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推荐南风窗的好朋友, 勿以类拒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天地。它会分享各个角落的文化和潮流,有小众群体的新锐和独特,也有对大众文化的追寻和反思;它关注时代的青年,那些穿梭于林立高楼间、城市边缘处人们的爱与恨、丧与燃。
关注 勿以类拒 ,和我们一起有趣,一起成长。
杨笠火了,作为第三季脱口秀大会上最出圈的选手,她谈论的性别议题的段子,经常让女性听着就上头,边大笑边拍手叫好。
“男人不光美好,还特别神秘。就是你永远也猜不透,他那小脑瓜里,到底在想一些什么,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
看脱口秀,首先要好笑,其次是爽感,让观众能在其中找到认同感。杨笠戳中了一众女性的爽点,这是她成功之处。
但这给她带来了不少非议。虎扑论坛为代表的部分男性认为,搞性别对立成了她参赛获胜的“财富密码”,甚至能助她夺冠。“人丑多作怪”、“价值观扭曲”、“只为迎合女权主义”的批评声充斥而来。
微博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博士”的储殷教授就是他们的意见领袖。9月16日,听完杨笠对男人“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却可以那么自信”的吐槽,他在网上回应:
“在你面前自信,用得着很特别吗?”
“可能这些普通男人没有那么好看,但如果卸了妆,你可能是真的丑。”
“没有公主命,得了公主命,这是要命的事。”
“每个女孩子都是小公主,这是商家为了收割流量编造出来的童话,为什么没有人忽悠男性呢?因为男性在消费上通常要理性一些。”
他的发言成功将“男人很普通却很自信”的话题再度推上了热搜。用微博网友的话来说,他以狂躁的姿态,亲自下场解剖自己,只想证明杨笠说的是对的。
我们对这段脱胎于脱口秀的段子引发的热度感到好奇,杨笠的一句对男人的吐槽,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为此开撕的人,到底在争论什么?性别对立的现状究竟还有得改善吗?
为此,达浪邀请到了五位年轻的媒体人,包括两位男生、三位女生,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倾听到真实世界里,男性女性对彼此的理解。
达浪:大家都看了杨笠的吐槽男性的视频,关于她说的,男人美好又神秘,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你们怎么看?
敬晶(女,情绪永远稳定)我觉得她就是在贴标签,我不认同任何贴标签的人。
古典(男,最可爱的小古)我认为杨笠背后想表达的是,在同等的条件下,男生有很多的机会。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是普通人,对吧?当你们一样普通的时候,可能男性更容易凸显出来,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位置,所以他们会更自信。但是杨笠的这种表达方式其实有一点阴阳怪气。她非要套一个很大的帽子,仿佛中国所有男性都是如此的。
敬晶不过我真的不太认同她这句话。所以男性很普通,那就很自信,有错吗?是哪一条说不允许男性自信了?
我可以认同男性和女性在面对同一个挑战时,女性需要有更多的把握,她才敢去尝试。但是男性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女性强,但是他可能尝试的意愿和积极性可能会更高一些。
但是说“男性那么普通,但是却那么自信”,好像听起来不是太舒服。还是需要有(数据上)的比较,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宝珠(女,今天不温和)我认为她说的“自信”,不是大家平日里有褒义的自信。她这句话是个嘲讽的语气,更像是一个自大、自以为是的意思。可能因为很多男人并没有在女性的这种处境里经历过,他们可能没有类似的感受,他们只能为杨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急得跳脚。他没有懂到精髓。 
古典:我也赞同,她说的自信并非很相信自己的意思。现实中,男性可能更容易以自己为中心,他更容易想去说我应该去怎么样去影响别人,去指点江山。即便我那么普通,我也可以很想让别人从我的身上学到些什么。
徐观(男,年轻媒体人中比较不年轻的)理解这句话,我觉得可以在“自信”加上场合。比如说男人在自己家,他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自信。
男人为什么可以在职场这么自信,因为他有更多的晋升通道,更容易不会设限。他没有产假,没有家庭的压力。又比如说,在看完像《信条》一样的电影后,男人还能这么自信地分析。这是因为社会认为男的比女的可能在这种理工科的题材上会更聪明,所以男生看完电影就可以和女生讲一大堆,其实他们两个人可能都不懂。
男生也在外貌上更为自信,因为他不需要靠外貌获得社会的认可。他只要有了财富、有了社会地位,对自己外貌的要求就不似女性那么高。 
敬晶:但是我觉得具体到杨笠的观点上,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站在大局角度去考虑这件事情。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男性,这辈子从来就没有做过伤害女性的事情。也没有故意地去彰显自己的一些优势或者地位。但是他同时也在被这句话所冒犯。
徐观:所以这个观点并不是针对个体,某一个人,她想说的还是那个让男性好为人师、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网上不是有一个人这么回应的么:“她先对着空气开枪,然后纷纷有人从远处跳出来接子弹。”储殷就是这样的人。
达浪:我想到这里有一个很反常的现象,过去我们也常在脱口秀上听着男演员吐槽女性,大家都没什么反应,习以为常了。为什么偏偏杨笠这一句对男人的吐槽,能火出圈,还引发那么多的争论呢?这和当中的性别有关系吗?
