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运牵引,“拥江”生长 -
萧山科技城:
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板的第一科创平台
仲夏日,钱塘潮水惊涛拍岸,百舸争流乘风破浪。
这是变革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从创业谷竣工、top直播电商产业园开园,到十亿产业发展基金掀开“红盖头”,再到浙大科创中心一期项目开工,在一个个“戴着口罩抓发展”的拼抢中,在一个个“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攻坚中,萧山科技城展现出逆风挺立的活力韧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科技城抓实抓好基础建设,19个项目有序推进;重抓双招双引,引进包括院士项目在内的8个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共30人。总体而言,科技城发展呈现出“创新要素集聚、产城融合互促、发展环境优化”的良好态势。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进入2020年的下半程,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这是萧山的抉择,也是科技城发展的关键。
区委全会提出,要坚持亚运总牵引,高质量打好“一二八” 组合拳,加快赶超跨越发展,实现新时代新蜕变,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示范样板,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区工作奠定了总基调、指明了主方向。
作为萧山新旧经济交汇主战场、前沿科技汇聚主阵地,在萧山建设“重要窗口”示范样板的进程中,萧山科技城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打造萧山第一科创平台。
目前,《萧山科技城新制造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5年)》已经发布。根据计划,科技城将将围绕“一张蓝图、双城联动、三业领跑、六大平台”的“1236”总体部署,全力实施“三套组合拳”,构建“三类新生态”,力争五年内综合实力、产业实力、创新驱动水平大幅提升,打造成为领航萧山新制造中心第一城、引领杭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标杆。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前进、前进、再前进,萧山科技城!
打造第一科创平台,底气从何而来?
01
城市格局变革,这是拥江发展最好时候
钱塘江是杭州的“母亲河”,也是杭州地理标志之一,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勾勒出城市的生长轨迹。
以钱塘江为“主轴”,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进程中奋力展现“头雁风采”,杭州正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传统城市格局,加快走向“一江春水穿城过”的新城市格局,发展脉络不断清晰、城市框架不断拉大,“钱塘江时代”呼之欲出。这种巨大的嬗变,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从杭州层面看,沿着钱塘江这条主线,杭州从大战略角度加大谋篇布局力度。顺着钱塘江自西向东,当前杭州已布局了三江汇流未来城市实践区、滨江高新区、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钱塘新区、南阳大会展新城等关键节点、关键板块,可以说,以钱塘江为中轴的城市新格局已基本确立,钱塘江正由“城边江”转化为“城中江”。
从萧山层面看,城市发展格局从“一心两翼”调整为“一带引领、三区联动、多极支撑”,其中“一带”指的是钱塘江沿江区域打造世界级滨水城市综合发展带。这意味着,“拥江发展”时代,萧山城市重心必将不断北移,钱塘江沿江区域将成为辐射带动萧山全域发展的核心带。这也表明,萧山引领发展的“重心”,越来越靠近钱塘江,也越来越接近主城区。
从科技城层面看,在杭州拥江发展、萧山城市北移的大趋势中,作为目前杭州沿江板块唯一仍可以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区块,科技城更是备受瞩目,让人充满想象。沿着科技城16公里江岸线一路向东,由浙江大学和杭州市政府在萧山科技城全力打造的的科创新引擎——浙江杭州科创中心一期已正式开工;一路之隔,萧山历史上最大产业项目创新聚能城一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将在这里建成省“大湾区”标志性工程;再往东,以国际化引领的智联科技城,正在这里打造世界一流产城融合新样板。显然,科技城势必成为“拥江发展”核心区、萧山深度融杭桥头堡。
02
重大机遇变革,这是国际化最好时候
