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个朋友:看世界
看世界南风窗的兄弟媒体,我们相信:世界比想象更有趣。
在这里,政治学者带你解读世界局势,剖析政坛动荡;历史学家为你讲述悠长历史,回溯往日时光;背包客娓娓道来诗与远方,带你领略文化碰撞;电影爱好者向你推荐高分影片,满足你所需的精神食粮……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观察世界、奇遇人生。
关注看世界,用思想丈量世界,找回一颗自由而有趣的灵魂。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看世界杂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   畅游世界
《钢琴家》剧照
提到钢琴这个乐器,大家会联想到什么呢?动人的旋律,流畅的指法,还是夸张的表现力?当抒情又感人的乐曲在指尖流淌,谁又能想到,被称作乐器之王的钢琴,其实是打击乐器的一员呢?
事实上,最初的钢琴跟古典吉他还能沾上一点亲故,而那时的钢琴还是一架“平平无奇”的非流行伴奏乐器。
那么,钢琴又是经历了多少历史的更新换代,多少作曲家跟演奏家的发扬光大,才发展成现在我们熟悉的样子的呢?
钢琴不是钢做的?
我们今天见到的钢琴,可以追溯到以下三种乐器:管风琴(Organ)、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和羽管键琴(Harpsichord)。
管风琴作为最早的键盘乐器,从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它有很多长短不一的金属管道,声音洪亮并可以无限延长,因此在教堂中是十分重要的乐器,代表着“神的声音”。它一般有两到三层短短的键盘,脚底下有着很多踏板,演奏时手脚并用。钢琴的键盘就是以它的键盘为原型的。
在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小巧精致的击弦古钢琴风靡一时。受管风琴构造的启发,它的外形像个长方形的盒子,演奏时可以放在桌子上。它的键盘有4到5个八度不等,按下键盘时内部的金属杆敲击琴弦,但声音不大,经常被贵族用于娱乐私人生活。
击弦古钢琴 (Clavichord)
同时期,羽管键琴诞生于意大利,它有着两到三层键盘,外观与我们熟悉的钢琴基本一致;区别于击弦古钢琴,它是拨弦乐器,发声原理更接近于吉他。
羽管键琴作为室内乐以及乐队中“和弦”与“伴奏”的主要乐器,颇受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喜爱,譬如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多梅尼克斯·卡拉蒂等,他们为羽管键琴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奏舞曲、十二平均律和小奏鸣曲。
在1700年左右,一个名叫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的意大利人,发明了一种有明显强弱对比、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击键的装置。这个新发明被称作古钢琴(Fortepiano),而它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
羽管键琴 (Harpsichord)
18世纪到19世纪,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手工业逐渐被机器取代,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提升了产出,带动了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富裕。
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学习乐器和享受音乐不单单是贵族的特权,人们走进歌剧院、音乐厅和音乐沙龙,在家中购置乐器,并请来老师教导儿女。
同时,古钢琴演奏者越来越多,并带有浓厚的个人特色,这门乐器也更加受到欢迎。为古钢琴所创作的曲目也大幅增加,使得古钢琴逐渐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独奏乐器。
社会需求的提升、演奏空间的扩大、作曲形式的不断创新,都推动着古钢琴的发展。
慢慢地,它的键盘逐渐拓展为现有的7个八度,琴弦弦长增加,并用金属包裹,同时增加的支撑结构让钢琴变得厚重庞大,内部机械的改进则让琴槌可以更迅速地重复击弦,声音也更加洪亮,脚踏延音踏板的增加让声音得以延续,现代钢琴就这样诞生了。
钢琴演奏为什么这么难?