徐观我觉得有关系。比如如果是庞博来说,“为什么有些男人为什么普通也那么自信”,我觉得也无所谓,也很正常,我也说过。 
脱口秀演员庞博
晓君(女,捧着水杯路过)我也来插一句,这和大家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期待有关。比如说大家会默认男性应该比较有攻击性,应该是比较勇猛的。女性就应该比较温顺柔弱的。一旦你违反了这种期待,那么社会上的很多人也会产生异议。
古典:这可能是一个对方性别批评的问题,比如说男性如果批评女性,女性可能心里不好受,但很少当面出来指出来。但如果说女性批评男性的话,立马就可以上新闻。
日本电影《百元之恋》
宝珠:女性在成长过程当中会受到社会对性别的规训,比如说去超市买玩具,大家都会默认女生的碗是粉红色的。
就像你们说的,社会对性别是有期待的,传统社会不期待女生太尖锐太直接地表达观点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的文化,会不停地影响到个体,女性也会很大概率地长成社会期待的模样。
在表达上,她们偏向于忍耐,不会直接地说出激烈的观点。如果她们不是这样表现的话,就会招致一些批评。
达浪:这让我想起之前查资料的时候一个很有意思的话。是加州大学一名教授在《语言和女人的地位》这本书说的:
”如果一名女孩像男孩一样‘言辞强硬’,通常情况下她会被排挤,被训斥,甚至被取笑。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会让她听话,呆在自己的角色和身份里,不要越界。“

达浪:其实看完微博上对这件事的评论,我还是感到很担心,针对性别之间的相互谩骂很严重,仿佛男女之间只剩下相互攻击、相互讨厌。
古典:现在是一个很吊诡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更厌女的,各种社会设计,家常伦理,都对女性很不友好,比如过去发生的诸如杀妻、家暴等事件。但在我们的舆论场上,厌男更为普遍。在微博上,抨击直男是一种政治正确。
当然,现在全世界都是有这样的趋势,包括在西方。比如说你去抨击糟糕的男性气质,都会受到舆论场上的肯定。有一词专门用来形容这个行为,叫woman’s power。这东西很有煽动力。
敬晶:我不觉得网络上厌男厌女,到底哪一种是政治正确,或者说哪种程度更强烈。网络这么大,你不能保证你看到的东西就一定是全面。所有发声的那些人都只是发声的人,还有沉默的人占大多数呢。
古典:从杨笠和储殷之间的这个事情,也能看出来现在的社会现状。女性主义的叙事以及和厌女之间的这种张力越来越凸显,以及越来越无法弥合。从我的视角来看,现在有那么多的女性、女权的博主,天天在微博上很热,但就是一个自嗨。大家在那自嗨,但是男性没有参与进来,或者说男性很少有人认同这个东西。
我可能不会说去否定整个它的否定。但是我觉得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男女议题上,双方还是要去倾听。有的时候互相指责,我个人感觉这个事情并不会变得更好。
音乐人徒有琴翻唱的《天朝渣男图鉴
宝珠:我不赞同,因为我们现在能看到就只是当下的,但当一个问题都要被解决的时候,它都是很激烈、混乱的。
敬晶:为什么一个问题不能被温和的解决呢?
宝珠:也可以,但是就目前来看,可能用这种方式的比较少,全球上以一种保守的方式去反抗不平等,而且获得成功的,几乎没有。
可能我偏向于,温和可能意味着各打五十大板,在一个本身就不平等的天秤上面,它必须要施加某种力量,才能让它保持一个平衡。 
但我也感到无力,有很多时候你无法用个体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我觉得男女不平等是一个很结构性的问题,事实上也需要更多的男性参与进来。 
达浪:最后说一下围观完大家这个很即兴讨论的感受。虽然一谈到男女议题,不同的个体总不可避免地有分歧和各自的观点,但是从我们的圆桌就能看出来,现实其实比网络世界更复杂,没有这么单一撕裂。

我们的男生也许很懂女生的感受,而很多女生也没有很强烈的厌男情绪,我们还能相对更温和地在现实中实现对话。所以
我偏向于,在现实中学会相互倾听,比在网络上的参与与围观,似乎更能增进了解,更利于塑造我们对两性议题的认知。
To define is to limit.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