊的认知缺损状态,很可能会做出一些暴力攻击行为。

“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梦游者被唤醒后发生猝死的情况,但大多是因为梦游者本来就有心脏类疾病,被强制唤醒后因为受惊吓过度,心脏一时承受不了,从而造成悲剧。”
医生说,如果有家人或室友梦游,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如果有坠楼风险,就要采取轻声呼唤等方式,将其唤醒。对于一般的梦游者,最好能引导他们重新回到床上睡觉。
重点推荐
来源:广州日报(ID:guangzhoudaily)
综合深圳晚报、半岛晨报、39度视频、广州日报往期
封面图片来源:IC photo(图文无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新闻夜航》热线:0451-82898289
商务合作:18646368811
编   辑:张   铭
主   编:何博洋
审   核:刘   兵
统   筹:董   姝、李健宏
监   制:王   成
喜欢就分享点👍加在看文章更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