提到现代钢琴,便不得不提到它的踏板。现今的钢琴有三个踏板,从左至右,分别是弱音踏板、持音踏板和强音踏板。
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踏板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放大或减少音量、修饰和声,还在于可以改变音色、打造特殊的听觉体验。
击弦古钢琴是没有踏板的,而一部分羽管键琴有着膝盖踏板,位于键盘正下方,需要演奏者抬起膝盖,踮起脚尖触碰踏板。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相似,有着脚踏踏板。而意大利钢琴品牌Fazioli的f308 型号的三角钢琴拥有四个踏板,体积也比别的三角钢琴大出一些,这也是品牌的创新设计。
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
钢琴作为一个结构复杂、制作精妙的大型独奏乐器,弹奏起来也不简单。“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它极为抽象,稍瞬即逝,并且相对主观,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钢琴演奏者不但需要训练手指的机能、演奏技巧和触键的灵敏度,还要随时调节音色、音质、速度和音量,以及对乐句的处理和对乐曲整体的把控。
因此,演奏者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还要掌握对和声与曲式的分析,对作曲家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其实,不只是钢琴演奏,各门乐器的演奏都需要综合学习,并且需要时间去加深理解和沉淀。
与此同时,哲学家、作曲家和演奏家也以他们的形式,为弹奏钢琴加了一个又一个高门槛。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提出的“超人主义”,把“超人”等同于勇于冒险和挑战的“天才”,加强了人们对于英雄的崇拜。
贝多芬便受此影响,作品中呈现出与命运斗争、不对贵族谄媚的高傲灵魂,表达出对人性的思考和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正因如此,贝多芬成为了古典时期开创浪漫主义的第一人。
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可以明显看出他的早期作曲风格偏向于欢快,着力描绘田园景色。受老师海顿的影响,其曲式结构清晰,篇幅较短,是典型的古典奏鸣曲式。
电影《贝多芬》剧照
到了中后期,个人特色逐渐突出,篇幅越来越长,奏鸣曲格式已经松懈,并夹杂着变奏曲跟赋格等不同的作曲手法。到了创作末期,贝多芬彻底失去听觉,他的奏鸣曲更像是一首首浓缩着过往人生的长诗,在思想和技巧上也都愈加晦涩。
1831年,在听完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克罗·帕格尼尼堪称魔法一般的演奏之后,弗朗茨·李斯特在震惊之余受到启发,写下一套改编自帕格尼尼为小提琴所作乐曲的超技练习曲。
以李斯特为代表,在钢琴演奏和作曲上展现高超技术和速度的炫技演出层出不穷。又因长相英俊、举止优雅,李斯特吸引了一批为他疯狂着迷的女性听众,俨然是19世纪钢琴圈的顶流偶像。据说,当李斯特把擦手的手帕扔到台下时,引起疯抢,而接到手帕的女性因为过于激动而昏了过去。
钢琴家李斯特,1858年
交响诗也是由李斯特首创的曲式,顾名思义是用钢琴来表现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对演奏者的技巧跟感染力都要求十分苛刻。而李斯特的演奏,肯定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帝王”的地位,他的个人魅力使得钢琴独奏兴盛起来。在此之前,钢琴演奏不过是交响乐团中的一部分。
在他之前的年代,钢琴演奏者一般都是照谱,背对着观众演奏,而李斯特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侧面轮廓,也为了更好地展示他精彩绝伦的演奏技巧,把钢琴横了过来,这也成了现在我们熟悉的摆放方式。
同时,李斯特背谱演奏,不但是为了炫耀,还提高了自己身为演奏者的竞争能力。类似打擂台的音乐会竞赛,引领了当时的潮流。
古典乐真的在消融吗?
自从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以来,录音、录像、电影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并收藏、分享给更多的人。
已知世界上第一首被机器录制下来的钢琴曲,是在1888年由英国作曲家亚瑟·苏利文创作的“the lost chord”。自此,大师们的CD、唱片和影像资料逐渐盛行,也从一定程度上给年轻的演奏者们增添了演奏压力。毕竟有如此完美、精彩的诠释在前,谁都会心生怯意。
但其实,录制CD是一个漫长又精细的过程,不单只靠大师们的弹奏,更多时候取决于录音设备、场所和专业的录音团队,后期的剪辑、调音等工序一道都不能少。很多时候,为了保证CD的精良,甚至会一小节一小节地录音。
而大师们的现场,也会出现一些失误,比如错音或者忘谱,但这也是现场的魅力所在,因为每一次带给听众的体验都是截然不同的。各个音乐厅的音响效果优势,是音响不能比拟的,小的瑕疵也不足以影响整体的听觉享受。
CD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典音乐会的售票情况,后者绝大多数时候只能依赖“老票友”的支持。欣赏古典音乐,又需要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阻挡了一部分潜在的古典音乐爱好者。
同时,相对正式的着装要求和略显昂贵的票价,也让古典音乐会这种非生活化、“不接地气”的舶来品,不仅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还拉开了古典音乐和人们的距离。
2018年李云迪奥克兰音乐会现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今社会发展之快,导致CD行业竟只盛行一百余年。数字化的出现让下载音乐、在线购买和观看变得更加便捷。许多平台开放了付费甚至免费的各类古典音乐演出,不但高清摄像头的切换提供了多个视角,用户还可以任意快进或重播。
相应地,越来越多的实体唱片公司,因为线上平台的兴起而倒闭。古典音乐的现场演出事业,也被进一步限制。
而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很多爱乐乐团已经取消全年演出,转为线上表演。但交响乐、歌剧等需要大量乐手聚集的曲目,如何线上排练是一大难关。钢琴独奏音乐会虽相对具备优势,但社会整体对古典乐欣赏的热情在下滑,钢琴演奏也很难独善其身。
钢琴家郎朗在国际公益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线上抗疫公益演唱会中演奏
现在,古典音乐亟需被赋予新的理解。如果只是一昧地着重于历史,去复原传统,随着老一辈艺术家们逐渐谢幕,古典音乐就会逐渐丧失在新时代活跃的途径和意义。
新冠疫情更是给古典乐敲响了警钟,如何将表演和教学成功转向线上,从而拓展群体、发现新可能、打破固守局势?毕竟,我们所熟知的古典音乐,在历史上也曾是最火的流行音乐。
作者 | 郝韵
编辑 | 魏含聿 [email protected]
排版 | 哆啦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
| 往期推荐 |
点击图片即刻探索下一世界
 看世界杂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   畅游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