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星标
收藏我,第1时间看好文
来源:澳新见闻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都必有一战。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 
1
9月17日,湖北武汉,江夏一中。14岁在校初二男生,前因玩扑克被请家长。男孩母亲被班主任训话后,在五楼走廊当着男孩同学的面,扇了男孩两耳光便转身离开。男生默立两分钟后,转身爬上栏杆跳下,路过的同学试图阻拦未果。
当晚9时,该男生因伤势严重被宣告不治。
据网络上自称张某锐同学的人爆料,当时张和他母亲所在的走廊,就在他们的班级门口,母亲的斥责声非常大,班里的同学隔着一面墙都听到了。
但是画面上的张某锐却似乎很冷静,14岁的他已经比母亲高出半个头,他只是低着头,没有奋力反抗,没有激烈争辩。
母亲很快甩来了第二个耳光,进而又掐住了张某锐的脖子,路过的老师和同学,都忍不住朝他们这边看。

此时,画面中出现了另一名女子(应该是张某锐的班主任),走过来劝说,母亲这才把手从张某锐的脖子上放下来。
他耷拉着头,又被母亲一阵狠推。
随后,母亲和女子一起朝走廊的另一头走去,留下张某锐一个人站在走廊上。
他对面站着两个面对着墙壁看书的同学,据自称同班同学的网友爆料,正是和他一起打牌的那两位。

