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思想的后果
经常听人说:“别谈什么思想,太空,太虚了,还是多接地气,多谈点现实问题。”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思想和现实似乎是一对反义词——现实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思想,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脱离现实的东西,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
然而,把思想和现实对立起来,这种观念虽然很流行,但却是完全错误的。
当我们谈论现实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去分析现实中的利益。但人们却忽略了“利益”需要有一个理念框架,才能被识别出来。
比如,在关于领土的国际争端中,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争议领土,都是交通枢纽,或资源、能源宝地,还有很多争议地区,实际面积其实很小,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没有多大作用,维护它的成本往往会大于收益。但是争议双方却都非常强硬,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这背后,就是思想观念在起决定,如果离开了“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这种观念,就无法解释这种争端。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广为流传,被无数人奉为经典,但是实际上,它根本没有切中要害,无法解释什么是利益,不过是一句正确的空话。
把现实和思想二元对立,确实是一种极简的思维模型,但它却没有认识到,人们的身份、认知、道德和价值等观念,是“现实利益”最重要的根基。
如果抱有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就会陷入一种虚幻的现实主义,表面上很务实,但实际上却丧失了真正的现实感。
可见,思想观念并不脱离于社会现实,而是现实的内核,思想是有后果的,脱离了思想,根本无法真正理解现实。
20世纪著名的保守主义思想家理查德·维沃,其代表作书名就叫《思想的后果》
特殊性越少,智慧就越多
现代教育体系施行分科制,隐含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例如理科生从事工程师、科学家之类的工作,而文科生从事法律、文案之类的工作,各自都是一种分工而已。
维沃认为这种教育培养的只是工具的人,不是完整的人,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人,也可以被称为“拒绝被奴役的人”。维沃写道:
那些高度组织化的文明
都走向了瓦解
现代性最重要的后果,就是物质极大地充裕了,但人类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信仰危机。
克尔凯郭尔说:“我真正缺少的东西,就是要在我内心里弄清楚:我到底要做什么事情?问题在于,要找到一个对于我来说‘确实的’真理,找到一个我能够为此而生、为此而死的信念。”
信仰问题就像一个幽灵,总会在某个时刻与你不期而遇。
当你工作了一天,筋疲力尽,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你想要问自己:“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维沃在《思想的后果》中告诉我们:
·因为现代人没有确定的生活方向,所以当他为一种“富足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他让自己陷入一个无尽的序列之中,结果在表面上很富有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反而体会到一种匮乏感;而在古老的,简单的社会中,人们则感到很充实。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永远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他所无法达到且不需要达到的那些消费标准,实际上变成了他的责任。简单生活的充实被复杂生活的匮乏代替了。
·一个典型现代人的样貌,就是看上去像被追赶的猎物一样。他感到自己失去了对客观实在的把握。这进而造成了一种崩溃。
·对于普通人来说,那种普通的完整性也许已经变成了一种昂贵的奢侈品。
·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客观记述中看到,那些高度组织化的文明都走向了瓦解。
·如果我们认定代际变化是一种错觉,并且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生物学更新换代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是在否认标准,否认知识,这种态度恰恰是导致我们的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
·文明只是一种间歇性的现象,而我们沉浸在物质成就的傲慢中,对这个事实视而不见。
自我拯救的最佳时机
20世纪是一个成就辉煌又灾难深重的时代,是一个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时代,它迫使人们去反思。
在20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西方人也非常乐观,相信现代化的力量会带来光明灿烂的前景。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这种前景,噩梦并未终结,紧接着是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核危机、各种文化危机、精神危机......今天,非但没有结束,反倒卷土重来,而且,危机的量级再次增加。
当下,对反思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迫切了。每一个生活在现代世界的人,都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身处的世界作出反思。懂得反思,才懂得如何把握未来。在《思想的后果》序言中,维沃写道:
·歇斯底里的乐观主义仍将盛行下去,除非这个世界再次承认悲剧的存在,除非它重新学会区分善与恶。
·如果现在不尽力纠正这个趋势,我们将变得对那些破坏熟视无睹。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离心力会越来越强。我们不以为然地放纵自己,当我们在文化的堤坝上引发了一场致命爆炸的时候,我们反而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感。
·为什么当我们仅仅要求人们正视衰落现状的时候,我们都会招致那么多的怀疑与愤怒。要知道,我们实际上是在要求他们认罪,要求他们接受更严苛的道德责任。
以上,只是维沃《思想的后果》序言中的只言片语,但已彰显保守主义思想的魅力。
在中国传播保守主义思想
两头不讨好
法国诗人夏尔曾有一句名言:“过去100年,留给我们的遗产没有任何遗嘱。”
此言道出了现代危机的真正原因,即与传统价值的彻底割裂。维沃、柏克、柯克等学者的保守主义思想,正是为人之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文明的秩序寻根。
然而,相比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作为现代三大思潮之一,保守主义从诞生之至今,曾先后抵御住了历史和人性的狂风巨浪,成为文明的最有力的守护者、维系者和扩展者,然而,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再次遭遇危机;而在中国,保守主义更是姗姗来迟。
维沃《思想的后果》等“西方保守主义经典译丛”主编学者冯克利老师说:“保守主义一方面反对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和不平等,另一方面也警惕现代性与生俱来的对理性的滥用。”因此,在中国传播保守主义思想,是一种“两头不讨好”的事情,但这恰恰也是保守主义比其他思潮更可贵的地方。
保守主义思想是如此的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传统之别,以及意识形态等原因,保守主义却是诸多思想中,被轻视,被遮蔽、被误读最多的。事实上,保守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哲学,它提供的是一整套重新理解政治、历史、商业,甚至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遗憾的是,国内介绍保守主义思想的作品,一直寥寥无几,而更糟糕的,仅有的作品中,质量良莠不齐。
为此,先知书店力荐维沃《思想的后果》,以及柏克、柯克等思想家经典作品在内的“西方保守主义译丛”。这套书是近40年来,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的最全面、最经典的保守主义作品,由冯克利老师策划,并领衔翻译。由先知书店全网独家发售,您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赞赏小编。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