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佰》之后我们迎来了《信条》,诺兰和国内的管虎一样,都坚决地站在了电影院的一边,拿出最重量级的作品为影院复工打头阵。
周四的晚上我去看了零点场,也知道有好几个朋友都去看了零点场,但看完出来,朋友圈鸦雀无声,除了零星的几句“卧槽”和“牛逼”,没人正儿八经地评论这部电影。
为啥?
我猜他们一定和我一样,一遍压根没看懂……
到今天,关于《信条》的口碑和解读已经满天飞了,和当年的《盗梦空间》或《星际穿越》一样,诺兰的电影总需要在观影之后配合解读才能让观众彻底心满意足。
别的电影大家讨论的都是“好不好看”,而诺兰电影的讨论焦点往往是“懂没懂”,将“懂”作为对一部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其实有点魔幻。
我相信此刻手机屏幕前的你,一定也有人在笑我怎么一遍没看懂,心里颇有优越感地想着“我就懂了”。
但就算没看“懂”,就不能喜欢这部电影了吗?
2
克里斯托弗·诺兰无疑是当世最杰出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有人会说是高超的非线性叙事技巧,有人会说是高概念的非凡故事,诚然,这些关键因素,都是诺兰艺术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但我认为更基础的,铸就这顶王冠的黄金材料,是作为一名导演对视听体验的精准拿捏和无限拓展。
说白了,诺兰的电影,必须是先从感官上觉得爽,再从大脑里觉得高明,这和欧洲的那些意味深长的小众文艺片是截然不同的。
当年的“蝙蝠侠三部曲”中并没有太多的科幻元素,甚至贝尔版的蝙蝠侠在历代蝙蝠侠中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都算弱的了,但这并不妨碍诺兰靠这系列作品封神。
抛开《信条》中那些祖父悖论、熵增定律的科学概念不谈,仅从商业片的娱乐性来看,它也足够优秀。
影片前半部分的谍战戏份十分紧凑,高潮迭起,两人在孟买以弹射的方式潜入军火商住宅的行动,在自由港的飞机撞仓库的壮举,在金库里闭气突破的极限操作,既有卓尔有效的动作戏份,又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型场面,说实话,看电影的时候我只担心年底即将上映的《007:无暇赴死》会不会在《信条》面前黯然失色。
即使是在观众开始被电影“时间逆流”的高概念整懵圈后,诺兰也没有停止继续输出他的视觉奇观,时间钳形进攻的创举,正反动作设计之间的激烈碰撞,逆行汽车的疯狂追逐——《速度与激情》的刺激画面也不过如此了。
与其说《信条》复杂的时间线让观众难以理解,不如说诺兰安排的高能场面就没断过,以至于观众压根无暇去思考影片中的时间细节。
还有配乐,相信看过《信条》的人都能感受到这是一部配乐极其“抢戏”的电影。从影片开始剧场戏份中的高速鼓点,到旋转门之战的拉扯音乐,《信条》的配乐总能极大地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
诺兰曾多次与当代电影配乐第一人汉斯·季默合作,但这次他选择了路德维希·格兰森,这位年轻人曾制作《黑豹》和《毒液》的配乐。
平心而论,格兰森可以说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尤其管弦乐和电子乐的混搭,充满现代感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仿佛要撕裂耳膜的强烈感受,与影片中正反双向时间的设定有着巧妙的同调。
略显争议的可能是《信条》的音效,此前曾传出某家万达影院的音箱在放映《信条》时自燃冒烟的消息,相信很多朋友在观影后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信条》的配乐声音太大了。
尤其在影片的后半段,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配乐音量盖过演员台词音量的情况,有的观众觉得这种体验不好,但也有观众觉得这种音效正符合了带着面罩的演员对话的情形。
无论如何,《信条》在视觉奇观和视听体验方面绝对达到了现今电影工业的顶尖水平,当世的科幻片导演中能在创意性和娱乐性方面与诺兰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还在憋大招的詹姆斯·卡梅隆了。
所以,觉得《信条》好看,和看不看得“懂”它,没有必然关系。
3
我们继续绕开时空闭环这些越想越糟心的玩意儿,再面对另一个问题:诺兰是一个忽略情感表达的纯技术型导演吗?
对于诺兰,赞誉之词已经太多,但一种诟病的声音也一直存在:情感表达是诺兰电影的短板。
我不知道这种声音到底是如何产生并蔓延开来的,但我认为这并不客观。
无论是《盗梦空间》中丈夫对妻子深藏意识深处的愧疚和爱恋,还是《星际穿越》中父女之间跨越时空的亲情羁绊,说情感是诺兰电影的短板,这并不公平。
我只能说,诺兰是一位善于“做加法”的导演,他的大场面、高概念和叙事技巧,确实占用了太多观众的注意力,以至于观众回想一下似乎情感表达的部分确实不多。
但仔细一想,情感本就是一种感性的元素,它的传达并不像那些科学、哲学等技术层面的内容需要横竖分明的编排,而更需要自然的感染。
情感元素在诺兰的电影中,是作为一种内在的支撑存在的,它不需要去刻意表达,因为存在即表达。
就拿《信条》来说,它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是凯特对丈夫的深深恨意?是黑人老哥和尼尔之间的感人友谊?
不仅仅是这样,我所体会到的,是一种更加普世、更加宽阔的情感,一种对生命的善意和对时间的尊重。
黑人老哥在开头的剧场行动中,即使已经完成任务也要冒险回去解救昏迷的人质,在后来的行动中,他又几次叮嘱尼尔不要开枪杀人,为了有生命危险的凯特,他又坚持主张冒险逆转时间去拯救。
作为未来信条组织的领导人,黑人老哥在过去就表现出了对生命一视同仁的博爱和对人类强烈的责任感。
《信条》虽然是一部玩转时间逆流的科幻电影,但并没有那些“逆天改命”的奇幻桥段,而是秉承一种命定论的哲学思考,即那句“已经发生了的终会发生”。
眼前此刻决定了过去,未来某刻也决定了现在,这并不是一种“反正一切都注定了我还努力什么”的消极人生态度,而是一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坦然无畏。
未来既然已经注定,眼前何不奋力向前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