走廊上时不时有同学进出,只有张某锐在原地呆呆地站着,他把头抬起来,又低了下去。
2分钟后,张某锐扭身看了一眼楼下,又往母亲的方向盯了许久。

3分钟后,趁左右两边都没人注意,张某锐轻轻地翻过身后的护栏,从五楼跳了下去。
这是一场令人扼腕的悲剧。没有人知道,在那短短的3分钟时间里,张某锐的脑海中究竟闪过了怎样的画面,他感受到了怎样的绝望和黑暗,才最后做出了这个决定。
不过,我在想,被母亲扇耳光,当众羞辱打骂,对他来说,他的尊严已经被他的妈妈放在地上摩擦践踏。一个已经觉醒了自我意识的少年,尊严大过一切。你不给我尊严,我就活不下去了。真的能理解为什么那个孩子要去跳楼,我真的很同情他的妈妈教育方法,绝对有问题。
2
类型的境遇,曾经有无数小孩,都亲历过一模一样的情景。狂躁的爸妈拒绝被“死亡”威胁,但孩子们在心里跳了无数遍。想象自己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的样子。
就像有网友感慨的那样:自杀的孩子是为我们其他人而死的。
有的家长可能永远不会理解,觉得怎么现在的小孩,就这么脆弱呢?真是被惯得不成样子,说他几句,扇个耳光,就要死要活。
这世上没有人,会真的脆弱到因为几句话自杀。压垮他们的,是常年的不理解,和他们不断积攒的失望。就像气球一样。撑不住的那一刻,就爆了。
孩子自杀后父亲以为没死,一巴掌把他扇到地上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只有学校和家庭。学校不理解他,父母也不理解他。这就相当于,他被全世界背叛了。
自杀者,往往都是被杀的。每个案例中孩子表现出的状态高度一致。
去年4月份某个城市的一个案例,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的一些事情火气很大,高架路上停车到后排去骂孩子。
孩子忽然从后排乘着妈妈不注意,猛然下车后跳桥,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文章开头那个跳楼的14岁少年一模一样。
母亲根本跟不上孩子的速度,眼睁睁的看着孩子跳下高架当场一命呜呼!母亲追悔莫及,当场崩溃,坐在地上捶地嚎啕大哭!
2017年2月13日,除夕夜。云南的17岁留守少年小宝,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死之前,他留下一封遗书。
为什么别人都有好的家庭,只有我没有?
别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我却只在阴暗里度过?
我不希望有什么好的生活,我只希望不用受气。
爸爸,我死了,你就高兴了。
我的死是你造成的,与其他人无关。
你句句逼人,我没有办法,独有一死方休止。
我死后你不要无理取闹,希望下辈子你我互不相识。
小宝生前只拍过一张照片
小宝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一年只能见一次面。上学来回要走60里山路。他每周只花30块,不够花也不再管家里要。他很懂事,从不抱怨生活。
那么,爸爸是怎么疼爱他的呢?
每年唯一的那次见面,给小宝的见面礼就是一顿毒打。打完之后不解气,还要逼问他:给你的钱都是怎么花的?
其实儿子自杀后,这位父亲也进行了反思。那就是:自己为啥生了一个这么没出息的儿子?
另外一个案例。
2016年6月,在QQ空间写完最后一条说说后,熬过高考炼狱的小斯,没能熬过对家庭的失望。最终,选择了跳江自杀。
死之前,他在QQ空间写下2800字的长文控诉爸爸:他的教育方式太过可笑。
吃饭的时候,我说菜是苦的。
他说不苦,然后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
我全校第五(初一下学期),数学满分,政治满分,地理满分,英语99,其他也都是90几。
我爸:英语学懂了吗?
我说学懂了——
娃儿不要骄傲自满,半灌水响叮当。
我说没有学懂——
那你这一学期学了些啥子麻批?!
小斯说,他从来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
只要和他说话,我心里就高兴不起来。
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
我还在10岁的时候作死预言过,我活不过18岁。
终于,成真了!
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斯爸爸说,对儿子管教确实比较严。我是为了他好。
小斯妈妈说,没想到他这么记仇!他怎么就不想想我们的好?
孩子尸骨未寒,家长还是停不下来的指责。你看,连付出生命的代价,都换不来一秒钟的反思。那些无助的孩子,还能怎么办呢?
3
当家不再是温暖的港湾,死亡便可能成为最后的归宿。
青少年自杀已经不是寥寥几个家庭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伤疤。
这组数据不能被我们忽视:
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位居全球第一。
16%的中国学生考虑过自杀,成功自杀者达15万人以上。
年纪最大的24岁,最小的只有5岁。
除了自杀成功者,每年还有约250万的自杀未遂者。
而自杀学生父母职业,排名前三分别是:老师、医生、公务员。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你不是给了我命吗,我现在还给你。”
其实每个自杀的小孩,自杀前都呼救过,只是没人能听懂。也没人愿意听懂。无奈之下,很多孩子组成了这样一个群体:自杀群。
输入关键词“相约生死”,你就能轻易搜到近百个QQ群。每个群都相当活跃。
早在2016年,就有记者卧底多个自杀群。
群公告:本群为真约自杀群,大家还可以帮忙拉人进。
群信息:群友昵称改为直接的“地名+约死”。
群网友:一个人自杀没有勇气,组团上路不孤单。
记者刚加入群聊,就有人私聊他:
约死?
什么时候走?
要走吗?一起做个伴!
言语中透露的轻松,仿佛是要去参加一场欢乐的聚会。
在自杀群中,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都各有不幸。一个名叫“莫相依”的群友坦诚,自己出身单亲家庭。妈妈累了就打她,一生气就骂她。
“我是妈妈的负担,我死了妈妈也就解脱了。”
如果你在群里说要轻生,不出意外会有人帮忙出谋划策。在记者卧底的一个群里,刚有人问该怎么死时。就有另一个网友建议说,烧炭比较理想。他还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冬天。
在卧底的过程,记者多次规劝那些轻生者。在谈到非死不可的原因时,群友“无法回头”说:
爸爸总在伤害我,我想用死,来换他一个道歉。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从来学不会向孩子道歉。一部分人固执地认为:孩子就是父母的私有产物。像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孩子:
我不和你说了,你从我房间里出去。
家长冷笑:
你有什么房间,这是我买的房子!
我供你吃供你穿,什么不是我给你的?
连你的命,都是我们给的。
这是中国式家庭一大特点:掌控欲极强。听话,是他们对孩子的最大要求。
还有一个特点是,喜欢将孩子标签化。孩子学习不好,就骂他笨。孩子爱睡觉,就说他毅力薄弱。
家长说这些话时,都觉得没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话都像一根根针,千疮百孔地扎在身上。等将这些标签吸收、内化后,孩子变得自卑。蜷缩在自己的世界,把自己伪装成刺猬。
家长被扎到后,又反过来骂孩子:这么大了,还这么不听话!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 
4
前年春节,一篇数落父母“过度关爱”的自述文章在网上热传。
34岁的王猛是北大毕业的留美高材生,看起来是最成功的家庭教育的范本,但他同父母却势同水火,几近断绝关系。
在万字长文中,王猛详细描述了他被父母控制30年的经历。
从上学开始,他就处在严格的控制之下,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被强留在父母的单位学校,便于他们控制:
在事无巨细地控制他的同时,父母对他的心理状况却无动于衷。

王猛被亲戚嘲笑,长期焦虑,但他的父母无动于衷,反而斥责他总是抠指甲——那是焦虑引发的强迫行为。
在学校遭到来自校长、老师的打压时,父母的反应是:为什么别人都没有问题,就你对学校这么大意见?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只有一种选择——成为一件标准合范的产品。然而即使是钢铁,如果不能消除变形时产生的应力,时间一长,也会出现断裂、破损。
即使考上北大,王猛依然只是父母炫耀的工具,这样的控制、打压、不理解……没有任何改善。
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只会带来创伤的印记。
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家庭教育?
100年前,鲁迅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他在1919年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或许适宜充当这个问题的答案:

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刘瑜《愿你慢慢长大》里,有这样一段话:
“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
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
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以前我不是母亲的时候不敢说这话,现在终于可以坦然说出来了。
甚至,我想,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
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
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今天新闻的评论里,有不少人感慨,家长就是不懂小孩子的。
可是家长也都是从小孩过来的啊。
想要独立人格,想要自由思想,想要被尊重,这都是每一个人都曾有的愿望。

作为父母,想要有别人家的小孩,就先从自己做起吧。有句话说的好,父母前半生的样子,就是孩子后半生最好的榜样。

8
8
8
8
8
8
点击查看:手脚鼓硬包一碰就疼? 涂一下, 鸡眼肉刺不见了! 连疣瘊都好了!
8
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