2022 年亚运会是继 G20 杭州峰会之后的又一国际大事件,而且组织规模更大、跨越时 间更长、带动效应更强。办好亚运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有数据显示,类似于亚运会这样的大赛,将推动城市建设提前十年。
尤其是,亚运会是一项面向国际舞台、吸引全球目光的重大赛事,将集聚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最前沿高端资源,是一座城市迈向国际化的最好催化剂、最强大动力。
从杭州发展战略看,当前杭州正在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亚运将是实现目标定位的关键支撑,更是推动“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重要引擎。根据《杭州市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纲要》,城市国际化推进行动是八大行动重中之重,亚运城市行动体现的是亚运筹办与城市发展的一体推进、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互促共进。
从萧山发展历史看,18年前,“萧山走向世界”六个大字就挂在了北山通缆上,以万向、恒逸为代表的萧山企业不断演绎跨国精彩;4年前,G20峰会让萧山站到了“世界舞台中间”;而对于筹备亚运,前不久的区委全会指出,要坚持亚运总牵引,实施“亚运兴城”行动,面向全球拓展功能,面向未来塑造功能,面向基础夯实功能,消除“县域印记”,塑造“都市风采”,加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都市中心区。同时提出要最大限度发挥亚运“十大效应”,着力打造 “ 十大成果” 。
从科技城发展方向看,“国际化引领”一直是科技城不变的方向,如今英国惠灵顿公学、英慈国际医院、新加坡邻里中心、香港置地第四代综合体、加州大学伯克利研究院等国际项目已经落地,而亚运的到来将推动科技城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如交通,作为亚运配套工程的杭甬抬升工程、机场轨道快线等将串联起科技城东西大交通,打通科技城与钱江世纪城、亚运村的通路网,快速连接钱江新城等杭州主城区,真正上演钱塘江畔的“三城演义”;如生态方面,部分亚运比赛项目的场馆将在高教园区开展,在核心区环境改造完成的基础上,科技城对高教园区周边开展“四路一河”改造提升工程。无疑,在亚运会的巨大牵引力下,科技城将成为直接的受益者,迎来一轮全新的发展契机。
03
产业技术变革,这是生物经济最好时候
从国际胶卷大王柯达公司跨界进军制药业,到亚洲地区知名的投资基金高瓴资本集团重仓布局医药生物,众所周知,生物经济被视作“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今年的疫情更是将生物经济推向了风口。
另一方面,相较于欧美国家地区,中国生物经济至少还存在二十年的差距,这差距就是每一座城市的机会。事实上,加快培育发展生物经济,既是顺应生物技术变革趋势、实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重要抓手,也是城市寻求经济增长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动力。
从杭州布局看,早在“十三五”期间,杭州就将生物经济作为“1+6”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杭州不断加大产业布局力度,积极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目前,杭州已初步形成新型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制药等多个细分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冠军,并成功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地。
从萧山布局看,在转型升级的关口上,萧山以生物经济作为赶超跨越发展重要突破口,积极构建“生物医药+高端器械+医疗大数据”三位一体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打造萧山生物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未来产业新优势。如去年出台了生物经济产业规划,引进了健新原力等重大项目,搭建了数字健康创新谷等创新载体,今年区委全会报告更是多次提到了生物经济,由此可见,生物经济将在萧山的分量之重。
从科技城布局看,自建城以来,发展生物经济就是区委区政府给予科技城的重大任务与使命,近年来,科技城紧抓生物经济产业转化与加速核心环节,着力构建跨界创新链、产业加速链、全球合作链,营造完整高效产业发展生态,重点布局一批主攻创新药、基因技术等细分领域的企业,加快推进生命健康谷、杭州湾生科园、大动物临床实验基地等“三谷一园一基地”创新载体建设,全面打造萧山生物经济核心区。特别是面对亚运带来的大量创新资源,科技城也将借势借力打造“萧山生物经济核心区”,加快形成集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产业化基地和科技转化基地等为一体的生物经济科创新城。
打造第一科创平台,有怎样的部署?
01
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造新制造中心行动要求,围绕“一张蓝图、双城联动、三业领跑、六大平台”的“1236”总体部署,以数字经济、生命科学、高端装备与新材料集群培育为主攻,以高质量集群空间构建为重点,以创新驱动、企业培育、数字赋能、创业创新、协同开放、改革创新“六位一体”组合拳为抓手,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打造技术领先、资源富集、活力高效的萧山未来制造新中心,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新城,成为领航萧山新制造中心第一城、引领杭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标杆。
02
“1236”总体部署
“一张蓝图”
紧紧围绕建成“中央创新区、聚能智联城”总体发展蓝图,锚定“千亿级产业平台”排头兵,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创业创新人才,打造全国领先的技术策源地、创新企业集聚地和双创人才首选地。
“双城联动”
推动智联科技城和创新聚能城联动发展格局,智联科技城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聚能城探索建设全新生产生活方式的未来之城,形成包容、创新、智能、绿色、宜居的城市生态,打造产城人融合新典范、新标杆。
“三业领跑”
培育生命科学、数字经济、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三大引领性、标志性产业集群,着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竞争力,掌握一批生命科学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集群,构筑形成鲜明的区域品牌和产业地标。
“六大平台”
有序推进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命健康谷、钱湾智谷、创业谷、杭州湾生科园、大动物临床试验基地“一心三谷,一园一基地”六大平台建设,打造赋能萧山新制造中心发展的主阵地。
03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综合实力、产业实力、创新驱动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资源富集、特色明显、质效凸显的未来制造新生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创新企业集聚地和双创人才首选地。
打造第一科创平台,采取哪些举措?
实施产业链更新组合拳
构建集群制造新生态

锚定具有竞争力的重量级新兴产业,以战略远见和坚强定力培育做强生命科学、数字经济、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科技服务业“2+1+X”产业体系。
  一是  聚力培育“精准医疗-创新药物研发-精密医疗器械-生命健康服务”生命科学产业链,构建以科学家为核心的“科研型+产业化型”企业生态;
  二是  聚力提升“区块链-微电子-工业互联网-数字内容”数字经济产业领域,构建“科研机构引领-平台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企业生态;
  三是  聚力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及储能装备-新材料”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链领域,培育形成“龙头企业开放引领+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的企业生态;
  四是  聚力培育“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测检验-创业孵化”科技服务业领域,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实施平台提质升级组合拳
构建集群空间新生态
围绕三大标志性产业集群培育,高水平编织“一心三谷,一园一基地”的产业空间网络,构筑集群空间新生态。
  一是  投入使用一批核心园区,推进20万方钱湾智谷2020年底前投入使用,打造以数字经济研发为主的总部经济创新载体。加快推进11.3万方创业谷(一期8万方)投入使用和项目招引,培育数字经济“双创”生态圈。加快7.7万方杭州湾生科园(一期2.7万方)项目入驻,力争打造长三角区域知名的生命科学产业园。加快推进3万方中国TOP直播产业园、微谷加速器建设。
  二是  推进建设一批赋能平台,全力推进浙大杭州国际创新中心一期和创新聚能城一期项目建设,打造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1平方公里的生命健康谷(一期启动30万平方米)和规划总面积98亩的全省首家大动物临床试验基地,布局建设大健康产业园,打造最优生命科学产业生态。
  三是  谋划一批高质量产业化基地,谋划一批数字经济生态园,探索建设主题突出的工业综合体或未来产业社区,形成资源共享、智能高效、循环发展的工业新型载体。
实施“六位一体”工作组合拳
构建集群发展新生态
全方位布局未来制造新中心,积极主动把握未来竞争核心,聚焦六大方面高标准编织产业发展路线图。
  一是  聚焦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积极争取落地建设基础研究国家大科学装置,支持生命健康领域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  聚焦企业发展“首要主体”,精准引育一批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一批领航企业,选树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
  三是  聚焦数字赋能“首位工程”,谋划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率先探索5G、AI、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先行先用;
  四是  聚焦创业创新“源头活水”,积极建设一批国家级双创平台,打造一流人才双创首选地;
  五是  聚焦协同开放“亮点任务”,从交通、人才、机制等方面加快深度融杭步伐,谋划建设上海张江科学城生物经济“产业飞地”,开展全球精准合作;
  六是  聚焦体制机制“一号课题”,优化一批项目推进机制、探索一批制度改革创新、推进一批服务改革创新。
下一阶段
科技城将围绕新制造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细化路线图、明确任务图、对表时间图,组建新制造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和重点项目推进专班,上下同欲,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我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和萧山新制造中心打造贡献“科技城力量”。
| 编辑整理:萧山科技城 |
本文为萧山科技城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玉带环腰江南岸,
一座湾区一座城。
让我们携手共创萧山科技城
更加美好的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ID:zgxskjc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